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合集下载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o6—03,8(1):144—146张晓洁,许爱华作者简介:张晓洁(19r79~)。

女。

济南大学讲师。

从事荚美文学研究。

(1.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250022;2.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4)摘要:《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

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也非常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压迫,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统治者进行~些改革。

同时他也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道德的范畴,还是他用来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武器。

关键诃:狄更斯;法国大革命;人道主义;矛盾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06)01—0144一o3《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也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狄更斯是19世纪小说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同莎士比亚一样是语言风格最通俗的作家,又是在根本意义上最懂艺术的大师。

马克思称赞他是“时代的旗帜”。

萨克雷认为他是具备其他小说家不具备的“神奇、美妙、新鲜、迷人的品质”。

他的《双城记》结构缜密,语言严谨、精确,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双城记》的创作过程是与英国当时的阶级斗争紧密联系的。

由于英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英国工人阶级在19世纪3o年代掀起了伟大的“宪章运动”。

40年代末,这场运动被反动派镇压下去。

50年代,[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英国工商业一度出现了繁荣局面,但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

1859年的经济危机更增加了工农群众对现实的不满。

狄更斯痛恨骑在人民头上的极端反动的官僚们,深切地同情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人民,并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异同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异同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异同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这种在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存在,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许多领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影响。

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反抗的主要思想工具,旨在唤醒人们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社会。

狄更斯和雨果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微带人道主义者,他们同情人民疾苦,希望以人道主义思想构建理想社会。

希望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在这一方面他们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但是两人的思想主张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通过两人的作品来感受一下他们笔下各有千秋的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狄更斯的重要长篇小说。

作者通过对梅尼特医生和得伐石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血腥统治的罪恶,对生活在下层的小市民和农民的苦难寄予深厚的同情,肯定了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在读完这本书后,感觉作者在几个主要的正面人物身上,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梅尼特医生公正善良,见义勇为,疾恶如仇,不屈从于威逼利诱,凭“良心”生活,为了伸张正义,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关金巴士底监狱达十八年之久,受近了磨难。

他出狱后逃到英国隐居起来,努力忘却过去的苦难,掩埋刻骨的复仇之心。

当他的女儿露茜爱上了仇人的儿子代尔那,他不计前仇,以德报怨,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爱战胜了恨,仇人变成了亲人。

梅尼特的这种“无我精神”和行为,成为了作者描写人道主义的楷模。

小说中,作者描写了梅尼特医生目击了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恣意蹂躏农家妇女,并且杀害了她的弟弟的这一暴行后,写信向朝廷告发。

不幸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发现,因此梅尼特医生被厄弗里蒙地侯爵诬陷在巴士底监狱坐了18牢。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以满怀同情的笔触描写了法国农民遭受迫害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谴责了封建贵族的为非作歹、为所欲为的暴行。

外国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集 1

外国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集 1

外国文学考试地图(上)★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俄林波斯神系2、塞壬3、《荷马史诗》4、希腊戏剧5、《俄狄浦斯王》6、“希腊化”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主要内容。

2、简述维吉尔塑造的埃涅阿斯形象。

3、《埃涅阿斯纪》和荷马史诗在艺术上有何异同?4、比较《伊利亚特》与《伊尼德》的异同。

5、狄俄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关系。

6、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7、俄狄浦斯情结。

8、解读“斯芬克斯之谜”这一神话,阐发其中蕴含的哲理。

9、从神话,史诗,悲剧看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三、论述题1、试论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念并分析其原型意义。

2、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一、名词解释1、“罗宾汉谣曲”2、《尼伯龙根之歌》3、骑士文学4、破晓歌二、简答题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他们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神曲》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1、但丁思想的双重性在《神曲》中是如何体现的?2、如何理解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名词解释1、十四行诗2、“大学才子派”3、流浪汉小说4、《巨人传》5、莎士比亚化6、福斯塔夫7、蒙田二、简答题1、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吗?为什么?2、简论《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3、从《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看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4、简论哈姆雷特性格的“忧郁”特征。

5、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

6、分析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形象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7、简析《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功能意义。

8、谈谈《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色。

9、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

10、简述莎士比亚的文艺观。

11、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堂吉诃德》桑丘形象的理解。

2、莎士比亚戏剧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3、试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论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论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摘要:狄更斯将人道主义情怀渗透在他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当中,宣扬一种仁善道德的精神,以一种宽恕,理解的态度来对待阶级矛盾。

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体现了狄更斯创作中不能彻底批判的局限性。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局限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纪英国批义思想,在对现实社会批判的同时使心怀希望。

赋予人强烈的感染力。

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

小时候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父母经常大宴宾客,花钱上没有节制,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因为债务问题而入狱,一家人随着父亲迁至牢房居住。

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厂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他饱尝艰辛,饱受屈辱,也看尽了人情冷暖。

这段人生经历不仅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促使他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形成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创作基调。

根据狄更斯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我们可将他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温和批判阶段。

中期的全面批判阶段,晚期的对未来社会发展展望阶段。

但是,无论他对现实世界如何批判,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仁慈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真善美的温情。

这些都可以在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找到论据。

一、狄更斯早期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发表的(or克威克外传》(1937)、《雾都孤儿》(1938)、《尼古拉斯·尼克尔》(1939)、《老古玩店》(1940)、《巴纳比·拉奇》(1841)这5部长篇小说从创作特点上来说可归属为早期(1837一1841)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作品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温和的批判。

《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成名作。

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有意地把匹克威克塑造成了一个仁慈和博爱的典型。

他不请世事、正直善良、打抱不平、助人为乐。

有一次他在一所茅屋前发现一块半露出地面的刻了字的石头,便认为这是很古老的刻了碑文的宝石。

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浅析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它的基础是一种抽象而普遍的人性。

人道主义本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 ),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一词引伸而来,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意志自由,要求恢复人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追求个人才智的发展和世俗的幸福生活。

一、狄更斯和雨果的人道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人道主义者们认为人性本善,并且人们的道德是可以教化和改变的,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便是建立在人性论的基础上的,他理解的人性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它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丹纳所说:“狄更斯的小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行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欢乐蕴藏在内心的感情中。

”,他强调“人类之爱”,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

狄更斯作为典型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思想已成了贯穿其创作生涯的重要思想,几乎他的每部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他看到了资产阶级世界里金钱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矛盾日益激化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并没有将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出路,而是把希望寄托在道德教育上。

他希望通过资产者的良心发现从而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来调和阶级矛盾,以此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理想社会。

狄更斯在作品中关注和同情下层人物的生活状况。

例如《雾都孤儿》这个作品中的主人公奥利弗·退斯特,就是从一个儿童的悲惨身世开始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与不幸的遭遇后,在善良之人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狄更斯就是想借助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的虚伪和黑暗进行揭露和批判,并且通过对黑暗社会的描述更加凸显了主人公奥利弗的弱小,而奥利弗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中那些最底层阶级的小人物形象。

而对于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首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明显地体现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上。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比较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比较

在成果斐然的19世纪西方文学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主要的思想武器。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广而言之,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有权过正常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雨果,法国19世纪杰出的作家。

纵观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他创作的始终,是其创作的主线与灵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他的小说中解释历史事件和描写人物形象时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一个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她美丽、纯洁、善良正直、乐于助人,作者赋予她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这是真、善、美的化身。

再看另一个人物——卡西莫多,他丑陋、耳聋独眼、佝偻口吃,却具有无比的人格魄力。

他身份卑微,只是一个敲钟人,却占据了世界文学史的显赫位置,这正是由于雨果赋予他灵魂——人道主义精神。

他敲响了“人道主义”这口大钟,钟声震撼了世界文学史,也震撼着世界人类史!他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

《悲惨世界》,是雨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

雨果在在作品中给我们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柔弱”。

他关注“悲惨世界”中的人和人的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其中社会现实不人道的本质。

主人公冉阿让出身贫苦,为了姐姐家饥寒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刑19年,丑恶的社会现实使他要报复,但他最终却被人道主义者——米里哀主教感化后又变成广施济贫的好市长,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转变,冉阿让一生的历程是人道主义复醒的标志,他的死是圣洁的,是超脱飞升,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他是雨果整个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寄托着雨果所有的人道主义关怀,爱人,胜过爱自己,冉阿让的仿如天使回归天堂。

再看沙威这个人物,他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矛盾,觉醒,旧观念,在他的心中激荡,冲撞,寻求出路。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学号:**********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毕业论文(2016届)比较狄更斯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摘要在残酷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们用自己独特的人道主义方式温暖了无数贫苦人的心,狄更斯和雨果两人都是人道主义者,两人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人道主义思想两人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两人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样的,都是把人道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抗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工具,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弊病,对资产阶级的罪恶进行批判。

关键词:狄更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目录引言 (3)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3)二、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4)1、以马内特为代表的理想化人物 (4)2、封建贵族的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 (4)3、以德法尔热夫妇为代表的革命群众 (5)三、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比较 (7)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不同 (8)2、对待社会革命的态度不同 (8)四、两者在人道主义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 (9)1、以提倡宽恕他人,来实现阶级矛盾 (9)2、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困难 (10)五、两者的不同之处 (11)六、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难免都会把自己所憧憬向往的理想和主张,写在作品当中去,雨果和狄更斯也不例外,他们倡导人道主义思想,这和他们自己本身有关系,人道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有博爱的精神,人们要互相尊重,倡导人格上的平等,这一思想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们作为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想通过自己的作品,用人道主义思想去构建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

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正因为两人迥异的人生经历,导致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有不同之处的缘由。

从人物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_徐国权

从人物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_徐国权

语文学刊2010.4○徐国权(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作者简介]徐国权,江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从人物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摘要】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多维的可阐释性和解读性。

雨果作品中有三类典型的人物形象———“圣人”形象、“悔过者”形象和“恶人”形象。

通过对这三类典型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视其人道主义思想,并对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雨果;人道主义;圣人;悔过者;恶人一、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丰沃土壤中,在基督教精神的雨露下,一步步成长壮实起来的,要把握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首先应当理清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流变。

人道主义一般包含着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侧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强调张扬个体的价值和能力;第二个层面侧重人类意识,不但注重自身的快乐,也意识到了“作为人类的一员的光荣和责任”[1]130,甚至有时人会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人道主义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人道主义主要体现的是其第一个层面的含义。

“另一次意义深远的人道主义高潮是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而出现的。

”[2]120-121这一时期的人道主义者高举理性的大旗,抨击基督教、封建专制主义等束缚人的理性和自由的观念,强调“自由、平等、博爱”。

19世纪,人道主义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巨大发展。

法国的雨果、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作家都以人道主义思想而著称。

他们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大都属于第二层含义,即偏向于人类意识,充满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和“善”。

循着人道主义轨迹而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既继承其中“仁爱、忍让、宽恕”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也结合其自身的经历、信仰和时代精神而有所发展。

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真、善、美。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之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年级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作者单位:作者签名:目录1 绪论 (6)2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6)2.1积极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 (6)2.2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6)2.3革命与人道并存 (7)3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7)3.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不同 (8)3.2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8)3.3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积极性 (9)4 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9)4.1 相同点比较 (9)4.2 不同点比较 (10)5 结论 (12)致谢 (14)论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比较摘要人道主义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爱护人,目的在于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

这种在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存在,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许多领域,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发挥着其特有的影响。

在19世纪的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反抗的主要思想工具,旨在唤醒人们起来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社会。

狄更斯和雨果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道主义者,他们非常关注人民疾苦,期望构建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想社会。

希望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在这一方面他们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但是两人的思想主张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两人的作品来感受一下他们笔下各有千秋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论雨果;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对比分析AbstractHumanism is a kind of ideological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period. It advocates caring people, respecting people and caring people. This kind of value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value of the human being, and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human be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hought has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many fields, and it has a special influence o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 nineteenth Century, humanism is the main ideological tool of bourgeois resistance. It aims to arouse people to overthrow the feudal dynasty and establish a bourgeois society. Dickens and Hugo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icrostrip humanitarian, they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hope to build a humanitarian ideology as the core of the ideal society. Hope that people can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feudal society, the real life of their own, in this regard they have a common place. But thoughts of two people is different, the two works to get a feel for what they write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humanism.Key words: Hugo; Dickens; humanism; comparative analysis1 绪论狄更斯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人道主义思想,而雨果的人道主义只是他的浪漫主义思想的一个分支。

比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则较为主观,如《双城记》中的梅尼特医生。

因此,雨果的作品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比狄更斯更加深刻、更加彻底。

虽然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洋溢着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具有不可实现的空想主义性质,但是对于调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自由平等、发扬互助互爱精神还是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2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2.1积极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高尔基曾说过:“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较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了性和巨大的说服性。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是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简洁而强大的笔触,有意识地揭示了封建势力的邪恶。

首先是基督教迫害的要求,维护生命的尊严。

他主张提倡个性解放,雨果看到一个刽子手,用烧红的铁回来惩罚女人。

因此,这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那时起,他被定为永远不道德的行为和法律斗争。

所以,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雨果的同情是中世纪巴黎的下层人民这一边,热爱自由的手工业者和在资产阶级这一边的城市骚乱。

他的仇恨是反对贵族和僧侣阶层,在班级水平最高的封建社会的阶梯面前。

雨果还预测,并呼吁推翻社会的人,雨果的小说仍在肉与血真、善美的化身打败狗的虚伪。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针对国家机器的攻击而进行攻击,而道德影响是治理国家的最佳方案。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2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是雨果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其人道主义精神。

雨果这部小说主要在三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的痛苦、慈善以及凶猛的社会现象。

在雨果看来,现实社会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悲剧,看到被压迫被剥削者,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为重要的地方。

他说:“法律是刚性的。

在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令人不冷的时刻,那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刻,“雨果认为,道德影响力、诚信“爱”、“道德完美”、“做慈善事业的社会转型,也是最邪恶的敌人”来修补自己的方式。

好将最终战胜邪恶,这是雨果的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对于丑恶的社会道德的胜利。

然而,这部小说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这个问题不小,但不能把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称之为伟大,如果必须说它是伟大的,那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乌托邦。

而一个人的血肉,生活的不合理的压迫和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与幻想是不把它的悲剧变成幸福。

只有战胜空想,不能战胜现实。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的现实只能用现实的方法来改革。

雨果雨果笔下的悲剧世界。

2.3革命与人道并存《九三年》以共和军平息旺岱叛乱为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塑造,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1793年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前者于特隆德之王在代县聚集数千农民起义。

国家协会的传教士到平叛部队当政委王代。

共和军总司令郭温被赋予了年轻美丽的人道主义理想。

后来,兰德斯吴被围攻,他将他偷了三个孩子作为人质,要求在交换自由时,遭到了断然拒绝。

由于偶然的原因,隆德之逃跑了,当他看到三个孩子被困在火海中的生活困境,他回去救孩子心甘情愿地落入共和军手中。

郭人道主义精神震撼你隆德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让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郭老师西穆尔出现过,如自己,他明白郭放开隆德之人道主义的冲动,但国家公会铁的纪律和他的革命纪律,坚强的意志克服个人的感情。

最下令处决郭,郭头着陆的那一刻,他不能忍受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九三年》里,它通过马克、佛莱莎母子等形象,,愤怒的投诉惨无人道的封建统治。

巴黎街头素描代表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同时,他意识到革命暴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他死前,郭先生说:“文明有它的瘟疫,这阵大风(革命)治好了它,也许大风选择得很不够好。

但它还有其他的方式吗?在恐怖的瘟疫面前,我明白为什么风暴如此激烈。

”雨果认为,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暴力摧毁封建专制,是革命的天职,是实现人类的理想,这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人道主义理想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雨果对如何运用暴力、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索,这在十九世纪的人道主义作家。

为此,这是值得称赞的。

3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特点3.1人道主义思想核心不同遵循人道主义轨迹,狄更斯的人文主义不仅继承了“爱、宽容、宽恕”和“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结合自身的经验、信仰和时代精神发展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人文内涵与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狄更斯人道主义的核心是“爱”和“好”。

”爱是基督的爱,而不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占有欲。

“善”指的是人性的善,也指的是善的行为,良好的态度和行为。

狄更斯的人本主义是以人性为基础的。

强调道德。

狄更斯先生的道德体系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关怀、中层是诚实、勇敢、无私、无私、善良、诚实、善良、温柔、忠诚、合理和品质,表面层次是指人的教养、生活方式和态度。

这一细致的分工对我们理解狄更斯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注重人物的外部效应,而不是人物的内心斗争省悟,他律与自律。

狄更斯一直与几个神圣的数字,他们似乎沐浴在主的荣光,散发出的是善与爱的人的灵魂。

他们像上帝一样完美,在一些忏悔他们几乎可以上升到一个信仰的眼睛,带着这样的信念,通过试用期的悔改,好摆脱恶性,和精神的复活。

从人们的角色,我们很少能看到他们在内心的善恶对抗。

《老古玩店》中的小耐尔,在古旧阴暗的古玩店里,像是一个天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