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莘庄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课件

NaOH,CH3COOH:终点显碱性,酚酞(8.2-10)
HCl,NaOH:终点显中性,酚酞或甲基橙
【提示】酸碱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 示剂,因其变色范围大,颜色变化不明显
2023
2-中和滴定5个点
1-中和滴定相关考点
起始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半中和点
过量点
中性点 中和点
起始点
中和点 中性点
过量点
半中和点
起 始 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 ✔ V(NaOH)小于20.00 mL
(4)电荷守恒:c(H+)=c(A-)+c(OH-) (5)物料守恒:
c(A-)+c(HA) = 0.10mol·L-1
1.起始点可以判断:强酸还是弱酸?
c(HA)=0.10 mol·L-1 ; c(H+) = 1×10-3mol·L-
1
2证.速明算H:A是K部a=分c电2(H离+(α)/=c1酸%()适,合故较H弱A为的弱酸酸)
率
NaAc故电导率增大
无限添加NH3·H2O 趋同于NH3·H2O 电导率
无限添加NaOH趋 同于NaOH电导率
考点2——中和滴定与电导率:拐点时恰好中和
【典例2】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高考复习作业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高考复习作业练习(含答案)1.用已知浓度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KMnO4标准溶液定容时,仰视观察刻度线会导致KMnO4标准溶液浓度偏高B.装KMnO4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应如图排气泡C.滴定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会影响滴定结果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导致H2C2O4溶液测定结果偏大解析:选D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定容时,仰视观察刻度线,造成V(标准)偏大,依据c=nV可知,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高锰酸钾为氧化性物质,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图中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滴定前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测定结果不变,故C错误;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测定高锰酸钾体积偏大,测定值偏大,故D正确。
2.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C.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D.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N A解析:选B 溶液中有单质碘,应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碘单质与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达到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故A错误;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B正确;Na2S2O3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C 错误;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N A,故D错误。
3.用0.10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25.00 mL某未知浓度的草酸(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其中E为电动势,反映溶液中c(MnO-4)的变化。
第3章 微专题14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微专题14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解决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先判断出各点中的溶质及溶液的酸碱性。
以下面室温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HA溶液为例(如图),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
关键点离子浓度关系点①——起点起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点②——反应一半点两者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由图中溶液pH<7,可知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点③——中性点由图所示,该点溶液pH=7,溶液呈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 点④——恰好完全反应点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Na+)>c(A-)>c(OH-)>c(HA)>c(H+) 点⑤——过量点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1.(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月考)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A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0-5 mol·L-1B .点①所示的溶液中:2c (Na +)=c (A -)+c (HA)C .点③所示的溶液中:c (HA)>c (OH -)-c (H +)D .点④所示的溶液中:2c (OH -)-2c (H +)=c (A -)+3c (HA)答案 C解析 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10-3×10-30.1mol·L -1=10-5 mol·L -1,A 正确;点①所示的溶液,n (NaA)=n (HA),2n (Na +)=n (A -)+n (HA),所以2c (Na +)=c (A -)+c (HA),B 正确;点③所示的溶液中,HA 与NaOH 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NaA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两个平衡:A -+H 2O HA +OH -、H 2O H ++OH -,c (HA)=c (OH -)-c (H +),C 错误。
微专题-高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教师版)-莘庄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知识梳理一、需要掌握的知识1)三大守恒、等量或比例关系的存在①电荷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电荷守恒,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②物料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某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量守恒,②不同元素的总量之间存在总量上的大小或比例关系;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实例、互动略。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产生的[H+]和[OH—]总量相等。
若是单纯的可水解的盐溶液可以直接快速得出质子守恒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
若是复杂的混合溶液则可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⑤混合溶液的处理:能反应的物质混合溶液,按照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比例处理;不反应的溶液,按照主要微粒>次要微粒;可水解的盐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讨论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某些题设条件可得出水解和电离的相对大小。
3)恰好中和与溶液呈中性的区别:一定浓度或一定pH值的酸碱中和反应时,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时溶液的酸碱性的讨论。
恰好中和是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溶液呈中性是溶液的[H+]和[OH-]量的关系。
【解题关键】1、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2、再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针对性巩固练习【典型例题】常温下,用0.1000 mol/LNaOH溶液滴定20。
00mL0。
1000mol/L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A.C(CH3COOH)〉C(CH3COO-)>C(H+)〉C(Na+)〉C(OH—)B.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C.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D.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解题思路】A项用极值思维,一桶酸(碱)与一滴碱(酸)B项点①是酸碱按照2:1混合,看生成物,即醋酸和醋酸钠为1:1的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C项点②是中性的点,即酸稍微过量的点,醋酸和醋酸钠,再用守恒不等式法D项点③是中和的点,即醋酸钠盐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变式1】22.常温下,用0。
2023年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

2023年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与图像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一、氧化还原滴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常见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等;常见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1)氧化还原指示剂;(2)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3)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4.实例(1)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2)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典题示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规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为0.25 g·L-1。
某兴趣小组用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水通入A 的进口为________。
(2)B 中加入300.00 mL 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 2全部逸出并与C 中H 2O 2完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 中过量的H 2O 2,然后用0.090 0 mol·L -1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8.8,则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若用50 mL 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处时,则管内液体的体积(填序号)________(①=10 mL ,②=40 mL ,③<10 mL ,④>40 mL)。
(4)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 溶液25.00 mL ,该葡萄酒中SO 2含量为________g·L -1。
微题型74 酸碱中和滴定与曲线分析(原卷版)

微题型74 酸碱中和滴定与曲线分析时间:30分钟1.室温时,向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 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NH3·H2O的K b=1.8×10-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a点溶液pH<11)=c(Cl-)>c(H+)=c(OH-)C.b点溶液中c(NH4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2.下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图。
根据图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B.x处为0.1 mol的NaOH溶液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x处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3.常温下用0.1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CH3COOH(K a=1.75×10-5)溶液和HCN(K a=4.9×10-10)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I 和曲线II 分别代表的是CH 3COOH 和HCNB .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③>④C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33c(CH COO )-c(CN )=c(HCN)-c(CH COOH)D .在点②和③之间(不包括端点)存在关系:+-+-c(Na )>c(A )>c(H )>c(OH ) (A -代表溶液中的酸根离子)4.室温下,用10.01 mol L -⋅的NaOH 溶液滴定110.00 mL 0.01 mol L -⋅的3CH COOH 溶液,水电离出的-c(OH )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M 、N 三点,M 点pH 最大B .M 点溶液显中性,1V =10.00 mLC .该滴定过程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D .N 点溶液中++--3c(Na +c(H =c CH COO +c()()OH ))5.常温下,用0.1000mol /LNaOH 溶液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甲酸溶液,过程中溶液pH 与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COOH 溶液的Ka=1.0×10-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提示: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如下:指示剂变色范围(pH)颜色酸色碱色甲基橙 3.1~4.4红黄酚酞8.2~10.0无红A.当加入10.0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c(HCOO-)>c(Na+)>c(HCOOH)B.该滴定过程中选择甲基橙试液作为指示剂C.当加入20.00mLNaOH溶液时,溶液pH=7.0D.加入5.00mLNaOH溶液和加入25.00mLNaOH溶液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6.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1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新高考微专题64 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拓展

新高考微专题64 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拓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洛阳质量检测)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干燥后才能加入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滴定时没有排出滴定管中的气泡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lg 4=0.6。
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c(H+)为1×10-4mol·L-1B.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C.滴定过程中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D.b点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一定为c(CH3COO-)>c(H+)>c(K+)>c(OH-) 3.(2019·合肥六中模拟)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HA表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Ⅰ为盐酸,曲线Ⅱ为醋酸溶液B.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C.c点:c(Na+)>c(A-)>c(H+)>c(OH-)D.b点pH大于14.在一隔热系统中,向20.00mL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的NaOH 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a 点溶液呈酸性,此时:c (CH 3COO -)-c (CH 3COOH)=2c (H +)-2c (OH -) B .从a 到b :c (CH 3COOH )c (CH 3COO -)逐渐增大C .水的电离程度:b 点<c 点D .b 点和c 点对应的溶液中,K w 相同5.(2020·镇江调研)已知:pOH =-lg c (OH -)。
2021届高考微专题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共29张PPT)

例.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 C.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CH3COOH)>C(CH3COO-)>C(H+)>C(Na+)>C(OH-) D.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溶液中c(H+)为0.200 mol·L-1
B. 溶液温度高低为①>③>② C. ③点后因离子数目减少使电导率略降低 D. ③点溶液中有c(Cl-)>c(CH3COO-)
课后巩固
[练习] 7.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
(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练习]5.在常温下,0.1000 mol·L-1Na2CO3溶液25 mL用 0.1000 mol·L-1盐酸滴定,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对滴定过 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①a点:c(CO32-)>c(HCO3-)>c(OH-)
②b点:5c(Cl-)>4c(HCO3-)+4c(CO32-)
思维建模
用守恒 借理论 定成分 找6点
模型应用
变式1.常温下,在25mL0.1mol·L-1 M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醋酸溶液,曲线 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思维模型,分析曲线: 1.由起点A获取的信息? 2.B点c(CH3COO-)+c(CH3COOH)____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一、需要掌握的知识1)三大守恒、等量或比例关系的存在①电荷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电荷守恒,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②物料守恒:各种溶液都存在某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量守恒,②不同元素的总量之间存在总量上的大小或比例关系;如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水解的盐、可水解的盐、混合溶液等,实例、互动略。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产生的[H+]和[OH-]总量相等。
若是单纯的可水解的盐溶液可以直接快速得出质子守恒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
若是复杂的混合溶液则可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⑤混合溶液的处理:能反应的物质混合溶液,按照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比例处理;不反应的溶液,按照主要微粒>次要微粒;可水解的盐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讨论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某些题设条件可得出水解和电离的相对大小。
3)恰好中和与溶液呈中性的区别:一定浓度或一定pH值的酸碱中和反应时,恰好中和、酸过量、碱过量时溶液的酸碱性的讨论。
恰好中和是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溶液呈中性是溶液的[H+]和[OH-]量的关系。
【解题关键】1、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2、再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典型例题】常温下,用 mol/LNaOH溶液滴定 mol/L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A.C(CH3COOH)>C(CH3COO-)>C(H+)>C(Na+)>C(OH-)B.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C.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D.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解题思路】A项用极值思维,一桶酸(碱)与一滴碱(酸)B项点①是酸碱按照2:1混合,看生成物,即醋酸和醋酸钠为1:1的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C项点②是中性的点,即酸稍微过量的点,醋酸和醋酸钠,再用守恒不等式法D项点③是中和的点,即醋酸钠盐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答案】A【变式1】22.常温下,用 mol·L -1NaOH 溶液滴定 mL mol·L -1CH 3COOH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①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 +2 c (OH —) = c (CH 3COOH) + 2c (H +)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Na +) < c (CH 3COO —) + c (CH 3COOH)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 (Na +) > c (OH —) > c (CH 3COO —) > c (H +)D .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 (CH 3COOH) > c (H +) > c (CH 3COO —) > c (Na +) > c (OH —) 【答案】AB【变式2】22.在/L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L 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在A 、B 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 B.在B 点,a>,且有: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 C.在C 点:c(CH 3COO -) > c(Na +) > c(H +) > c(OH -) D.在D 点:c(CH 3COO -) + c(CH 3COOH) = c(Na +) 【答案】BC【变式3】20、20℃时向20mL ·L -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L -1NaOH(aq),溶液pH 变化如图所示。
此过程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A .a 点:c (Na +)>c (CH 3COO -)>c (H +)>c (OH -) B .b 点:c (Na +) = c (CH 3COO -)>c (H +) = c (OH -) C .c 点:c (H +) = c (CH 3CO OH) + c (OH -) D .d 点: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答案】AC【变式4】21、常温下,向 mol 1L -⋅(NH 4)2 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 mol 1L -⋅NaOH 时,溶液的pH 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点a 所示溶液中:c (NH +4)>c (SO 2-4)>c (H +)>c (OH -) B .点b 所示溶液中:c (NH +4)=c (Na +)>c (H +)=c (OH -) C .点c 所示溶液中:c (SO 2-4)+ c (H +)= c (NH 3·H 2O )+ c (OH -) D .点d 所示溶液中:c (SO 2-4)>c (NH 3·H 2O )>c (OH -)>c (NH +4) 【答案】AC导电能力加水体积Oab c【变式5】27. 室温时,向100 mL mol/LNH 4HSO 4溶液中滴加 mol/LNaOH 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1)试分析图中a 、b 、c 、d 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2)在b 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3)在c d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7.(1)a ;(1分) (2)c(Na +)>c(SO 42-)>c(NH 4+)>c(OH -)=c(H +);(2分)(3)NH 4+ + OH -→ NH 3·H 2O ;(2分)【变式6】15.将L 氢氧化钠滴入等体积、浓度均为L 的盐酸和醋酸中,能正确反映溶液pH 变化曲线的是(实线表示盐酸,虚线表示醋酸))【答案】B【变式7】16.25℃,向一定体积L 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 溶液,溶液中c (H +)与c (O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 .M 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 点B .N 点所示溶液中c (CH 3COO ―)>c (Na +)C .Q 点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D .M 点和N 点所示溶液中H 2O 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D【变式8】20.已知某温度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
该温度下向L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L NaOH 溶液,其pH 点表示的溶液中c(CH 3COO —)=10—3mol/L 点表示的溶液中c(Na +)> c(CH 3COO —)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 、d 点表示的溶液中 均等于K【答案】BC【变式9】22.常温下,向20 mL mol/L H 2A 溶液中滴加 mol/L NaOH 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 量变化如下图(其中I 代表H 2A ,II 代表HA -,III 代表A 2-)。
pH 1471pH 1471pH 1471pH A B C D10—10—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V (NaOH)=20m L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 (Na +)>c (HA -)>c (H +)>c (A 2-)>c (OH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 溶液与H 2A 溶液混合,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大C .向Na 2A 溶液加入水的过程中,pH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 .NaHA 溶液中:c (OH -)+c (A 2-) = c (H +)+c (H 2A)【答案】AD【变式10】21. 25℃时,取浓度均为 mol/L 的醋酸溶液和氨水各20 mL ,分别用 mol/LNaOH 溶液、 mol/L 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 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I:滴加溶液到10 mL 时c(CH 3COO -) > c(Na +) > c(H +) > c(OH - )B. 曲线I:滴加溶液到20 mL 时c(Cl -) > c(NH 4+) > c(H +) > c(OH - )C. 曲线II:滴加溶液在10 mL~20 mL 之间存在:c(NH 4+)=c(Cl -)>c(OH - )=c(H +) D. 曲线II:滴加溶液到10 mL 时c(CH 3COO -) -c(CH 3COOH) =2[ c(H +)-c(OH - )]【答案】BDV (NaOH)/m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