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江苏的气温趋势

江苏的气温趋势

江苏的气温趋势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由于地处东亚大陆季风带和渤海湾季风带的交汇处,江苏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

江苏的气温趋势主要受到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年、季、月和日尺度上分别来讨论江苏气温的变化趋势。

首先是从年尺度上看。

根据历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江苏的年平均气温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的年平均气温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增加了大约1摄氏度。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和气候变暖所致。

同时,江苏的降水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说明江苏的气候正逐渐趋向湿润。

然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加剧了江苏的城市热岛效应、加速了冰雪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

接下来是从季节尺度上看。

江苏的气温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一般可以分为冬、春、夏、秋四个季节。

冬季(12月-2月)江苏的气温较低,北部地区一般在0以下,南部地区在0至5之间。

春季(3月-5月)气温逐渐回升,北部地区在5至15之间,南部地区在10至20之间。

夏季(6月-8月)江苏的气温最高,北部地区一般在25-30之间,南部地区在30以上。

秋季(9月-11月)气温逐渐下降,北部地区在10至20之间,南部地区在15至25之间。

可以看出,江苏的季节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春秋温差较大,夏季较炎热,冬季较寒冷。

再来看从月尺度上的气温变化趋势。

在江苏的12个月中,1月是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

2月的平均气温虽然也较低,但已经开始回升。

3月和4月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春天的气温逐渐回暖。

5月到8月是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平均气温在25以上。

其中,7月和8月是最炎热的两个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

9月和10月是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

11月的平均气温开始下降,12月又回到寒冷的冬季。

最后是从日尺度上看。

江苏的日间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尤其是夏季。

夏季的气温日较差较大,白天高温可达到35以上,而夜晚低温一般在25左右。

江苏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江苏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滨长江,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下面将从气候概况、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概况江苏气候受到东亚季风和黄海气流的影响,冬季寒冷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降水充沛且分布相对均匀。

江苏全境年光照时数在1800到2200小时之间,光照充足。

二、春季春季是江苏的转折季节,气温回升,但仍较为凉爽。

春天的江苏,阳光较为明媚,适合户外活动。

此时,沿江河地区樱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同时,春季也是种植农作物的关键季节。

江苏的丰富雨水使得农田得到良好的滋润,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夏季夏季,江苏的气温逐渐升高,气候炎热潮湿。

江苏的夏季多雨,常有雷雨出现。

夏天的江苏,阳光强烈,可以感受到炙烤的热浪。

但正因如此,江苏也拥有丰富的夏季农作物,如稻谷、粟米等。

此外,夏季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江苏的蓬勃繁花使得风景如画。

四、秋季秋季是江苏的宜人季节,空气清新,阳光明媚。

温度适宜,凉爽而宜人,是人们出行的最佳季节。

此时,江苏变得金黄一片,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熟透,田野间的丰收景象令人陶醉。

此外,江苏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果实,如苹果、葡萄等,这些水果的丰收使得秋季的江苏更加美丽动人。

五、冬季冬季是江苏最冷的季节,但相比北方地区,江苏的冬天仍然比较温和。

江苏的冬季阳光明媚,但气温较低,尤其在沿海地区。

此时,江苏的水乡地区尤为迷人,寒意中透着温情。

冬季也是江苏传统文化活动的热门季节,如扬州炙手可热的灯笼节、苏州的兰花展等。

总结:江苏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能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热带风情,秋天的丰收盛宴,冬天的江南水乡,都使得江苏成为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游玩还是居住,江苏的气候都能给人们带来满足和舒适的体验。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江苏地理学习要点概述
本文旨在概述江苏地理研究的要点,提供研究指导和参考。

1. 江苏省的位置和边界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界杭州湾,西接安徽、山东,北濒长江。

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
经济发达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江苏省的地貌特征
江苏省的地貌主要分为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

平原地区主要由
长江、淮河和大运河的河流冲积形成,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丘
陵地区则由长江三角洲、苏南平原和苏中丘陵组成,有着丰富的矿
产资源。

3.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4. 江苏省的人文地理
江苏省的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

人文地理上,江苏省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苏州园林、扬州八怪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和文化爱好者。

5. 江苏省的典型景点
江苏省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苏州园林、周庄古镇、南京
夫子庙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上所述仅为江苏地理学习的要点概述,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
材和课程要求进行深入学习。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

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江苏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

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

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区域概况1.江苏省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南濒长江,西部与安徽、浙江两省接壤,北部与山东、淮河流域相接。

2.江苏省自然地理特征:江苏省地形复杂多样,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分布有丰富的山地、平原、湖泊和海岸线资源。

3.江苏省气候特征: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3-17℃,降水分布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二、地形地貌1.长江流域地形地貌:由山地、平原、湖泊、水系和河流构成,特点是南部山地丘陵起伏,中部为淮河平原,北部为沿海平原。

2.淮河流域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逐渐向南较高、向北较低,从北向南梯度明显。

3.海岸线地形地貌:江苏沿海线长约1000多公里,形成了鲜明的海岸线地形地貌,有沙滩、沙丘、红树林等特点。

三、河流湖泊1.长江:贯穿江苏全境,是中国第一大河,全程约6300千米。

2.淮河:江苏省西北部,是江苏主要的内陆河流,流经江苏全境约722千米。

3.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处。

4.洞庭湖: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和湖北省武汉市交界处,面积较大,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四、经济发展1.江苏省工业: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包括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

2.江苏省农业:江苏省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棉花和油料作物等,同时养殖业也发展良好。

3.江苏省服务业:江苏省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包括金融、商贸、旅游和科技服务等领域。

五、城市与交通1.南京市:江苏省省会,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交通枢纽。

2.苏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园林和古典建筑闻名世界,近年来也发展成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3.扬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扬子江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4.高铁和高速公路:江苏省的交通网络相当发达,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铁路线贯穿全境,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快速流动。

江苏属于什么气候区

江苏属于什么气候区

江苏属于什么气候区1、我国江苏一带属于什么气候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江苏属于什么气候?淮河以北江苏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江苏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3、江苏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以淮河—苏北河为界,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4、“江苏”一年四季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冬天冷,夏天热,春秋天很短。

每年最舒服的是3-5月,10-11月。

5、苏州属于什么气候?苏州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

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

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

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

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火炉,冬季湿冷刺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5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

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区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6、请问江苏盐城属于苏北还是苏南啊,是沿海地区什么气候啊标准的苏北地区,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我自己把我自己呕心到了气候属于湿冷的!不过近几年最低气温不会低过15度的夏天还好不过北方人到这边不适应,我们这里没暖气,屋里屋外不开空调相差不了几度7、江苏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以淮河—苏北河为界,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江苏省的四季天气情况怎么样

江苏省的四季天气情况怎么样

江苏省的四季天气情况怎么样冬天360问答冷,夏天热,春秋天很短。

每年最舒服的是3-5月宪容,10-11月。

江苏的气候特点: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制钱教啊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

江苏省地势平坦,介于30°46′需把飞吧接重~35°07′N之间,116°22′~121°55′E之间,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首验水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获各扩三应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矛致元齐器脚着显著的影响。

在太阳辐射、大气起油够化队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斯州洲没快者区、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综合来看,江苏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后随害却字科致,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苏的地理位置:江苏,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苏”,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

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行或读严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儿中穿过。

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文化的特色。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特征。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的1.12%。

丰电律边各下辖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

2016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76086.2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95259.00元。

截至2016年末,江苏常住人口7998.6万人。

(完整版)第四讲江苏的气候

(完整版)第四讲江苏的气候
3)台风形成—热带气旋。
f04.exe 形成条件—岛屿和海面
在我国的路径:
西行路径—形成后菲律宾—南海—广东登陆或越 南登陆。
转向路径—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再转向东 北到达日本。此路径影响浙江、福建、上海以及江 苏较多。
4)龙卷风形成06.wmv
[资料] 气旋、反气旋
大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下,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 高压中心附近,大气向周围流 动,也就是大气的辐散;在低 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 心集中,也就是大气的辐合。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气 的辐合与辐散形成了气旋、反 气旋。所谓气旋就是指呈螺旋 状向内旋转运动的大气叫做气 旋,反之呈螺旋状向外旋转运 动的大气叫做反气旋。由于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在南北半 球相反,因此气旋与反气旋在 南北半球旋转的方向相反。
四、常见天气现象解释
1雾凇、雨凇
雾凇形成的途径通常有两个,一是由过冷雾滴(过
冷雾是由零度以下的过冷水滴构成的雾)直接冻结在 物体上而形成的白色冰晶沉积物,二是在低温时由空 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而成。在微寒(零下5摄氏度左 右)、浓雾、有风的天气里,过冷雾滴碰到物体(例 如树枝)的迎风面和突出部位上很快冻结,形成表面 起伏不平的粒状白色冰层,称粒状雾凇。在严寒、微 风的天气里,如果湿度很大,空气中的水汽可以直接 在地面物体上凝华,形成针状雾凇。
4月在华南 5月在南岭 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8、9月华北,东北 10月迅速退至东南沿海。 (空梅、涝梅、早梅、迟梅)
涝黄梅—江苏平均三年一次。 空黄梅—江苏平均十三年一次。 早黄梅—江苏平均五年一次。 迟黄梅—江苏平均十年一次。
2)伏旱天气形成—受副热带高压以及单一气团控制。 又热又干。又叫三伏天气。
三、 江苏近2000年气候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苏州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

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

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

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

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一、辐射和日照
苏州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平方米,最多的1967年为5188.3焦耳/平方米,最少的1970年为4348.9焦耳/平方米。

太阳辐射量以夏季为最大,为1580.8焦耳/平方米;春季次之,为1256.0焦耳/平方米;秋季为1045.9焦耳/平方米;冬季仅为768.2焦耳/平方米。

由春到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辐射月,总量持续增值。

至7月份,总量最大为560.6焦耳/平方米,之后又呈递减状态;2月份,月总量最小为253.3焦耳/平方米。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为2357.6小时,最少年份1952年为l630.4小时。

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是:春季(3-5月)454.9小时,夏季(6-8月)624.8小时,秋季(9-l1月)486.7小时,冬季(12-2月)398.6小时。

日照时数的月,总量2月份最少,仅l19.1小时,以后逐月递增;8月份最多,达240小时。

以后又逐渐减少。

10月份因晴天日数增多,日照时数比9月份略有回升,l1月份起又呈递减状态。

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为44%,夏季最大为49%,其次是秋季为47%,冬季为42%春季最小为39%。

二、气温
春季(3-5月)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平均气温为14.2℃,月平均升温幅度达5℃。

尤以4月份升温最快,平均升温6℃。

但由于冷暖空气频频在长江中下游交流,温度升降不稳定,骤冷骤热变化较大。

4月上旬还时常出现低于0℃的“倒春寒”天气。

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升温幅度不大。

7月份出梅后进入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最高,月平均28.2℃,平均最高气温32℃,是全年最热的月份。

日最高气温>30℃的酷暑天气夏季(6?8月)就占97%。

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在全年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中冬季占了93%。

冬季平均气温4.3℃,平均最低气温1.1℃。

1月中下旬,是全年最冷时期,平均日气温3.0℃;平均最低气温-0.1℃;日最低气温<-8℃的严寒天气大都在1月份,平均2?3年一遇。

极端最低气温-9.8℃,出现在1958年1月16日。

气温平均日较差为7.5℃,春季最大为8.2℃,秋季次之为7.7℃,冬季为7.5℃,夏季最小为6.9℃。

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为8.5℃;而7、8月份则最小,为6.8℃。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大致随纬度而变化,南高北低,南北差异为0.9℃。

另有两种差异:一为太湖水体对沿湖地区的温度调节作用,以冬季最为明显。

地处太湖边的东山站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比市区高出0.8℃.比北部各县(市)高l℃以上,这种在广阔水体影响下的小气候为沿湖地区的柑桔及其他果林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二为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城区的地表性质,工商业及人口密度都不同于郊县,因而形成了“城市热岛”。

市区夏季最高气温>35”C的曰数比南部的吴江多1.1天,比东南部的昆山多3.5天。

三、降水
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及降水日为最多,常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60毫米,降水日12.5天。

12月份月降水量最少,为40毫米。

10月份降水日最少,平均为7.8天。

春季由于暖空气势力不断加强,降水量、降水日数逐月增多。

常年春季降水总量为278毫米,最多年份的1967年达486毫米,最少年份的1971年仅180毫米。

春季平均降水日为36.3天。

夏季常年季降水总量为420毫米,为各季降水量之首。

最多的年份民国30年为760毫米,最少的年份民国23年为l16毫米。

夏季平均降水曰为34.8天,最多的1989年有55天,最少的民国23年只有22天。

秋季常年降水量为220毫米,但各年悬殊较大,最多的1962年为627毫米,最少的民国21年仅45毫米。

秋季平均降水日为27天,是全年降水日数最少的季节。

但多的年份也有42天。

冬季降水总量为144毫米,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但多的年份如1953年有302毫米,少的年份如1985年仅42毫米。

冬季平均降水日为27.1天,最多的1968年有48天,最少的1962年仅10天。

连续降水的最长日数为18天,出现在1969年6月30日--7月17日,降水量154毫米。

连续无降水最长日数为66天,出现在1973年l1月9日--1974年1月13日。

平均降水强度以夏季最大,为11.8毫米/日;冬季最小,为6.5毫米/日。

6月份是全年降水强度最大的月份,强度为12.7毫米/日;日降水最太强度为343毫米/日,出现在1962年9月6日。

年降水变率为17%,以冬季的降水变率为最大,达34%;春季最小为24%。

月降水变率以10月份最大,为68%;6月份最小为36%。

苏州市因地形不同而引起的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约为100毫米,最多的是吴县东山,最少的是张家港。

但在夏季某些局部地域性降水,区域差异就比较明显。

平均初雪日为12月24日,最早的1976年l1月17日已见初雪;平均终雪日为3月8日,最迟的1980年要到4月下旬。

常年平均降雪日数为6.7天,最多的1976一1977年度有20天,最少的1926--1927年度及1970--1971年度无雪日。

降雪的年分布,1月份平均为2.7天,2月份平均为1.2天。

1984年1月17--19日连续3天共降雪62,3毫米,为百年罕见的大雪。

全市l米以上的电信线路因断杆、倒杆使通信中断,不少高压电线先后跳闸停电,输电线被大雪压断。

由于雪量大积雪深,各地还发生了房屋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984年1月18日降雪47.5毫米,为日降雪量最大记录。

年平均积雪日数为5天,最多的1976--1977年度有22天,但也有8年无积雪日。

积雪初日最早是1985年12月10日,积雪日最迟的为1976年3月19日。

积雪深度最大的为26厘米,出现在1984年1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