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尔和它的现象学

合集下载

建筑现象学对于建筑设计实践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建筑现象学对于建筑设计实践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建筑现象学应用于 建筑实践
Architectural phenomenology
演讲人:程丹
1
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建筑实践
从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 这本身已经是 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一个“ 形而下 ” 的过程。而与理论领域的建筑现象学 研究相比, 试图将现象学研究应用于指导 设计领域的具体操作, 则更加具有“ 形而 下” 的特征。
运用于实际设计的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于:
1、
现象学缺乏“具体实在”的数据可掌握
2、
•内容充满了“玄学"的色彩。
3、
•作为指导设计的原则纲领,仅停留在心理层次, 很难深刻的贯彻
建筑现象学的根基在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
98
象学,其对于认识世界的作用甚于对于具体操 作的指导作用。
在于建筑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建筑评论方
把握。
斯蒂芬·霍尔的建筑设计作品展示
98
伯克维兹住宅 材料选用灰色的木头能更好地与这一地区 相呼应。外廊与丰富的结构变化产生对称、 纵深、丰富的阴影。这些光影的变换、细 部的处理,都将霍尔这种对独特场所的气 氛与特性的追求。
2
台湾学者季铁男提出的 设计方法纲要
季铁男先生在建筑设计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尝试, 他 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现象学应用于建筑设 计的可能方式, 从现象学出发, 给出了如下设计方 法纲要:
圣伊格内修礼堂
98
常生活,让建筑与城市进行更多的功能性关
联,让人们在连续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生活, 也让都市生活归回到自然的生命节奏中,从 中人们获取真实的自然感知,从而产生自身 能量的汇聚,那么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哲学也
即将完成它的时代转译。
谢谢大家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

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

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现象学(Phenomenology)和后现象学(Postphenomenology)是现代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经验以及世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现象学的观点现象学最早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提出,它强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现象来认识世界。

现象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过程中,应该抛弃对世界的预设和假设,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纯粹的现象上。

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约定”,要求研究者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实的描述,而不是过早地进行解释或理论化。

现象学认为,人类的主体性是认识世界的关键。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通过感知、经验和直觉等方式与世界进行接触。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可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二、后现象学的观点后现象学是由美国哲学家菲尔德勒(Don Ihde)提出的,它对现象学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修正。

后现象学认为,现象不仅仅是人类主体的反映,还包括与技术、工具和媒介等介质之间的关系。

技术和工具的存在使得人类与世界的接触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对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象学强调了技术媒介的中介性,认为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对现象的一种再现和转化。

例如,相机通过镜头的选择和焦距的调整,对拍摄对象进行了选择和变形,这就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特定的视角和观点。

另外,后现象学还关注了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技术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人类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也在被技术所塑造。

技术对人类行为、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后现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异同现象学和后现象学在对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

现象学更加注重对现象的纯粹性描述,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者对现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上。

而后现象学则考虑了现象与技术媒介的关系,强调了现象的再现性和转化性。

跨越时间的鸿沟

跨越时间的鸿沟

跨越时间的鸿沟作者:华亦雄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现象学作为当代重要的哲学流派逐渐渗透于各学科门类,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直观观察为主,这给解读建筑作品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尝试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园林和霍尔的建筑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诠释。

关键词:现象学;研究方法;寄畅园;斯蒂文·霍尔1质疑理性世界的现象学当现代性社会日益碎片化与平面化,恒常不变的理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世界而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批哲学家将目光回归到了可本质直观的“现象”上,提出了生活世界、诗意的栖居、知觉世界等理念,这些哲学思潮被统称为现象学。

当有着“哲人王”野心的胡塞尔明确提出现象学这一哲学流派后,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位哲人对西方思想的源头追根溯源,甚至比他的任何一个前辈都走得更远,他跳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直追苏格拉底之前的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克拉泰勒斯,以揭示存在的本真之源。

他就是海德格尔,因为他关于人类存在属性和真理的研究,关于世界、居住和建筑之间关系的论述,为建筑现象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有两点对于当代建筑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关于整体的概念、对器物的诠释与关于技术的解读。

康德和黑格尔将美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艺术哲学,这对以后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是使得美学的研究范围日趋狭隘,正面影响则是两者将美学纳入了哲学研究体系中,因此形成了哲学对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研究的传统。

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关注,使得他比较关注人居环境与建筑,此外他将建筑视为与环境一体的艺术品催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的诞生。

海德格尔一再的强调天空、大地、诸神和“终有一死”者的四方概念,与以往持二元对立理念的哲学流派相比,现象学使生命现象与人类等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其与人类的合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这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成长、个别事物的存在因为现实实有的规定而获得了非同于世俗意义上的哲学内涵,同时固有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分类体系被宣布为无效的裁断,事态原初的圆融境地用哲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5期 总第 17期 0




No ・2 07 5 0
F i nArhtcue & Co s u t n u i c i tr a e n t ci r o
Vol・1 7
浅 析现 象 学 理 论在 斯 蒂芬 ・ 尔建 筑 设 计 中的应 用 霍
的人 口, 身体存在世界中 , 看到 世界 , 也同时看到 自己, 由此 形
现象学 ( hnm n l y p eo e o g )来 自于希腊 语 , o 意为 研究 外观 、
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现象学 本意 的解 释是 “ 让人 从显现
的东西本身那里 , 如它 从其 本 身所 显现 的那样 来看 它 ” 。根
思想是可以重 回我们生命 中可感 的世界 的。但我们过于重视
科学的“ 控制力 量 ” 以为可 以通过科 学 控制 知觉 , 而对事 , 从 物进行预测和安排 , 至包括 “ ” 因此 , 甚 美 , 坚持 着偏 见 , 视科
rl t don)是哲学和科学的开端 , a Sa pit n 任何其 他世界均根植 于 它, 在它上面建立 , 但却无法 代替或损 害它 ” 。现象学 对建筑
成完整 的世 界。梅罗 ・ 蒂在他 的著作 《 与心 》 庞 眼 中表明 了
他对科学的态度 : 学浏览的思想 , 科 对一般事务进行关照顾 的
据现象学之父 ,9~2 1 0世纪德 国哲学 家胡 塞尔 的解释 , 为 认
“ 存在一种纯粹 的世界 , 它是 ‘ 自然 ’ 的出发点 , 也就是 未被哲 学和科 学 侵蚀 的 、 响 的人 们 所 经 历 的 1 ‘ 活 世 界 ’ 影 3常 生 (i dw r )。这个 ‘ 1e ol v d 自然 出发点之世界 ’ Wol o teN t- ( r fh au d

斯蒂文·霍尔与建筑现象学

斯蒂文·霍尔与建筑现象学

斯蒂⽂·霍尔与建筑现象学摘要:⽂章⾸先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然后分析了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霍尔的建筑理论,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解读其实践作品与设计⽅法。

关键词:斯蒂⽂·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 Abstract:First, thispaper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Second, analysises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architect Steven Holl's architectural theory;Then studies his practice works and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rearching of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 Key words:steven holl;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 thinking 1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 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种采⽤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

他的⼀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居、住、思》(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也称,《场所精神》是⾛向建筑现象学的第⼀步。

他认为,只有当⼈经历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活发⽣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建筑存在的⽬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特征的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类⾏为发⽣的“场所”(place)。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个领域采⽤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代表⼈物是斯蒂⽂·霍尔。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数学表达式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数学表达式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数学表达式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呀。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呢。

它主要是关于热辐射的一个定律哦。

它的数学表达式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关于热辐射相关问题的大门。

它的表达式啊,和黑体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黑体呢,就是那种能吸收所有照射到它上面的辐射而无反射的理想物体。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黑体的辐射力是和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的。

具体的表达式就是E = σT⁴。

这里面的E就是黑体的辐射力,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T就是黑体的绝对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而σ呢,就是斯蒂芬 - 波尔茨曼常数啦,这个常数的值大概是5.67×10⁻⁸ W/(m²·K⁴)。

这个定律在很多实际的场景里都有用到呢。

比如说在研究恒星的辐射能量的时候,恒星就可以近似看成是一个黑体,通过这个定律就能大概算出它的辐射能量。

还有在工业上的高温炉,也可以用这个定律来研究它的热辐射情况。

而且这个定律在大气科学里也有它的身影。

大气里的很多热量交换过程,热辐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量是怎么在大气里传递的。

再比如说在建筑的热学设计方面,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建筑表面的热量吸收和散发,这个定律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呢。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律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让建筑在夏天不会吸收太多热量变得很热,在冬天又能很好地保持室内的热量。

在航天领域也离不开它哦。

卫星在太空中会受到太阳的热辐射,通过这个定律就可以计算出卫星表面受到的辐射能量,从而设计合适的散热或者隔热措施,确保卫星的正常运行。

所以说呀,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虽然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但它的作用可真的是超级大呢。

它就像一个小齿轮,在很多大的科学和工程的机器里,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摘要】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

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蒂芬·霍尔;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建筑与场所;锚固;纠缠一、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生平简介斯蒂文·霍尔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霍尔和他的现象学以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1947年,霍尔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市(Bremerton),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

1976年,在英国伦敦建筑学院(AA)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于同年在纽约创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霍尔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楼、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休斯礼拜堂等。

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的著名实践者之一。

二、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有两大分支,其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另一个则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著作对霍尔建筑观影响更大。

霍尔作为知觉现象学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实践者,霍尔认为知觉在各要素当中处于首要地位,霍尔认为知觉要先于文化、科学领域等其它层次的研究,对于知觉载体的身体,霍尔和梅罗·庞蒂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是人进入世界的入口,世界和身体是同质的。

《世界哲学源流史》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

《世界哲学源流史》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

《世界哲学源流史》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1.现象学的缘起现象学是现代世界哲学中一股强劲的" 运动"。

它分广义和狭义两类。

狭义现象学是指20世纪以胡塞尔为创始人的哲学流派,由胡塞尔及其早年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

广义现象学是指胡塞尔现象学产生以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哲学理论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任何学说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现象学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的哲学反映。

首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革命,出现了现代物理学,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长期统治地位,这场革命在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强烈反应,导致了一场" 物理学危机"。

胡塞尔亲临其境,力图建立一种学说以帮助科学家们澄清和批判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假定,从而使科学摆脱危机。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的危机必然带来意识形态的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苦痛,希特勒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等,都象阴影一样笼罩着人们,肇始于古希腊的欧洲文明陷入危机,理性沦丧。

可是,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人的生存的意义。

最后,上述两种危机的结果必是哲学危机。

各种客观唯心主义日渐衰微,各种主观唯心主义纷纷登场。

但胡塞尔认为它们无力给当时的危机以出路。

重重危机强烈驱使着胡塞尔去创立新的哲学理论,这种理论既反映现实危机,又能指导现实走出危机,它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现象学思潮从出现到发展壮大,由狭义走向广义,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①胡塞尔现象学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后,很快在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形成了现象学学派。

1913年到1930年,两派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以胡塞尔为首,组织出版了《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

因观点分歧,海德格尔另创学说。

海德格尔学说被提出和纳粹上台,宣告此时期结束。

②存在论现象学时期(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

此时期是指德、法两国的存在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建筑中引入“知觉”体验
霍尔把对建筑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经 验与“知觉”当做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 也是结果。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 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知觉;二是在此基础 上创造出一种能够使人 亲身体会或引导 人们对世界进行感觉的契机。 霍尔认为“身体”成为存在和空间 感知的关键。身体在空间中穿越产生片 断层叠的透视画面,是人与建筑之间建 立的基本联系。因此,他以赫尔辛基博 物馆为例,试图让身体成为活着的空间 量度。他将空间抬起弯曲,表现出染色 体一般的交叉,使消失点消失,使多条 流线在不同层面互相穿插,形成多个视 点和视域。
1、磨砂玻璃
霍尔十分钟情于磨砂玻璃通过玻璃厚度、类型和使用硅石颗粒大小的不同产 生微妙的变化,似乎在它的材料当中捕获光线,他的半透明性保持了反射光、折 射光或者散射光的光芒,其朦胧的光线往往具有引人冥想的诗意气质。这些材料 特性和视觉现象相互交织,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2、金属材料 霍尔十分重视触觉感受,对制作模型的材料都有较高,有时为了特定的感受 甚至要求表面金属锈。霍尔的金属制品都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的,他不拘泥 于一种金属材料,而是根据环境特征,考虑用户的感受而选择不同的材料。低成 本的铜、铝、铁、钢等金属材料直接包裹着建筑,成为霍尔的一道建筑景观。
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的思想观点 及建筑设计特点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现象与思想的交织
建筑现象的体验来自特定的场所和 建筑,它能塑造有生命的、感觉的、时 空缠绕的空间,进而能够改变我们的生 活。建筑通过对形式、空间和光的组合, 通过各种现象,可以升华人们日常生活 的体验。 通过思想,各种复杂要素多方面的 关系被综合把握,思想的特殊性和清晰 性受到场合的限制,同时他又在场所和 计划中构筑意义。建筑组织的思想是一 根暗线,用确切的意图把不同的部分连 接起来。组织概念是一个启发式的方法, 可以来自于场所的历史、计划或者几何 学的灵感,或是来自作为神话诗歌的故 事。建筑联系了历史、场所、文化以及 激情。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3、材料与气味
对建筑的处理,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同时也涉及到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方 面的感知,显现或揭示出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维度。霍尔通过感觉获得灵感, 对知觉体验中嗅觉也同样重视,通过对人的嗅觉的关怀,营造适宜的气氛。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光引入自然 在光的运用上,像阿尔托、柯布两耶等建筑大师那样,霍尔成功的关键是对自 然光处理上每次都有新意,近乎随心所欲的应用,从容运用天窗、侧窗、二次折射 窗等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霍尔将空间与自然光以丰富且密切的方式结合,使人 因而能与自然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在其中捕捉到一种现代主义往往容易缺乏的诗意 性。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建筑在场所中的“锚固”
整体和真实地把握场所现象,据此将建筑锚固束缚于特定的情境中,与特定场所 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建筑不单纯是为场地而形成的某些事物,不再单单依靠从功能方 面对场地和建筑的解析:远处的景观、日照的角度、交通以及通路等具有建筑环境学要 求的物理学,通过一个环节或一个引申的主题。对建筑场所的各功能问题的解决仅是物 理范畴。当建筑作品把建筑同场地融合于一处时,从场地的第一个感觉产生的意念在原 始思维基础上的反省,或是对现有地形的重新考虑,转化为创作的框架。 霍尔认为建筑应该依据场地特有的内涵而设计。不同建筑应该传递不同的信息, 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建筑形态和风格。
架空空间
水环境空间
露台、平台空间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交织的空间 霍尔的建筑作品表现出内部空间关系丰富,往往提供给我们运动的视觉——倾斜、曲 线——起初看见的房间是倾斜的,而且房间里的人与物看上去都是倾斜的,但随后在空 间中人的知觉发生了变化:房间里的人与物都由倾斜变直了。一旦身体变换了观看的角 度与方向,景象也随之改变,其所呈现出的所有的空间关系,透视的叠加,精彩的细节 和经过仔细推敲的比例尺度都有自己的想法,是需要使用者到建筑内部去体验的。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四、精心选用的材料
霍尔非常注重利用材料本身固有的触感和色彩,以及大气侵蚀所体现出的时间流逝感。 他试图赋予看似最普通的材料以生命,让它们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同时,也在努力探寻材料 另外的存在方式。这些方式并不丧失材料的天赋特性,有时甚至加强其特性。在他看来光 线、质地、细致程度和空间重叠构成了一种沉默而强于任何文章操作的意义。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三、细腻的光影
霍尔是当代建筑师中最善于利用自然光线的几位建筑师之一,他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 迷恋的程度。他说: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 它的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交织地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 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形塑出在行经空间时短暂的即时性经验体会。 1、光塑造空间氛围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他崇拜的建筑师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 他的手中,不像康那样富有圣性与神秘色彩,而是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型手段
虽然霍尔坚信建筑的形式来源于场所,但并不是简单地附和场所的所谓文脉,而是 努力摆脱象征和符号的束缚。建筑的形式根据它所处的特殊场所和位置来确定,将有关 地方特性的线索收集整理。 场地的多样的线索也决定了霍尔建筑造型手段的多样性,同 时也决定了他的建筑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1、基本几何形
基本几何形的加减
基本几何形的组合
L型的演绎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有机形态
德克萨斯“螺旋堡”
西班牙人类进化博物馆
丹麦Herning艺术中心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二、赋予诗意的空间
霍尔的建筑有一种极为特别的精致:它不但拥有同样高的技术含量,更耐人寻味 的是沉淀在那些缓慢研磨出的空间,凭借一些深层的操作:比如往往通过人为的拉长流 线,扭曲空间,习惯的角度被更改,方向感被搅乱产生了陌生的距离感等等来强调时间 感。这些做法延长了我们身体感知空间的过程。 1、虚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