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瓜洲中学高一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精品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其背后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纲领有哪些?这些纲领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教训?
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民族问题等,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避免片面、偏激的观点,使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历史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内涵和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主观的倾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
2.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习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联系“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研读列强侵华的史料,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的原因。
2.通过文本阅读,能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史实。
3.阅读文本,列举太平天国的治国方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4. 能设计表格,比较《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5.阅读教师提供的史料,小组讨论“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6.回顾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天平天国的新特点。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新特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根本原因)注:1、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起了刺激作用。
2、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量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破产巨额战争赔款,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连年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巩固与反馈】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清朝统治的矛盾C、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D、汉族人民与满族人民的矛盾2、对天京事变不正确的表述是A、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B、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D、给清政府提供了可乘之机3、太平天国时期,曾在一些地区向农民发放田凭(土地使用证),现在这种历史文物在下列哪一地区最容易见到A、西安附近B、上海附近C、广州附近D、南京附近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A、标志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新的高度B、使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C、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D、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5、以下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6、《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的主张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互为补充D、互相矛盾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重点: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二)教学难点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易错点】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①金田起义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②永安建制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
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易错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易错点】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①北伐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总结】北伐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易错点】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易错点】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全盛、《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意义评价和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等史实;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述,引起学生讨论思考以及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做到史地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领悟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作用和中国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认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阶级不是农民阶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意义对比评价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所体现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鸦片战争爆发后,闭关自守的封建中国在侵华列强的炮声中,被迫进入了近代社会,开始了自己近代化历程。
而中国人民在清朝的腐朽统治下,仍然沉默无声。
先进的中国人则开始了自己救国救民的独立探索。
在这一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最先引起我们注目的是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首先我们要在宏观的世界背景下来看当时的清朝和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
(多媒体展示外国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然后导入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兴起——金田起义发展——定都天京两个纲领性的文献: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资政新篇》转折——天京变乱失败——天京陷落1、金田起义——南方响起的春雷背景、原因、经过(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回答,然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给以讲解,接着教师展示阶级矛盾激化图,便于学生的形象记忆)“永安建制”作为书本内容讲解。
教师需要提到永安封王中的5个王是(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各王须受东王的节制,太平天国政权初具雏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
2.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用,如洪秀全、石达开等。
3.能够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农民阶级在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下的困境,从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景和重要事件。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但它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我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我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我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牺牲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和正确判断,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视角看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性关怀和价值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课表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事;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2)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2.过程与方法(1)运用史料和表格,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通过历史短剧再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影响及其原因;(4)运用设问、对比等方法,促进学生辩证史观的形成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农民阶级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性质;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①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1.导入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总有点没底气,所以我今天带了一个人来陪我壮壮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打开PPT洪的图片】问一下大家有没有人认识他是谁的?生:洪秀全(不认识)师:没错,此人姓洪,不过名字叫做洪仁坤,看来同学们对他还不是很了解,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打开PPT洪的简介】此人的前半生过的并不是很顺畅,可以用这二十个字来概括。
“三次落选”,这个落选指的是乡试考秀才落选。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洪仁坤考高中考了3次,都没考上。
在他第三次乡试失败的时候,已经25岁了,按咱们现在算,25都大学毕业了,可是他还没考上高中,想想他就觉得很失落。
一失落就生病,然后开始发烧。
第11课__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问题导入: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
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一)兴起的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请结合课本54页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从而准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二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三反映了自然灾害严重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优秀教学案例

1.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深入理解运动的发展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பைடு நூலகம்解决能力。
2.运用视频资料展示、历史地图分析等方法,生动、直观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军队的征战和天京事变等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视频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4.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短视频,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太平天国运动的地理位置和征战路线,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好奇心。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知识与能力:太平天国建立和灭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太平天国企图用基督教改造中国,而洪仁玕企图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都因为条件不允许而失败。
【重难点】两大文件评价。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太平天国。
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银价上涨、手工业者破产、搜刮百姓】,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人民起义。
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湘军建立镇压天国,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失陷标志失败。
影响,农民阶级领导反封建运动,打击了清朝和殖民者,湘军、淮军集团崛起改变晚清政局,它的失败说明小生产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担不起领导民主革命重任。
2.《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均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建立平均理想社会。
评价,太平天国前期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望,推动了运动发展,但绝对平均主义阻碍社会进步,天国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
3.《资政新篇》。
内容,法治,选举,广开言路;发展工商业,兴建铁路公路,兴办邮政银行保险,准许私人开办企业,奖励发明;自由通商,平等外交;学堂,医院,社会福利。
评价,太平天国后期革命纲领,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但缺乏实施的阶级、社会条件。
4.地图阅读。
在地图册找出花县、金田、天京、冯官屯、上海。
6.岳麓版、人民版。
洪秀全思想。
永安封王建制。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淮军。
常胜军。
【知识链接】
如果说后来康有为的特点是托古改制,那么洪秀全的特点就是托上帝以改朝换代。
上帝的存在,不仅具有宗教精神的意义,而且更多现世功利的意义。
他使洪秀全从一名三家村垫
师变成天父的次子,所谓“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在这里,神威造成了权威。
的确,造反起义是非常之事,所以需要借助非常的权威。
比之历史,他所取的路数,同历代帝王自称“天子”以昭示君权神授的用意是非常相象的。
但太平天国的上帝不是中国社会里土生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从《圣经》中搬过来的,是一个“满口金须,拖在腹尚(上)”的洋上帝。
这一类编造,固然便于在民间说法之用,但基督教里上帝的形象,则不会不因此而异化。
更富于想象力的是宗法社会里的农民为上帝创造的宗法大家庭。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后来秦日纲和胡以晃封王,复为霜、为露。
正象梁山泊好汉在忠义堂排座次一样,他们在上帝的家里排座次。
用这种办法分配领导集团成员之间的权力,并不能算作创举。
虽然他们在上帝的名义下组成了一个神圣家族,其实不过是把中国固有的名分纲纪和江湖聚义中惯见的成规引入了上帝的家里。
这一类对于基督教的改作是洪秀全的得意之笔,因为他可以藉此示傲于西方人。
与此相联系,太平天国中的人们还认为:“从来中国所称为花夏者,谓上帝之声名(耶火华)在此也;又号为天朝者,为神国之京都于兹也。
”显然,上帝虽然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模样,却更加钟爱中国。
因此,韦昌辉告诉英国人说,“中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
”同一个意思还以“万方来朝”字样刻于太平天国的玉玺上。
在这里,洪秀全的世界观念似乎与道光、咸丰相去并不远。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7.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
洪秀全虽然吸收基督教思想,却没能摆脱封建思想。
2】说明。
装神弄鬼自称天父次子,是封建鬼神思想;封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等,按照功绩享受天上的等级秩序,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再现;自称“天下之君主”“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是中国天朝上国封建思想的变种;他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是农民阶级小农思想的产物。
【探究案】材料阅读与分析,A层同学需认真研究,B层同学可以选做。
太平天国可以算作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反孔群众运动了: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宫、毁木主,至十哲两廡,狼藉满地。
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地搜书和烧书;“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书苟满家法必犯,昔用撑肠今破胆。
”在秦始皇之后,象这样悠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
曾国藩因此而谓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
尽”。
但是,对于传统社会里的农民来说,践踏孔孟并不等于摆脱孔孟。
在思想上和实际上,它又接受了很多儒家的东西。
例如《原道醒世训》对大同社会的论述,就以唐虞三代为楷模,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螺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种充满向往的描述出自《礼记·礼运》,并托名于孔子,它表现了典型的儒学乌托邦思想。
而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太平天国的制作则明显地脱胎于《周礼》。
这种反孔而又依傍于孺学的矛盾不难从那个时候的社会历史中得到解释。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8.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
洪秀全反对儒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的某些思想。
2】说明。
洪秀全下令禁毁儒家著作,吸取了儒家经典《礼记》的大同思想和《周礼》中论述的制度。
【我的疑问】
【本课测评】近三年高考题,模仿第一题审题。
从高考题归纳,命题人的倾向是什么?
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
洪秀全写了那么多的《幼学诗》、《天父诗》,宣扬了什么呢?一是君权神授:“众小尔们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胆。
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
尔们要遵,一个不顾王顾主都难。
”二是三纲五常:“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生杀由天子,诸宫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伊周堪作式,秉正辅朝纲”。
甚至规定5岁的男孩子就不可接近姐妹,比之男女7岁不同席的旧规更为苛严。
在这种观念下,政治等级森严可畏:“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
凡检点指挥各官轿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规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
”还有繁琐而苛细的称谓:“军师妻呼称王娘,丞相妻呼称贵嫔,检点妻呼称贵姒,指挥妻呼称贵姬,将军妻呼称贵嫱。
钦命总制妻呼称贵媪,监军妻呼称贵奶,军帅妻呼称贵渊。
师帅妻呼称贵娴,旅帅妻呼称贵婕。
卒长妻呼称贵妯,两司马妻呼称贵娌。
”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9.根据材料提炼陈旭麓的观点,并列举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观点。
洪秀全建立的天国迅速封建化。
2】说明。
宣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思想;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恢复封建等级制度。
1856年,因争夺权力而发生天京变乱。
21.(2012 高考文综重庆卷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 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A .秦日纲
B .陈玉成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98.(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11 题)图5 为一位同学的课
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
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117.(2008 年高考北京文综15 题)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 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
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
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以法
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