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是指人们在学习某个特定知识或技能后,将其应用于其他不同的情境或任务中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它展示了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研究。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并非仅仅局限于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使用,而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在解决各种问题和面对不同情境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以下是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1. 迁移的相似性原则:学习迁移的效果与原学习任务与目标任务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如果两个任务在目标、环境或过程上存在相似性,学习迁移效果将更好。
2. 迁移的特征提取原则:学习迁移依赖于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特征进行提取和抽象。
学习者需要能够识别适用于其他任务的关键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 迁移的应用原则:学习迁移不仅仅是将旧知识应用于新的任务,还包括将新的知识应用于旧任务的情况。
这种双向迁移能够增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习迁移的研究进展学习迁移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1. 领域迁移: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在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后,能够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学习数学的能力可能有助于解决物理学或经济学中的问题。
2. 任务迁移:学习者在完成一种类型的任务后,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和技能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任务。
这种迁移可以提高学习者在新任务中的效果和速度。
3. 情境迁移:研究发现,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的学习对迁移效果也有影响。
当学习和应用任务的情境相似时,迁移效果更好。
4. 知识迁移:学习者在学习某个知识领域后,能够将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这种迁移能够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为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创造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具有不同情境和任务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增加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学习迁移理论是指我们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否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另一个任务或领域中的理论和研究。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或情境中,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习迁移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迁移: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
正向迁移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负向迁移则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和迁移情况,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类似的任务或领域中;远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完全不同的任务或领域中。
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对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迁移的条件: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目标任务或领域的要求和特点、知识和技能的表征方式等。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3. 迁移的机制:学习迁移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了解学习迁移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迁移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习迁移的成功离不开学习者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

• 零迁移:指的是某种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不产生明显 的影响。
第3页/共33页
1.定势或(心向):
•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 状态。
第19页/共33页
五、认知迁移理论
•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二)认知技能的迁移——产生式迁移理论 • (三)元认知策略的迁移
第20页/共33页
五、认知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 皮亚杰强调逻辑结构在学习中的迁移。
fig 2. 布鲁纳强调编码系统对于迁移的作用 (
)。
3. 奥苏伯尔则强调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于学习迁移的 影响。
度
第27页/共33页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智力
智力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2.年龄
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学习间迁移产生的 条件和机制有所不同。
3.原有认知 认知结构的准确性、知识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
结构
织性都会影响迁移的发生。
4.对学习和 学校的态度
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态度和心向影响他们把知识应用 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学习。同时,学生对学校教 师及其他学生的态度影响其学习和学习的迁移。
5.学习的心 向(定势)
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 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
迁移。(陆钦斯的实验)
第28页/共33页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
被试 水罐容量 所求水量 解决方法 AB C D
甲德学习迁移理论

甲德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这种建构性的学习强调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18 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它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于是,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被视为训练心的最好材料。
二、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桑代克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桑代克认为的“共同要素”是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
而伍德沃斯认为是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共同的成分。
三、概括说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
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说”或“类化说”。
贾德认为概括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所以教法在迁移中作用很大。
《学习迁移理论》课件

目录
•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 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历程 •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 学习迁移的应用 •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 • 学习迁移的未来展望
0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 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 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全面揭示学习迁移的本质和规 律。
借鉴其他领域迁移研究成 果
借鉴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迁移学习 研究成果,为学习迁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开发新型教 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 果和质量。
共同要素说
概括说
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概括,才能实现普遍迁移。
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共同成分或 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 产生影响。
现代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 用,认为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具有决定
性的意义。
元认知迁移理论
认为学习者对学习策略、学习任务 的元认知知识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对 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比较清晰、完整,能够将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就更容易实现学习迁移。相反,如果学习者的 认知结构比较混乱或缺乏联系,就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 。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策略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 者能否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训内容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企业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和 案例分析,帮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
第六讲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定势说
• 学习定势是哈洛提出并用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 个概念。哈洛认为:定势通常指既先于一定得 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 称为心向。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 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 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 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第六讲学习迁 移理论
第五章 学习迁移理论
主要内容
•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种类 •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说 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学习定势说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 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 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 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 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 括消极影响。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 移与负迁移
• 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 一种学习。
• 所谓负迁移,捐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 扰了另一种学习;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 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 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学习定势说
• 哈洛对猴子进行辨 别训练,要求猴子 学会在某一固定物 体下寻找食物。
学习定势说
卢钦斯量水实验
卢钦斯量水实验
• 实验要求被试用已知容量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杯 子(A、B、C)量出一定容量(D)的水来,用 问题1让被试做过练习后,将被试分为两组:甲 组解决2—11题,乙组解决7—11题。结果甲组 在解决2—6题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规则D=BA-2C,由于形成了这种定势,在解决7—11题时, 仍用B-A-2C的算法,有63%的人不会做第9题。 而乙组未受此定势的影响,所有被试很快都发 现了解决问题的更简便的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

训练可以调整人的行为反应,但却遗忘了反应主体对未来 意外事件的理解能力——格拉塞斯费尔德
迁移的分类:
近迁移:初始情境与迁移情境高度近似 远迁移:初始情境与迁移情境不相似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实证) 原义迁移:把技巧或知识完整地迁移到新的任务中 比喻迁移:运用一般知识的某些方面思考或了解情况(实证) 正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当前学习的影响(实证) 低级路径迁移:以一种自发或自动的方式来思考或了解问题 高级路径迁移:涉及对情境的联结进行明确、有意识的阐述 纵向迁移: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影响 横向迁移:低水平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
后测练习的可能答案:
问题
艾因斯特朗解决方案
7、后测练习1
49-23-3-3=20
8、后测练习2
39-15-3-3=18
9、后测练习3
48- 18-4-4=22
10、后测练习4 36-14-8-8=6
直接解决方案 23-3=20 15+3=18 18+4=22 14-8=6
被试对后测练习的表现:
组别
艾因斯特朗直接解决
在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或B的学习,而是在 知识的联系中进行学习。因此无论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 学习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 就存在着迁移。——奥苏贝尔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

背景资料、人们学什么
记忆能力训练实证
记忆平均数字跨度的变化 资料来源:Ericsson1980
相同要素说(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实验探究 教学隐喻 学说反思
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
预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
后测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 面积(10cm2~100cm2) 面积(成绩提高)
测2、判断27各种图形 面积(成绩持平)
有关图形 面积知觉 的测试
后测2 后测1 训练判断
预测 0
可能预测
20
40
60
80
100
相同要素说理论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 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只有当两种心里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变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
实证研究——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三维迁移模式
背景资料、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
三位曲面模型 资料来源:Osgood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问题
所给水罐刻度
A
B
C
1、 前测练习
29
3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7、后测练习1
15
39
3
8、后测练习2
23
49
3
9、后测练习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指出,只有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有相同的要
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 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 就是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验类化理论
• 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 甲组同学学习光学
折射原理;
• 乙组同学不学光学 折射原理。
鸡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
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 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格式塔关系转化理论
• 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
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 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 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迁移不是由于两 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和规则而形 成,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
形势训练说
• “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 “官能心理学”的提出者德国的沃尔夫认为,个 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 力、推理力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 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
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
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主要内容
•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种类 •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说
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学习定势说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 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 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 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 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 括消极影响。
共同要素说
• 桑代克的实验
• 在1901年的实验中,
他以大学生为被,
训练他们判断各种 大小不同的形状的 面积。
共同要素说
• 桑代克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指出,之所
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课
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
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共同要素说
• 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这种理论认为从 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 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桑代
学习定势说
• 哈洛对猴子进行辨
别训练,要求猴子 学会在某一固定物 体下寻找食物。
学习定势说
卢钦斯量水实验
卢钦斯量水实验
• 实验要求被试用已知容量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杯 子(A、B、C)量出一定容量(D)的水来,用 问题1让被试做过练习后,将被试分为两组:甲 组解决2—11题,乙组解决7—11题。结果甲组 在解决2—6题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规则D=BA-2C,由于形成了这种定势,在解决7—11题时, 仍用B-A-2C的算法,有63%的人不会做第9题。 而乙组未受此定势的影响,所有被试很快都发 现了解决问题的更简便的方法。
经验类化理论
• 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
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 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 越大。这种理论称为经验类化理论。
格式塔关系转化理论
• 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 实验结果是小鸡到更深的那 张灰纸上去找食物,这就证 明小鸡不是对相同要素作反 应,而是对关系作反应。小
学习定势说
• 学习定势是哈洛提出并用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
个概念。哈洛认为:定势通常指既先于一定得 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 称为心向。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 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
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
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登卡尔----功能固着实验
• 桌子上摆放着三只箱子,三只箱子中分 别装有小蜡烛、不干胶,火柴,受试者 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蜡烛像壁灯一 样固定在墙上。
登卡尔----功能固着实验
功能固着的定义
• 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 心理倾向。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个体对某种物 体所具有的特定的、主要的功能形成了比较稳定 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该物体的 这一功能,不易摆脱固有的定势,难以发现该物 体所具有的其他的潜在的功能。克服功能固着就 需要发现如何在新情境中迁移原有的经验,或灵 活地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现事物的新功能, 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迁移的种类
•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
行的划分,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 移 。 •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 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 的相互影响。
迁移的种类
•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
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抽象与概括水 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 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 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 移与负迁移
• 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
一种学习。
• 所谓负迁移,捐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
扰了另一种学习;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 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 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形势训练说
• 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 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 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
多;一种作业越深奥,其学习越有效;
形势训练说
• 沃尔夫主张学校应把难记的古典语法、深
奥的数学及自然科学中的难题作为训练的
主要内容,不必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学
习的具体内容是会忘却的,其作用是有限 的,重要的在于形式的训练,只有经过形 式训练提高各种官能,才会促进迁移的产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