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州园林之自由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1.前言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
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
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解读《苏州园林》

州冈林》为了体现 “ 白天开” 宛 的审美意境,布景时往往重神似,不重 形似:比如布置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 不对称的布景能产生一种变化之美、灵 动之美 ,这与 千变 万化 的 自然 界是相 契 合的:布置假山时 “ 或者重峦叠蟑,或 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术,全存乎设 计者 和 匠 师 们 生平 多 阅历 .胸 中 有 丘 壑” ,他们 , 早已没有构景的草图,只 tt L” 有对山水的一种感觉,一份钟爱,这是 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对假山的处理完 全到 了一种 出神人 化的 地步 , i 下就 两
在苏州现存的私家园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少同
林的主人,都是有地位 、有文化 、有抱 负 、有才毕的人:由于其抱负在 时得 不到施展,俺产生 r 寄情于山水、遁隐 山林的想法?如叶圣陶笔下的 苏州园 林》 写 的 就是 苏 州 四大 名 囝 的 “ 拙政
同” 是明 ・ ,它 嘉靖十八年( l4 年) 公元 50 王 献 臣因仕途不得志 ,隐退苏州时建 的 、 二. 出尘园林追求 的 自然之趣
一
往隐藏着许多含蓄朦胧深邃悠远的美 , 诗歌中常常会写到这样的景 , “ 上寒 远 = 山石径斜,自云深处有人家” ,刘勰说 “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正是中国人的 讲究:隐而不露 ,藏而不显的审美趣味
的反映 。 “ 而不隔 、界 而不界 ”从 总 隔
致 的。
《 教师教学用书》 中对教材的解读 固然没有错, 但究竟有没有必要仍停留
片属Tf已的世外祧源——苏州园林。 -j
为了营造充满 自 然之趣的审美意境,
苏 州园林 布置 花草树 木往 往重生 气 ,重 动 感 一文中写 道 : “ 高树 与低 树俯仰 生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设计者与匠师们 建造这样一座如诗如画的山水同林是为 了使游者 “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 山间” ,给人一种 “ 安静闲适 的感觉” 。 而拙政园的主人王献臣要好友文征明为
参观苏州园林心得体会(推荐8篇)

参观苏州园林心得体会(推荐8篇)参观苏州园林心得体会第1篇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因有星罗棋布的园林而引以为傲,自古便有人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此湖.游西湖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荷花,红了双颊.娇艳中透着轻灵,躲藏在挤挤挨挨挤的荷叶中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如同怕见生人的少女般娇羞,却姿态万千.映日荷花固然美,却终究也只是美女西施的侍女,远比不让她们的小姐蕙心兰质.雨后的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波色潋滟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宛若轻柔的面纱般,朦胧了西湖国色天香的美丽容颜.夕阳终于赶在暮色蔓延之前挣出云层,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在夕阳下浮光跃金的湖水.如烟般的绿色与夕阳的金色交相辉映,晕得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飘着淡淡的暮色,夕阳的血红从天边淌下,滴到深黛的湖面上.在轻轻的湖风中,柳条轻轻的摇曳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天黑了,当西湖那沉鱼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忽然亮了起来,一刹间的一片金碧辉煌令人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湖水倒影着流光溢彩的夜灯,霎时间如水晶宫般的朦胧而晶莹透亮.不施脂粉的西湖霎时间雍容华贵.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了湖面上.湖水泛起层层碧波,反射着银色的光辉.柳荫下的青蛙不安分起来,蟋蟀也欢快地弹起琴来.对岸的灯光伴着游船上的灯火轻轻摇曳着,晚风习习,游人在窃窃私语.空气中忽然开始弥漫清幽的香气,静谧之中,恍若听到了荷花绽放的声音……参观苏州园林心得体会第2篇今天一大早,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被妈妈叫醒了,因为今天要去全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游玩。
苏州园林之美作文

苏州园林之美作文《苏州园林之美》篇一:《园林初印象》早听说苏州园林那是相当有名,就像一个大明星,远在千里之外都能听到它的名声。
终于有机会去瞧一瞧,那兴奋劲儿就像小孩子要去游乐园一样。
刚走进园林的大门,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小世界。
那树啊、草啊,多得数不清,但是又不显得杂乱,就像是有个特别厉害的整理大师在指挥它们排队。
比如那棵大樟树,树干粗得我和小伙伴两个人抱都抱不过来。
它的枝叶茂密得像一把超级大伞,阳光只能从叶子的缝隙里偷偷地洒下一些小光斑,好像在玩捉迷藏。
旁边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围着大樟树,就像一群小跟班。
我蹲下来仔细看那些小花,花瓣薄得像纸片,颜色虽然不那么艳丽,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新感。
花瓣上还有小露珠,就像它们刚洗完澡还没擦干身子呢。
我顺着一条小路慢慢走,那小路的地砖都很有年代感,坑洼不平的。
我朋友不小心被绊了一下,差点摔个狗吃屎,还好他反应快,一边揉着脚一边说这路真有个性,就像故意在考验来者。
小路两边的石头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乌龟,伸长了脖子在探头探脑;有的像大熊,趴在那儿懒洋洋的。
再往前走,就看到一个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特别清澈,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一些小鱼在游来游去。
那小鱼的颜色真好看,红的像火,黑的像墨,白的像雪。
它们游得自由自在的,有些还会突然跃出水面,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我想这苏州园林一开始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它的美不是那种一眼就把你惊艳到的,而是像涓涓细流慢慢流进你的心里。
这园林就像个神秘的宝藏,我才刚找到入口,接下来肯定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
我那小好奇的心就像被点燃的小火苗,呼呼地烧得正旺呢。
篇二:《亭台楼阁的韵味》在园林里走着走着,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那亭台楼阁一座接着一座,像一群优雅的古人站在那儿对你微笑。
看那亭子,四角高高翘起,像是鸟儿要展翅高飞。
亭子的柱子是朱红色的,红得那么鲜艳,像是被涂了好几层口红。
亭子顶上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我凑近了看,发现是些花鸟鱼虫的图案。
苏州园林特点概括

苏州园林特点概括说起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最为有名的就是柳亚子故居、退思园、师俭堂、亭林园等苏州标志性建筑。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特点概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特点概括第一,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单体建筑处理也不拘一格。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为奇数,三、五开间居多。
而拙政园海棠春坞为两开间,留园揖峰轩为两间半。
留园明瑟楼屋顶,东为歇山顶,西为硬山顶,形式别致,却和周围建筑相协调。
第二,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鸳鸯厅的平面和梁架不同于一般厅堂,典型的实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舫是建造在水边的一种仿造船的形体的建筑,人登临其上,能产生荡舟水上的联想。
舫的造型轻盈活泼,是园林建筑中最富想象力、最美丽的建筑,如拙政园香洲和怡园画舫斋。
亭是变化最多的建筑,山巅、水际、路旁、林中,都能看到它。
最著名的亭是沧浪亭土山上的沧浪亭,亭中石柱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记叙了苏舜钦四万钱买下沧浪亭的历史。
亭古朴又造型轻盈,周围箬竹丛生,老树数株,野趣横生,使人感发怀古情思。
第三,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建筑装修处理灵活,注重与环境相协调,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富有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四,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游拙政园作文400字

游拙政园作文400字•相关推荐游拙政园作文400字(精选24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拙政园作文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拙政园作文400字篇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早就听说过这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
今天,我总于有幸目睹了拙政园的美貌,真是美啊!一走进那古色古香的园门,就看见了一座座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参天古木。
往前再走几步,只见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它叫“辍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一般,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周围的一簇簇鲜花,显得格外亮丽。
绕过假山,便来到了“荷花池”。
荷花池中,一条条鱼儿活蹦乱跳。
“那是锦鲤!”导游说。
我拿起几粒鱼食,向池中撒去,鱼儿们就争得你死我活,可高兴了!再往里走,就到了一个小屋子。
墙上全都是唐伯虎的作品,有潇洒飘逸的毛笔字,惟妙惟肖的水墨画,还有他那栩栩如生的红木雕,云雀,杜鹃,都十分精美,让人看了流连忘返。
唐伯虎不愧是“江南才子”啊!再往里走,就到了“梧竹幽居”,那是一个别致的亭子,有四个圆圆的大洞门,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又圆又大。
外面还种着桃花,荷花,梧桐,梅花,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别具匠心,十分有趣。
走出“梧竹幽居”,就能看见几只小鸳鸯,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不时还把头伸向水里觅食,这“鸳鸯戏水”真美啊!让我久久不愿离开……拙政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就等你来这儿细细游赏!拙政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啊!游拙政园作文400字篇28月6日早上,我们看完寒山寺就到拙政园玩儿了,我和爸爸先买票进去,然后,哥哥也买票进来了,里面有很多很多池塘,里面也有很多荷花,我和哥哥还一人买了一个莲蓬,我们还把最里面的那个拿去泡茶了呢!后来,下雨了,所以,我们在亭子里面呆了一会儿,还吃了几个莲蓬,雨就停了,于是,我们又开始玩儿起来了。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苏州园林共同特点是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以自然之趣为美,注重对称美,力求构成完美的图画,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标本”在句中的含义是“典范、样本”,指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典范和样本。
败笔”在句中的含义是“不足、缺陷”,指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缺陷存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是,强调假山的堆叠不仅是简单的技术性堆叠,更是一种园林艺术,旨在给人以美的愉悦,达到使游览者忘却城市,身临山间的效果。
苏州园林以树木和花树的画意为重,高矮错落,常绿与落叶相间,季节不同的花树交相辉映,四季景色丰富多彩。
园林中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这样的树木不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园林中的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在游览苏州园林时,花墙和廊子是不可忽视的景观。
墙壁隔着,廊子界看,层次更丰富,景致更深邃。
墙壁上的砖砌图案和廊子两边的空旷,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些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了大镜子,进一步增加了层次感。
第三段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第五段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都着眼于画意。
这样的写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苏州园林每个季节的景致,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园林的美丽。
在第六段中,作者通过描述城墙上的镂空图案和廊子的特点,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
这样的写法既突出了墙壁和廊子的存在,又强调了它们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景致更加自然。
根据审美感受,第一段着重于描述园林中的景致,而第二段则强调园林中的层次丰富和幽深景致。
在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是常见的景观元素。
每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决不雷同。
池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游客可以欣赏到“鱼戏莲叶间”这样的画面。
作者使用“大多”这个词非常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州园林之自由
摘要:
苏州园林以精巧闻名,精可知其小,然较之北方大园,其小而不失自由,此精巧也。
本文从园林之屋舍、流水、山石、游廊、植物等方面入手,依其构园方式和布局思想论述苏州园林自由之气。
Abstract: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 are famous for their ingenuity, which represents that they are small. However, Suzhou gardens are no less free than those huge ones in north part of China. This essay is going to focus on the freedom in Suzhou gardens by talking about the houses, streams, stones, passages, plants there.
关键词:苏州园林自由精巧
Key wards: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 freedom ingenuity
正文: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每到姑苏,最不容错过的当属各处园林了。
江南的园林大都是私家园林,数亩之地难以宽绰。
虽然比不得故宫的壮丽、避暑山庄的辽阔,但苏州园林自有其造园之道,使景物紧凑却不显局促之感,精巧却不失自由之气,正所谓“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
小阁临流,粉墙低亚,游廊小径,接天莲叶……苏州园林凭借其独特的构园方式和布局思想,让自由之神韵,遍布各个角落。
以下就其屋舍、流水、山石等方面来分析。
一.小屋让景,亭台通情
苏州园林最重亲近自然,建筑居所于其中只起“点景”、“引景”的作用。
园林主屋必多门窗、多盆栽、多低矮,相较北方皇家园林中殿宇楼阁的庄严承重,给人以权势相压的感觉,这样的屋舍更像自然的产物,时时鸟语,处处花影,情趣无限。
同样区别于北方园林的是屋舍的色彩,墙壁多白,廊柱多广漆,不上朱漆亦不饰彩绘,只在室内点三两卷水墨书画。
屋舍本是园林景物的点缀,如此设计不喧宾不夺主,自然少了压抑多了清新明朗之感。
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范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之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曲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进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绘楼幔阁,秘室曲房,故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①可见苏州园林隐匿、低小之特点足给人以畅游自然的自由。
园林多亭台,亭台与楼阁不同,能引人驻足观景,又不束人于围墙之中,且亭台往往隐于花木之间而不突兀,或建于假山之上而不争假山之高,点缀景中,楚楚可人。
如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
立于其中,看荷花满塘,垂柳相伴,微风过处,让人如痴如醉。
又如沧浪亭建于山顶
之上,四周环列高大乔木,若隐若现,又结构古雅,融于山林之间,终不突兀。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人与自然性情相通,自由之感,自生心底。
二.流觞曲水,小桥凌波
“小桥流水人家”此曲之意境,亦是江南之意境。
苏州古城,家家枕河,户户流水,园林之内自不可缺少了流水之妙。
苏州园林大都以水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
园中之水绝不单一,有池有塘有泉有瀑有静有动,相连相分相引相和,常用满池莲叶分割整片的水面,各处水源似连非连,水流来无影去无踪,隐约迷离,其妙无穷。
②园林之池塘从未有规矩形态,池边常以天然湖石围绕,时宽时瘦,每每看似无路,转而一道细流绕过石岸,绝处逢生。
园林之水必曲折,水曲岸长,岸长景多,小园由此不显局促,且水曲则不见死板,不见死板,自由之气方生。
水本无色,然无色中自能生色。
春来池畔看花影,夏日莲叶映荷花,秋夜水中捞明月,冬日静待柳抚水。
如此景象,随春秋改,随日夜易,尽显自然,尽达自由,远胜万千画卷。
流水终究是活的,园中有生气之物,才有自由之说。
苏州多水,必多桥,园中的桥更多特色,有长桥亦有小桥,有木桥亦有石桥,曲曲折折,桥亭相连,桥廊难分。
桥在园中起着过渡之用,从宅区过往园区,由水景通向陆景。
立于桥头,静可赏满池莲花游鱼、流水淙淙,动可看满园移步异景之妙。
且曲桥常低于岸,行走其上更有凌波之感,引人入景,心如水闲。
三.空灵湖石,形神畅然
既有流水万千,必说假山湖石。
小园多假山,取湖石、黄石堆叠而成。
山旁有石阶,水畔有石矶,更有石凳、散石、洞壑点缀。
苏州园林之石,皆天然之石,顺其自然之形态,湖石空灵,黄石浑厚,各取长而避短,山石变化万千,婉转多姿。
北国园林常有三两太湖石,围以护栏,饰以植物,捧为一景,更以美名名之,视为珍宝,因其形态自若,天然雕饰,区别于北方顽石,更异于人工雕琢的石头,尽显自由之生气。
或许这一分自由正是深宫主人们最缺少又最向往的,才如此珍视这一两块湖石。
而苏州满园太湖石,与流水、植株相间相伴,真是处处有景,处处有情。
白居易喻太湖石为“真官神人”,形容其“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可见太湖之石,有形之自由,更具神之自由,望一石可思万物,望一山可见天下,真是为园林添了不少灵气。
③
四.游廊曲径,漏窗粉墙
有了山水亭台,联系其间的当属游廊了。
游廊起到了隔而不断的作用,在视觉感官上扩大了小园的空间,亦起到了引景的作用,为游人指明了游园之路。
说到游廊,最著名的大抵是颐和园的长廊,满廊朱漆彩绘,奢侈华丽,然而走在廊下,眼中尽是画中的景象,纵使逼真也难有四季变化,画中之树百年不变,画中之花无开无败,画中山水不塞不流,此憾事也,且长廊太直,一眼望到底,多少景色从开始便心中有数,少了未知和新奇之美。
而苏州园林中的游廊曲径,半面粉墙作隔,半面湖光树影,亦或两面皆镂空,所见皆自然之景。
游廊常常绕池水而建,水曲廊亦曲,移步换景,廊短而景不少,廊长亦不觉乏味,眼中所见皆自由生长,心也随之明朗。
拙政园西部的波形水廊便是苏州园林的一个代表形
象,随地势高低起伏,曲折有秩,无须刻意塑造,其自身便是一景,行走其下,每一步都可看见园中一景,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
廊边粉墙上又多漏窗,或雕以花饰,或完全镂空。
漏窗有“借景”“泄景”之用,小园面积有限,漏窗则能将园外之山水景色借入园中,使园林景色越加丰富。
大园景色充实,多开漏窗,不觉狭隘。
实例有苏州拙政园的西望、倚虹亭,三面临空,循而遥望。
池对岸老榆傍岸,垂杨拂水。
其问一洞,依稀隐现,这就是“别有洞天亭”亭后云霄中北寺塔耸立其中,这是远借的佳例。
④装点有漏窗的矮墙亦区别江南园林之于北国建筑,与紫禁城之高墙相对比,更显江南“出世”之自由。
五.树影参差,无拘无束
苏州园林多植物,然少有三五成行之杨柳松柏,而是多种相间,高矮参差,有常绿亦多落叶,多透漏之致,则园林小而有层次,景物丰富。
曾见北京天坛公园里松柏成行成列,中无杂树,如队列之军士,颇具气势却过于严肃,更喜苏州园林里独立的三两株松柏古柳,全无阵列,不需修剪,任其自然之势生长,或与墙体相依,或与山石相容,伴以繁花百草,春秋异景,落败复兴。
苏州园林亦有以红梅、秋桂等植物而闻名的,然“红梅阁”不见满园红梅,而是长廊之外参植红梅,暗香随衣,每景有梅;又如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轩后月洞门的小庭内,两丛幽篁摇曳生姿,窗内竹影如画。
而轩外池畔,一株横斜而出,压枝低拂池上。
⑤无论梅兰竹菊亦或杨柳桃花,但凡是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都是可逃了人工修剪的约束的,松树不必总成规矩的塔状,红梅斜出墙围突入视线也无妨,自然本是自由的,园中之景,少一分修饰,便多一分美妙。
园林中亦多盆栽,盆中只植小株,生怕束缚了大植株生长。
盆栽的放置自然依主人的喜好而定,但也总是不忘了植物的习性。
芭蕉分翠,忌风碎叶,姑置于墙根屋角避风处;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向阳处。
可见,苏州园林中的植物是自由的,无论盆栽土植,都是可以尽享风霜雨露的。
立于其旁,赏其花叶,心也随之招展,无拘无束。
苏州园林之自由,以上只是几个侧面,能说的自然不止于此。
园林水自由,石自由,树自由,花自由,景自由,人自由,心自由,思想亦自由……正是这些咫尺之园中的乾坤气象,让无数人流连其中而忘返,更让无数人来来往往,数游不尽。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又灵泉之致。
”苏州园林当真能还城市一丝自由之气,还心灵一分自由之意。
最后,借诗人陆游的一句赞词“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再点姑苏园林之自在。
引用:
1 陈从周. 说园(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22
2 李晶涛. 虚实掩映之间(J). 设计艺术研究. 2014. 21. 99
3 魏嘉瓒. 苏州古典园林(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116
4 潘震. 古代园林开敞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罴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
5 陶锋. 蕉窗听雨———从景观设计角度分析苏州园林植物(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1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