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疗法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知识点总结

运动疗法知识点总结

运动疗法知识点总结概述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来改善人体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以规则、适量、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来提高个体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的一种康复技术。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改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功能、改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等多种途径来减少或消除疼痛、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运动疗法的体育锻炼原则、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常见的运动疗法方式和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运动疗法的体育锻炼原则1. 适量原则适量的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减轻体重等。

适量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力、健康状况等情况制定,一般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2. 个性原则个性化是运动疗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不同的人因为年龄、性别、体质差异、患病情况等各种因素有不同的运动需求,因此运动疗法应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确保运动的安全、有效和愉悦。

3. 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指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逐步递增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4. 多样化原则多样化的运动方式有利于激发人的兴趣,减少因训练单一性而带来的厌倦感,从而使人更加愿意坚持锻炼。

多样化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更全面地调动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5. 配套原则在制定运动疗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运动的配套性,即通过合理的配合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项目,调动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形成动态均衡,促进身心健康。

二、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1. 预防疾病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循环,增加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

2. 保健养生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适应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睡眠,增加个体的抗病能力。

3. 康复训练适量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调整体形,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综合运动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康复方法。

它主要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和体位调整,来恢复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与西医康复方法相比,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更加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康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骨骼肌肉系统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古代经典中有许多关于调理筋骨和强健肌肉的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等。

这些练习方法通过舒展肌肉和关节,强化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可以改善各种骨骼肌肉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肌肉萎缩等。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康复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人体的神经系统主管身体的活动,通过锻炼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按摩特定的穴位和推拿柔软的关节,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反射弧,改善神经病变的康复效果。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内脏系统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内脏系统的功能与人体的运动紧密相关,通过调整体位和运动方式,可以改善内脏的运行情况,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太极拳就是一种通过身体的移动和呼吸来调整内脏器官功能的运动疗法。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心理康复和精神康复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改善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疗法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抑郁。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来改善人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改善各个系统的功能,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今后的临床康复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以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概述、原理、各种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具体方法和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探讨,揭示了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病症复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其价值得到认可。

随着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临床康复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临床康复、应用分析、原理、疾病康复、具体方法、优势、前景、价值、发展。

1. 引言1.1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和运动损伤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康复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概述、原理、在各种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以及在康复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康复领域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康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也有助于更广泛地推广和发展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提升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正文2.1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概述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运动原理和方法,对人体进行运动干预,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注重调动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疾病康复的效果。

这种疗法在中医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运动对身体的作用的记载。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配合适当的呼吸法和冥想练习,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的运动疗法

中医的运动疗法

中医的运动疗法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药学中,有一种疗法被称为运动疗法,它将运动与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运动活动,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康复。

运动疗法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气血运行调节的。

气血不畅通或不平衡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而运动疗法通过调整身体的运动活动,可以改善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疗法的分类根据中医的理论,运动疗法可分为不同的分类,包括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

1. 气功气功是中医运动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特定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方法,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而流畅的拳击运动,通过舒展、柔顺的动作和慢节奏的呼吸,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太极拳也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心理健康和调整情绪。

三、运动疗法的应用运动疗法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1. 预防疾病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常见的预防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2.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每个脏腑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保持脏腑的健康。

例如,适当的腰部运动可以调理肝脏,适当的呼吸运动可以调理肺脏。

通过运动疗法,人们可以对不同的脏腑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促进身体的健康。

3.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可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减轻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常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例如针灸、推拿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尽管运动疗法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

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

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
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运动疗法应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进行个体化设计,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渐进性:运动疗法的强度应从轻到重逐渐增加,以适应身体的适应能力,并防止过度疲劳和损伤。

3. 多样性:运动疗法应包含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训练,以增强全身的功能。

4. 持续性:运动疗法应作为长期的治疗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和功能。

5. 安全性:运动疗法应在专业监督下进行,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避免运动损伤。

6. 相互配合:运动疗法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7. 记录和评估:运动疗法的效果应定期记录和评估,以调整治疗计划并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原则是根据个体化需求来设计合适的运动方案,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运动疗法一、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的区别和联系?联系:物理疗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

区别:1、物理疗法:是运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他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物理因子疗法:是使用光、电、水、蜡、声、磁、力等物理因子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3、运动疗法: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运动疗法的三大类1、传统的运动疗法:1)、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2)、增加肌力的运动疗法3)、增加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4)、增加肌肉协调性的运动疗法5)、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6)、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7)、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疗法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4)、Rood疗法3、运动再学习疗法三、肌肉的收缩形式1、等张收缩1)、向心收缩2)、离心收缩2、等长收缩3、等速收缩四、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3、肌肉的募集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五、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维持:被动运动、主动运动、CPM增加:关节松动术、牵伸疗法、摆动疗法(60%Rom)、保持—放松、收缩—放松、绞木棒法、低温热塑板矫形六、关节的附属运动有哪些?1、分离2、滑动七、麦特兰德手法分级及作用级别标准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Ⅳ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作用: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八、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1、生理效应2、组织的伸展性3、增加本体反馈九、关节松动术的适应症1、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2、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3、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4、功能性关节制动十、牵伸技术的适应症1、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造成关节活动度降低。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传统运动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方式和技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临床效果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多种形式,这些运动疗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强调“以静为主”,注重调整呼吸,使得气血得到顺畅的流动,从而保证机体各脏腑器官的协调运转。

这些疗法重视动作的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舒展和放松,有利于舒缓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和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强调以“意”引导“气”,以“气”调动“形”,通过自我调摄和自我调理,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康复治疗、疾病预防、保健养生等多个方面。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功不可没。

太极拳可以帮助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康复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痛。

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也可以成为一种健身养生的方式,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有利于调理人体的气血、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对一些慢性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在疾病预防和健康养生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运动技法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指导,而且对身体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量身定制相应的运动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希望未来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是一种纳入中医理论和运动学原理的康复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运动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康复目的。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源远流长,与其他中医疗法一样在临床康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基于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平衡、气血内外调节、经络通畅等一系列理论,通过运动来实现身体功能的调节、恢复和增强。

它在运动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人体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多种感受器官,增强人体内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达到健康和康复的目的。

1、针对某些疾病或症状的运动疗法,比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脑梗死康复训练、腰腿疼痛康复训练等等。

2、针对不同体质的人进行运动疗法,比如四体不均的人,需要有针对性的调节等等。

3、针对运动技能提高的人,比如某些运动员需要做特殊的科学训练来提高运动技能。

1、增强体质。

运动疗法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基本上不需要用药物,起到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作用。

2、预防和治疗疾病。

运动疗法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帮助康复者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达到治疗目的。

3、康复训练器械。

在特定康复期,某些病患需要康复训练器械的支持,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配合相应的训练器械使用。

4、针对不同年龄、体质的康复。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有针对不同年龄、体质的不同康复项目,比如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等,可以按照他们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运动康复方案。

5、对于某些身体障碍人群的疗效改善。

比如,某些选择性肌肉萎缩症患者长期进行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其手臂的运动能力。

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几点:1、运动疗法不适合某些特殊人群,比如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2、在患病恢复期内,中医传统运动疗法需要依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能轻易进行较大的运动运动和折腾。

3、在运动疗法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身体的反应,如出现过度疲劳、全身乏力等不正常的反应,需要及时调整,以免对身体健康带来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二、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1.定义
2.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
活活动 。
3.分类
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大类。 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 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 方法。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 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 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2.机械牵伸 3.自我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 又称主动牵伸
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
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物理治疗学
康复医学科 杨 敏 2009年
概述

基本概念 范畴
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 或physiotherapy, PT) – 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 – 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 – 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治疗手段 – 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 – 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 – 其它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目的 – 提高人体健康 – 预防和治疗疾病 – 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
四、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 2.早期活动 3.全范围活动 4.与肌肉牵伸结合
五、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一)制动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1.限制关节活动就会在关节囊、筋膜、 肌肉、韧带等处出现疏松结缔组织的 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失去弹性 和伸缩性,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 2.关节活动受限有时并不是关节本身的 损伤,而是继发于关节周围组织的损 害
3.被动转移
①患者应放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②搬运时患者应向前 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③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转
移开始的姿势,不再改变。④若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帮助者,
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⑤利用机械搬 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 障碍。⑥转移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
借助于惯性摆动
床上转身
俯卧转成半坐位
仰卧转成半坐位
从卧位到直腿坐
肌肉牵伸技术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 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 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 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基本原则
1.独立转移 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 高度应尽可能相等。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 稳定。③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④床垫 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⑤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 移。⑥转移时应注意安全。⑦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 机要适当。⑧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 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理疗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 共同性 – 特异性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的共同性:生理学作用
1. 2.
3.
4. 5.
6.
7.
改变组织细胞和体液内离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 引起体内某些物质分子结构变化,影响各种酶活性 调节物质代谢,使体内产生生物学高活性物质 增强血液和淋巴液循环 改变生物膜、血管、皮肤、黏膜和其他组织通透性 调节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功能 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等
水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其他理疗方法
返回
7
物理治疗对人体作用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理疗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 2. 3. 4. 5.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物理因子的共同性:治疗作用
1. 2.
3.
4. 5.
6.
7. 8.
消除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功能障碍 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 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营养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 镇痛,消炎、消肿作用、缓解痉挛 脱敏或致敏作用,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提高药物向组织器官透人等
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
(1)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帮助,能提供少量 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动转移作为最后选 择的转移方法。 (2)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 立转移活动。 (3)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 时不便使用升降机。
床上转身
利用固定扶手
2.辅助转移
①辅助者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②辅助者应熟知患 者病情。③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 间。④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 ⑤辅助者必须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脚。⑥辅助者的指令 应简单、明确。⑦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 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避免意外发生。⑧随着患者功 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镇痛作用 抗菌作用 镇静与催眠 兴奋神经—肌肉 缓解痉挛 软化瘢痕、消散粘连 加速伤口愈合 加速骨痂形成
传统运动疗法(一)
关节活动技术 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伸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活动技术

一、定义: 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 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 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2.禁忌证 产生对关节面有害的应力时或造成正在愈合组 织过度紧张时及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正交者 不宜采用。 3.注意事项 不要夹闭引流管。肩袖广泛修补术后,不宜开 展肘关节连续被动运动。注意避免合并使用抗 凝治疗。
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

一、定义与分类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 一种姿势的过程。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范畴
–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
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
–理疗
以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 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1.临床医务工作者 2.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 3.不同于医生和护士
运动治疗范畴

动力来源(运动学)
– 主动运动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一)主动运动 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二)主动助力运动 常用的有器械练习和滑轮练习 (三)被动运动 一种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 一种是借助外力或器具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床 上 力 量 训 练
三、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 适应证 1、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2、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 3、特殊情况 (二)禁忌证 1、运动破坏愈合过程 2、运动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 3、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
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五、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P62 P62
– 被动运动

肌肉收缩形式(组织学)
– 等长运动 – 等张运动 – 等速运动
运动治疗范畴

治疗时是否使用器械
徒手运动 – 器械运动


治疗目的分
改善关节活动技术 – 增强肌肉力量技术 – 肌肉牵拉技术 – 神经发育疗法 – 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

理疗范畴
电疗法 光疗法 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
持续性被动运动(CPM)
(二)应用范围
1、适应症 ①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后; ②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臵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 滑膜切除术后; ③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 ④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 ⑤关节软骨损伤、自体骨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术后。
肌肉牵伸程序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右; 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
由不同物理因子选择性的作用于不同细胞、组织 和器官而产生
– – – –
紫外线优先作用于外胚层组织及表皮、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 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巨噬细胞系统,并可较明显地 作用于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骨组织 直流电优先作用于周围末梢神经感受器和周围神经纤维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使疲劳肌肉中RNA含量升高,并能增强大 脑皮质、锥体神经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蛋白的荧光强度
(三)踝及足关节
1.被动活动技术 (1)踝关节背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