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文学)

合集下载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

文学是语言艺术范文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表达和组织,以及对人类生活、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描绘,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其次,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

文学的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而文学的题材也可以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友情、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等。

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题材,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文学还具有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不同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风貌和思想精髓。

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

文学作品还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情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总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组织,传达出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以及传承和表达文化的作用。

文学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不矛盾。

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不是说他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正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甚至经历过的那种生活情景一样,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实际上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

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与美的斗争,却能够是丑成为审美的对象;或者生活中的丑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成为艺术中的美。

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文学的审美性不仅仅规定了文学要有自己的对象,同时还规定了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

对象化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

它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而是外在的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

正是因为体验与审美的这回总内在的联系,使作家们不自觉地意识到,对于创作来说,对象化的重要性。

如果从对象化的角度看,应该承认文学活动确实含有自我变现的成分,审美活动的体验性使自我表现成为对象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肯定文学活动的对象化中包含着自我表现的成分,并不等于说文学只需要表现自我,只需要倾诉个人的情绪和感受。

倘若如此,文学又会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丧失自己的审美属性。

因此,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控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因为文学塑造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而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诉诸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的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因此,与其他艺术相比,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似乎更适宜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理世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 人在历史运动中的地位和价值。而强调文 学的主体性,就是要求在文学中张扬人的 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 体力量,要以人为中心、为目的。因此我 们也可以说,文学的主体性即文学作品所 体现的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 主体人对生活把握的一种能力、一种属性。
•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说,主体性说明,文学是社 会生活的反映,但却是经过了作家能动作用之后 的反映,它是作家在其情感、意志支配下,对生 活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后创造出来的意识现象。 这也说明,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仅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相反是积极的、主动的,作家的主体性 不仅表现在他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且表 现在他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二)、心灵表现说。19世纪西方心理学 家所强调的说法。他们认为,人类自孩童 时代起就具有表现自己感情的本能:高兴 了要笑,痛苦了要哭……而将这种本能进而 通过声音、文字、形体表现出来,就成为 音乐、文学、舞蹈等等。后来,他们进一 步认为,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是为了表现作 者自己的心理变化:描写自己的心境,发 现作者的“自我”。弗洛伊德则把之归为 “潜意识”的表现。
• 不过,巫术与艺术有关,但是史前艺术带 有巫术动机只能说明巫术与艺术交织的双 重性。更何况,所有的原始艺术并不是都 与巫术有关。可见,巫术礼仪说并不能够 完全解释艺术的起源。 • 这些说法都接触到了文艺产生过程中的一 些事实,但是它们都是把结果当作了原因, 把现象当作了本质,都离开了人类的社会 实践,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文艺的起源。
• 一、文学源于生活 • 就这个题目看,是先有社会生活,后有文 学,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最 终根由。
• 对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和西 方古代的“摹仿说”其实都是揭示了同样 的道理。也就是说,文学的产生离不开生 活这一最终的根源。或者说,文学源于生 活。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基础字音
屡(lǚ)次
资禀(bǐng)
揣摩(chuaǐ mó)
字斟(zhēn)句酌(zhuó)
分道扬镳(biāo)
藕(ǒu)断丝连 寥(liáo)寥可数 横行肆(sì)虐(nüè)
词语释义
(1)略见一斑: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略: 大致。斑:斑点或斑纹。 (2)高不可攀:高得没法攀登,多指难以达到或攀附。 (3)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4)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 写作的态度慎重。 (5)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具有强大的传承性。古代的文学作品经过千百年的流传, 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同时,文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适 应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
例如:西方文学从古希腊文学到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过程:西方文学从古希腊文学 的神话、史诗和戏剧发端,历经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复兴, 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阶段持续演变,最终发展到现代主义文学,风格从 古朴、宗教化走向多元复杂。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简述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艺术被称为“第二自然 ”?
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而统一的。从认识观点看,艺术是自然 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实践观点看,艺术是人对自然 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艺术之所以被称为“第二自然”,是因为它不 仅是自然的再现,更是经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工改造后的结果,带有 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超越自然的存在。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的独特地位
01
引言
艺术的世界丰富多彩,音乐以 声音的旋律打动人心,绘画以色 彩和线条描绘世界,舞蹈以肢体 的律动展现美感……而文学,作为 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语言为 媒介,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 和智慧。那么,文学作为语言艺 术,其独特地位究竟体现在哪些 方面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语言艺术的概念有几种形式

语言艺术的概念有几种形式

语言艺术的概念有几种形式语言艺术是指通过文字、言语或其他声音和符号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通过词语的组织和排列,以及声音的节奏和韵律,创造出具有美感和感染力的作品。

语言艺术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和绘画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形式。

首先,文学是语言艺术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随笔等各种文学类型。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选择和句子的构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情节发展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通过以上元素的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体验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内容。

其次,戏剧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

戏剧艺术是通过对话、动作、舞台布景、表演等手段,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戏剧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将作者的戏剧设想转化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的艺术形式。

戏剧作为一种集结了文学、舞台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综合体,通过情节的铺陈和人物的塑造,向观众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音乐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意义的语言艺术形式。

音乐通过声音的演奏和组合,以及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作为一种可以超越语言障碍的艺术形式,没有具体的文字,但可以通过声音的表达来打动人心。

不同风格的音乐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语言艺术形式。

舞蹈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传递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舞蹈动作的变化和韵律的组合,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舞蹈作为一种富有节奏感和动感的艺术形式,可以打破语言的界限,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和身体的表达能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电影是一种将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的语言艺术形式。

电影通过镜头的选择和剪辑,声音的设计和配乐,将故事情节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的相互促进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共同发展
• 语言艺术和文学表达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 语言艺术和文学表达可以共同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相互促进
• 语言艺术的技巧可以提升文学表达的水平 • 文学表达的技巧可以提升语言艺术的水平
04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的实践应用
语言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文学表达对语言艺术的影响
文学表达是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 文学表达中的创意和技巧可以丰富语 言艺术的表现形式 • 文学表达的审美价值可以影响语言艺 术的审美价值
文学表达的发展可以推动语言艺术的发 展
• 新的文学表达方式可以带来新的语言 艺术技巧 • 文学表达的发展趋势可以影响语言艺 术的发展趋势
文学表达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 如叙事技巧、抒情技巧等领域的新技巧
文学表达与科技、传媒等领域的融合
• 如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等新兴文学表达形式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的未来展望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的共同发展
• 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 可以共同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
语言艺术与文学表达的全球化
• 可以传播文化,交流思想,促进世界 和谐 • 可以反映世界现实,批判世界弊端
语言艺术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

01
• 如交谈、演讲、写作等 • 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人 际关系
语言艺术在日 常生活中的审
美价值
02
• 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 人们的情操 • 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 象力
文学表达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文学表达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 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 可以提高文学水平,传播文化
• 如修辞学、诗学、叙事学等

名词解释语言艺术

名词解释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什么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通过语言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既包括口头表达的艺术,也包括书面表达的艺术。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语言艺术既注重表达的美感,又强调对真理、情感和思想的深入探索。

语言艺术可以通过诗歌、小说、戏剧和绘画等形式来实现。

语言艺术的特点语言艺术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借助于语言的表达语言艺术的基础是语言,通过语言,艺术家可以用文字或口语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象。

语言具有丰富的语法和词汇,能够表达复杂的意思。

2. 结合美学要素语言艺术追求表达的美感,注重词语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文化内涵。

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吸引人的语言形象,令人为之陶醉。

3. 表示情感和思想语言艺术经常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文字或口语,艺术家可以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传达给观众或读者。

语言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引起思考,甚至改变人们的世界观。

4. 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语言艺术的表达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代,影响多代人。

语言艺术可以让人们远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美好境界。

5. 多种形式的表达语言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语言形式,通过韵律和押韵来展现美感;小说则通过情节和人物刻画来塑造丰富的世界;戏剧则通过舞台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绘画则利用形象来传递意义等等。

语言艺术的分类1.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最常见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

文学艺术通过对人物、情节和语言的刻画,以及作品所揭示的思想和感情来展现艺术的美感。

2. 口头表达艺术口头表达艺术通过演讲、辩论和朗诵等形式,利用语言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义。

口头表达艺术注重声音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言语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变化,使听众产生共鸣。

3. 书面表达艺术书面表达艺术是指以文字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形式。

它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评论等。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文学作品,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其语言艺术,是它得以传承和持久存在的关键。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所在。

语言艺术,是指作家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采用的多种语言技巧。

它可以使作品呈现出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令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品的深层意义。

为此,常用的语言艺术手法有比喻、拟人、对称、排比、抒情等。

比喻是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比较另一个事物来阐述思想和情感。

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喜爱林黛玉,用“许多的年青才子,都像翩翩的蝴蝶,只爱千芳一柳,不知秋香、寒竹为何者”来描述自己和黛玉的爱情。

拟人是指用人类特有的思维、感情、形象和行为描写事物。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时,“眉间神光一闪,翻手变出一把金针来,食指一竖,‘嗖’一声,那金针便如一条银蛇一般飞出”。

对称是指在表达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反复出现相同的意象。

例如唐代卢照邻的《将进酒》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反复提到“王谢堂前燕”,呈现出思维的状况和语言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趣味性,鲜明了主题张扬了个性。

排比则是一种表达手法,在相同的语言格式和唱调下,运用渐变的方式表现出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重要的思想。

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抒情则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指通过语言和个人的直接情感反映表达出对事物的美好、悲伤、憎恶、思念等情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欢宴森然夜昭昭,红绡帐带笑呵抱;珠箔鸳鸯游泳,钿车金鞍七喜过。

”运用艳丽的色彩和清新的表现方式,极具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总之,语言艺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

通过比喻、拟人、对称、排比、抒情等多种语言艺术手法,为作品锦上添花,达到深层次的表现目的。

在日常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适当使用语言艺术手法,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文化内核,更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修养和审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语言艺术,即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字符号为表现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是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语言艺术的分类语言艺术是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具有自己系统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基本体裁之一,它是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

后来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

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用语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不追求人物刻画和情节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注重表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中虽然也有对所见所闻的景物的描写,但诗人重在借景抒情,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始终融会在夜泊之景中,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

而叙事诗则不同,它常常注重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叙事诗通常不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而是将诗人的主观感情溶化在叙事之中。

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会了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

又如,欧洲古典诗歌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4首十四行诗。

自由诗又称新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指那些只求节奏韵律和谐的诗歌作品,它们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

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五四运动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徐志摩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新诗。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

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

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

这是五四运动以来人们较为认同的现代散文含义。

我们这里所讲的散文也是从这种意义上来定义的。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

如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往事》。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和《钴禤潭西小丘记》、现代朱自清的《背影》等。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就具备了杂文的特征。

在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小说运用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它可以详细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对话、行动,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其他人物的眼中来观察和表现人物,并且可以把笔触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深层心理描写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小说还可以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典型人物。

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传统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入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因此,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丰富。

中外古今的小说数量众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但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这样三大类。

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的一个片断,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再现生活的局部;中篇小说,顾名思义则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

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影视剧的剧本。

电影、电视剧本与戏剧剧本一样,也属于语言艺术,是一种文学体裁,可供读者阅读。

但是,影视剧本的创作主要是为拍摄故事片和电视剧提供脚本,所以,它要受到影视艺术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它与戏剧、小说等有明显的区别。

影视剧本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影视剧本的语言描写具有较强的视觉性和画面感。

电影、电视主要通过银幕上的可视画面来创造艺术形象,因此,影视剧本应力避印象式的描写和抽象的概述、议论,必须突出视觉的效果,直接描写和塑造视觉画面,以便于拍摄和银幕展现。

譬如在小说《青春之歌》中,对林道静贴传单的描写长达两页,而《青春之歌》的电影剧本,却将其中的心理描写等删除,改编为直接描写林道静贴传单动作和神态的、画面感强的几十个字。

二是剧本的语言要采用影视蒙太奇的表达方式,按蒙太奇的组接方式进行结构,以利于拍摄和胶片的剪辑组合。

三是人物对话应少而精。

戏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台词构成,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台外发生的事件等,都需要人物对话来表现,而电影、电视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现这一切,所以人物对话应少而精,而且要高度性格化。

过多的人物对话会导致影视作品的戏剧化,从而可能破坏影视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一)形象的间接性语言艺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

欣赏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语义基础上通过想象形成艺术形象,因此,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

形象的间接性是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等实用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出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

唯有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

语言艺术塑造的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凭借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

语言艺术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觉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同样可以通过语言的传达,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

例如《水浒传》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人人性格不同,个个有血有肉,尤其是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的林冲,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的鲁智深,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的武松,以及手持板斧、鲁莽憨直的李逵,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读者不仅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形状相貌、言行举止,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由于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也对语言艺术作品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家必须通过逼真、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描绘,将人物和事件具体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或如历其事。

(二)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由于语言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语言艺术作品常常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想象,有意识地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艺术空白,催促欣赏者发挥想象力来加以填充,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讲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等。

语言艺术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

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能够突破客观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无论是浩瀚的大海还是茫茫的太空,不管是悠久的历史还是遥远的未来,凡是人类思维能够达到的时间或空间,都是作家描绘的广阔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