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渡河少年

教学设计1:渡河少年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一)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一)学生自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二)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三)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四)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五)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二)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三)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四)组织讨论。

(五)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组织学生交流。

(六)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七)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八)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四、总结谈话(一)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二)质疑。

(三)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

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板书设计】执著向上渡河少年倔强永不退缩勇敢自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关渡河的基本概念,掌握渡河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渡河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的基本概念:渡河的定义、渡河的方式、渡河的注意事项。

2. 渡河的基本技巧:游泳渡河、竹筏渡河、绳索渡河。

3. 渡河的安全知识:水流的速度、河宽、河床的状况、天气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渡河技巧的运用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渡河技巧和安全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渡河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现场演示: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渡河技巧的演示。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渡河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反思渡河过程中的不足。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渡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渡河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b. 渡河基本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c. 渡河安全知识的应用能力。

d.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现。

3.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b.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成果。

c.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渡河的教材或指导书籍。

2. 设施:渡河实践的场地、器材(如竹筏、绳索等)。

3.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4. 安全装备:救生衣、急救包等。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的基本概念,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通过分析渡河少年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2.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渡河少年故事的相关资料。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渡河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渡河问题的实质。

3.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渡河问题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进步。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渡河领域的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看渡河现场,加深对渡河问题的认识。

3. 开展渡河主题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doc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doc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四、总结谈话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

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7、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渡河少年

渡河少年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学习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么?在遇到的时候你们是怎么面对的呢?今天有一个要渡河的少年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是怎么办的!板书:渡河少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和句3、学生汇报4、分段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讲评。

三、再读课文,深度品味1、带着问题和要求读1)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品读重点段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1)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呢?(提示:老人对少年说了什么话,让少年坚持不坐船。

)2)那个少年是不是因为老人的话一直都不去坐老人的船呢?3、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你能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

第一部分(1~4)一个少年没钱坐船,老人拒绝坐船第二部分(5~12)少年跳入河中,毅然自己过河第三部分(13~15)少年成为游泳健将,感谢老人4、师:从整篇文章看,作者一言未发,知识作为旁观者来刻画出这么一个倔强、勇敢渡河少年的形象,那个么我们从这个少年身上能学到什么呢?(提示:精神?态度?)四、课外延伸师:文章最后说老人已经去世了,没有收到少年的信。

1)假如老人没有去世,而是收到了少年的信,那么老人会怎样回信呢?2)如果你是那个少年,你回在信中写些什么给那个老人呢?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外延伸”中的一个问题。

板书设计渡河少年诚实+坚强+困难=成功。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2. 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模型和策略。

3. 实际案例分析: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因素对渡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渡河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和策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渡河问题的实际场景和案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渡河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问题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渡河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3. 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数学模型和策略。

4.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渡河的影响,如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思考渡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和策略选择。

6.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渡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存在的困惑。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深度。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原理,地理学中的河流特点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知识。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1. 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程。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开始上课,向学生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渡河少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第二章:渡河少年的勇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勇气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第三章:渡河少年的智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章:渡河少年的团结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渡河少年教案

渡河少年教案

渡河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学习他执着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3、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和勇敢精神。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奇葩”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深入体会少年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从少年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当面对这些困难时,每个人的态度和选择都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少年,他在渡河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渡河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篙”“筏”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少年外貌和动作的语句,体会少年的形象特点。

如“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岸边,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这句话通过对少年的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朴实和直率。

“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少年孤零零地站在岸上,望着combin的河水。

”通过“立”“望”等动作描写,表现出少年的无助和迷茫。

2、分角色朗读少年与老人的对话,体会他们的态度和情感。

老人:“没钱坐什么船,笑话!”(冷漠、无情)少年:“老爹,我没钱,能让我上船吗?”(恳切、期待)3、讨论:老人不让少年上船,少年的反应是什么?少年一气之下,脱掉衣服,跳进河中,自己游过河去。

4、思考:少年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游过河?引导学生从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境进行分析,体会少年的倔强和不服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双城市五家镇中心校朱国茹张晶
设计理念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牵着语言文字的手,跟着感觉走。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

因此教学中立求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中去发现、感悟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感。

根据课标中对本学段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澈、篱”等7 个生字。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抓住文中重点句
子体会,学习渡河少年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渗透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思想。

文中少年的语言只有一句话,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少年的神态和动作,为此我把教学的重点确立为: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对于少年的倔强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如何看待少年的倔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少年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老人为他创造的机会,学生可能对老人的看法褒贬不一,所以我把教学的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少年的倔强,正确分析老人的心理,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想。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把对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过程
、环境入手,整体把握
1、出示画面:(清澈的小河,岸边一条小船)你看到了什么?
引出课文第一句: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们想起韦应物的那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来认
识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板书课题(板书:渡河少年)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到三个重要的问题(预设:
“为什么渡河”怎“样渡河”结“果如何”)
3、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你的问题解决了吗?试着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儿?用“…因为……所以……后来的句式说一说。

(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抓
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单的语言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
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学会把书读薄,也就是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再把书读厚。

最后还要读精。

课一开头就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完成了把书读薄的任务。

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品词析句,体会内涵
(一)走近少年
过渡: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什么?语言、动作、神态
(去课文中寻找)接下来让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漫游于这样的语言文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渡河少年?带着问题默读。

(设计意图:有声地读书是一种表达,无声地读书则有助于思考。

这一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开放的阅读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此时不同的学生也将看到不同的渡河少年。


1 )诚实的少年
A、从哪句话看出了少年的诚实?(生汇报句子)
B、联系生活实际。

C、分析重点句子。

过渡:渡河少年的诚实,换来的却是老爹那一句冷冰冰的话------- 出
示句子: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尽管诚实有时是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依然要坚持诚信为荣,这就
是坚持真理,除了诚实,你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少年?
(设计意图:文中少年的语言只有这么一句,不容忽视,透过这
简单地发问让学生感受到少年的诚实,而且这样的语言朴实,符合人
物特点。

同时也教育学生要诚实)
2 )自尊的少年话犹在耳,船已离岸。

此时的少年什么样啊?出
示:“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仔细看一看这个句
子,哪个词触动了你?给你的感觉如何?D、表演少年神态。

E、分析重点句子
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到你的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认真读,找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透过“孤零零”还有“立”的咀嚼,联系上文体会孩子的内心活动,通过表演,学生更能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愤怒,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3 )倔强的少年
师:就在这时少年突然之间的表现更令我们震惊。

(出示句子:忽然,他
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师:少年做了几个动作,用了几个动词?哪个动作你觉得有问题?对,我们平常说跳入水中,在这为什么滑入水中呢?(先小组讨论,然后再指名说,再让学生读出动作的快与连惯)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字词,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A、师生表演对读。

师小结:好一个细心的孩子,生气时还能冷静处理问题,少年就这样在秋风秋水中,一摇一摇的向对岸游去我们把镜头对准河中这一老一小的表现,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少年的表现,好吗?
B、师:少年的倔犟你喜欢吗?
(设计意图:这一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懂得倔强也要有一个度,要结合具体情况,过分的不合适宜地倔强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导致毁灭,而文中的少年的倔强更多的是一种坚强。

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学习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又不能过于任性)
C、体会高兴,体验成功。

师:少年就这样游,终于到了对岸,你高兴吗?就着这高兴劲,
读一读少年上岸的段落吧!(出示文字)
3、坚持的少年
出示句子:“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

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此时的想像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少年的坚强与执著。

)(二)走近老人,体会成功来自于挑战困境师:同学们,少年此时战胜的仅仅是一条河吗?那么这困难又是谁带给他的呢?
1、师:我想有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老人是带给他困难的人,为什么少年在成年以后还写信感谢老人,称他为启蒙教练呢?少年又会怎样写这封信呢?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下面老师就请你为少年代笔写这封信,在信中说明原因,好吗?(生动笔写。


2、找2 —3 名学生读一读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仍然从语言文字入手分析老人是在没有看清少年的情况下误以为是有人捣乱老说的那句话,而从少年入水的老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通过对老人的分析,学生意识到不能随便给一个人定论,而学生在为少年代笔给老人写信的体验中也能体会到困境和打击不一定是坏事儿,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在语言中感受到人文的思想,又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3、老人看到这封信了吗?从哪儿知道没有
师: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欲感恩但人不在。

带着深深地遗憾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有感情的读)。

三、提炼语言,课堂总结。

1、师:从文中你还能看出一个怎样的少年呢?
2、师:是啊,好一个坚持的少年,(板书:坚持)在细读中,我想渡河少年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记忆中。

此时,我想到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同学们,你还想说点什么?(预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持就是胜利。

有志者, 事竟成。


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3、教师总结:记住这些话,相信你们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能像渡河少年一样,诚实、勇敢、坚强,这样就会度过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成功。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就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有
机地融合在一起,也完成了一个读书从薄到厚到精过程。

)
板书设计
渡河少年
诚实+自尊+勇敢+坚强+坚持= 成功
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以上就是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的预设,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证。

教师简介
朱国茹:双城市五家镇中心校教导主任。

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哈尔滨市骨干教师,哈尔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多次参加省市级赛课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晶:双城市五家镇中心校教师。

哈尔滨市骨干教师,学校中段教研组组长。

双城市教学之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