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三峡移民

合集下载

三峡移民的文章

三峡移民的文章

三峡移民的文章这个悠长的暑假,我于重庆三峡间漂泊五日,立于船首,唯感习习江风拂面而至,江面浩渺无垠,水波荡漾,低矮山丘仿佛孤岛漂浮,高耸山峰亦显得不再峻拔。

我沉浸于这片广袤之中,体会着视野的无限延展,任由大自然最纯净的空气涤荡我的心灵。

然而,在内心的深处,一股汹涌的情感却令我长时间无法平息……只因导游的一番话,随着三峡大坝的日渐恢弘,三峡江面逐渐上升,为达到175米的高度,万亩农田化为水中泡影,苍翠树林仅剩那白得骇人的枯枝败叶,多少座山多少座桥会因此炸毁?多少个村多少个县会因此变为水下世界?但这些不是重点,因为这些永远比不上无家的人,比不上思乡的泪……百万大移民,这五个字相信大家早有耳闻,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短短几年的过程,却是一首多么让人为之动容的骊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在临别故土的时候,猛地站住了,然后猛地转身,接着猛地跪下,又猛地磕了一个重重的响头,这些让始料未及的动作,令在场的所有人红了眼睛,四周的一切突然变得好安静,仿佛空气也不忍心打破这庄严的肃穆,过了好久,人们才慌忙将老人扶起,土地上留下了一小块殷红的血迹,是被零碎的石块划伤了额头?是磕得太深太沉?还是想留下灵魂小小的一个部分,永远守护着自己的家乡?这个场景,是导游亲眼目睹,因为,她也是这百万大移民之列,当她给我们讲诉移民的种种时,一直热泪连连。

她回来了,她回来做导游,她要守着这生她,育她,养她的土地——巫山老县城,尽管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但她要让更多的远到之客记住这曾经历史悠久的土地,记住这玄棺的独特,记住这栈道的险峻,我相信,只有当大坝竣成,一切沉淀的记忆之城时,她才会离开这一片她拨洒过血和泪的土地,汗和笑的家园。

不知为什么,走上重庆市这铮铮的土地,鼻子总有酸酸的感觉,日新月异的祖国,正驰骋在前进的大道,当我们建起一座座自豪的里程碑时,回头看看,铺垫着我们辉煌之路的是多少祖国的人民,多少他们个人的利益,是啊!祖国进步得太快,这片看似牢固的地,这座看似不催的山,多年以后,又是一番何等的面貌?没有人不眷念自己的家乡,正应了那句话:为什么我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最
终移民人数达113万。

按照国家规划分四个时期完成移民搬迁
任务,一期移民人数是34.15万,二期移民人数是38.25万。

三期、四期平均每期移民
多少万人?
一期移民34.15万人二期移民
38.25万人
三期

四期

总共113万人
34.15+38.25=72.4(万人)113-72.4=40.6(万人)40.6÷2=20.3(万人)答: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20.3万人。

先求前两期移民多少人,再求后两期需移民多少人,最后求每期移民多少人。

可以先从总数里减去前两期的人数,再求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

(113-34.15-38.25)÷2
=40.6÷2
=20.3(万人)
答:第三、四期平均每期
移民20.3万人。

还可以用中括号[ ]列出综合算式。

[113-(34.15+38.25)]÷2 =[113-72.4]÷2
=40.6÷2
=20.3(万人)
为什么要用中括号[ ]呢?
说说你对中括号[ ]的认识。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问题口袋:
•中括号里面可以有小括号,•小括号里面不可以有中括号。

周一355本
周三

总共2000本
周二
325本
周四

周五
?。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

三峡工程方案连续移民1.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背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改善水文环境和改善长江航运条件,中国在1993年正式动工兴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三峡大坝、双联导航工程和水利枢纽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居民的房屋、田地、村庄都遭到了迁移,他们需要重新安置。

因此,连续移民的问题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

2.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方案设计为了解决连续移民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其中包括:- 建立各级政府负责连续移民经济安置工作。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保障连续移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

-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连续移民的意识。

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连续移民群体宣传移民政策、政策解释和政策执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拨款支持各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水、电、路、桥、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

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连续移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上述措施旨在建立一个与现有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连续移民社会体制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生活方式。

3. 三峡工程连续移民的实施情况三峡工程的连续移民工作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事情,政府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连续移民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政策,与被移徙的群众广泛沟通,尊重他们的利益和意愿。

目前,连续移民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确保连续移民的生活品质。

如在新居住地投资兴建工厂,为连续移民提供就业机会;开辟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规范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连续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连续移民安置的资金投入。

政府制定连续移民安置政策,提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

在安置资金配套方面,加大对连续移民的资金投入,确保连续移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这是一次艰辛而动人的命运大迁徙;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家园大重建;这是一部凤凰涅槃的创业改造史。

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至2010年宣告结束。

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终告破解。

回首迁建之路,下有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为;上有国家不断修正、完善安置政策,努力维护移民群众利益的举动,最终促成了这一百万移民顺利搬迁的壮举。

近几年来,在中央强有力的持续支持下,三峡库区人民负重前行,全力建设新家园,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大为改观,特色产业日渐兴起,百万移民逐渐走上安稳致富路。

“搬得出”成功实现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的百年梦想。

但三峡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避让搬迁、重建家园。

移民能否“搬得出”,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自工程开建以来,库区人民无私奉献,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

一部分移民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更有16万多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

涪陵南沱镇坪西坝依靠种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是三峡库区“首富村”。

但为了建三峡,村民含泪刨掉了带来财富的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新创业!云阳县高阳镇红庙村50多岁的移民冉以奎,种了300多株佛手树、柑橘,办有小酒厂。

政府动员他外迁,老伴哭肿了眼,他劝说:“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

为三峡作贡献,值!”这个村26位冉姓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

为了清库蓄水,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

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

”但为了三峡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仅这个镇,十几年内就要迁坟几百座……为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18年来,国家根据移民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安置政策。

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
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

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

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

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的“金钥匙”,已经牢牢掌握在湖北省和重庆库区人民的手中。

10年移民路,从秭归、兴山到巴东,一个又一个“水田坝”在峡江两岸涌现:“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农民一条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模式……三峡人的伟大创造力在紧锣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后来安置的农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现新的坡改梯运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为此,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库区13万多移民分别被安置到11个省市。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注入了活力。

三峡工程至今投资910亿元,其中移民资金330多亿元,占三分之一。

过去十余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库区12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4%。

三峡移民

三峡移民
社会关系网是指由社会成员与他人社会互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 系的总和。
•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个人的社 会支持网则是由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从支持的 内容上看,可分为经济支持和感情支持;从支持的来源上看,可分为亲 属支持、邻居朋友支持和政府支持。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及其紧密程度标 志着其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资源程度。
环境成本,因为土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由水电部门负责。 二是由国家和移民以有线补偿的方式来解决。资源的利用获益者与所涉及的成本 承受着不重合,即产生外部成本,而又缺乏有效机制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免费搭车:即有关部门和个人竞相搭车受益,但不愿出资缴费,防洪、航运、水产、 供水、旅游等部门。 这两类问题是三峡移民环境问题的根源。 . 环境成本:经济和社会含义 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 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善待不可更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交通 占地及水运节能 货币数量的比较,收益略高于损失 环境成本: 自然资产存量的变化 自然资产市场价值波动 污染引起环境破坏! 对口支援实际上已经成为三峡移民成本的一部分
二、急于销号,投机分子伤透了移民的心 三、特困企业,移民迁建中的一串苦果 四、政策相冲突,移民们几多欢喜几多愁 五、千刀齐剐“唐僧”肉,移民们还会笑吗 六、移民与经济建设像两座大山,压得千部们想辞职
移民关于政府支持和社会保障的调查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限制
现在有人提出在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看到库区多数地方并不 具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条件。 首先,后靠地的土地资源大多是贫瘠之地,即使经过了改土,土地熟化也还 需许多年。 其次,库区的自然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如云阳就是十年九旱,两年一大旱, 年年有小旱,春季寒潮频繁而迅猛,初夏、秋季又绵雨成灾。洪灾频繁, 风暴、霜冻常有发生。 再次,库区的农业技术力量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由于国家的移民补偿资金极为有限,而库区的经 济基础又特别薄弱,所以,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上特别关键的巨额资金 投人条件是不具备的(现在在库区搞的一些供参观用的高效生态农业试 点基本上都是移民部门拿钱“树”起来的,有专家称之为“国家拿钱, 农民种田”。但国家究竟能拿出多少钱来让移民普遍都种上高效农业田 呢?)此外,如果让移民以种大棚蔬菜为主,仍面临一个市场销路的问 题。发展高效农业可以说是农民的宿愿。库区的高效农业一直发展不起 来,不是农民不想或天生懒笨,而是天老爷对这片土地太不赐爱。

三峡移民评估

三峡移民评估

一.三峡移民概况:百年三峡,难在移民。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20年一遇水位回水终点至四川巴县木洞镇,距离大坝656.7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

涉及移民人数:113.18万。

其中农业人口51.88万,城镇人口61.29万。

另外还有657家大小工厂将随同迁移。

以上资料显示的数字是惊人的,无怪乎当三峡工程一提出来后,就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不休争论。

因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忧虑。

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涉及范围广,移民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峡库区是国家连片贫困区之一,人多地少,开垦过度,出台移民政策措施,有利于规范移民搬迁建设工作,保护移民合法权益,促进移民搬迁安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对确保三峡工程顺利兴建和实现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十分重要。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决议后,国务院于1993年8月19日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后于2001年2月21日修订颁布),移民条例确定了移民安置、安置区及淹没区管理、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扶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4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批准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具体规定了农村移民安置、城镇迁建、工矿企业搬迁、专业项目复建等方面的安置标准、建设标准及补偿标准。

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把开发性移民方针写进了条例的第一章。

自1993年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已经基本完成“搬得出”的目标,但要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

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一、引言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流域的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移民管理工作始终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移民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移民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应当是整个移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纲领。

本文将围绕三峡工程移民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未来的移民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二、三峡工程移民现状1. 移民背景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移民问题的处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用地和人力资源,而三峡库区内原有居民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了许多居民不得不迁徙,这是历史悠久的移民大规模活动。

移民的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泛,因此移民工作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 移民问题由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建设和运营,移民的工作安置问题是一项长期大规模的工程。

移民问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移民的安置与搬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与生计保障、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移民问题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不足、安置房源不足、社区建设不完善、就业条件不稳定等情况。

3. 移民影响三峡移民只是一个概念,其含义应该放在三峡大坝和移民地区的相互关系上来讲。

毫无疑问,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并不是由于自身的家庭条件所造成的,而是由于自身的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移民会直接影响社区的繁荣与稳定。

移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也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三、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目标与原则1. 目标三峡工程移民规划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移民安置和就业问题,促进移民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和新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移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移民
三峡浩大的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

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

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三峡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

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的“金钥匙”,已经牢牢掌握在湖北省和重庆库区人民的手中。

10年移民路,从秭归、兴山到巴东,一个又一个“水田坝”在峡江两岸涌现:“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农民一条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模式……三峡人的伟大创造力在紧锣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后来安置的农村移民,耕地分配不足,一度出现新的坡改梯运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为此,1999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三峡工程移民政策,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库区13万多移民分别被安置到11个省市。

三峡大移民,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

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

三峡工程,为三峡库区注入了活力。

三峡工程至今投资910亿元,其中移民资金330多亿元,占三分之一。

过去十余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库区12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