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第1课时 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2.你能迅速判断下列各幂的正负吗?
165
254
(-8)5
(-3)6
(-1)101
(-2)50
新知小结一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__.
巩固练习二 1.(-10)8 中-10叫做____数,8叫做____数. 2. -(-2)3 是________(填正数或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5.1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方、底数、幂的意义,会读乘方算式,会进行 有理数乘方运算. 2.经历乘方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知道乘方的符号法则. 3.能够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一 内容感知
知识探究一
1.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3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新知小结二
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 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巩固练习三
巩固练习二
3.计算
(1)(-1)8Βιβλιοθήκη (2)(-1)7(4) 34
(5)(-2)3
(7)(-0.1)3 (8)(-10)4
(3)(-3)3 (6)(-2)4 (9)(-10)5
例1.计算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例2.观察下列三行数,回答下列问题. -2,4,-8,16,-32,64,…; ① 0,6,-6,18,-30,66,…; ② -1,2,-4,8,-16,32,….; 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1.5.1.1乘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一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1.5.1.1乘方。内容包括:
1.乘方的定义:介绍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
2.乘方的性质:
a)同底数幂的乘法:掌握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规律。
b)积的乘方:掌握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的规律。
然而,在乘方的性质和计算规则方面,尤其是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的部分,学生们明显感到困惑。我意识到,这里需要更多的实际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考虑引入更多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方的运算规律。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难点解析: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在日常生活中较少遇到,学生对其意义和计算方法可能感到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数学推导,使学生理解这两种乘方的含义。
(4)乘方运算的熟练程度:提高乘方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解析:乘方运算涉及多次乘法,学生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应通过大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方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方的定义、性质、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普遍较好,但在具体计算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乘方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他们在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讲解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这种方法似乎效果不错,学生们能够较快地接受这一概念。
课件4:1.5.1有理数的乘方(1)

n次幂”
n
a
底数
=an
指数
运算
an读做“ a的 n 次方”,
练习
4
9
9
4 9 4 表示4个____相乘,
9
1、在
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
9的4次方
9的4次幂
读作___________,也读作____________.
2
(
5
)
2个-5相乘
-5
2
2、
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
3
2
)
(3) (-2)3= 8
×
8
)
(
(2)
2 23 ( × )
3
222 2 (
3
×
(1)
4
×
(
)
9
6
-8
4
3
喜羊羊的学问
第1天: 1
第2天: 2
第3天: 4
第4天: 8
=2×2
=2 ×2 ×2
第5天: 16
= 2 ×2 ×2 ×2
……
第20天
=2
2
=23
19个2
=2×2×······×2
第一章 有理数
1.5.1 有理数的乘方(1)
如果你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
第三天给我4元,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
我就答应你!
每天给我10元,
一共给20年。
我就不吃你!
灰太狼能不能吃
着喜羊羊呢?
第1天: 1
相同因数的乘法
第2天: 2
第3天: 4 =2×2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方》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乘方的概念及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理解乘方、幂、底数等概念.3.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及幂的符号法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及幂的符号法则.重难点解读1.有理数的乘方,是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所以乘方是特殊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因而乘方结果的符号与有理数乘法中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是一样的.2.在乘方运算时,底数是负数或分数,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其右上角写上指数.负号在括号内,参与乘方的运算,负号在括号外,不参与乘方的运算,先保留,到最后再化简.3.有理数乘方的运算:(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是1,奇次幂是-1.三、教学过程活动1 旧知回顾1.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算式(-2.5)×0.37×1.25×(-4)×(-8)的值为.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第41页内容.提出问题:(1)2个2相乘记作22,3个2相乘记作23,n 个2相乘记作多少?(2)引入负数后,4个-2相乘记作多少?-24和(-2)4一样吗?为什么?(3)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什么?它们的结果又叫做什么?(4)在a n 中,a 和n 分别叫做什么?2.教材第42页 思考.活动3 知识归纳1.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n a aa ⋅⋅个,记作 a n .在a n 中,a 叫做 底数 ,n 叫做 指数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 幂 .注意:乘方和幂的区别2.负数的奇次幂是 负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正 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正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活动4 典例赏析及练习例1 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5)×(-5)×(-5)×(-5)×(-5)= (-5)5 ;(2)(-14)×(-14)×(-14)×(-14)= (14)4. 例2 (-3)4表示( B )A .-3个4相乘B .4个-3相乘C .3个4相乘D .4个3相乘例3 计算:(1)(-2)5;(2)(-0.4)4;(-75)3. 【答案】(-2)5=(-2)×(-2)×(-2)×(-2)×(-2)=-32.(2)(-0.4)4=(-0.4)×(-0.4)×(-0.4)×(-0.4)=0.025 6.(3)(-75)3=(-75)×(-75)×(-75)=-343125. 例4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1)(-11)5= -161 051 ;(2)(-9)6= 531 441 .练习: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B )A .-24=16B .-(-2)2=-4C .(-31)2=-91D .-(-21)2=-41 2.下列各组数:-52和(-5)2;(-3)3和-33;-(-2)3和-23;323和(32)3;02 022和 02 021;(-1)2n 和(-1)2 020,其中相等的有( B )A .2组B .3组C .4组D .5组3.35 cm 比较接近于( D )A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B .三层楼的高度C .姚明的身高(2.26 m )D .一张纸的厚度活动5 课堂小结1.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把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四、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确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的确定和符号的处理.难点利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重难点解读1.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同样按上述运算顺序进行.算式中有带分数,一般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算式中有小数的,把小数化为分数.2.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若能利用运算律,就利用运算律计算.三、教学过程活动1 旧知回顾1.回顾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乘方的相关概念.2.计算:(1)|-512|÷(13-12)×(-111);(2)(-2)3,(-12)3,(-13)3. 活动2 探究新知 观察3+50÷22×(15)-1. 提出问题:(1)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2)如何计算这个式子?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3)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运算律吗?活动3 知识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 乘方 ,再 乘除 ,最后 加减 ;(2)同级运算,从 左 到 右 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 小 括号、 中 括号、 大 括号依次进行.活动4 典例赏析及练习例1 (1)-14-61×[2-(-3)2];(2)(-3)2-(211)3×92-6÷|-32|. 【答案】解:(1)原式=-1-61×(2-9)=-1-61×(-7)=-1+67=61. (2)原式=9-827×92-6÷32=9-43-6×23=9-43-9=-43.例2观察下列等式:1×5+4=32,2×6+4=42,3×7+4=52,4×8+4=62.请你在观察后用你得出的规律填空:(1)48×52+4= 502;(2)n×(n+4)+4= (n+2)2(n为正整数).练习:1.下列计算中:①74-22÷70=70÷70=1;②2×32=(2×3)2=62=36;③-6÷(2×3)=-6÷2×3=-3×3=-9;④223-(-2)×(14-12)=49-(12-1)=49+12=1718.错误的有( D )A.1个B.2个C.3个D.4个2.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2,3,10,15,26,35,…,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这列数中第100个数是( A )A.9 999 B.10 000 C.10 001 D.10 002 3.x,y是有理数,且满足|x-1|=0,|y+3|=0,求x2-3xy+2y2的值.解:因为x,y是有理数,且满足|x-1|=0,|y+3|=0,所以x=1,y=-3.x2-3xy+2y2=12-3×1×(-3)+2×(-3)2=1+9+18=28.活动5 课堂小结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四、作业布置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1) 课件 张丽

现在让我们来算一下 (90%)5等于多少?看谁算 得又快又准!
(90%)5 = 59.049%
(90%)5 ≈ 59%
❖60分:及格线 引以为豪
90分:
❖学习过程:一环扣一环,以乘
方为基准产生结果,而不是百 分比的简单叠加
课堂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一种什么运算?你 有何体会?
❖“乘方”精神:虽然是简简单单的 重复,但结果却是惊人的。做人也要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 功也会令你惊喜的。
! 请你说说下列各数表示什么? 议一议 它们一样吗?
(1)
(2) (
32)2 3
4
与
,
33 22 ,
4
(3) (-5)4 与 -54
3 ×2
对于分数的乘方,负数的乘方,书 写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 3×3×3×3×3×3
36
• 7×7×7×7
74
• 1.5×1.5×1.5×1.5×1.51×.516 .
作业:
• 这节课我学会了…… 想到了……(反思文 章) •预习乘方运算的性质
拓展:棋盘上的学问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 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 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 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 求。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 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米,在第2个小 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 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 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米粒,都赏给您的仆 人吧!”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 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 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
220 = 1048576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5.1 第1课时 乘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5.1 第1课时乘方》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乘方,这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乘方是指数与数的乘积,例如2的3次方表示为2^3,即2×2×2。
乘方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方的意义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乘方的概念、运算法则和应用案例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点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乘方的概念,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小红6岁,求小明的年龄。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乘方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乘方的概念、运算法则和例子,让学生了解乘方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方的应用,如在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乘方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应用题: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2.提高题:设计一些需要运用乘方性质和运算法则的题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例如:已知a^2=9,求a^4的值。
-已知2^m × 2^n = 2^8,求m+n的值。
3.拓展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讨论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并解释其原理。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的学习状况。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场景都涉及到相同因数的连乘,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方。”接着,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方吗?”
3.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方。
(二)讲授新知
1.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乘方的概念,即相同因数相乘的简便表示方法,如a×a×a可以写作a^3。
3.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4.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乘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课本1.5.1乘方部分的相关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5.1 第1课时 乘方

第一章 有理数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 乘方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一、知识链接1.有理数的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相乘.(2)0乘以任何数都得_______.(3)几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其中的________的个数确定,当_______的个数为______个时,积为负;当______的个数为_____个时,积为正.2.(1)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结果是多少?(2)棱长5的正方体体积如何计算?结果是多少?二、新知预习做一做:1. 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纸有几层?2.对折1次纸变成2层,对折2次纸变成4层,依此类推,每对折1次层数就增加1倍.你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纸层数.想一想62222⨯⨯⨯L 14243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642222⨯⨯⨯L 14243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2222n ⨯⨯⨯L 14243个 记作什么,读作什么?【自主归纳】一般地,n 个相同的数a 相乘,n aa a a a ⨯⨯⨯⨯L 1442443个简记为na ,即nn a a a a a a ⨯⨯⨯⨯=L 1442443个. 我们把n a 读作a 的n 次幂,也读作a 的n 次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的结果n a 叫做 .在na 中,a 叫做 ,n 叫做 .三、自学自测填空:在49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__,读作 ;在2(3)-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_,读作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乘方的意义问题1:某种细胞每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提示: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可得多少个细胞?分裂两次呢?分裂三次呢?四次呢?那么,3小时共分裂了多少次?有多少个细胞?要点归纳: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即a ·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底数 (乘方的结果)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问题2:23和32一样吗?为什么?例1 计算:(1) (-4)3; (2)(-2)4; (3)32.3⎛⎫-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要点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例2 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探究点2:乘方的运算例3 计算(1))3(2-×(-32) (2)-23×(-32)(3)64÷(-2)5(4)(-4)3÷(-1)200+2×(-3)4思考:通过以上计算,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你觉得有怎样的运算顺序?要点归纳: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计算:(1)-(-3)3; (2)(-34)2;(3)(-23)3; (4)(-1)2015.1.填空:(1))3(2--=______;(2)-32=______;(3))5(3-=______;(4)1.03=______; (5))1(9-=______;(6))1(12-=______; (7))1(2-n =______;(8))1(12-+n =______; (9))1(-n =______(当n 是奇数时)______(当n 是偶数时)2. 在3|-3|-,33--(),33-(),33-中,最大的数是( )A.3|-3|-B.33--()C.33-()D.33- 3.对任意实数a ,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是( )A.22)(a a -=B.33)(a a -= C.a a -= D.02≥a8.一种纸的厚度是0.1毫米,若拿两张重叠在一起,将它们对折1次后,厚度为4×0.1毫米.(1)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2)对折6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乘方
第1课时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1.乘方的意义
定 义:一般地,n 个____的因数a 相乘,即 ,,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 乘 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在a n 中,a 叫做____,n 叫做____,当a n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 的n 次____”.
注 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必须用小括号将底数括起来,否则会改变原意.
2.乘方的性质
性 质:(1)负数的奇次幂是__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__.
类型之一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计算:(1)(-2)3;(2)
⎝⎛⎭⎫-134
;(3)-26.
【点悟】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否则会改变原意,如-26≠(-2)6.
类型之二 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
用计算器计算:
(1)(-4)3; (2)(-2)4.
【点悟】 熟悉利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的计算过程.
类型之三 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当你把纸对折一次时,就得到2层,当对折两次时,就得到4层,照这样对折下去:
(1)你能发现层数和折纸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吗?
(2)当你对折6次时,层数是多少?
(3)如果一张纸的厚度是0.1 mm ,对折10次时,总的厚度是多少?
【点悟】 此类翻倍增长的问题一般都用乘方的知识解决,如细胞分裂、孙悟空“分身术”等,都是这种类型.
1.x 3表示( )
A .3x
B .x +x +x
C .x ·x ·x
D .x +3
2.[2017·杭州]-22=( )
A .-2
B .-4
C .2
D .4
3.[2017·自贡]计算(-1)2 017的结果是( )
A .-1
B .1
C .-2 017
D .2 017
4.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
(1)1×1×1×1×1×1×1=____;
(2)3×3×3×3×3=____;
(3)(-3)×(-3)×(-3)×(-3)=____;
(4)56×56×56×56
=__⎝⎛⎭⎫564__. 5.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0.9)3=____;
(2)⎝⎛⎭⎫974
=____;
(3)(a -b )2=____.
1.[2015·长沙模拟]比较(-4)3和-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也相同
B .它们底数相同,但指数不相同
C .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运算结果不相同
D .虽然它们底数不同,但运算结果相同
2.[2016·寿光模拟]下列各式:①-(-2);②-|-2|;③-22;④-(-2)2.计算结果为负数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3.填空:
(1)在73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
(2)在⎝⎛⎭⎫342中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________;
(3)在(-5)4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读作____;
(4)在8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
4.计算:
(1)(-2)6=____;
(2)4×(-2)3=____;
(3)-(-2)4=____.
5.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计算(-6)4的按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计算器上,依次按键2x 2=,得到的结果是____. 7.按照如图1-5-1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 的值为2,则输出的值为____.
输入x →加上3→平方→减去5→输出
图1-5-1
8.计算:
(1)(-5)4;(2)-54;(3)⎝⎛⎭⎫-433
;(4)-235;(5)(-1)2 017.
9.用计算器计算:
(1)(-12)3;(2)-186;(3)9.85;(4)(-7.2)4.
10.计算:
(1)(-2)2×(-3)2; (2)-32×⎝⎛⎭
⎫-13;
(3)⎝⎛⎭⎫-452÷⎝⎛⎭⎫253; (4)(-3)2×⎝⎛⎭⎫-322×⎝⎛⎭
⎫232
.
11.[2016·舟山]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A.42 B.49 C.76D.77
12.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个小时分裂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若经过4小时,100个这样的细菌可分裂成____个.
13.拉面师傅制作拉面时,按对折、拉伸的步骤,重复多次.
(1)先用乘法计算拉面12次得到的面条数,再改用计算器计算,这两种方法哪种算得快?
(2)如果拉面师傅每次拉伸面条的长度为0.8 m,那么他拉12次后,得到的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米?
14.给出依次排列的一列数:2,-4,8,-16,32,….
(1)依次写出32后面的三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规律,第n个数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