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诠释“点翠”、“珠翠”、“翠玉”
关于《点翠》的观后感

关于《点翠》的观后感作为一项传统首饰制作工艺,点翠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被奉为瑰宝。
翠色欲滴,点缀在绸缎般的黑发上,蕴含着东方美学。
然而这项技艺在现代却近乎绝迹,保存下来的点翠文物寥寥,制作精良、状况良好的更是一件难求。
一、何为点翠点翠是一种辅助工艺,将翠鸟的彩羽嵌于首饰表面,用米美化首饰。
颜色以蓝色为主,色泽深浅略有不同,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
“点”字用得十分精巧,既道出镶嵌、粘贴的动作,又含点缀,着彩等化意;翠,即翠鸟的羽毛。
点攀,简单来讲就是将翠鸟之羽粘贴在金属胎器上。
有关点翠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师旷的《禽经》:“背有彩羽日翡翠”。
这里翡翠指的是红色或青色的羽毛。
现在我们常说的翡翠玉石是在明朝时期缅甸玉传人中国后才启用的称呼,因此之前古籍中“翡翠火齐”“明珠翡翠”等的“翡翠”二字所指应为点翠。
因其原料和做工上的考究,战国以来点翠一直都是宫廷贵族奢华的象征,民间十分稀有。
点翠在明清盛极一时,清代宫廷内务府六库中“皮库”负责收集和管理翠羽,“银库”专设点翠匠承造点翠。
到了明末清初,点翠不再是皇宫独享,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
女性以佩戴点翠首饰为荣,不少外国商人也在此时大量收购,于是这一时期民间作坊涌现,出产了大批品质较低的点翠饰品,翠羽的供不应求却愈演愈烈。
直到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因多种因素被迫关闭,点翠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时至今日,已淡出公众视线多年的点翠工艺曾一度被认为失传,实际上这项绝技在非遗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被传承了下来,实在值得庆幸!点翠的制作常被形容为“巧夺天工”。
首先是胎器制作,材质以金、银、黄铜为主(清末出现了纸质胎),胎底须平整无焊接,胎体周围用金属丝掐丝框出造型。
胎器制成后便是工艺中最为精华的步骤一将翠羽平整地贴在胎底上,翠羽在粘贴之前经过细致的梳理,使之纹理凸显光泽星现,随后在其背部涂适量胶料将整理好的羽片固定,待胶料干透后将翠羽剪裁成合适的形状,再慢慢贴到胎底上去。
点翠工艺

唐代欧阳询和裴矩、陈叔达等于武德七年(624)奉唐高祖令同修的一部大型类 书《艺文聚》记载:“日南运至翡翠,充备宝玩。”卷二十四· 人部八有关翡翠 钗的记载:“楚宋玉讽赋曰:以其翡翠之钗,挂臣冠缨。”卷四十一· 乐部一有 关翡翠竿的记载:“梁刘孝威钓竿篇曰: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该书记载的“翡翠”都是指具有绿色羽毛的翡翠鸟 类 《梁书· 中天竺国传》记载:“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有光耀,别之则薄如蝉翼,积 之则如纱谷之重沓也。 宋代《梦粱录· 十三· 团行》记载:“碾玉作、钻卷作、……、铺翠作、……七 宝珠习,首饰花朵……极其工巧。”——工艺点翠 《元史· 礼乐志五》:“寿星队......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华钿,服 宽绣衣” 《明史· 舆服志· 皇后冠服》的记载:“其冠,圆冠冒以翡翠。”——点翠工艺中所 应用的翠羽 明代学者张瀚的《松窗梦语》的记述:“翡翠珠冠,龙凤服饰,惟皇后王妃始得为 服。” 《 红楼梦》中记载,贾家浩浩荡荡去道观,张道士呈上一盘子珠玉。贾母看见 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挂件,便伸手拿起来,笑说,“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 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点翠工艺
.
关于“翡翠鸟”、“翡翠珠玑”、 “翡翠火齐”、“翡翠美玉”的古文献记载
《楚辞· 招魂》“砥宝翠翘” 战国《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桂椒之椟,缀以珠宝, 饰以玫瑰,辑以翠羽……。” 战国时期《淮南子· 人间训》记载:“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汉朝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含耀流英,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汉朝张衡的《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释“翡”和“翠”两个汉字时,仍然是“翡,赤羽雀也,出郁林。翠,青羽 雀也,出郁林。” 曹植《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或采明 珠,或拾翠羽。” ——用翠羽来装饰金器或者珍珠 《晋书· 舆服志》记载:“后汉以来......魏明帝子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晋初仍旧不改。及过江, 服章多阙,而冕饰以翡翠、珊瑚杂珠。 —— 用珍贵的翡翠羽毛装 饰 晋代学者常璩《华阳国志· 南中志· 永昌郡》所记云南永昌及属县产物众多,有“黄金、光珠、琥 珀、翡翠、蚕桑、猩猩、琉璃、轲虫、蚌珠”
结珠铺翠 点羽成仙 大同市博物馆藏清代点翠首饰

结珠铺翠点羽成仙图/王雅玲Antiquity and Man4445唐代诗人李贺《瑶华乐》中“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和李峤的“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都是在吟咏“点翠”之美。
唐代点翠饰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且颇为流行的女性装饰,制作方法是在金钿上粘贴一层鸟羽,由于鸟羽多选择翠绿之色,故称之为“翠钿”。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有一条名为百鸟羽毛的裙子,顾名思义,裙子用各种鸟类的羽毛制作而成。
这条裙子不管从哪一面看,颜色都不尽相同,“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
北宋初年,点翠开始变为以首饰装饰为主的“奢侈品”。
在宋代史籍里,点翠一般记载为“翡翠”“铺翠”“翠毛”等。
有史书记载北宋初期的长公主,身着铺翠工艺的衣裳进宫,宋太祖责备道:“王家服此,宫闱戚里相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实汝之由。
”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下诏“禁铺翠”,之后宋徽宗接受郭天信的意见也提倡减少翠羽的使用,但是成效微乎其微。
南宋初年,随着商业繁荣和经大同市博物馆藏清代点翠和金首饰46Antiquity and Man古物与人济发展,出现了众多点翠工坊,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迷恋于翠羽和黄金首饰。
《宋会要辑稿》中说:“京城内外有专以打造金箔及铺翠、销金为业者不下数百家,列之市肆,藏之箧盝,通贩往来者往往至数千人”,可见当时对翠鸟的肆意捕杀现象较为普遍,点翠饰品价格高昂。
于是宋高宗于绍兴五年(1135)颁布铺翠禁令,绍兴二十七年(1157)再次下旨将交趾所贡翠羽五百“焚之通衢,立法以禁”,重申“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并严禁广州、福建采捕翠鸟,现有的销金、翠羽服饰限三日内销毁,明知故犯或知情不报者受罚,举报则受赏。
《宋史全文》记载御药院上奏:“永祐、昭慈等攒宫帝后生辰酌献,所用铺翠镂金花。
乞以药玉叶漆金纸代充。
”药玉就是琉璃,宋代以琉璃仿制点翠制品的做法,可以说是现代以烧蓝、点绸等技术手段代替点翠的实践先驱。
点翠工艺——造就古典首饰之美

点翠工艺——造就古典首饰之美点翠工艺是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
点翠是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由于工艺繁琐,材料难得,点翠饰品自古就是富贵人家专属。
1933年,中国最后的点翠工厂关闭,用翠鸟羽毛制作的首饰已近绝迹。
一者,工艺过于摧残生灵;再者,翠鸟濒临消失,羽毛断供,点翠工艺衰微至失传。
盈虚纳音主营点翠及仿点翠首饰,其作品集合了:花丝制作、宝石镶嵌、点翠以及仿点翠等众多工艺,以蓝色为主色调,并配合以金银与珠宝玉石等的传统中式首饰,体现了古人对于天空的敬畏之心与浪漫主义情怀。
金色、宝石等的运用增加了华贵,雍容之感。
点翠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设计好的形状制作成一个底托,接着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接成槽,在留空位置涂上适量的胶水,之后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华丽喜庆的图案。
这些图案上一般还镶嵌珍珠、玛瑙、碧玺、和田玉、翡翠等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而高贵。
目前由于原料的稀缺性和不易保存以及环保需求,使点翠饰品在制作中受到局限。
市面上点翠工艺使用的羽毛,基本都是靠留存的羽毛,或者是需求其它工艺进行仿制。
市面上仿点翠的材料里,最常用的是染色鹅毛,因为同样是羽毛类的,所以在很多方面和翠羽很相似,但是鹅毛的光泽度是不如翠羽的,而且鹅毛的很多部分都纤维比较粗,如果点在有弧度的底胎上,会很不容易粘牢,整体形态也会不好看。
此外,就是缎带和绸缎,缎带因为算人造纤维,所以总是会有种不自然的贼光,而绸缎因为是织造出来的,有明显的经纬线,所以这些最终都被纳音放弃了,她另辟蹊径,独创出蚕丝仿点翠工艺,成品效果更接近更接近真翠羽。
盈虚纳音工作室除了少量使用早年保存下来的翠羽之外,大部分为蚕丝仿点翠作品,其制作工艺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点翠工艺。
中国珠宝首饰工艺最高水平——点翠

[摘 要] 今天来探讨一下代表中国首饰工艺最高水平的——点翠。
由于近几年来,随着清宫戏的热播,点翠工艺让人感到神秘。
因此,对中国传统珠宝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越来越重要。
设计师们在模仿外来文化风格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认识到回归本国文化的重要性。
对点翠传统工艺的文化、特点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中式首饰工艺;点翠;传承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前阵子京剧演员“晒”点翠头面的事件在网上引起了争论,而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宫心计》开头就以一支“凤凰朝日”的金钗为主题,提到了首饰中的“点翠”工艺。
事实上,真正的“点翠”不是在羽毛上附加一些珠宝。
而是以翠羽为主,以珠宝为辅,对金银首饰进行美化。
用“点翠”技术制作的首饰色泽光亮,不褪色。
“点翠”技术始于汉代,在清代的繁荣时期达到了顶峰。
花丝为胎,翠羽为形,精心制作出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被珍珠、玉石和其他珍贵的材料环绕,优雅而高贵。
本文将借助当前点翠工艺的背景,对当前珠宝首饰中的点翠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由于翠鸟稀少,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加上能够操作点翠工艺的师傅少之又少。
1936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因为材料稀缺而倒闭,直到近几年,不属于保护动物的翠鸟品种之一的白胸翠鸟的发现解决了原材料问题,这个中式珠宝工艺里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工艺才渐渐走入大众视野。
在此之前,市面上多会用染色鹅毛或者蓝色缎带来模仿制作点翠,其被称为仿点翠,如果不是了解此工艺,仿点翠足以以假乱真。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点翠工艺漂亮,但娇气、易损,所以点翠耳坠上的翠羽不脱落的并不多见,主要是点翠工艺品保护十分不文 16易。
佩戴时不仅要格外小心,而且每次用后都要妥善地放到盒子里,要做到不碰磨、不暴晒、不沾水,才能保存完整,不掉不脱。
所以,现在可见的老点翠饰品,品相完好无损的便可视为绝佳点翠。
但是老点翠工艺和当前的动物保护观念有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工艺不利于保护国家级保护动物翠鸟。
中国的点翠工艺惊艳了世界

1/22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金 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
2/22
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 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3/22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4/22
7/22
用这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但翠鸟羽 8/22 毛属于有机物,一百年左右便会褪色。
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
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 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 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 精美的图案。
9/22
10/22
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 等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而高贵。
11/22
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 均采用用品。会此工艺的人已经很少。
12/22
13/22
14/22
15/22
16/22
17/22
18/22
19/22
。
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 5/22
6/22
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 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点翠工艺分为软翠和硬翠,是根据点翠工艺所使用的翠 鸟羽毛而划分的。
美术国风课件 《点翠》教学PPT

点翠
点翠的色彩美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
翠鸟
保护翠鸟
如今,手工艺人用蓝色绸面丝等来 代替翠鸟的羽毛,通过提升现代制 作手艺,可以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 这种方法与传统手工艺相比,更显 廉价与环保,制作出来的饰品同样 能有点翠饰品的润泽与艳丽,并且 更能呼吁当下保护翠鸟的号召。
点翠的艺术魅力
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 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 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在今天的绘画教程中,我们学习的就是运用蓝绿的色彩和金属笔的质感,表现奢侈华美的点翠,感受传统 工艺之美,也提高对造型的设计与概括、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的能力。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参考的教程吧!
感谢观看
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
欣赏点翠工艺品,说一说它的特点吧!
点翠
点翠的色彩美
点翠的羽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的翠鸟羽毛为上 品。由于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 配上金边,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可以产生更加 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艺术欣赏
到了现在,翠鸟已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如今保留下来的点翠工艺制作而成的首饰器物,都 有着极其高超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即使没有如宝石一般的炫丽华贵,经点翠工艺制成的 首饰器物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拙朴气质,凸显了东方饰品中,含蓄精细的工艺特质。
国风经典--点翠
一只大黄|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
点翠
关于传统工艺,小朋友们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贰
壹
剪纸
点翠工艺

谢谢
点翠饰品品类
(1)发饰 点翠钿子 点翠发釵、发簪和步摇 (2)耳饰 耳钉 耳坠 (3)饰片 (4)生活用品 团扇 画屏、插屏 陈设及盆景
金镶珠石点翠簪,清,长24cm,最宽7.5cm。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清,高14cm,宽30cm,重 671g
金漆点翠玻璃围屏,清乾隆,高174cm,宽390cm
紫檀嵌牙点翠海屋添筹插屏,清中期,横98cm, 纵60cm,高150cm
银点翠嵌蓝宝石簪,清,长9.5cm,宽2cm
铜镀金点翠镶料石子孙万代头花,清光绪, 长14cm,宽5cm。清宫旧藏
晚清银胎点翠梅花纹鼻烟壶高:7厘米
三、点翠的材料与工艺
(1)材料 翠羽 底托:传统点翠首饰的底托一般分为金属和纸质底托两种 宝石装饰物:宝石一般都包括各种彩色宝石 、珍珠、翡翠、珊瑚、碧玺等 (2)工具 (3)过程 毛宪民(1995)在论文中描述了这种发簪的制作过程,“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体 的簪架,簪架周围高出一圈,中间凹陷的部分粘贴羽毛,它是用翠、乌、蓝、紫色羽 毛绒古称`点翠’,由于鸟羽色泽鲜艳,再配上一圈`金边’,或在金边上嵌翡翠、珍 珠、碧玺、珊瑚、其它宝石等珍贵材料,再饰以美满的吉祥图案。”
不可复制的美丽—点翠
目录
一、点翠的概述
1.1点1 材质 3.2 工艺
二、品种
四、传承与发展
4.1文化属性 4.2现状 4.3传承与创新
概述
• “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 战国时期,这一点正反映了人们对于翡翠华丽羽毛的经久不衰的热爱。 点翠首先需要收集翠羽,然后才是承造翠活。清代宫中内务府的“皮库” 负责管理而收集翠羽,而“银库”设有“点翠匠”三名,专门承造宫中 的“翠活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翠”、“珠翠与”“翠玉” (1)—“翡翠”概念的重新诠释 (1)1、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翡翠鸟”与“翡翠珠玑”的记载 (2)2、汉朝有关“翡翠火齐”的记载 (3)3、古籍中有关翡翠器物与饰物的记载 (5)4、古籍中关于“点翠”的记载 (7)5、古籍中关于“明珠翡翠之饰"的记载 (7)6 、古籍中关于“翠玉"的记载 (9)7、点翠首饰在清代的应用以及翡翠概 (9)8、结论 (11)“点翠”、“珠翠与”“翠玉”—“翡翠”概念的重新诠释翡翠,鸟乎?玉乎?“翡翠”文字从“羽”,自然与鸟类有关,只是后来由于潜移默化的音义转换关系才被作为玉类名,用来专指“翡翠鸟羽绿色的石头。
由于“翡翠”一名不象“孔雀(石)”、“橄榄(石)”等名词具有指示事物属性的后缀,因而人们对中国古史中“翡翠”概念的解释常常是莫衷一是。
由于对翡翠概念的解释关系到翡翠作为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最早应用和中缅之间在翡翠方面的交流历史、翡翠的宝石学史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已经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对翡翠概念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宝石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以及文物鉴赏家的兴趣。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章鸿钊是中国研究翡翠的先驱,可惜的是,这位大学者以及其开天下之先的研究成果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几乎为人们所遗忘,一直到上个世纪最后两个十年才为一些宝石学者们所重新提起。
这些新一代学者对翡翠的研究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
但不幸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要么因为语言问题完全被忽视,要么因为科学性问题而没有被采纳。
本文意在对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涉及“翡翠”的几个关键概念,如“点翠”、“珠翠”、“翠玉”等,运用历史的、训诂的、矿物学的和考古学的方法来进行重新诠释和求解。
1、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翡翠鸟”与“翡翠珠玑”的记载有关翡翠最早的文字记载当属春秋时期师旷《禽经》的记载(“背有彩羽日翡翠。
”),对《禽经》作注的晋代学者张华解释:翡翠“状如妈鹊,而色正碧,鲜缛可爱,饮啄于澄澜洄渊之侧,尤惜其羽,日濯于水中,今王公之家以为妇人首饰,其羽值千金。
”战国时期《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有学者考虑到这里“翡翠”一名与硬质装饰物“犀角”、“象齿”、“珠玑”相提并论,就以为这里的“翡翠”很可能就是指今缅甸(古代统属于越)所产的玉类。
但是,这些学者们似乎忘了对《淮南子》作注的古代学者高诱的解释(“翡,赤雀,翠,青雀。
”)。
事实上,“犀角”、“象齿”、“珠玑”其实都是动物类珍贵饰品,而“翡翠”在这里与之并列,自然所指更有可能是动物,人们利用的是他们的漂亮的、然而是十分珍贵的羽毛。
同样的道理,晋代学者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所记云南永昌及属县产物众多,有“黄金、光珠、琥珀、翡翠、蚕桑、猩猩、琉璃、轲虫、蚌珠”等。
这里的“翡翠”自然也不是指翡翠玉石。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中国的“翡翠”名词在内涵与外延方面均与中美洲印第安人的quetzal有着惊人的相似。
王春云(1994)在谈到中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翡翠的历史时,特别引证阿兹特克印第安人所特别宝重的玉(chalchihuit1)与翡翠鸟(尤其是quetzal或quetzaltot1)D副。
翡翠鸟的羽毛被广泛地用于印第安人的装饰品并且被认为是具有极高的价值的,阿兹特克皇帝蒙特祖马(Montezuma)就曾向逮捕他的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解释过他的皇宫珍藏品的价值。
这些珍品的价值顺序由高到低排列为:(1)chalchihuitl(玉,即翡翠),(2)turquoisite(绿松石岩,即松石或土耳其石),(3)quetzal bird’s long green plumage(热带翠鸟的绿色长羽毛),(4)gold(黄金)。
其中玉(翡翠)的价值最高,且远远高出西方人不惜一切地狂热追求的黄金!而且“玉”与“翠鸟的翠绿色羽毛”二者在价值和颜色特征上是相提并论的。
正是翡翠鸟羽毛的稀罕、美丽和珍贵使得其成为帝后凤冠上和王公之家的妇人首饰上的翠羽装饰。
2、汉朝有关“翡翠火齐”的记载汉朝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含耀流英,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和汉朝张衡的《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是学者们(比如章鸿钊,1921,1930;汤耀翔,1993;牛秉锇,1994;汤素仁和古阶祥乜,1994;马允久和陈键,1998;刘宁和齐童,2000~奥岩,2001)最经常引用来指示汉朝时中国翡翠玉石就已得到开发,理由是两赋里将“翡翠”与“火齐”、“琉璃”、“美玉”、“悬黎”、“随珠”等并举,而这些珠璧之属都是古代宝石、美玉和珍珠的名称,没有一个跟鸟有关系。
但与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和东汉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基本同时代的大学者、经学家和史学家许慎在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所著的《说文解字》在注释“翡”和“翠”两个汉字时,仍然是“翡,赤羽雀也,出郁林。
翠,青羽雀也,出郁林。
”而许慎的著作代表了当时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之前人们对于翡翠的认识水平。
对照如上解释,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许慎徒有虚名,考证经史时只是重复抄袭、人云亦云,因而错误百出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其实,这里与“翡翠”并举的主要是“火齐”,这两者的特征一是本身“含耀流英”,二是要“络以美玉”。
这后面一点刚好可以说明“翡翠、火齐”都不是美玉,因为它们必须“络以美玉”,才能与美玉一起生辉。
对于“火齐”,《梁书·中天竺国传》记载:“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有光耀,别之则薄如蝉翼,积之则如纱谷之重沓也。
”而《说文系传》记载:“玟,火齐、玫瑰也,一日石之美者。
”这里说的“火齐”即是“玫瑰”,即是“云母”。
薄如蝉翼的云母与流光溢彩的翠羽一块装饰,自然“含耀流英”;如果再“络以美玉”,当然象“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啦。
笔者以为,这才是这里“翡翠”的本意。
对于《后汉书·班固传》中有关翡翠的记载,为该书作注的古代学者根据《异物志》所作的注释仍然是:“翠雀形如燕,赤而雄日翡,青而雌日翠,其羽可以饰纬帐。
”对于《文选·西都赋》有关翡翠的记载,唐代学者李善注引张揖《上林赋》日:“翡翠大小如爵,雄赤日翡,雌青日翠。
”不仅如此,李善对于《文选》所记“翡翠”,都是一律解释为翡翠鸟的!实际上,汉代的“翡翠火齐”概念还有更早的历史渊源。
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桂椒之椟,缀以珠宝,饰以玫瑰,辑以翠羽。
”这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楚人以“珠玉”、“玫瑰”、“翠羽”来装饰珠匣,使得匣子的价值甚至胜过了匣内的珍珠。
这里刚好说明“翡翠”(“翠羽”)、“火齐”(“玫瑰”)为装饰品的本来含义,而其中的“辑以翠羽”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点翠”,即用翠羽进行“镶嵌”或者“粘贴”,与珠宝、与玫瑰一起装饰。
自然,这里有关“翡翠火齐”的记载所指的也是古代用翠羽来装饰或者粘贴珠宝玉石的加工工艺。
3、古籍中有关翡翠器物与饰物的记载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明代姜绍书的《韵石斋笔谈》也谈到:“余家藏翡翠砚与此杯(指碧玉杯)同色,磨之以金,霏霏成屑,如砚中墨沉。
”这里的“翡翠砚”与徐陵所述“翡翠笔床”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很多学者(比如章鸿钊,1930;牛秉钺,1994;汤素仁和古阶祥,1994;马允久和陈键,1998;奥岩,2001)引证为专指南朝时翡翠玉石就已开发应用的经典史料,理由就是“笔床”必以石类为之。
但笔者的观点正好相反。
原因有二:一是“笔床”固然必以石类(必须是砚石类即页岩或者泥质板岩类)为之,但没有真正的笔床是用翡翠玉石作成的,因为用翡翠玉石作成的笔床根本就不能发墨,这是常识;二是古代学者早已对此有了详细考证,所谓“翡翠笔床”只是用来搁放用翡翠羽毛制作的珍贵毛笔的工具,即“翡翠笔床”应该理解为“翡翠笔的床”,这是古代汉语言的一个语法特点。
而正是这个古汉语的这个语法特点(或者说缺点),引得后世无数“英雄”竞折其腰!这里笔者引证《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杂文部四的记载:“传子日:汉末,一笔之押,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随珠,发以翡翠,此笔非文犀之植,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朱绣之衣,践雕玉之履矣。
”所以上述“翡翠笔床”指的是用来搁置翡翠羽毛笔的笔床,而不是用翡翠玉石制作的笔床。
唐代欧阳询和裴矩、陈叔达等于武德七年(624)奉唐高祖令同修的一部大型类书《艺文类聚》记载:“日甫运至翡翠,充备宝玩。
”赵永魁(1989)倾向于认为这里的翡翠所指为玉。
其实这里的“翡翠”仍然只是指鸟,只要看看《艺文类聚》卷二十四·人部八有关翡翠钗的记载(“楚宋玉讽赋日:以其翡翠之钗,挂臣冠缨。
”)和该书卷四十一·乐部一有关翡翠竿的记载(“梁刘孝威钓竿篇日: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就可以知道,该书作者们记载的“翡翠”都是指具有绿色羽毛的翡翠鸟类。
4、古籍中关于“点翠”的记载前已述及,“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这一点正反映了人们对于翡翠华丽羽毛的经久不衰的热爱。
点翠首先需要收集翠羽,然后才是承造翠活。
清代宫中内务府的“皮库”负责管理而收集翠羽,而“银库”设有“点翠匠”三名,专门承造宫中的“翠活计”。
宋朝时,翡翠作为绿玉可能在宫廷已有所应用,但在民间尚属十分稀罕,民间应用的还是翡翠鸟的羽毛。
“点翠”又称“钿翠”,作成的首饰称作“珠翠”,“珠翠满头”就是用来形容豪门贵妇首饰妆扮的盛况。
但牛秉钺(1994)认为“珠翠头面”就是用珍珠和小块翠玉穿成前后两朵正花和左右两只偏凤的合称,并引证四水潜夫(周密)所箸《武林旧事》所记“洗翠”的文字,认为“洗翠”就是“磨翠”,就是碾磨翠玉。
实际上,点翠仍然指对于翠羽的应用。
宋代《梦粱录·十三·团行》记载:“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等作分。
七宝珠翠,首饰花朵极其工巧。
”只要从动词“铺”的动作属性和“首饰花朵”的特征来看,就不难理解这里的“铺翠作”更可能指以翡翠鸟珍贵的翠绿色羽毛贴镶拼嵌首饰的专门作坊,而不太可能如牛秉钺(1994)、刘宁和齐童(2000)所认为的是指琢磨、雕刻翡翠玉器的作坊或者买卖翡翠玉器的商铺。
5、古籍中关于“明珠翡翠之饰"的记载所谓“明珠翡翠”(或者“珠翠”),有学者争辩认为所指为珍珠、翠玉,但其实仍然只是古人以翠羽来装饰珍珠而已,上述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关于用“翡翠”、珠宝、玫瑰装饰明珠的记载大概可以作为古代“明珠翡翠之饰”的渊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