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论语》之《知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论语》之《知之..

《论语》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难点:鉴赏9、13则选文【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修课专题【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二、语段解读:(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5)第五则:第八则:(第11、12、13则)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用

《知之为知之_不知为不知》用

• 1、提示:三类。 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3、遭遇;如果;放出;背弃。 4、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 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 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高晓松 知错就改是条汉子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
(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自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重点翻译:①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 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 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
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那 一项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 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 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 站得住脚了。”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 的智慧,是切合现实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 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 的态度、哲人的思辨。
整体感知
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 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华 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知道就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要诚实以对,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要知错就改,不 能文过饰非。再次,在治理国家上更要讲“诚信”, 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长 治久安。总之,孔子把“诚信”贯穿到了人生的各 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译:The Master said,“Yu,shall l teach you what knowledge is? When you know a thing,to hold that you know it;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this is knowledge.‟‟辜译:Confucius said to a disciple,“Shall I teach you what is understanding?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know,and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do not know,⋯that is understanding.‟‟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理译:The Master said,“It is only the virtuous man,who can love,or who can hate,others.‟‟辜译:Confucius remarked,“It is only men of moral character who know how to love men or to hate men.‟‟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理译:The Master said,“lf a man in the morning hear the right way,he may die in the evening without regret.”辜译:Confucius remarked,“When a man has learned wisdom in the mooring,he may be content to die in the evening before the sun set.‟‟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刚、毅、木、讷近仁。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听其言而观其行。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一、字音识记 1.诲女(huì rǔ) 3. (ní ) 2.莒父(Jǔ fǔ) 4. (yuè ) 6.彫(diāo)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孔子名言集锦 做人处事篇(二) 1.巧言乱德。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莒父宰 子夏为 . C. 小相焉 愿为 . 文 小人之过也必 . D. 不得已而去 必 .
)
解析:A项,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B项, 音节助词;代词,代子路。C项,均为动词,担任;D项, 一定;假使。 答案:C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
哉?"
• ①其:副词,怎么; • ②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
(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
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词语的特殊用法
• 通假字:
• “女”通“汝”,
(诲汝知之乎?)
• “知”通“智”
(是知也)
• “食”通“蚀”,
(如日月之食焉)
• “无”通“毋”,
(无欲速)
• “彫”通“凋”,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一词多义:
•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道,懂得)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而:连词,表转折,不译;

④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 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 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本说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单元。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本设计为第二节,讲孔子的生存智慧。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比较熟悉,他们在初中学过《<论语>十则》,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

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基础,而且有需要。

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教学设想】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加强名句名段诵读,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2.通过学习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格言,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发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阐发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3.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理解、运用文中相关的名言警句,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运用文中相关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阅读国学的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中学习和领会他们的智慧与精神。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或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圣人智慧,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圣人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联系实际,浅谈感受和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请同学集体朗读引入话题部分第一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起学习并领悟孔子及其弟子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板书:人生智慧二、走进文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积极主张“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为后人所信奉和追求。

诸子散文 《论语》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诸子散文 《论语》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⑤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 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 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2、处世-----责己严,待人宽
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民无信而不立”
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 向且要惜时奋干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 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 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 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 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 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I'm the type of person,if you ask me a question,and I don't know the answer,I'm gonna to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But I bet you what:I know how to find the answer,and I'll find the answer.
知文明理
释文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
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 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 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 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 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译文:
1.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 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 拿他没办法了!” 3.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4.子贡说:“君子犯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错的 时候,人们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 他。”
阅读“思考与 练习”中的两 个语段,并总 结自己的观点。
•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 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 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 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 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 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 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 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 一等的士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 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 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 (rǔ)多知(zhì)乎?”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 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 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 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 “知(智)”。这是一 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 思辨。
自主学习
15分钟时间,阅读这十二则,了解书 下注释,补充字音,通假字,和重点 实词义项。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
• 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 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搏斗非常激 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 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 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 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 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 神是不会理睬的。”
孔子讲求诚信有一个重大前提, 就是不能违背道义。
11.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 后零落的。” 12.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 昼夜不停地流淌!”
熟读课文,尝试背诵1、3、6、7、 8、9、11、12则。完成测试。
不知为不知 (1)知之为知之,_____,是知也。 (2)_____,是谓过矣。 过而不改 (3)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_________,则远怨矣!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 人无而信 不知其可也 (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 其可以行之哉? 车无軏,_________。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7)岁寒,___________。 不舍昼夜 (8)逝者如斯夫,______!
阅读“相关链接”,整体感知。
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 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华 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 了“诚信”的重要性:
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 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 再解孔子很强调的“信”?
5.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 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6.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 扬。” 7.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 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8.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 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 (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 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 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 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 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10.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 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 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 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 那么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 “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没 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 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