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素材的选择和处理

合集下载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择材料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择材料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择材料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择材料写记叙文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选择材料,欢迎阅读。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

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

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

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

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

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

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

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

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

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记叙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记叙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

记叙文的选材与处理技巧作者:赵华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3年第02期一篇记叙文写作的成败,常常取决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观察、体验、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因此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即“写什么”。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呢?这就涉及选材的标准和要求。

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真实、典型、新颖、动情的材料。

一、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能动人。

要表达真情实感,所选的材料就必须是真实的。

记叙文中的真实材料就是我们的独特经历。

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

作文不是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的简单复制,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用心去感悟去思考,为文方能如重锤擂鼓,扣人心弦。

二、选择动情的材料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写作时要投入感情,在让读者感动之前你自己要先感动起来。

第二,要选取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来写。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令作者动情的材料太多了:梁任公先生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他出口成章,名词佳句倒背如流,即使偶有阻塞,敲击脑瓜儿延续,其情态可掬,令人莞尔;任公先生的口音,也成为梁实秋欣赏的亮点,如此爱屋及乌的描述,可见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爱戴之情深。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生活有多精彩,写作的材料就有多丰富。

但写作时不能把一切符合中心的真实材料都写到文章里,这就需要我们精挑细选,好中选优,直到选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的材料,从而写出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文章。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牢记不忘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他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许多物品都装在“套子”里(雨伞用“套子”包好,表放在鹿皮“套子”里,小刀装在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用黑眼镜挡起眼睛,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也要造成一个“壳”儿,“套”起来;他住在“活像一只箱子”那样严密、狭窄的小卧室里,床上还要挂上帐子,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总之,他的整个人和他的物全要“套”起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材料的取舍和选择材料的取舍和选择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取新鲜、典型的材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主题确定后,就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对于我们这些三点一线的学生来说,常常为材料而苦恼。

其实不然,罗丹:“生活中去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

生活中的许多闪光点,都具有典型性,都是典型的事例。

生活有三大块组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然而作文不是材料的堆积,因此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取舍和选择。

选用材料的标准:一.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一点启示》中我们看到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感人的。

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

作文的材料不是原始的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

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

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

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二.选材要围绕中心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

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因此所选的材料能充分的为中心服务。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作文题目本身已揭示中心思想。

例如《记一个尊纪的人》《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一个美丽的地方》《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等看例文1三.选材要典型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

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

例文2 《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李玲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

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

当然我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

学习上,平时不坑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四.选材要新颖而生动李渔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

”新奇总是和美好相联系的。

“嚼人家嚼过的没有味道。

”写文章力求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指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在写记叙文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以及文笔的流畅度。

下面是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供你参考:1.真实的故事:你可以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来创作故事,描述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一次感人的故事或者一段励志的经历。

这样的故事多数能够打动人心,让人有共鸣。

2.文学作品:你可以选择一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或者情节,加以改编和发展,形成一篇新的记叙文。

这样的材料已经蕴含了极高的文学价值,你只需加以改编,增添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可。

3.历史事件:你可以选择一段历史上的事件,例如战争、国家转型、英雄事迹等作为材料,通过一位或多位现实或虚拟的人物的视角,来讲述这段历史事件。

这样的材料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环境与自然:你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例如山区、海滩、城市等,来构建一个故事。

你可以描绘自然的景色、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之间的互动等。

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5.神话传说:你可以选择一段神话传说作为材料,例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来进行改编和发展,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讲述故事。

这样的材料充满了神秘、想象与传奇色彩。

6.物品或场所:你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物品或场所作为材料,例如一把古剑、一个古老的庙宇、一间豪华的餐厅等,通过这个物品或场所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产生的种种故事。

无论选取哪种材料,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一个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出真实而有生命力的人物,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和结构的安排,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高中记叙文写作讲解实用素材

高中记叙文写作讲解实用素材

高中记叙文写作讲解实用素材1.个人经历:-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的旅行,描述旅途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参加学校的一次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记录自己的参与感受和收获。

-设身处地地描述个人的成长经历,如初中毕业、高中入学等重要时刻。

2.身边的事物:-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台电脑等,讲述与它的故事。

-描述一个特殊的风景,如家乡的一座山、河边的一片田野等,展现自然美景和感受。

-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餐厅或咖啡馆,分享其中的美食和温馨场景。

3.历史事件:-描述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二战、文化大革命等,以当事人的视角讲述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描述一个发生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事件,如一次自然灾害、社会活动等,记录当时的情况和人们的反应。

4.人物故事:-讲述一个自己崇拜的人或英雄的故事,解读其品质和成就,并分享对其的敬佩之情。

-讲述一个自己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描述其为他人付出的善良行为,传递温暖与希望。

在记叙文写作中,除了要选取好素材,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清晰的结构:开头引入事物或事件,通过细节描写展示细节、情感或冲突,最后做个总结或启示。

-生动的语言:运用形象、具体、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魅力。

-合理的情节安排:通过对细节的选择和安排,使故事更加有层次和连贯,增强吸引力。

-注意时态和角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态和人称,保持一致性。

记叙文是一种富有表达力和想象力的文体,适合讲述个人经历和感受。

掌握了合适的素材和写作技巧,就能够写出令人动容和深思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

材料不在多,而贵在精。

一节课的“点”很多,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面面不到。

必须从中心需要出发,认真筛选,尽量向中心靠拢,为主旨服务。

2.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材料能令人信服,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材要真实,首先要选那些写真人真事、科学原理的材料。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作为写作材料来用。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材料才具有真实性。

当然,除真人真事外,古今中外书籍、报纸、杂志上经过作者加工的材料也可采用。

3.典型性原则。

典型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表现力。

在同样的条件下,要注意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和深刻的揭示意义。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记叙文如何选材呢?一、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

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二、材料要真实。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

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

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

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请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

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

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

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记叙文写作技法:怎样选到一个好的材料

记叙文写作技法:怎样选到一个好的材料

记叙文写作技法:怎样选到一个好的材料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呢?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那么,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

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

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素材的选择和处理“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艺术生长在生活的土壤当中,无不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任何艺术作品中总有生活的影子;但是,艺术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她是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再加工而形成的。

直接把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的不会成为美的艺术。

因此,在我们写作之前,我们必须对生活经验进行选择和处理。

同学们在选材上出现了如下问题: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俗:选取的材料陈旧面对作文选材的误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给同学们提供几种方法,以期待你们能够得到提高。

一、记叙文选材的原则1、选择来自生活、出自心灵的人和事。

情真,方能动人。

例文一我心中的怨我的理想是很无聊的——长高。

别妄想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不遵守遗传规律!于是,这理想就变成了幻想,又渐渐地升华成了我心中的——怨。

我为什么就不高一点儿呢?个儿低干什么事情都觉得低人一头。

和人面对面讲话,人家可以自由自在地将头上下摆动,而我却只能凭借弱小的身躯支撑起那还不算太小的脑袋,一刻都不能低下来,说了半天无聊的话后,觉得脖子硬邦邦的,活像个长颈鹿,哎,无奈。

在学校里,和别人一起打篮球的时候,面对那一个个形似城墙的“巨人”,我只能“躲”旁,趁机拣它个漏,即使我使出全身力气,跳起来,也没有人家站在那里高,因此,我只有当人家的“替补”,哎,无聊。

就因为个子矮,在我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难堪的“故事”。

一次,我到超市去买衣服,站在柜台前看着琳琅满目的新衣服,我顿时生出了多买几件的念头,突然,售货员一把“抓”住我的脖子,把我“押”到卖童装的售货员那里,让她给我选衣服,并对我说:“小朋友,下次买衣服要让父母领着,小心别跑丢了。

”我万分羞愧,也没有勇气上前跟她辩解,只好随便“拉”了一件“童装”逃之夭夭……这几天电视上经常出现关于长高的广告,我想,是不是应该去试试,吃点什么,“成长百分百”“健长灵”啦!可惜假药太多,是不是我该我服用一些自制的自信牌“精神成长百分百”和“知识健长灵”?(545字)(由自己的事——写动感情的事——自己的心灵世界;由自愧——自嘲——自救。

这是心灵世界的幽默的解剖,使人不仅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2、选择具有深刻意义,对人生或是社会有所映射的人和事。

如写作“心灵的选择”1、写文理分班时自己犹豫不决,不知学文学理。

2、写朋友要借自已的一本复习资料或邀自己去看一场电影。

自己拿不定主意。

3、写中考前夕,睡不着觉,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终于决定采用狂做俯卧撑来解决例文2飘落心灵的秋叶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煦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

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

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

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

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

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

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

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

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

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

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简析:对于“心灵的选择”这个作文题,前三个的选材和《飘落心灵的秋叶》选材相比有什么不同?前三个选材,是选择,但很难达到心灵的选择的高度。

可能它在你人生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要,可是它对于你的整个人生来说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只怕就无关轻重了。

选材较轻,意义不大。

《飘落心灵的秋叶》写的是小作者面对家庭的贫困,在求学与南下打工之间在进行艰难而又痛苦的抉择。

既使是针对整个人生来说,它也不失为一次心灵的选择。

面对一颗痛苦的心灵的倾诉,谁又能漠视呢?3、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

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读的文章《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例文3别忘了,加点儿糖早上起晚了,妈妈冲好了牛奶放在桌上。

我一手忙着戴帽子,一手抓起碗就喝,正在给收拾书包的妈妈把糖罐送到我面前说:“加点儿糖吧!”顿时,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我端着甜甜的牛奶,想说许多话,又说不出来。

在清淡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吧!它能给你热情,给你留下甜蜜。

生活需要加一点佐料。

当你成功的时候,可否想过在轰轰烈烈的生活中加一点糖,去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也使你去更加努力的寻找,为你下一次的拼搏,增添一种自信。

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一点糖吧,让它温暖你冰冷的心,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地闪过这句话:“别忘了加点糖!”评析:喝牛奶加点糖,这是生活常识。

早上,母亲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桌上,女儿拿起就喝,母亲忽然想到什么,赶忙说:“加点儿糖吧!”这时女儿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只觉得母亲关心我,疼我,爱我,那么这种感觉似乎太浅了,由这种感受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有什么新意,自然也不感人。

作者很善于捕捉这种似乎平凡的感觉,从中体味出一点新的感受。

“加点儿糖”,你会觉得生活是甜的,于是由加糖联想到生活的某些“添加剂”。

成功时需要添加“佐料”,失败时更需要添加。

如同“在苦咖啡里加点儿糖”,“会使你增添勇气更加坚强地走向下一次拼搏”。

由“别忘了加点儿糖”这一生活体验,联想到人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感悟、思考,正是本文成功的原因。

值得同学们学习。

4、选材要新颖别致。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更要在“真”、“小”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字。

试想: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厌。

因此,要想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选取新颖别致的材料。

(优选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

)(1)、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

(2)、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

(3)、有新鲜的时代感(反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的材料。

例文4文人需要我嘿,大家好!说到我,你一定不陌生,我,就是大名鼎鼎的“酒”。

需要我的人很多,最需要我的恐怕就是古代文人了。

在古代文人中,我主要用于“饮愁”和“消愁”。

要么让人越喝越愁;要么让人喝我忘愁。

当文人心中感到失意或得意时,他们常常举杯痛饮,借着我的劲儿,在诗文中,或发泄胸中不满,或抒发凌云壮志。

当文人不喜不悲时,自斟自饮或邀友共饮就变得十分惬意,那时的诗文也会浸透我的清香。

可以说,是我成就了文人的诗文,文人的诗文也成就我。

说到需要我的文人,就得提到李白、李清照和苏轼了。

李白,众人皆知是“酒仙”。

他喝下去的是我,写出来的是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明只有一个人,这一举杯,幻想着月亮和影子与之共饮,凑成了“三人”,好不浪漫!那“醒时”“醉后”的聚散离合之情,也都因有了我而愈显浓郁。

真可谓有何种我,就有何种情怀的诗啊!当“葡萄美酒夜光杯”时,诗人自然就欲醉而“不知何处是他乡”了。

问李清照,每每感伤,必提到我。

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不胜枚举。

有人说,妇人写我是粗俗,可纵观易安因我而激发灵感写出的词,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没人能否定它的地位,自然也不能否定我的重要作用了!苏轼,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绝对是经典之作。

试想一下:沧桑的诗人在皎洁的月色中迎风伫立的时候,手中高举着一杯弥散着悠悠醇香的我,仰问苍穹,浅吟低诵着思念亲人的诗,那该多有意境啊!如果这时,诗人手中没有我,就没有那感觉了。

还有像“诗酒趁年华”“对酒卷帘邀明月”“夜饮东坡醒复醉”等等,无一不说明了我对苏轼的重要。

古代文人中,需要我的何止上述三位!翻看古代文人佳作,字里行间不都飘洒着我的醇香吗?啊哈!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说文人需要我了吧!是我,激发了文人的灵感!是我,成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是我,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能说文人不需要我吗?不能!文人需要我!的确,需要我!!5、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作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选取它们,换一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把它们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述出来,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

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大提高你的文章的品位。

6.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

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我以为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0年以来最大的暴雪、2008夏季奥运会、世博会、马上举行的中共十八大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留心处处皆学问”,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