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庆元茶亭银矿找矿经历浅谈古人和今人在找矿方面的优劣

合集下载

浙江庆元苍岱银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探讨与找矿方向

浙江庆元苍岱银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探讨与找矿方向

于 白岭头破 火 山机构与 北东 向区域 性断 裂 的交 切部 位 。 中生代 火 山碎屑岩 系广 布矿 区 , 山 燕 期 中酸性 、 酸性侵 入岩 较发育 , 中元 古界 变质基 底零 星 出露 。受 北东 向区域 性政 和—— 大埔 断裂 带影 响 , NE、 NNE 向压 性 、 扭性 断裂 成束发 育 ( 1 。 压 图 )
28 6








热 流变质 作用 形成 的产 物 , 要岩 性有 变粒 岩 、 主 片麻 岩 和片 岩类 。盖层 为晚侏 罗磨 石 山群
火 山侵入 杂岩 。
日 t 回 曰 团 s 囫 , s 圈 圈 因 回
图 1 苍 岱 矿 区 区 域 地 质 图
F g 1 Re in lg o o i a p o n d i n r ld s r t i . g o a e l g c l ma f Ca g a mi e a it i c
矿 区出露地 层主要 为 中生代磨 石 山群高坞 组 和西 山头组 火 山岩 。中元 古代 陈蔡 群下河 图组 变质 岩基底 呈小 断块 出露在矿 区南 部深剥 蚀 区 。基底 中高级 区域变质 岩 系为 区域动力
收 穑 日期 :010 —4 2 1—30
第一作者简介: 周宗尧 (9 3 男 , 1 7  ̄) 安徽省太湖县人 , 博士,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
1 5万 水 系沉 积物 测 量 表 明 , 区发育 有 Au Ag As Mo综 合 地球 化学 异 常 , 椭 圆 : 矿 、 、 、 呈 形, 长轴 方 向近南北 向, 常面 积 1 m 各元 素套合 较好 。 @Au Ag异 常面 积较 大 , 异 2 k , 其 、 基本

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加长地质找矿的短木板,力求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张维宸【摘要】"木桶理论"是指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其短板决定的."木桶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管理研究,同样适用于地质找矿事业研究.地质找矿工作有其独特的十大特点.制约地质找矿工作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短板"不是资金投入不足,也不是矿业权数量太少,而是地质找矿人才队伍匮乏,尤其是领军人物奇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快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传、帮、带",加大对地质找矿新生力军的培训力度.【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0(023)004【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木桶理论;地质找矿;人才;领军人物【作者】张维宸【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9;F407.1木桶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主要是指:“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最短的木板。

要想使木桶装更多的水,就应设法增长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使它与其它木板平齐”。

一个精明的管理者,应善于发现自己负责的系统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敢于揭短,善于补短,才能大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仔细想来,其实“木桶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管理研究,而且适用于经济研究,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适用于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

地质找矿工作是一种集野外勘查工作和室内研究分析工作于一体的生产活动,既包含大量的脑力劳动,又需要较多的体力劳动与其相结合。

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质找矿工作过程的循序渐进性。

地质勘查事业不同于其他事业,它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2)地质找矿工作对象的不同质性。

在所有勘查对象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对象,就如同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矿床。

古代矿井开采背后的故事

古代矿井开采背后的故事

古代矿井开采背后的故事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4年第02期这是一座古代废弃的矿洞,具体年代没有人说得清楚。

在40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矿难。

如今这些冤魂,仍压在那一排排的大石头下。

探访古代废弃的矿洞这是一座古代废弃的矿洞,具体年代没有人说得清楚。

除了矿山调查人员外,几乎很少有人来,所以这里基本保存着原始的状态。

陈少华是浙江遂昌金矿的一名工程师,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

经过多年的开采,矿上的资源面临枯竭,为了寻找新的矿源,2005年春天,陈少华和浙江国土资源厅的调查人员第一次来到了这个古代的矿洞。

陈少华介绍:在这个矿洞里,考察人员发现整个采空区从东到西100多米地段内,有一排断断续续不规则排列的巨大石块,根据采矿经验判断,这里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塌方事故遗留的现场。

根据裂痕和石块的位置判断,这些石头很可能是从矿洞的顶部突然掉下来的。

杨志法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一位古代洞窟研究专家,来这里做了实地考察后,他和陈少华的判断竟然不谋而合。

这个推测也让他们非常震惊,在如此大的塌方发生时,现场如果有正在采矿的矿工,一定会造成惨痛的伤亡。

发现古代废弃的矿洞1978年,在牛头山西南麓,遂昌金矿采掘工人顺着一条海拔为500米高的平洞进行掘进。

一天,一个意外突然发生了:一股巨大的水流从一个被凿破的洞口倾泻而下,滔滔洪水瞬间就淹没了整个坑道。

水流又急又大,整个巷道被冲得干干净净,工人们凭借经验逆水而上,找到地势高的地方躲起来,所以当时没有人员伤亡。

这股莫名的大水整整喷涌了一天一夜。

矿工们根据经验判断,在500米高的平洞上方,一定有一个人们不知道的神秘坑洞,在这个大坑洞里,储存着大量的积水。

等水流完以后,人们从打通的洞口进到老洞里面,发现这个洞里面,还有大量的水车、水桶、清油灯之类的东西,这些上面都有一个“官”字。

这里的采矿工人是当时朝廷的命犯,这个洞总的容积有10万立方米左右,非常壮观。

浅谈江西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浅谈江西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浅谈江西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摘要】江西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矿产资源种类多且储量大的省份,多年来,在地质找矿上多次实现了突破。

2008年,江西省地矿局在金、银、铅、锌、钨、钼等的勘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江西省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增加至五个。

本文将结合江西省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主要就地质找矿在方法和措施方面的突破作一下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江西;区域地质;地质找矿;新突破众所周知,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产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实现地质找矿上的突破,找矿方法的创新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地质找矿的速度和准确性不断进步,从而促进了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上的突破,有效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江西省区域地质特点和矿产资源概述江西省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矿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种类繁多。

我国目前所能明确探测出的矿产一其有150多种,而在江西省的范围内就可以找到140多种,品种之丰富,居全国之首。

第二,分布集中。

在江西省内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会有矿产,但是针对某一个矿种都是集中在几个相邻的县市区域之内,这样便于开采。

第三,储量大。

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要属“五朵金花”,而目前,我国矿种储量中江西就有37种居全国的前6位,33种居前5位,可见其矿产储量之丰富。

2 地质找矿新突破的方法2.1 区域地质化学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地质找矿中,最基本的方法中少不了化探法。

在工作中主要是指地质人员先对某一区域的地质进行取样,然后,在运用化学的方法对所采集到的样品(或者是矿石,或者是土壤)进行分析的一种工作方法。

而在找矿的实际工作中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环境分析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评,然后通过化学方法对地矿区所藏有的矿产种类以及相关的指数进行分析。

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用到地质普查的知识,针对特定区域的矿石或者历史沉积物,以及典型的生物和土壤进行分析,然后在化学测量的基础上找到矿产资源。

地质找矿大讨论发言稿范文

地质找矿大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地质找矿大讨论,与大家共同探讨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

在此,我结合我国地质找矿现状,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做好地质找矿工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要深入分析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现了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质找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找矿深度不够、勘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矿产资源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地质找矿工作: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紧跟国际地质找矿技术发展趋势,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勘查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地质找矿技术成果转化。

二、优化勘查布局。

根据国家能源资源战略需求,合理规划勘查布局,重点加强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

同时,加强对边远、深部、难勘查地区的勘查力度,提高勘查覆盖率。

三、完善政策体系。

政府要加大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质找矿,拓宽找矿资金来源。

四、加强人才培养。

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我们要加强地质人才培养,提高地质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加强对地质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地质队伍的创造力和活力。

五、深化国际合作。

地质找矿工作具有国际性,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地质找矿水平。

总之,地质找矿事业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能源资源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勘查布局,完善政策体系,培养人才队伍,深化国际合作,为我国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庆元县苍岱金银矿与国内同类型矿床对比分析及找矿预测

庆元县苍岱金银矿与国内同类型矿床对比分析及找矿预测

庆元县苍岱金银矿与国内同类型矿床对比分析及找矿预测庆元县苍岱金银矿区位于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中的龙泉-遂昌断隆的南东端,属武夷山成矿带亚带。

本文依据该区具有较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和化探异常信息,认为这是一处寻找次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靶区。

初步推测了成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方向。

标签:次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化探异常成矿模型0前言本区位于华夏地块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中的龙泉—遂昌断隆的南东端,属武夷山成矿带亚带。

受北东向区域性政和—大埔断裂带和丽水—余姚断裂带影响,NE、NNE向压性、压扭性断裂成带出现。

矿区分布于白岭头破火山机构火山口东南边缘带上,地层围绕该火山机构呈放射环状分布。

在福建省具备类似地质背景的地区,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发现了福建紫金山铜金大型矿床。

浙闽两省在地质矿产方面有很多的相同和类似之处,开展两省地质矿产方面的对比研究,借鉴福建省的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庆元县苍岱金银矿区工作开展较早,1960年-1992年经过几轮勘探,已圈定了4条金银矿化带含3条银矿体、4条银边界矿体,5条钼矿化带。

2013年,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在该区立项成功,再一次回到矿区开展普查工作,目标定位于寻找深部矿体的可能性。

1地质背景1.1地层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四系地层。

其中以中生代晚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出露面积最大。

岩性有上侏罗统磨石山群高坞组(J3g)、西山头组一段(J3x1)和西山头组二段(J3x2)酸性火山碎屑岩,夹酸性、中酸性熔岩和沉积岩类;第四系砾石、砂粒石、砂土以及亚砂土等。

1.2构造区域上主要的构造类型为断裂构造,主要的断裂体系呈北东、北北东向,其次为与之配套伴生的北西向、东西向断裂体系;另外还发育有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体系派生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

1.3岩浆岩区域上侵入岩分布较广,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侵入体的长轴方向与北东向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岩体大小悬殊,单个岩体除落花洋-淤上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其余均呈小岩株或岩枝产出。

谈谈怎样提升地质找矿水平

谈谈怎样提升地质找矿水平

谈谈怎样提升地质找矿水平当今形势下,矿产资源岌岌可危,世界各地都处在资源短缺的状态下。

因此,为了确保矿产资源能够持续地被人类利用,地质找矿的范围也就需要不断扩张,这就要求人们对地质找矿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现如今,国家间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主要就在于谁能发掘珍惜的矿产资源,谁能对找矿这一问题上实现突破。

所以,探究地质找矿水平是必须受到重视和实践的。

标签:地质找矿矿产资源找矿水平缓解矿产资源问题的问题就是加紧扩大其资源来源,地质找矿水平的提升成为首要的任务。

除此以外,在经济,技术如今发展的现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我们更要努力进行地质找矿水平的探究,提升找矿水品,保障找矿水平得到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从而使矿产资源更加丰富。

1提高地质找矿水平的可行性1.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世界方面考虑,其发展自工业革命开始,矿产资源为主的一系列资源的消耗也是从那时开始。

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不断扩大。

工业革命开始阶段时,人们重在发展,对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差,滥用矿产资源的现象致使现今出现了全球矿产资源大量缺乏的状况。

从本国方面考虑,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大部分行业非常依赖矿产资源,然而,我国的矿产资源也处在稀缺的状况,完全不能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

因此,无论是从全球角度还是本国角度来看,地质找矿水平都必须得到发展和改进。

1.2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能够扩展地质找矿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够将这一领域与其它领域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各领域的互利共赢。

1.3人们对地质勘探找矿领域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人们看到了当前社会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的事实,逐渐意识到提高地质找矿水平的重要性。

银矿勘查中的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考核试卷

银矿勘查中的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考核试卷
A.地质构造
B.地形地貌
C.植被分布
D.水系分布
18.以下哪些地区是我国银矿资源的主要产区?()
A.甘肃
B.江西
C.广东
D.内蒙古
19.银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勘查精度?()
A.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
B.地球化学微区分析
C.遥感图像解译
D.三维地质建模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银矿勘查中的环境干扰?()
A.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勘查
B.使用低环境影响的技术
C.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D.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银矿的主要矿石矿物是__________。
2.银矿床的成矿类型中,以__________成矿最为常见。
3.银矿勘查中,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B.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C.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
D.遥感地球化学测量
15.在银矿成矿预测中,以下哪个模型具有指导意义?()
A.地质模型
B.地球物理模型
C.地球化学模型
D.综合信息模型
16.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银矿床迁移?()
A.地壳运动
B.气候变化
C.水文地质条件变化
D.地球磁场变化
17.在银矿勘查中,以下哪个步骤是确定勘查靶区的重要依据?()
D.勘查报告编写
15.银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步骤是野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A.地质测量
B.钻探取样
C.地球化学采样
D.地球物理测量
1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银矿床的富集?()
A.成矿流体富含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庆元茶亭银矿找矿经历浅谈古人和今人在找矿方面的优劣结合庆元茶亭银矿找矿经历浅谈古人和今人在找矿方面的优劣摘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古人找矿方法及采矿的制度,结合本人在庆元茶亭银矿一年多的找矿经历,来发表几点关于古人和今人在找银矿方面的优劣,以期对以后的找金找银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矿庆元茶亭老硐古人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我从2011年3月开始对庆元茶亭银矿进行普查,在找矿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值得我深思,这篇论文主要想谈一谈我这一年多来的在找银矿过程中的几点得失。

希望能对以后的找金找银工作有所帮助。

在庆元茶亭矿区打平硐见到矿脉时,我每天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山,对每一炮都充满了希望,但是每次都是刚刚有了希望又被无情的事实所否定,不是打到老洞,就是刚刚发现一条新的矿脉没追多少米又马上尖灭了。

好多次爬进那蜿蜒曲折的老矿洞,里边全是泥巴混合着古代木材烧过的炭黑,还有那让人窒息的空气和裂隙里的不断流下来的水,出来的时候人就像是刚从臭水沟上来一样,身上衣服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

每次进洞都感叹于古人采矿的智慧,他们找矿时就像穿山甲一样在坚硬的岩石里钻来钻去,左冲右突,探矿洞蜿蜒曲折,又矮又窄,胖点的人在里边都没法走的。

采矿时又像是木头里的虫子上下左右哪里好吃就吃到哪里,没吃到地方基本就只剩一点矿化,没矿的地方留出来的空间只能容许一人通过。

每当爬进古采洞,看着古人用砖垒起来的简易灶台以及偶尔出现的粗瓷碗碎片和炼渣,脚踩着那已经被水侵泡了几百年但依然坚固如初的木梯子,我由衷的发出感叹。

经常也总有很多人问我,古人到底是怎样开采出这样的洞子的,古人的采矿水平最多能开采多深?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矿的?我一直也在寻找答案,好多的问题太不可思议了,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也让我在找矿过程中吃了很多的苦头,做了很多无用功。

我觉得如果要找银矿就有必要了解下古人是如何找矿、如何开矿、如何经营矿山,只有详细了解老祖先的开矿历史,才有利于我们现在更好的去找矿。

2.丽水银矿开采史丽水(原处州府)的银冶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

南宋时期,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元明时期,丽水的银矿开采规模持续扩大,在明代,丽水的银矿的开采规模最为宏大,特别是在明万历年间丽水的银矿开采规模达到了历史顶峰,那时的开矿毫无制度约束,使得丽水银矿基本上是矿脉尽绝,山上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废坑旧址。

到了清代,朝廷不再向丽水征收银课,丽水的银矿开采史才基本告一段落。

3.古代银矿开采的经营方式古人银矿开采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商办和官办,商办不多见,主要为官办,即“官督民办”制度,由官府在产银地征募人民进行开采煎办,为此设立机关,称银场局、银官局,或简称银场、银坑、银冶。

银官局设有专官,管理银场,督办银课,巡视银矿事务,在处州银场数目较多的县,通常以县丞专管其事。

除有专职的地方官员外,更有朝廷直接委派命官前往,明朝自天顺四年起多启用中官(太监)充当矿使。

银官局设立后,有司(指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征集矿头(负责指挥、管理矿工,多以家业殷实的地方豪右充任)、矿工(来自底层民众,甚至是亡命徒,多从民间招募、征发,按户抽丁,如果不愿出丁,需出钱代役)等进行开采煎办事宜,每年向朝廷缴纳额定的银课。

朝廷设局的目的,在于获取财政上的收入,本质是一种变相的杂税徭役。

至于银矿的产量、成本,民众的困苦,可在所不计朝廷只要一纸命令,一切人工、成本,都责成地方筹措,按每年定额依期缴进,朝廷坐享其成。

各级官吏又趁机中饱私囊。

矿头有钱有势,也不会轻易吃亏,而重负都压在了地层民众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督办官局招募民工凿山取矿,点着烛火像蛇一样在矿硐里行进,用锥子一点一点凿取,碰到坚硬的石头则用烧爆法,火烈石爆,经常有被乱石砸伤而马上送命的,有的被土石埋葬的,即使没有这两害,还有在寒水中工作,形貌饮食大概和猿猱差不多了,还有因为冷烟毒物和疲劳致死的不计其数。

可见在人治社会,普通民众的的生命如蝼蚁一般草贱。

有这样苛刻的用人制度,那些让我难以想象的硐子终于可以得以解释了。

4.古人是如何找矿的古人不光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具备高超的找矿和开矿技术。

据《处州银冶》对整个丽水地区的银矿硐调查,银坑洞多数位于人迹罕至的峭壁之上。

据《云麓漫钞》载“取银之法,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甫容人身,深至十数丈,烛火自照”;又据《菽园杂记》载:“五金之矿,生于山川重复高峰峻岭之间。

其发之初,唯于顽石中隐见矿脉,微如毫发。

有识矿者得之,凿取烹试,其矿色样不同,精粗亦异。

矿中得银,多少不定,或一箩重25斤,得银多至二三两,少或三四钱。

矿脉深浅不可测,有地面方发而遽绝者,有深入数丈而绝者,有甚微,久而方阔者,有矿脉中绝,而凿取不已,复见兴盛者,此为过壁;有方采于此,忽然不现,而复发于寻丈之间者,谓之蛤蟆跳。

大率坑匠采矿,如虫蠹木,或深数丈,或数十丈,或数百丈,随其浅深,断绝方止………” 又据《天工开物》载“凡石山硐中有矿砂,其上现磊然小石,微带褐色者,分丫成径路,采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计,寻见土内银苗,然后得礁砂所在,凡礁砂藏深土,如枝分派别,各人随苗分径横挖而寻之。

上稽横板架顶,以防崩压,采工篝灯逐径放镢,得矿方止”由以上几段史料记载可知,古人找矿虽然没有我们现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对地质现象没有一套科学的命名。

但是他们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探矿经验,用平直、形象、生动的语言揭示出的地质现象却和我们现代地质科学不谋而合。

并且很多找矿用的方法和态度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效仿。

5.古人是如何排水、通风、照明和运输矿石的古人要把矿脉采至数百米的深度,排水和通风是个大问题。

古代没有矿山机械设备,排干渗水相当困难,矿工全靠龙骨水车,一级一级的从百米深处向硐外排水,他们巧妙地在每个开采中段采挖贮水仓,把渗透的水先集中到水仓里,水仓贮满后,再用龙骨水车分级连续扬水。

以此来排干渗水。

矿硐内通风设备安排的很科学,有风管直通硐外,风管系大青砖砌成,有几段风管是将整根木头挖成槽型,槽上再覆盖青砖,用泥土封好。

当硐内点火,温度升高后,就认为地造成洞内外冷热空气对流,到一定程度时,打开风眼,使风量增加,达到通风的目的。

至于矿硐内的照明全靠油灯、灯笼、松明之类,硐内的矿石运输全靠肩扛人挑。

6.在庆元茶亭矿区找银矿一年多来的经验总结在庆元茶亭银矿的这一年,古人记载的那些地质现象我几乎都遇到了。

这里谈几点我的在找矿中的几点失误,以供后人参考:地质填图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去年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在进入矿区以前就有老同志告诉我,到那里就是去找老硐,其他就不用太仔细的去找了,没老硐的地方就没矿了。

但是我就是不相信古人会把地表的矿脉都找绝了,所以我一进入矿区,首先是对该矿区的老硐进行调查,在老硐里认识和了解了银矿石的特征后就开始填图,我不畏艰险的去填图,以期望能在地表发现像老硐里那样的矿石露头,结果却事与愿违,根本没有发现我想要的矿石,就只是填出了好几条石英脉和几条蚀变带,化验结果都没矿,几个月的填图打击了我填图的积极性,以后平硐开了后就没怎么填图了。

现在看来填图还是针对性不强,还没有掌握银矿的成矿规律,观察不够仔细。

后来平硐打进去后,有一条穿脉硐按照设计已经超打了十几米了,可就是一点矿的影子都没有,最后我用水把硐壁全部洗干净,一寸一寸仔仔细细的看,才发现一条很细的黑线,我抱着赌一炮的心态让工人们在那条黑线那放了一炮进去,结果进去2米多矿脉马上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宽。

真的和《菽园杂记》里记载的一样“其发之初,唯于顽石中隐见矿脉,微如毫发。

”但是这条黑线刻槽下来化验银基本没有品位,由此可见我的填图中有一大弊端,如果以后在填图中发现一条很像银矿的细线,现在炸药的安全管理很是严格,我们不可能到处去放炮进去,刻槽又没用,是否可以采用古法(烧爆法)来掘进进去2至3米,看看里边是否有银矿脉出现。

在填图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大小不等的很多1-4米的古探硐,这点值得像古人学习。

在老采硐下方布置平硐遇到的问题在茶亭银矿布置PD1-1平硐时很让我担心,就怕打到采空区。

因为古采硐里有很深的积水,根本无法了解到古人到底打了多深,楼总看了之后建议务必把矿洞里的水抽干,弄清楚老硐纵深之后再确定平硐标高。

我于是调了两台抽水机抽水,可是里边那个水实在是太多了,抽了几天也没抽下去,而且一下雨老硐又重新注满了水。

最后没办法用竹竿捅了捅估计了一下老硐纵深,然后就布置了PD1-1号平硐。

最后是最担心的事情偏偏就出现了,当平硐穿到矿脉时一下子就和老硐贯通了,黑色的水夹杂着泥巴和木棍直流了一天一夜才流干。

这个平硐在后边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两条主矿脉都和老硐贯通了。

发现的几条次矿脉都是延伸不长就没有了。

等老硐水排干之后我再次进入老硐,发现老硐里全被泥巴和废石木头堵塞了,根本看不到下边,这点足以说明我们刚开始的抽水是意义不大的,即使水抽干了也还是了解不到老硐的纵深。

所以以后再要在老硐下方布置平硐之前,务必要先打钻了解。

而且至少打2到3个钻孔,因为银矿脉多是藕节状或者是豆荚状,一个钻孔很有可能打到藕节的那个节上,让我们误认为下边没有采空。

注意分析成矿地质背景2012年11月初去萧山评审《庆元茶亭银矿普查实施方案》,有两位对银矿颇有研究的专家给我讲,我的工作还只停留在就矿找矿上,也就只能找点小矿。

要想在这个矿区有大的突破还需要把地面上的工作进一步细化,注重地质背景的研究和分析。

古人找矿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做指导,只是单纯的就矿找矿,而我们现在随着地学的不断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区域地质调查,还有航拍、化探、物探等辅助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上要远高于古人。

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发挥我们理论和技术上的优势,注重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

我们要不拘泥于只在小范围内小打小闹,而要在大的范围内无论是地表范围内还是地下纵深都要超越古人,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

应加快野外地质普查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山区的人口每年都不断外迁,我来丽水还没几年,已经亲眼看着今年还有几户人家的村庄第二年就消失了。

山村里没人了会给我们找矿带来很多的不便,一,我们没地方住了,生活不便;二,没有老乡带路,很多的老硐矿化点在丛林茂密的山里确实难找;三,农村里的剩下的人年龄越来越大,对矿区熟悉的老人越来越少,然而很多的银矿点多数又位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菽园杂记》语“五金之矿,生于山川重复高峰峻岭之间。

”我发现很多有银矿的地方都叫××坑,比如庆元茶亭银矿的银坑洞、库坑,龙泉毛断矿区的银坑下等等。

我认为地表找矿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当地老百姓,他们会给我们提供最直接的线索。

6.结束语本文结合2011年3月―2012年8月开展的庆元茶亭银矿普查项目的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