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

合集下载

经典国际法案例

经典国际法案例

经典国际法案例国际法指适用于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经典国际法案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经典国际法案例(一)英挪渔业案〖案情〗1935年7月12日,挪威国王颁布一项敕令,宣布4海里专属渔区。

该海域以连接挪威沿岸外缘的高地、岛屿和礁石(即“石垒”)上的48个基点之间的直线基线向海平行划出。

这些基点之间的距离有的超过10海里,其中最长的达44海里。

英国反对挪威划定基线的方法,认为直线基线法违反了国际法。

在外交谈判失败后,由于多艘英国渔船被挪威逮捕,英国于是在1949年9月28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双方主张及理由〗英国认为,挪威1935年敕令确定的直线基线不是依照国际法划出的,国际法上通行的标准是低潮线,即以退潮时海水退出最远的那条海岸线作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法仅适用于海湾;此外,直线基线的长度不能超过10海里。

挪威则反驳说,这些规则不适用于挪威,它所采用的划定基线的方法,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符合国际法的。

挪威划定直线基线的以前敕令并未遭到包括英国在内的任何外国的反对。

因此,应该认为英国已默认了这一方法的效力。

英国对此则称它以前并不知晓挪威的这种划界制度。

〖判决及其依据〗国际法院于1951年12月18日作出判决,驳回英国的要求,判定挪威1935年敕令划定渔区的方法和采用直线基线法确定领海基线并不违反国际法。

由于双方和法院一开始就同意,挪威有权主张4海里领海,而沿岸的峡湾和海湾因历史原因应被认为是挪威的海湾,领海应从低潮线量起,所以争端仅仅是领海宽度应从什么样的基线量起的问题,以及直线基线是否符合国际法、其长度是否有限度的问题。

法院认为,构成“石垒”的岛屿、小岛、礁石和暗礁与挪威大陆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划定领水时应该考虑的不是大陆的海岸线,而是“石垒”的外线。

平行线法不能适用于划这种基线,因为这种方法对极为曲折和密布岛屿的海岸不合适。

圆弧线法同样如此,因为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海洋法系判例

海洋法系判例

海洋法系判例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法系判例:
1. 決定2001/7号案(2001年,国际法院):该案件涉及挪威与俄罗斯之间的争端,双方对勘探和开发北冰洋地区油气资源的权利产生分歧。

国际法院裁定,挪威在该地区享有油气资源的主权权利,并否认俄罗斯对该地区主权的主张。

2. 葛牌案(1947年,国际法院):该案件涉及法国和英国之间关于英吉利海峡地带划界的争端。

国际法院裁定,英吉利海峡是一条国际航道,应该保持开放和自由通行。

3. 安克拉奇克特案(2001年,国际海洋法法庭):该案件涉及美国与加拿大之间关于渔业资源管理的争端。

国际海洋法法庭裁定,美国违反了《合适的管理措施公约》中对渔业资源的管理义务,并要求美国采取措施解决该问题。

4. 決定2016年号案(2016年,国际法院):该案件涉及菲律宾对中国在南海主张主权的挑战。

国际法院裁定,中国对南海部分区域主权主张的基础缺乏法律依据,并声明这些区域属于公海,菲律宾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拥有特定的权益。

这些案例只是海洋法系中的一小部分,海洋法在国际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经典案例

国际法经典案例

国际法经典案例诺特鲍姆案弗里得立希·诺特鲍姆1881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母均为德国人。

依德国国籍法规定,诺特鲍姆出生时即取得了德国国籍。

1905年,在他24岁时离开了德国到危地马拉(以下简称危国)居住并在那里建立了他的商业活动中心和发展事业。

他有时出差到德国,或到其他国家度假,还曾经去探望他的自1931年起就居住在列支敦士登(以下简称列国)的兄弟;但直到1943年他的永久居所地都在危国,大约在1939年他离开危国到汉堡,并于同年10月到列国作暂短的小住,然后于同年1o月9日,以德国进攻波兰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一个多月后他申请取得了列国的国籍。

依列国1934年1月4日公布的国籍法规定,外国人取得列国国籍必须的条件有:必须证明他已被允许若取得列国国籍就可以加人列支敦士登的家乡协会(Home corporation)。

免除这一要求的条件是须证实归化后将丧失他以前的国籍;——至少在列国居住3年,但这个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例外而免除;申请人需要与列国主管当局签订一项关于纳税责任的协议并交纳入籍费。

如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并经列国主管机关的审查批准,列国国王可以赋予他国籍。

诺特鲍姆申请取得列国国籍,同样适用该法的规定。

但他寻求了3年居留期的例外,并交了25000瑞士法郎给列国的摩伦公社和12500瑞士法郎的手续费,以及1000瑞士法郎的入籍税,并交了申请应缴纳的一般税和3万瑞士法郎的安全保证金以满是规定。

同年10月13日,列国国王发布敕令,准他人籍和发给国籍证明。

10月15日他取得了列国摩伦(Mauren)公社公民资格,10月17日他得到完税证明,10月20日他进行了效忠宣誓,10月23日他签订了纳税协议。

10月20日,他得到了列国政府颁发的国籍证书和护照。

同年12月1日,他得到了危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签发的入境签证。

1940年初,他返回了危国,继续从事他的商业活动,并申请将他在外国人登记册上注明的德国国籍改为列国国籍,得到了危国当局的准许。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李令华
【期刊名称】《渔业信息与战略》
【年(卷),期】2005(020)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为世界上首例领海基线案例的英国和挪威渔业案的状况,指出1 9 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 0年后,包括直线基线在内的公约某些部分条款需要重新修改的情况.对黄、东海领海基线的情况也作出了简单介绍.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李令华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英挪渔业案中的历史性权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J], 徐栋
2.关于领海基点和基线的确定问题 [J], 李令华
3.贝塞尔法确定直线领海基线坐标的算法 [J], 孙运道;逄金锋
4.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J], 李令华
5.历史性所有权的国际司法适用对中国南海划界之启示——以英挪渔业案为例 [J], 曾学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法经典案例12个

国际法经典案例12个

诺特鲍姆案弗里得立希·诺特鲍姆1881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母均为德国人。

依德国国籍法规定,诺特鲍姆出生时即取得了德国国籍。

1905年,在他24岁时离开了德国到危地马拉(以下简称危国)居住并在那里建立了他的商业活动中心和发展事业.他有时出差到德国,或到其他国家度假,还曾经去探望他的自1931年起就居住在列支敦士登(以下简称列国)的兄弟;但直到1943年他的永久居所地都在危国,大约在1939年他离开危国到汉堡,并于同年10月到列国作暂短的小住,然后于同年1o月9日,以德国进攻波兰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一个多月后他申请取得了列国的国籍。

依列国1934年1月4日公布的国籍法规定,外国人取得列国国籍必须的条件有:必须证明他已被允许若取得列国国籍就可以加人列支敦士登的家乡协会(Home corporation)。

免除这一要求的条件是须证实归化后将丧失他以前的国籍;-—至少在列国居住3年,但这个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例外而免除;申请人需要与列国主管当局签订一项关于纳税责任的协议并交纳入籍费.如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并经列国主管机关的审查批准,列国国王可以赋予他国籍。

诺特鲍姆申请取得列国国籍,同样适用该法的规定。

但他寻求了3年居留期的例外,并交了25000瑞士法郎给列国的摩伦公社和12500瑞士法郎的手续费,以及1000瑞士法郎的入籍税,并交了申请应缴纳的一般税和3万瑞士法郎的安全保证金以满是规定。

同年10月13日,列国国王发布敕令,准他人籍和发给国籍证明。

10月15日他取得了列国摩伦(Mauren)公社公民资格,10月17日他得到完税证明,10月20日他进行了效忠宣誓,10月23日他签订了纳税协议。

10月20日,他得到了列国政府颁发的国籍证书和护照.同年12月1日,他得到了危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签发的入境签证。

1940年初,他返回了危国,继续从事他的商业活动,并申请将他在外国人登记册上注明的德国国籍改为列国国籍,得到了危国当局的准许.1941年12月11日,危国向德国宣战。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李令华
【期刊名称】《海洋信息》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国际法院对英国挪威渔业案例的判决对世界各沿海国领海基线的确定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海洋法公约中的领海基线条文和目前基线的状况.文章指出,由于国际海洋划界工作的进行,世界各沿海国的领海基线标准应当统一.
【总页数】3页(P26-27,25)
【作者】李令华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市,3001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28.4
【相关文献】
1.英挪渔业案中的历史性权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J], 徐栋
2.关于领海基点和基线的确定问题 [J], 李令华
3.贝塞尔法确定直线领海基线坐标的算法 [J], 孙运道;逄金锋
4.英挪渔业案与领海基线的确定 [J], 李令华
5.历史性所有权的国际司法适用对中国南海划界之启示——以英挪渔业案为例 [J], 曾学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挪渔业案中的历史性权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英挪渔业案中的历史性权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o f t h i s c o n c e p t wi t h g r e a t d e t a i l .R e v i e wi n g t h i s c a s e n o t o n l y c o n t i r b u t e s t o a 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h i s t o i r c t i t l e p e r s e, b u t
St udy on hi s t o ic r t i t l e i n t he Ang l o- No r we g i a n Fi s h e ie r s Ca s e a n d i t s v a l ue t o Ch i ne s e p r a c t i c e
XU Do n g
( L a w S c h o o l , T s i n g h H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Ab s t r a c t : An g l o — No r w e g i a n F i s h e ie r s C a s e wi t h wh i c h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u r t o f J u s t i c e d e a l s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n -
英 挪 渔 业 案 中 的历 史 性 权 利 研 究及 对 中 国 实践 的启 示
徐 栋
1 0 0 0 8 4 ) ( 清华大学 法学 院, 北京
摘要 : 英 挪 渔 业 案 是 国 际 法 院 处 理 历 史 性 权 利 的最 重 要 案 件 之 一 。 法 院 对 历 史 性 权 利 的 内容 、 构 成 和 适 用 进 行

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合集5篇]

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合集5篇]

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合集5篇]第一篇: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英挪渔业案英国诉挪威国际法院,1951年【案情】英国长期以来在挪威海岸外的海域捕鱼。

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经常在捕鱼方面与挪威(当时是丹挪王国)发生争执。

1911年后,英挪两国还发生过几次捕鱼争端。

1933年,英国向挪威政府提出一份备忘录,指责挪威在划定领海基线上所采用的方法不合法。

1935年7月12日’挪威颁布一项国王诏令,诏令宣布北纬26°28'8”以北的海域为挪威专属渔区。

根据该诏令,挪威沿岸以其外缘的高地、岛屿和礁石的48个点为基点,用直线把这些基点连成直线基线,宣布基线向海一面4海里的海域为挪威的专属渔区。

英国在1933年已曾经反对过挪威采用直线基线的方法,并认为挪威采用的直线太长(最长者达44海里)。

挪威1935年的诏令颁布后,英挪两国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没有结果。

在1948-1949年间,英国很多渔船被挪威政府拿捕。

1949年9月28日,英国以请求书向国际法院起诉,要求国际法院指出挪威划定领海的方法是否违背国际法。

因英挪两国均已接受了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国际法院接受了这个案件,对英挪两国的渔业争端进行审理并在1951年12月18日作出判决。

【诉讼与判决】1.诉讼要求。

特别协定请求国际法院:(1)宣布适用于划定基线的国际法原则。

挪威政府将根据这条基线向海一面划出一个延伸4海里完全留给其本国国民使用的专属渔区,这条基线的确定应尽可能考虑双方的论点,以避免两国发生进一步的法律争议。

(2)如法院认为挪威政府有权划定上条所指的渔区并把该渔区只留给其本国国民使用,请对挪威政府对在该线以外的区域干扰英国渔船所造成的损失判予赔偿。

2.诉讼主张。

英国政府认为挪威政府1935年诏令所划出的线不是依照国际法划出的,并认为本案应适用的原则是:领海基线必须是最低潮线;连接内水的封闭线不应超过10海里。

挪威不否认有这些规则,但认为这些规则对挪威不适用,并坚持说它所采用的划定基线的方法,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符合国际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经典案例英挪渔业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英挪渔业案英国诉挪威国际法院,1951年【案情】英国长期以来在挪威海岸外的海域捕鱼。

自17世纪以来,英国就经常在捕鱼方面与挪威(当时是丹挪王国)发生争执。

1911年后,英挪两国还发生过几次捕鱼争端。

1933年,英国向挪威政府提出一份备忘录,指责挪威在划定领海基线上所采用的方法不合法。

1935年7月12日’挪威颁布一项国王诏令,诏令宣布北纬26°28'8”以北的海域为挪威专属渔区。

根据该诏令,挪威沿岸以其外缘的高地、岛屿和礁石的48个点为基点,用直线把这些基点连成直线基线,宣布基线向海一面4海里的海域为挪威的专属渔区。

英国在1933年已曾经反对过挪威采用直线基线的方法,并认为挪威采用的直线太长(最长者达44海里)。

挪威1935年的诏令颁布后,英挪两国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没有结果。

在1948-1949年间,英国很多渔船被挪威政府拿捕。

1949年9月28日,英国以请求书向国际法院起诉,要求国际法院指出挪威划定领海的方法是否违背国际法。

因英挪两国均已接受了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国际法院接受了这个案件,对英挪两国的渔业争端进行审理并在1951年12月18日作出判决。

【诉讼与判决】1.诉讼要求。

特别协定请求国际法院:(1)宣布适用于划定基线的国际法原则。

挪威政府将根据这条基线向海一面划出一个延伸4海里完全留给其本国国民使用的专属渔区,这条基线的确定应尽可能考虑双方的论点,以避免两国发生进一步的法律争议。

(2)如法院认为挪威政府有权划定上条所指的渔区并把该渔区只留给其本国国民使用,请对挪威政府对在该线以外的区域干扰英国渔船所造成的损失判予赔偿。

2.诉讼主张。

英国政府认为挪威政府1935年诏令所划出的线不是依照国际法划出的,并认为本案应适用的原则是:领海基线必须是最低潮线;连接内水的封闭线不应超过10海里。

挪威不否认有这些规则,但认为这些规则对挪威不适用,并坚持说它所采用的划定基线的方法,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符合国际法的。

经过书面诉讼和口头诉讼后,国际法院认为本案须研究三个问题:(1)英国提出的原则是不是国际法的正确说明(2)挪威的方法是不是符合国际法(3)挪威的国王诏令是不是正确地适用了这种方法3.法院的分析。

法院认为在处理这个案件时,有几个基本点是必需考虑的。

第一个考虑是领海从属于陆地的观念。

沿海国正是根据陆地才有权取得沿岸水域的权利。

国家划定领海界线时必需考虑实际的需要和当地的要求,并考虑领海基线的划定可能偏离其海岸一般趋势的合理的范围。

第二个考虑是某些海域与把它分隔或包围的陆地组成部分之间的靠近程度,因为划定基线时,应考虑其靠近程度是否足以使该海域成为内水。

沿岸国在有关海湾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地理情况来决定。

第三个考虑是延伸的范围除了地理因素之外,不要忽略了特殊的利益,这个因素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是由长期的惯例所证实了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

英国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低潮线原则”,二是“十海里原则”。

至于“低潮线原则”,国际法院指出:为了确定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国家实践曾采用过低潮线、高潮线或两者的平均线。

这个标准能清楚地体现领海与陆地领土毗邻的特点。

各国都采用这个标准,挪威和英国都采用这个标准,不过作法上各有不同,在国际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则。

在本案中,挪威的4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只是这4海里应从什么地方算起。

挪威的低潮线应该从什么地方划出。

这就首先要考虑挪威海岸的特点了。

挪威海岸长约1500公里,地貌异常特殊,沿岸群山环抱,断断续续,其中包含无数岛屿、小岛和干礁,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小岛群,挪威称之为“石垒”(sk-jargaard)。

海岸外是一片浅平的沙滩。

该区域渔源丰富,足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来源。

从争议地区最南端到“北角”,沿岸就是一片石垒。

在石垒里面,几乎每一个小岛都有大小不等的海湾、海峡和仅供当地居民来往的水道。

“石垒”构成挪威陆地的一个构成部分了。

挪威的海岸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是陆地与海洋的明显边界,而是其“石垒”的外界。

在确定挪威领海基线的时候,低潮线是大陆的低潮线还是构成其大陆一部分的“石垒”的低潮线就是说,挪威主张的4海里领海宽度的起点线一基线应从大陆的低潮线算起,还是从“石垒”的低潮线算起英国认为挪威的基线应该是构成挪威领土部分的干地和挪威内水的低潮线。

法院不能同意这个看法。

法院指出:适用低潮线规则有三种方法。

那就是:平行线法(trace parallele)、圆弧法(arc of circles)和直线法(straightbaseline system)。

最简单的是平行线法,即领海的外界完全与海岸平行。

这个方法对海岸正常的国家是容易做到的。

当海岸曲度很大(如挪威海岸东部的芬马克)和沿岸岛屿密布(如沿着挪威海岸西部的“石垒”)的时候,基线就会脱离低潮线而只能根据地理结构划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低潮线就不能作为一个规则提出来要求海岸线必须与它的整个弯曲度相一致。

在本案中,英国在备忘录中曾以低潮线标准反对挪威,但它在复辩状和在其代理人的陈述中已放弃了这个观点。

但另一方面,英国在复辩状中又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圆弧法”。

圆弧法是美国代表在1930年在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上提出的。

这是用新技术划出领海宽度的方法,其目的是实现领海必须沿着海岸线划出的原则。

但这种方法也没有法律的强制作用,英国代理人在口头答辩中也承认这一点。

法院指出,为了实现领海带必须沿着海岸线划出的原则,许多国家已认为有必要采用直线基线法,它们并没有受到别的国家反对。

直线基线法就是在低海线上选定适当的点,用直线把各点连起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予正常的海湾,也可以用于曲度不大的海岸。

英国认为挪威只能用宵线划出湾口的封闭线。

法院不能同意这个看法。

如果领海的基线必须沿着“石垒”的外线划出,就没有理由认为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海湾了。

至于“十海里原则”。

英国认为,根据国际法,海湾的封闭线不应超过10海里,除非挪威能证明所有大湾小湾都是它的历史性水域,封闭线才可以超过10海里,但英国也承认挪威有权把这些水域作为它的历史性水域。

挪威认为它以历史权利作为根据,但它对历史权利的解释不同,正如挪威代理人在听讯时所说的,“挪威政府不是以历史来论征它的额外权利,对海域提出为法律所拒绝的权利,挪威是用历史和其他因素一起来说明它所采用的方法是符合法律的。

”挪威政府的历史权利的概念是与它对一般国际法规则的理解是一致的。

在它看来,国际法的这些规则已考虑到事物的多样性,划线必须符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

它认为,它所采取的直线基线法是当地情况之必需,是完全符合法律的。

国际法院指出,“历史性水域”通常是指内水。

英国把历史性水域适用到内水和领海,这是违背国际法的。

至于直线的长度,虽然有些国家主张十海里,但也有许多国家采用不同的长度。

因此,“十海里规则”无论对海湾来说,还是对各个岛屿之间的海域来说,都还没有取得普遍国际法规则的权威。

由于挪威已不能在其海岸适用十海里规则,就不能以这个规则反对挪威。

关于第二个问题。

1935年诏令所适用的划线方法是否符合国际法挪威认为,采用直线法划基线,已成了挪威传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挪威海岸的特殊地理情况造成的。

这种作法已为一系列的实践形成为挪威的一种制度。

六十多年来,这种制度从来没有受到其他国家反对。

国际法院也认为,挪威政府从1812年的诏令以来,直到本争端发生以前,就不断地通过诏令、报告、外交照会等文件表明采用直线方法划基线。

挪威的直线基线制度是从在本争端发生以前,就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确定下来了。

各国政府对这种方法的容忍态度证明他们不认为那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多少年来,连英国也没有提出异议。

只有1933年7月27日的备忘录才受到英国正式反对。

挪威的划线方法是根据其地理特点的需要决定的,它并没有为其他国家反对,应认为是没有违背国际法的。

关于第三个问题。

挪威的国王诏令的划线方法是否正确适用在辩论中,英国认为:挪威1935年国王诏令所划定的基线中的某些线段,例如斯维荷尔泰维特(Svaehol thavet)和洛伐维特(Lop-phavet),没有完全沿着海岸的一般方向,因而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

法院研究了这两个线段之后,认为斯维荷尔泰维特实际上是一个带有海湾性质的盆地,不过分成两个大湾。

洛伐维特在基线与陆地部分的稍许偏离,不能认为是偏离海岸的一般方向。

斯维荷尔维特自17世纪以来就被挪威认为是它的内水,早已隶属于挪威的主权之下,至于洛伐维特,偏离是很轻微的,由沿岸国自己解决就行了。

4.判决。

根据上述分析,法院驳回了英国的要求,并于1951年12月28日作出判决:判决以10:2票判定:“1935年7月12日挪威国王诏令划定渔区的方法没有违反国际法。

”以8:4票判定:“由倒王诏令采用直线方法划出的基线没有违反国际法。

”判决作出时,阿尔瓦勒斯、海克沃斯、舒模等三位法官发表了个别意见;麦克奈尔和里德两位法官发表了不同意见。

【评注】基线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也是测算领海及其他海域的起点线。

确定基线是海洋法中最重要的问题。

但海洋法上还没有为各国统一适用的原则或规则。

罗马时期最初采用高潮线,后来改用低潮线。

低潮线现在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了。

1812年的《北海渔约》把低潮线称为“实际的标准”。

在1930年的国际法编纂会议上,低潮线被称为“通常的基线”。

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把低潮线称为“正常基线”,所谓正常,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它与海岸完全平行。

但在海岸不那么正常的时候,就是说,在海岸弯曲度很大和岛屿又多的情况下,沿岸国就采用别的基线,直线基线就是普遍适用的一种。

在本案中,英国认为挪威不应采用直线基线,不应以石垒的外缘作为基线,不应采用超过十海里长度的基线。

这三个主张都给国际法院驳回了。

直线基线最先是英国采用的。

远在1604年,英国就用直线划出马恩岛和安格尔西岛之间的基线。

后来许多国家都用直线划出湾口或河口的封闭线。

到19世纪,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线基线了。

因此,挪威用直线划出其基线,那是无可非议的。

至于挪威的基线应是连接其石垒最外缘的线还是其陆地的海岸线国际法院根据挪威沿岸的地貌特点,认定“石垒”是挪威陆地的一个构成部分,因而基线应是石垒的外界而不是陆地的海岸。

这个判断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

所谓十海里的长度标准,在国际法上根本就没有这个规则,那只是英美北大西洋海岸渔业仲裁案裁决中提出的建设,运没有成为习惯法规则。

本案是有关领海基线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

国际法院在判决中指出采用直线基线的三个基本观点:(1)沿海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地理特点选用划出领海基线的方法;(2)直线基线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偏离海岸的一般方向;(3)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沿岸国的内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