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残胃癌的预防PPT

残胃癌的预防PPT
观察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食欲减退 和消化不良等。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 菜、水果和全谷物。 控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食物的 数量。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保持体重 正常。
Hale Waihona Puke 持心情愉快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和焦虑,保持积极的 心态。
残胃癌的预防 PPT
目录 介绍 早期发现 饮食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感染和环境因素 亲属史和遗传因素 定期复查和监测 总结
介绍
介绍
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癌类型 ,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本PPT将 介绍一些预防残胃癌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
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
保持定期体检,包括胃镜检查和血液检 查。
总结
总结
残胃癌的预防需要采取多种措 施,包括早期发现、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 心情愉快、避免感染和环境因 素、注意亲属史和遗传因素, 并进行定期复查和监测。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参加娱乐活动和社交聚会,增 加快乐感。
避免感染和环 境因素
避免感染和环境因素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 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环境。
亲属史和遗传 因素
亲属史和遗传因素
注意家族中是否有胃癌病史。 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和基因检测。
定期复查和监 测
定期复查和监测
患有残胃癌的人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和CT扫描。 高风险人群应密切监测肠胃症状和体征 变化。

残胃癌的科普知识

残胃癌的科普知识
残胃癌的科普知识
目录 简介 症状与表现 诊断方法 预防与治疗 生活护理 预后与康复 小结
简介
简介
残胃癌是指位于胃底及邻近部位的 恶性肿瘤 残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需引起 重视
பைடு நூலகம்
症状与表现
症状与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上腹部不适感 进展期出现消瘦、腹痛、恶心等症状
症状与表现
饮食缺乏营养会导致贫血、乏 力等表现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 的体力活动
预后与康复
预后与康复
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理类型、 分期等 康复过程中需注重营养补充和心理支持
预后与康复
定期随访和检查有助于发现潜 在问题及时处理
小结
小结
残胃癌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小结
生活护理和康复是患者恢复的重要 环节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胃镜等
诊断方法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来确定组织 病理学类型
预防与治疗
预防与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治疗残胃癌
预防与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 和化疗等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调理: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 食物 心理疏导:积极面对疾病,寻求支持与 帮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残胃癌的预防PPT课件

残胃癌的预防PPT课件

谁需要关注残胃癌的预防? 家族史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也应定期进行筛查。
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发生风险。
谁需要关注残胃癌的预防? 年龄因素
50岁以上人群需提高警惕,定期检查。
年龄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何时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部内窥镜检查。
早期发现病变可以提高治愈率。
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要重视残胃癌的预防?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残胃癌的认识。
公众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
谢谢观看
残胃癌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残胃癌? 2. 谁需要关注残胃癌的预防?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预防残胃癌? 5. 为什么要重视残胃癌的预防?
什么是残胃癌?
什么是残胃癌?
定义
残胃癌是指在部分胃切除后,胃内残留组织发生 的癌症。
通常发生在胃部手术后,尤其?
何时进行筛查?
症状监测
任何新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
即使症状轻微,也不应忽视。
何时进行筛查?
医生建议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不同患者的检查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如何预防残胃癌?
如何预防残胃癌?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
抗氧化剂和纤维素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如何预防残胃癌? 戒烟限酒
发病率
残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所上升。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什么是残胃癌?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

残胃癌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残胃癌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为什么要预防残胃癌? 减少医疗费用
预防残胃癌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支出,减少患 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癌症治疗费用通常较高,预防措施可以避免 不必要的支出。
为什么要预防残胃癌? 提高公众意识
增强对残胃癌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 预。
公众教育和宣传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人们对 健康的重视。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 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病人的康复也有积极影响 。
谁应关注残胃癌?
谁应关注残胃癌?
高危人群
曾经进行过胃部手术的患者应特别关注残胃癌的 预防。
这些人群需要更加定期的检查与评估。
谁应关注残胃癌?
家庭成员
患者的家属也应了解残胃癌的预防知识,以支持 患者的健康管理。
烟草和酒精被广泛认为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何时采取行动?
何时采取行动? 术后监测
在胃部手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及时发现异常。
术后1-2年内是监测的关键时期。
何时采取行动? 症状警示
如出现持续性腹痛、消化不良、体重骤减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何时采取行动? 家庭支持
如何预防残胃癌?
如何预防残胃癌?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残胃癌?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 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饮食应富含抗氧化剂和纤维素,有助于降低癌症 风险。
如何预防残胃癌?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量,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生的 风险。

残胃癌科普讲座PPT课件

残胃癌科普讲座PPT课件

二、残胃癌的 发病原因及危
险因素
二、残胃癌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不 健康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吸 烟和遗传等。
危险因素:高盐高脂饮食、长期大量饮 酒、胃溃疡、慢性胃炎等。
三、残胃癌的 症状和诊断
三、残胃癌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消 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等。
残胃癌科普讲 座PPT课件
目录 一、什么是残胃癌 二、残胃癌的发病原因及危险 因素 三、残胃癌的症状和诊断 四、残胃癌的治疗和预防 五、残胃癌的生活护理 六、残胃癌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七、残胃癌的并发症和预后 八 胃癌
一、什么是残胃癌
残胃癌定义:指胃癌手术切除 后,保留部分胃组织的情况。 残胃癌的特点:残胃中仍存在 癌细胞,需定期检查和监测。
七、残胃癌的 并发症和预后
七、残胃癌的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残胃癌可能引发胃出血、穿孔 、淋巴结转移等并发症。 预后: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提高预 后和生存率。
八、残胃癌的 科普知识和宣

八、残胃癌的科普知识和宣传
科普知识:加强对胃癌的知识 普及,提高公众对残胃癌的认 识。
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宣传活动 ,推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 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诊断方法:胃镜检查、生化指 标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四、残胃癌的 治疗和预防
四、残胃癌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 合治疗方式。 预防措施:饮食健康、适量运动、远离 危险因素等。
五、残胃癌的 生活护理
五、残胃癌的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低脂低盐饮食,避 免油炸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
心理关爱:提供心理支持,帮 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作者: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摘要】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

结论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关键词】肿瘤,残余;胃肿瘤;病因;预防;腺瘤;胃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残胃癌是主要病变之一,已成为胃外科的新课题。

1922年由Balfour首先描述,国内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1,2],胃切除使残胃癌发病呈增高趋势,其发生率为0.6%~21.4%。

现将1986~2006年我院收治的30例残胃癌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残胃癌发病的可能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残胃癌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

年龄41~79岁,平均56岁。

手术原发病均是溃疡病患者。

原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1例,胃窦部4例,胃体部2例,复合溃疡3例。

残胃癌发生距第一次手术时间:5~10年2例,11~15年7例,16~20年16例,21~25年5例,平均16.8年。

1.2 手术探查结果①原手术方式:原行Billroth-Ⅱ式胃手术25例,Billroth-Ⅰ式胃手术4例,Billroth-Ⅰ式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

②残胃大小:按术中所见的解剖标志及残胃容积判断,残胃>50%占23例,残胃<50%占7例。

③残胃癌发生部位:胃空肠吻合口23例,其中6例累及输入袢,5例累及输出袢;胃十二指肠吻合口1例,近贲门小弯侧1例,胃体2例,全残胃2例,贲门部1例。

关于胃癌的起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于胃癌的起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于胃癌的起因以及预防措施一、造成胃癌的几主要原因1、不良饮食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

因为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有相同的不良饮食习惯,共同受到致癌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而容易诱发胃癌。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以下方面: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吃饭狼吞虎咽,不爱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抽烟,酗酒,常喝浓茶或咖啡,爱吃腌制食物等。

2、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胃癌不会传染,但致癌主要因素却会传染,这里说的就是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原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能够穿透胃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也会加速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导致畸变致胃癌。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中提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无感染者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倍。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一级预防的重点。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经口-口、粪-口、胃-口等途径,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特点Q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起吃饭、共用餐具、口对口喂孩子等,都易使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从而使得胃癌呈现家族聚集性Q二、如何预防胃癌?1、定期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在胃没有不适症状的情况下,40岁以后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争取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早发现是可治愈的,也就等于是预防。

要是有症状的话,那就不管年龄到没到40岁,有症状时就应该检查一下胃镜。

如果家族中有多位成员确诊恶性肿瘤,建议做基因检测,以便及早干预。

2、预防幽门螺杆菌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大多数人并没有症状,应该每年都查,做到早发现,避免传染家人。

检测方法主要有碳13、碳14呼气试验;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根除治疗,以消除致癌隐患。

餐前便后勤洗手;无论有没有发现家庭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都提倡分餐制、专碗专筷,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在外就餐时也最好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不要口对口喂孩子,也不要在喂奶前把奶嘴放入自己嘴里试温度。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该如何防治?发布时间:2023-03-02T10:52:48.37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罗艳[导读]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该如何防治?罗艳(荥经县花滩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雅安625201)报道指出,胃癌是高发于中、日、韩三国的常见癌症,三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总发病率的三分之二,而我国属于胃癌“重灾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肿瘤性疾病的排名中都占据靠前的位置,甚至已经位居首位,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有40多万,死亡比例约有30多万,不同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如何能够控制胃癌发生率是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到控制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就不得不提起胃癌的发病原因,本文将对胃癌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全面介绍,帮助大家认识胃癌、了解胃癌、战胜胃癌!一、什么是胃癌?发病原因是什么?胃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初步消化食物、储存食物以及杀灭食物中细菌的作用,胃位于膈下,上连食道,下通小肠,食物经口腔和食道进入人体后,第一个到达的位置就是胃部,而胃的上口是贲门,下口是幽门,食物进入胃部后会在胃的运动以及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分解,且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也会被有效杀灭。

胃的运动能完成对胃内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和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

胃的运动包括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三种形式。

胃的舒张性很强,空腹时胃腔容量约为0.05L,进食后可增加到1-2L。

另外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具有维持胃腔酸度,促进食物消化和杀灭病菌的作用。

胃壁黏膜层能够分泌大量黏液,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是当黏膜层屏障被到打破后,胃酸则会侵袭黏膜层,诱发炎症,若不及时修复,胃部则会从炎症开始,发展至糜烂、溃疡、穿孔,严重的甚至可以变成胃癌。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胃癌的发病原因,但多项研究指出,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遗传、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摘要】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 原行Billroth- H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

结论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关键词】肿瘤,残余;胃肿瘤;病因;预防;腺瘤;胃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残胃癌是主要病变之一,已成为胃外科的新课题。

1922年由Balfour首先描述,国内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

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1,2],胃切除使残胃癌发病呈增高趋势,其发生率为0.6%〜21.4%。

现将1986〜2006年我院收治的30例残胃癌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残胃癌发病的可能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残胃癌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

年龄41〜79岁,平均56岁。

手术原发病均是溃疡病患者。

原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1例,胃窦部4例,胃体部2例,复合溃疡3例。

残胃癌发生距第一次手术时间:5〜10年2例,11〜15年7例,16〜20年16例,21〜25年5例,平均16.8年。

1.2手术探查结果①原手术方式:原行Billroth- H式胃手术25 例,Billroth- I式胃手术4例,Billroth- I式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

②残胃大小:按术中所见的解剖标志及残胃容积判断,残胃50%占23例,残胃50%占7例。

③残胃癌发生部位:胃空肠吻合口23 例, 其中6例累及输入袢,5例累及输出袢;胃十二指肠吻合口1例,近贲门小弯侧1例,胃体2例,全残胃2例,贲门部1例。

④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本组有19例残胃癌组织中发现不吸收缝线残存,残存缝线的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组织增生、水肿明显。

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炎症改变。

⑤残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高、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子腺癌18例,粘液腺癌4例, 印戒细胞癌3例。

根据国际TNM分期标准,I期2例,H期8例,皿期12例,W期8例。

1.3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术前行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21例,阴性9例;术前胃镜下活检残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22例,阴性8例;术后组织切片作Giemsa染色见典型HP占21例,9例未见典型HP。

以上3项中任何2项阳性,可诊断为HP感染,本组20例符合HP感染的诊断。

2讨论残胃癌分为狭义残胃癌和广义残胃癌两个概念,前者是指因胃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在残胃发生的原发肿瘤;后者还包括因胃癌或者其他恶性病变而行胃部分切除后,在残胃出现的原发性胃癌,多发生于术后10年以上[3]。

好发部位是胃空肠吻合口,其次是胃体和贲门部,亦可弥漫发生于整个残胃,以腺癌为主。

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率。

2.1残胃癌的致病因素2.1.1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由于解剖生理改变,失去幽门的抗返流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胃返流现象。

对不同术式的胃肠吻合术后返流定量研究表明[4],不同的胃肠吻合术后返流程度有差别,返流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别为Billroth- H式吻合、Billroth- I式吻合、Roux-en-y吻合,三者之间、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Aoyagi等[5]研究表明Billroth- H式胃肠吻合术后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有关。

在十二指肠胃返流中,造成粘膜癌变的因素较复杂。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6],胰十二指肠液返流组的大鼠癌变发生率高达71.4% ,认为胰液有诱发粘膜癌变的作用。

另一方面,Dixon 等[7]研究表明,胆酸对胃粘膜有破坏作用,胆汁和十二指肠液的返流在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并证实胆酸会促进细胞增生,提高细胞对致癌物的敏感性;脱氧胆酸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有增强作用。

Powo Iny 等]8]也报道胆汁对胃粘膜也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发现胆汁与胃粘膜接触后胆盐使表皮细胞大量溶解,细胞核变形或消失,造成永久性细胞损害。

胃大部切除后,由于碱性肠液、胆汁等长期返流、浸泡,引起吻合口附近胃粘膜发生残胃炎、肠腺化生、腺体囊性变、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以致癌变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本组30例胃手术后均存在十二指肠胃返流的病理基础,尤其是返流量最大的Billroth- H术占25例,提示十二指肠胃返流与残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2.1.2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大部切除术后,切除了大部酸分泌腺体,加之胃肠吻合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液返流,胃内pH 值较高。

胃内pH值是决定胃内菌群的主要因素,pH值4的胃液总菌数较正常人胃液的总菌数增高。

较高的胃内pH值使下消化道的一些细菌,如粪链球菌、厌氧菌、硝酸盐还原菌等,得以定居于胃内。

Watt 等]9 ]认为残胃内大便菌群定植可催化亚硝基反应,促进亚硝酸盐和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而亚硝酸胺是目前公认的致癌物之一。

其次大便菌群中的某些细菌还能分解返流入胃的结合型初级胆酸,形成游离型次级胆酸,如脱氧胆酸、石胆酸,后者既会损伤胃粘膜屏障,又能诱发粘膜癌变。

2.1.3 HP感染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rshall首先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的研究证实了HP感染和胃癌形成之间的相关性]10]。

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也是胃粘膜发生癌变的导火线。

因为流行病学资料支持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显示HP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造成上皮细胞DNA复制异常或基因突变。

HP感染的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过度表达,提示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可使DNA复制过程中错误概率增高,也可使DNA对外界致突变物或致癌物的敏感性增强。

虽然残胃癌由于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重建造成残胃内环境改变,胃粘膜去神经、去血管等,但Youngho等]11]研究发现HP感染是残胃粘膜发生慢性活动性炎症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

许多学者[12〜14]采纳HP根治疗法作为降低残胃慢性活动性炎症细胞增殖发生率的举措,效果显著。

本组20例有HP感染,说明HP与残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2.1.4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胃泌素能够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胃粘膜起到营养作用,它是胃手术后胃粘膜细胞激素改变的主要激素。

有学者认为[15],胃泌素的营养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由致癌物质损伤的胃粘膜愈合,增加胃酸分泌等作用来抑制胃癌的发生。

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胃窦以后,胃泌素分泌水平明显低下(减少50%〜70% ),胃泌素具有的强固胃粘膜屏障、营养胃粘膜上皮细胞和抵抗H+逆弥散作用大大削弱,残胃粘膜和壁细胞丧失了胃泌素的营养作用,胃粘膜的抗损伤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使残胃易发生癌变。

2.1.5残胃过大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我国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切除远侧胃的60%〜70%,包括胃体的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

胃体部的切线一般在小弯侧为胃左动脉向胃壁发出分支靠近贲门侧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在大弯侧为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的胃体“无血管区” 再向左侧的胃网膜左动脉向胃壁发出的第一和第二垂直分支之间。

达此范围,切除胃为60%左右。

如果切除范围未达到要求,胃切除不够,残胃过大,术后胃酸分泌仍较多,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术后极易引起吻合口溃疡。

大量胃酸对吻合口的反复刺激,也可促使吻合口溃疡癌变。

本组残胃50%的有23例,占76.67%,说明残胃过大也是残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2.1.6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不吸收缝线残留及其引起的异物反应是残胃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本组19例患者存在这一因素。

残胃内丝线残留刺激局部发生组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残胃吻合口炎及粘膜损害,在缝线残留处均有明显炎症、糜烂、溃疡、肉芽肿等改变,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炎症改变。

在其他因素和异物反应共同作用下,残胃逐渐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残胃癌的发生。

2.1.7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目前,残胃是胃癌癌前状态这一观点已被多数学者公认。

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的发生率越高,一般认为多在10〜20年时段,也有人认为[16]胃大部切除患者只要生存时间足够长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残胃癌。

本组平均16.8年,手术时年龄在50岁以上者居多。

证明残胃癌与术后间隔时间的递增成正比,尤其是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大为增高。

而且初次手术时的年龄对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首次手术时年龄越大,癌变的间隔期越短。

2.2预防措施221严格掌握良性病胃切除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避免切除范围不足过去认为早期胃切除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恶变的观点应予摒弃,可择期手术的良性胃病患者,于45岁以后再考虑手术较合适。

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切除术,切除范围应不60%,确保达到手术降酸的目的。

2.2.2胃肠道重建要避免十二指肠胃返流基于Billroth- H式胃手术后返流率几乎达100%,Billroth- I式达23%,胃手术后胃肠道重建应避免以上术式,尽量采用长袢Roux-en-Y式或Billroth- II4Braun 胃空肠吻合法或直接选择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以减少或避免十二指肠胃返流,减少残胃癌发生的可能。

2.2.3熟练掌握吻合技能胃肠道重建吻合时,要提高吻合技巧,避免组织层次错位重叠,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改用可吸收缝线代替不吸收缝线,消除不吸收缝线残存的刺激,以降低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224根除HP流行病学资料支持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也是胃粘膜发生癌变的导火线,因此根除HP可以显著减少粘膜层炎性细胞的浸润,对于残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2.5定期胃镜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定期胃镜检查意义重大,对残胃癌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1 ]李子禹,胡元龙•残胃癌]J ]•临床外科杂志,2003,11(1) : 47-48.:2]阳凡.术后残胃病变633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窥镜杂志,2001,18(5) : 300-301.:3]刘倩,王琦.胃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552.[4] Kenichiro Fukuhara, Harushi Osugi, Nobuyasu Takada, et al. Recon structive procedure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 cer that best preve nts duode n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J . World J Surg,2002,26 (6) :1452-1456.[5 ] Aoyagi K, Koufuji K, Yano S, et al. Two cases of cancer in the remnant stomach derived from gastritis cystica polyposa [J] . Kurume Med J,2000,47 (1) :243-248.[6 ] Stael Von, Holstein C, Eriksson S, et al. Role of pancreatin in early gastric stump carcinoma [ J ] . Br J Surg , 2002 , 78(10) : 1239-1238.[7] Dixon MF, Nevell PM, Mapstone NP, et al. Bile reflux gastritis and Barrett 'esophagus further evide nee of a role for duode nogastricesop Hagus reflux [ J ]. Gut,2001,49(2):359-363.[8 ] Powo Iny A, Xu J, Loo G. Deoxycholate in duces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epithelial cell express ing either muta nt or wild-type P53 [ J ] . 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1,33(12):3238-3242.[9 ] PC Watt, JM Sloan, TL Kennedy. Changes in gastric mucsa after vagotomy and gastrojejunostomyfor duodenal ulcer : J ] . Br Med J(Clin Res Ed) , 1983 , 287(6403) : 1407-1410.[10] Kato T, Motoyama H, Akiyama N. 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remnant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 [J]. Nippon Rin sho,2003,61(1):30-35.[11 ] Youngho Lee, Akira Tokunaga, Takashi Tajir, et al. 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ic remnant after gastrectomy : mucosal erythema is associated with bile reflux and in 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 J ] . J Gastroe nterol,2004,39(3):520-526.[12 ] On oda N, Maeda K, Sawada T, et al. Prevale ne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remnant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primary gastric cancer [ J ] . GastricCan cer,2001,4(1):87-92.[13 ] Katsube T, Ogawa K, Hamaguchi K, et al. Prevale ne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residual stomach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 cer [ J ] .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 (1): 128-132.[14 ] Matsukura N, Tajiri T, Kato S, et al. Helicobacter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pylori eradicatio n therapy of the remnant stomach aftergastrectomy [J] . Gastric Cancer,2003,6(1):100-107.[15 ] Kondo K. Duode no gastric reflux and gastric stump care in oma [ J] . Gastric Ca ncer , 2002 , 5(1): 16-22.[16 ] Zhang Y, Tokunage A, Masuda G,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remnant-stump cancer [J ] . J Nippon Med Sch , 2002 , 69(5): 489-4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