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1:渡河少年

教学设计1:渡河少年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

【教学难点】1.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二)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三)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四)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五)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六)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七)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三、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给学生提示: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奇葩——少年蹿上——脊背——跑了——水线四、识字、写字(一)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二)会写12个字。

“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处起笔。

五、作业(任选其一)(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二)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心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渡河少年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奇葩——少年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关渡河的基本概念,掌握渡河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渡河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的基本概念:渡河的定义、渡河的方式、渡河的注意事项。

2. 渡河的基本技巧:游泳渡河、竹筏渡河、绳索渡河。

3. 渡河的安全知识:水流的速度、河宽、河床的状况、天气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渡河技巧的运用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渡河技巧和安全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渡河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现场演示: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渡河技巧的演示。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渡河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反思渡河过程中的不足。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渡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渡河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b. 渡河基本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c. 渡河安全知识的应用能力。

d.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现。

3.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b.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成果。

c.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渡河的教材或指导书籍。

2. 设施:渡河实践的场地、器材(如竹筏、绳索等)。

3.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4. 安全装备:救生衣、急救包等。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的基本概念,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通过分析渡河少年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2.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渡河少年故事的相关资料。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渡河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渡河问题的实质。

3.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渡河问题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进步。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渡河领域的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看渡河现场,加深对渡河问题的认识。

3. 开展渡河主题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渡河少年》教学课件(课文讲解)

《渡河少年》教学课件(课文讲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逐渐长大,他渴望探索更 03 广阔的世界,而渡河成为他迈向外界的必经之路。
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少年主人公
勇敢、好奇、渴望探索未知世界。
父亲
一位经验丰富的船夫,教会少年划船技巧,并告诉他如何应对危险。
河流
宽阔、湍急,充满危险,但也成为少年成长和探索的舞台。
情节
少年在渡河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他通过勇敢面对和克服困 难,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船夫,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02
03
增强自信
通过渡河的经历,少年可 以增强自信,更加勇敢和 坚定。
学会坚持
少年在渡河过程中学会了 坚持,这种品质可以应用 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长和进步
通过克服困难,少年可以 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更 好的自己。
04
渡河少年的故事寓意
勇气和毅力的价值
1 2
勇气和毅力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故事中的少年面对困难不退缩,勇敢地尝试各种 方法,最终成功渡河,展现了勇气和毅力的重要 性。
《渡河少年》教学课 件
目录
• 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 渡河少年的性格特点 • 渡河少年的成长历程 • 渡河少年的故事寓意 • 渡河少年的教学建议
01
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故事的起源和背景
故事起源于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庄被一条宽阔的 01 河流所隔断,村民们需要渡过河流才能进行贸易、
交流等活动。
少年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位船夫,少年从小就跟随 02 父亲学习划船。
智慧和策略
智慧
少年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快速地分 析和解决问题。
策略
少年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和策略,以最优的方式达成目标。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2. 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模型和策略。

3. 实际案例分析: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因素对渡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渡河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和策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渡河问题的实际场景和案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渡河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问题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渡河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3. 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数学模型和策略。

4.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渡河的影响,如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思考渡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和策略选择。

6.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渡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存在的困惑。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深度。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原理,地理学中的河流特点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知识。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1. 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程。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开始上课,向学生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渡河少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第二章:渡河少年的勇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勇气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第三章:渡河少年的智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章:渡河少年的团结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渡河少年教案

渡河少年教案

渡河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学习他执着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3、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的倔强性格和勇敢精神。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奇葩”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深入体会少年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从少年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当面对这些困难时,每个人的态度和选择都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少年,他在渡河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渡河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篙”“筏”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少年外貌和动作的语句,体会少年的形象特点。

如“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岸边,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这句话通过对少年的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朴实和直率。

“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少年孤零零地站在岸上,望着combin的河水。

”通过“立”“望”等动作描写,表现出少年的无助和迷茫。

2、分角色朗读少年与老人的对话,体会他们的态度和情感。

老人:“没钱坐什么船,笑话!”(冷漠、无情)少年:“老爹,我没钱,能让我上船吗?”(恳切、期待)3、讨论:老人不让少年上船,少年的反应是什么?少年一气之下,脱掉衣服,跳进河中,自己游过河去。

4、思考:少年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游过河?引导学生从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境进行分析,体会少年的倔强和不服输。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渡河少年》是教科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描写一个少年在考上中学后的开学第一天,要渡河去上学,乘船老汉因为少年没有钱拒绝他渡河,结果刺激了少年.为了不耽误上课,少年在很凉的天气里脱衣下水,自己渡了过去。

此后,每天如此,结果造就了他游泳的本领,最后成为游泳健将。

文章语言流畅,描写少年的形象,渡河的样子,老人焦急的神态、语言,旁观者“我”的同情等都刻画得生动具体,比喻、修辞等手法使用,使文章锦上添花,更今人回味。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虽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通过几年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朗读感悟水平,所以本文通过“以读为主,感悟理解”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还很差,所以本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重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更好地体现这个理念,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中感悟课文内容。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更好地体现这个理念,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使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课文,本节课采用“导--读—悟—赏—练—结”的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材简析
渡河老爹与渡河少年是此篇记叙文中的两位主人公,第一天去中学上学的少年因无钱乘船而遭老爹的拒绝,老爹的一时冷漠伤害了少年的自尊,他一气之下选择了在秋风秋水中泅渡,然而这一举动却成了日后上学路上经常,最终他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作者以客观的角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诚实、倔强、勇敢、执着的少年,结合以散文化的抒情语段令读者倍感文字的优美,是文与道的完美体现。

设计理念
“读”占鳌头。

有层次(课题—全文—重点段句)、多形式的读贯穿课的始终。

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品出文章的美,领悟笔者真情实感,从而达到学生、文本、笔者的三者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不求巨细全解文本,本课时主要抓住作者对人物生动刻画这一点,采用“反刍式”教学。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奇葩”、“锉动”、“滑进”、“倔强”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3、反复阅读正确评价文中的老爹与少年的人格特点。

4、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老爹的语言,少年的神情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老爹不同时期的心理,体会老爹在凸显少年倔强性格时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吟诗入境,粗知文意
1、出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心志。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

……
师:这是当今网络上最流行的一首小诗里的几句,读起来是否感到奇怪,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就有人在感激曾经伤害、遗弃他的人——渡河少年。

2、教师板书。

学生在心中默读,并书空课题,想“渡”的词语。

3、齐读文题,强调“渡—度”的不同。

4、出示问题,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渡河少年是谁?
他为什么要渡河?
他怎么渡的河?
学生逐题回答。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回顾课文内容。

5、引导学生将“谁?为什么渡河?怎么渡河?”三个问题的答案加上如“可是、然而、最后等”恰当的关联词变成通顺简洁的一个语段来回答。

小结:刚才大家三个问题用一段话回答,就已经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根据文题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常用的概括记叙文的方法。

二、披文入情,巧解读,品析精章
(一)品读人物。

(1—12自然段)
1、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几位主人公(两个,老爹、少年)
2、故事就发生在老爹与少年之间,而做为旁观者的“我”将目睹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默读、静思,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你认为摆渡的老爹是个()的人。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反复品析。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细读精品老爹的人物特点。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
老人正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因此句得结论一:老人是“唯利是图”、“冷酷”等的人。

2、出示二: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结论二:老人“并不坏”、“有同情心”等。

3、出示三:“上船吧——别冻坏了。

”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
结论三:老人是“好人”、“善良”的人。

4、小结:在不同的语句里,我们读出了老人的不同性格特点,综上所述我们可认定老人是一个()的人(善良)
5、既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是好人,那对他拒渡无钱乘船少年的行为你怎么看待?
结论:(1)从摆渡为生的摆渡者角度看,有钱乘船,无钱不乘船的想法是合理的,是老人未加思考的第一真实反映。

(2)从老人当时正弯腰解缆绳等动作看,他并未认真分析少年的真诚请求,伤害亦是无心的。

所以我们说这是位善良的老人,拒渡少年只是他“一时冷漠”。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少年的性格特点。

1、自学完成表格。

少年的性格特点文中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2、在学生汇报时,与学生重点交流以下几点:
诚实的少年。

(1)当时这份诚实换来了什么?
(2)出示相关语段练读,体会当时少年的心情,内心活动。

倔强的少年。

分析重点段落:(相机出示)
(1)“少年象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离得老远一下滑进了河里。

”理解“立”、“滑”的妙用;体会当时少年内心的愤怒——激活了倔强(2)“少年好象没听见。

”“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

”从“好象”、“别过去”得出结论——倔强在生温
“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

”真切感受——倔强到底
3、点面结合——将少年的神情、动作与老汉的语言相应出示。

(1)分角色练读,再次体会少年的倔强。

(从正面对少年的描写和侧面老人的衬托)
(2)师生合作读,体会作者刻画的鲜活的人物特征。

(四)换角度品读人物。

1、作为旁观者的作者是怎样看待河上的一老一小的?
2、引导品读相关语段,分析“奇葩”等重点词语。

3、出示:“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这个语句给你带来怎样的遐想。

三、咬文嚼字,感悟其章
引导学生学习(13—15自然段)
思考:读了这一部分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重点落实:
1、感动在少年成为了一名游泳健将。

(1)少年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游泳健将?
(2)小结:不是倔强使他成才,而是倔强唤起了他的自尊、自立、自强和他的执着,有了这些才使得少年走上成才之路。

(3)由此我们再来看这位少年他还是()的少年。

2、感动在少年在成材后还写信要感谢那位摆渡老人。

(1)为什么要感谢他?
(2)小结:因为有了老人的那次拒绝,才有少年求学路上的泅渡,才有了成才路上的历练,才有了人生的改变。

所以作者重彩与少年遭受老人拒绝渡他过河的改变他命运的这件事。

它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那一刻少年的心理路程——没有您的船我一样可以渡河。

四、回归整体,文道共存
1、再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心志。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

总结:作者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倔强、自立、自强、执着的少年,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有感恩之心的少年。

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他的自尊、自立、自强还要有一颗与他一样的感恩的心。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几句诗。

3、请你代替少年以“感激”为题,以这几句诗的格式,给长眠地下的老汉写一首感恩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