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知识储备(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2021学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固根基)3.1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词语(包括熟语)的正确使用核心梳理·固根基一近义成语辨析【识记点拨】结合语境、语法功能、感情色彩辨析,分清其细微差别。

(一)根据语境辨析语境就是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所以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例1】(2016·江苏卷改编)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敏锐,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浮躁,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点拨】“与众不同”指和大家不一样,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而“标新立异”则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重在表示主观行为.语境义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应用“与众不同”。

(二)根据语法功能辨析成语的语法功能一般包括其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固定搭配等,辨析近义成语不容忽视。

【例2】(2016·天津卷改编)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__(抑扬顿挫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

解析:A 项,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 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其中的比喻义符合 “他的回答”不同一般,让“我”有了顿悟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B 项,春秋鼎盛:“春秋”指人的年岁,成语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 充沛。这里用来形容“伟大时代”,用错了对象。C 项,崇论宏议: 指超出一般,与众不同的见解。这里使用正确,符合代表发表见解的 语境。D 项,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 花日渐枯萎,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比喻过时的事物。句中所说的 “火爆场面”是以往的情况, 这里正适合用“明日黄花”形容。 E 项,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使用与语境矛 盾,应使用“不负众望”。 答案:BE
5.(2015· 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________,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 ________,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________,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B.墨守成规 C.抱残守缺 D.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 )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
题型三 3 选 1 式近义辨析题 4.(2015· 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 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 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 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 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 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新人教版

④正确使用常见的 修辞手法
2.表 ⑤语言表达简明、 达应 连贯、得体,准确、 用 E 鲜明、生动
⑥正确使用标点符 号
全国卷三年考情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


复习风向标从近三年的全国卷考查情况看,字音、字形和修辞手法 连续多年没有直接设题考查;考查的重点是成语、病句和语言表达 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对成语、病句、语言表达连贯的考 查,自2018年变为“一拖三”式的组合命题,2019年和2020年的三套全 国卷均考查了压缩语段。
错因分析:
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 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误理解为“化解了,解决了”。
-17-
学案一 学案二
[即学即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年五.风.十.雨.,自然灾害少,播种面积得以大幅增加,加上增产技术 得以有效推广,所以我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①正确使用词语(包 2.表 括熟语) 达 ②辨析并修改病句
应用 ③选用、仿用、变 E 换句式,扩展语句,压
缩语段
全国卷三年考情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 ☆☆☆☆
☆☆☆☆☆☆☆☆☆
☆☆☆☆☆☆ ☆
考试大纲
板 块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语言 文字 应用
置D,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 答答案案
-11-
4.(2016·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解析:结余:动词为结算后余下,名词为结算后余下的钱、物 等。节余:因节约而剩下,指节余的钱或东西。应用“节 余”。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 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 实生活中的人。应用“原型”。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 绝。应用“推脱”。 答案:B
学案(一)
实词和虚词 ——高考中的“新贵”,语基中的“基础”
——高考真题感悟
1.(2016· 全国甲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② 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20 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⑤ ⑥ ① ③ ④ ( ) 比尔· 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
3.着眼点 看词性语法
方法示例
方法示例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 6.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 我 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 静流淌,轻轻私语, 语法功能, 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精神上的抚慰。(给予、给以) 如:启示、启事 解析: “ 给予 ” 后面可以直 辨析: “启示”是启发的意 接跟宾语; “ 给以 ”后面只 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 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 名词时, 可作主语或宾语。 “启 物),不说所接受的人。这里 事 ” 是刊登 或张贴出来的 声 应填“给予”。 明,属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答案:给予 如:征文启事 、寻物启事 。 ..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市政府批准, 从 2016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________。 ②为加快推进麻城市创新________先导区建设,该市着力 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瓶颈。 ③市财政局通过集中培训的措施,让操作人员理解和 ________财政业务,提高了操作技能。 A.施行 C.施行 试验 实验 熟习 熟习 B.实行 D.实行 实验 试验 熟悉 熟悉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选词用词须细心,切磋琢磨求工稳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选词用词须细心,切磋琢磨求工稳

7.【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 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如: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 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 如:时过境迁,此刻的他已经从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石油部 长的高位上一落千丈, 沦为除一身牢衣之外别无长物的阶下囚。 8.【浩如烟海】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 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6.萍水相逢 VS 邂逅相遇: (1)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2)邂逅相遇:邂逅,未约而相逢。指无意中相遇。 7.胸有成竹 VS 心中有数: (1)胸有成竹:多用来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打 算。 (2)心中有数:指心中有个大概的了解和一定的把握。
8.不胫而走 VS 不翼而飞: (1)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情无需推行,就 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如:战败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中州的人都知道了。 (2)不翼而飞: 指没有翅膀却能飞, 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也用来形容消息言论等传播很快。 如:藏在抽屉里的钱不翼而飞了。 两者都可用来形容事情传播迅速,但不翼而飞还可用来 表示东西无故丢失。
3.【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对象为“人工”之物,不能为自然景观。 如:要何等灵慧的人,才能设计建造出这样巧夺天工的 小桥啊! 如: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是巧夺天工 呀!
4.【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鬼斧神 工既可用于形容自然界之景,也可形容人类之物。 如: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如: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 不重要吗? 如:作画时,工艺师气收于丹田之中,力发于腕指之上, 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鬼斧神工,令人惊叹。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检测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题检测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成语综合题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延迟退休的政策信号一经释放,立刻在全社会引发巨大反响,一时之间,________,反对之声________。

虽然延迟退休有益于减缓养老金不足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潮流,但遭到如此多的质疑和反对却是________的,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决策者深思。

A.群情激奋甚嚣尘上始料未及B.群情鼎沸甚嚣尘上超乎想象C.群情鼎沸此起彼伏始料未及D.群情激奋此起彼伏超乎想象答案 C解析群情激奋:众人的情绪激动振奋。

群情鼎沸: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此处应用“群情鼎沸”。

甚嚣尘上:人声喧嚷,尘土飞扬。

原形容军中忙于备战的状态。

后比喻消息到处流传,议论纷纷。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去。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此处应用“此起彼伏”。

始料未及:当初没有料想到。

超乎想象:超出了想象,指事情的结果是没想到的。

此处应用“始料未及”。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________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________,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________,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深思熟虑心猿意马自欺欺人B.深文周纳心花意乱弄巧成拙C.深文周纳心猿意马弄巧成拙D.深思熟虑心花意乱自欺欺人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节假日的各色同学聚会成为了人们怀念青春的方式,那些一诺千金....的“富二代”却将聚会变成了炫富攀比的舞台。

B.青岛“天价大虾”、三亚“天价扇贝”、哈尔滨“天价大鱼”等令人气愤的宰客事件频频见于报端,让读者不忍卒读....。

C.《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8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考点精练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考点精练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精练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答案 C解析②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③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⑤吟风弄月:旧时有的诗人作诗爱用风花雪月做题材,因此称这类题材的写作为吟风弄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位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接见、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②苹果公司预计于2016年9月发布新一代iphone 7手机,但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看,人们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手机了。

③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④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善,淡雅古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⑤印度南部的一个小村,几乎每家都出了一名小偷,“贼村”之名不胫而走,为洗刷恶名,全村居民宣誓要改弦更张....。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全国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4.(2015·全国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从
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_______,就会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
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
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答案
解析
试题评点
C.②③⑥
D.③⑤⑥
1.纵观课标卷近几年的成语题,你发现其命题有何特点?
答案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
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
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答案
解析
试题评点
C.②⑤⑥
D.③④⑥
7.(2016·全国丙)下列各句中加颜色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 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 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 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 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 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常见易混虚词辨析A【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而今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

“必然”和“偶然”对举,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的或相当的。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C【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诚然·固然】“诚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重;表示让步时,语气比较轻。

“固然”表示肯定语气时,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示让步时,语气也较轻。

【从而·进而】“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承关系。

“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D【大概·大约·约莫】三者都是副词,都有“估计”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大概”侧重于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约”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约莫”侧重于表示对数目或时间的估计。

【大力·大举·大肆】三者都是副词,都有在行动上采取大规模的方式的意思。

“大力”侧重指尽最大的力量,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积极方面,含有褒义。

“大举”侧重指大规模的行为,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大肆”侧重指不顾一切地任意妄为,一般用于消极方面,是贬义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五者都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

不同的是,表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其他的词表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

E【而且·并且】二者都是连词,在句子中起关联作用,但是连接的句间关系不同。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它连接的是递进关系。

“并且”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间,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二是用在复合句后一半中,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且·反而】“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

“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与其呼应。

G【格外·分外】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

其区别是:“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分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它和“格外”是等义词。

“格外”更接近口语,“分外”多用于书面语。

【果然·居然·竟然】三者都是副词,经常作状语,都表示预想和结果的关系。

其区别是:“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相反,含有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想相反,常用于主谓之间,语气较重。

总之,主观愿望与结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观愿望与结果不一致的用“居然”或“竟然”。

H【何必·何苦】二者都是副词。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何曾·何尝】二者都是副词。

“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或者·还是】二者都表示数者择一,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或者”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还是”含有疑问的语气,可用在问句中,也可以用在非问句中,还可以表示没有变化、照旧等语气。

J【基于·鉴于】二者都是介词。

“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

【几乎·简直】二者都是副词,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

其区别是:“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

【继而·既而】“继而”,表发生的两事紧紧相接,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既而”,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K【况且·何况】二者都是连词,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经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

L【另外·此外】“另外”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

“此外”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O【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等词组。

“偶尔”与“经常”相对,“偶然”与“必然”相对。

Q【岂但·不但】二者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

“不但”书面语、口头语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岂但”常与“也”“还”“又”“更”等搭配使用。

“不但”除能与上述副词搭配外,还可与“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

【恰好·恰巧】“恰好”,正好。

“恰巧”,凑巧。

R【仍旧·仍然】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使用,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

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仍然”除含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

S【尚且·姑且】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与之呼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虽然·不然·否则】“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不然”有两层意思:①含有如果不这样的意思;②表示如果不是前面所说的情况,就会发生或可能发生后面所说的情况。

“否则”同“不然”的第①个意思。

【虽然·固然】一个主谓词组加上了“虽然”,它的独立性就丧失了。

“虽然”有时还可单说“虽”。

“固然”与“虽然”等义,可以互换,还可单用“固”,不与其他连词连用,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表示“本来、当然”的意思。

Y【业已·已经】二者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

不同点:“业已”是公文用语,书面色彩浓;“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一般书面语。

【一齐·一起】“一齐”指同时。

“一起”表示一块儿,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

【一同·一统】“一同”表示一块儿,即同时同地做某事,副词。

“一统”本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泛指统一,动词。

【一直·一向】二者都是副词,都可表示重复或连续,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其区别是:“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直”的使用对象不同。

【已经·一经】二者都是副词,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其主要区别是:“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以至·乃至·甚至】三者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

“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

“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

“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还可以作副词。

Z【暂且·姑且·权且】三者都是副词。

“暂且”有姑且暂时的意思,表示发生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重在强调时间短暂,稍稍带有让步的意味。

“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以后再作结论,重在强调让步。

“权且”有暂时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这样。

【逐步·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意识而又有步骤的变化。

“逐渐”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