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及思考城市整体规划(urban master planning)通常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当地的现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统筹规划,指导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城市运输的重要保证。

所以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而且合理的规划是必须重视的,其中解决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保证。

本文就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的认识和思考展开研究和探析。

标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认识思考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属于第三产业,方式主要有管道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

狭义的交通规划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主要是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的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规划。

而广义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了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以及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应该是广义的,这样才能满足城市的额发展需要,保证城市近期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作为专门的应用学科已有近20年的时间,根据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城市经济复苏,交通出行工具的应用也迅速增多,尤其是自行车,全国各大城市几乎全面普及。

国内规划专家认识到,50年代的从功能分区到道路干道的规划方法不适应现在的城市发展,应发展和引进交通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引进了发达国家交通规划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始探讨我国综合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交通规划发言稿范文

交通规划发言稿范文

交通规划发言稿范文各位领导、爱智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对交通规划的见解和建议。

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出行、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交通规划。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大家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自行车,以减少车辆数量,缓解交通压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交通管理。

交通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与实际交通管理相结合。

我们应建立科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优化道路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功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和处罚力度,树立交通法规的权威,严肃交通秩序。

再次,我们应积极推动智能化交通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交通系统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引入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调整交通策略,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城市交通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绿化改造、降低废气排放等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市民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尾气的排放。

以上就是我对交通规划的一些建议。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交通系统,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研究,以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研究对象,从道路选型,桥梁与道路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山地小城市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特有的环境条件,塑造出其特殊的城市景观,同时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道路交通骨架塑造也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并产生相应的特征。

对于山地小城市而言,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多采用组团形式,对于城市的快速扩展,城市交通的科学构建,是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多为县级城市,县域人口一般在50万以下,城市人口多在10万左右,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不大,多为10 k㎡以内。

由于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城市多采用组团发展模式,新老城区分界较为明显,有些还距离较远,联系主要依靠城市道路。

在城市人口与用地总体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的畅通、交通的便捷,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骨架的构架问题。

城市道路分为交通型道路与生活型道路,对于山地小城市来说,交通型干道与生活型干道分工明确,城市的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由交通型干道解决,城市组团内部的道路由生活型道路解决。

交通型道路以车行交通为主,断面布置重在保证车行交通的便捷,弱化人行道。

生活型道路兼顾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高程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设计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

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

山地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

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浅谈对城市道路规划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城市道路规划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城市道路规划的几点思考作者:徐琴陈永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人们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就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功能,就交通规划、支路网密度、非机动车人和行人系统等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支路网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人们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随着规范的不断完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就显得日益重要。

道路详细规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画画红线,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交通组织设计、公交港湾、交叉口渠化等,要为下一步的市政设计和用地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城市道路规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1、道路规划应重视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建设,以期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然而现实情况常常不能如人所愿,交通拥堵仍是困扰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难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及现实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也和道路规划不合理、忽视交通需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而不注重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脱节,使交通设计思想夭折,导致道路规划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落实在道路详细规划的层面上,与道路红线宽度相关的就是要考虑交叉口渠化、公交港湾停靠等。

一提到交叉口堵车,很多人都有个认识误区,认为都是道路规划宽度不够,车道数太少造成的。

其实不然,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往往不决定于路段而决定于网络系统结点即道路交叉口的通过能力。

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的交通负荷一般为两相交道路交通量之和,如两条交通量相等的道路相交,则交叉口的交通负荷为相交道路的2倍,这就是交叉口总是拥挤阻塞形成瓶颈难以通过的根本原因。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在城市建设中,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城市的血液系统,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道路网络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合理的道路布局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交通规划也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多种出行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出行和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课程中讲授的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原则、交叉路口的优化设计以及交通模型的建立等。

这些知识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我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通过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等来减少交通污染,通过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思考的内容。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道路与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到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项目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设计第一章前言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交通拥堵情况、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

城市交通规划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和提高城市出行体验的目标。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思路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原则,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思路之一,它旨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和改善。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鼓励绿色出行,促进低碳交通。

(2)优化交通网络,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

(3)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秩序。

2.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城市交通规划不可或缺的一个原则,它强调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体验应该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和特点。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鼓励公共交通和步行出行。

(2)促进无障碍出行,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

(3)保障儿童和老人的安全出行。

第三章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它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出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它决定了城市的交通运转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交通网络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考虑。

(1)优化道路布局,缓解拥堵症状。

(2)确保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高效性。

(3)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私家车出行。

2.公共交通设计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因此,在公共交通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定合理的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布局计划。

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本文以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并提出了优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发展;交通系统;慢行交通前言在机动车普及之前,慢行交通是我国的主要出行方式,但是随着人均汽车占有量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慢行交通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近些年,随着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以及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再加上自然环境的破坏低碳出行以及绿色生活和模式又成为城市生活和交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进行相应的思考。

1城市慢行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1.1安全问题慢行交通包括步行以及自行车出行等出行方式,并且是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应的考量,或者没有认识到慢行交通以及慢行交通者的特殊需求,这就导致了在机动车主导的交通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影响着慢性交通的发展。

我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死亡人员很多是行人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而且行人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死亡率正比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机动车道会大量地占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进行混合交通的情况大量存在,再加上机动车自身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所以当行人与非机动车同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碰撞时,自行车使用者和行人往往是受害的一方,这就导致如果没有对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行驶者进行特别的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慢行交通成为弱势交通。

很多大型立交桥的建设并没有进行非机动车道的规划,这对于骑车人以及行人来说会有更大的危险性,并且行人与非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这使得很多想要使用慢行交通方式出行的群众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到社会低碳生活的形成。

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探讨

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探讨

1 前 言
近 年 来 . 国城 市 化 处 于 高 速 发 展 时 期 。 城 市 特 大 城 市 持 我 大 续 改 造 与扩 张 . 城 市 也 迅猛 发 展 。 市 的 规模 与 结构 都 处 在 中小 城 大 的 变革 之 中.城 市道 路 规 划 设 计 工 作 显得 尤 为 重 要 。另 一 方 面 , 着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民对 城 市 生 态 随 人 市 环境、 生活质量 、 居住条件、 出行要求及城市的空间景观等均产 生 了新的要求. 使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 以致对城市道路 的功 能需求 、 城市路 网规划布局与 设计等也提 出了更多 、 更高 的要 求. 特别是要体现 以人为本 的思想 。因此, 我们不得不对交通环
可借助非直线系数和道路 网密度来解决 。不同形式 的道路网有
着 不 同 的 非直 线 系 数 和 道 路 网密 度 , 一般 要求 一条 道 路 的非 直 线 系 数 为 11 1 .~ . 间 , 大 亦 不 高 于 1 , 2之 最 . 即不 出 现 反 向迁 回 4 曲线 ( 于 山 区 、 陵地 形 的道 路 除 外) 对 于 道 路 网 密度 , 处 丘 。 按规 范要求大城市 为 5 7 mk 中小城市为 5 6 mk 2一般建议  ̄ k /m, - k /m ,
植物、 放粮 引鸟计划 。一方面鸟类 的大量繁殖可 以预防蛾类的 蔓延和减少对 植物 本身的危 害, 另一方面鸟类的粪便又为植物 提供 了有机肥料 , 植物生长茂盛 , 使 也为一些 昆虫提 供了适宜 的场所, 有利于 昆虫 的生长 , 最终达到人与动物和谐共 处, 天人 合一的真 正的自然生态。 中国是个人 多地 少的 国家 ,需要大力发 展节能 省地型建 筑 。 开 展 绿 化 也 不 能追 求 过 大 的 绿化 率 , 确 保 3 %绿 化 率 的 在 0 基 础 上 , 考 虑 立 体 绿 化 。屋 顶 、 台 、 面 的立 体 绿 化 对 于 气 应 阳 墙 候及生态环境有很大助益。日本的研究表 明, 墙面 的绿化 , 在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方法,以期推动“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关键词。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者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建设和严格的交通管理才可能实现。

由于历史、经济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未能跟上交通日益发展的需求,车辆的增多,人流的加大造成了道路进一步拥挤,并产生了许多交通安全问题和矛盾。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我国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管理者们就应该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反思一些存在于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并探讨出一些解决对策。

1 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一直以来我国过于注重社会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本应该与其协调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进而凸显出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以致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1.2 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我国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规范将国内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大类。

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只是在规划中有后三类。

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各类的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存在分歧。

正是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对各类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不一,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些失误。

不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关系不合理
一直以来,我国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这这样一个问题,即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

这也就使得了我国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

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这些年来,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各类车辆相互干扰而影响整个交通的畅通。

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城市想要通过拓宽现阶段的道路和加大路网密度,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太现实。

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1.5 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规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

这样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

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是作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基础。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

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2 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3 改变以往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是:只是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这种观念有一定的片面性,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改变,因为城市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从长远看,只有对城市道路网的总规模和总容量有一个科学的分析,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合理分配才能缓解道路交通日益增长的矛盾。

比如城市中心区因其道路交通网容量有限而交通需求很大,就需要通过对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来满足交通需求;城市新开放区则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道路来满足交通需求。

只有这样合理的安排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才能逐步9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2.4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道桥设施是交通的前提,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保障。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的背景下,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

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2.5 保护与发展并重,真正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使得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要兼顾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并重,在旧城改造时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路网结构,选择部分区域为保护重点,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整体性,进而实现城市发展于生态文明的和谐。

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

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