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客运站案例分析ppt课件

客运站案例分析ppt课件

客运站改进方向
完善客运设施
完善售票窗口、安检设 备等客运设施,提高旅 客出行体验和效率。
提高运力
合理安排列车班次和车 厢,提高运力和运输效 率。
提升信息化程 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 智能化服务和管理,提 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旅客安全检查和管 理,确保旅客生命财产 安全。
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 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 务,满足市场需求。
客运站案例分析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案例介绍 • 案例分析 • 案例问题与挑战 • 案例借鉴与启示 • 案例总结与建议
01
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
客运站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客运站在近年 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运站建设需求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客运站建 设面临着不断升级和改进的压力。
案例问题与挑战
客运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运设施不足
01
部分客运站存在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等问题,如售票窗口不
足、安检设备落后等,影响旅客出行体验。
运力不足
02
客运站在高峰期往往存在运力不足的问题,如列车班次不够、
车厢拥挤等,导致旅客出行困难。
信息化程度低
03
部分客运站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智能化服务和管理手段,
02
案例分析
客运站整体情况分析1 2Fra bibliotek地理位置
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占地面积XX平方米, 建筑面积XX平方米
设计规模
站房、站场、候车厅、售票厅等设施,可容纳 XX名旅客同时候车

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公交客运交通枢纽(简称枢纽)是指将不同交通方式相连接,同时提供乘车、换乘、停车、出租等综合地面交通服务的交通设施。

枢纽旨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以下是一例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以了解其优势、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情况。

案例背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突出,市民对公共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公共交通网络存在不够完善、线路不够驳接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旨在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市民私家车使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建设方案:1.选址:枢纽所选址位于市中心,临近主要道路和火车站,方便市民乘车换乘,也为枢纽提供了极佳的交通条件。

3.线路规划:枢纽线路规划的关键是要确保与市内外各个地区的公交线路有驳接。

枢纽内部设置主干线路,与周边区域的支线路连接,将市区的各个方向有机地连接起来。

此外,还应为市内各主要景点、商业中心等设置直通公交线路,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运营管理:1.路网协调:枢纽需要与周边的公交线路进行协调和联动,确保公交线路的密度和提供频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并提供高效的换乘服务。

2.准点运行:枢纽公交车辆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准点发车,以确保换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枢纽应配备专门的调度员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3.信息服务:枢纽应提供公交线路、换乘指南、候车时间等相关信息,方便乘客查询和使用。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物理信息栏等多种方式提供信息。

优势与价值:1.便捷的换乘服务:枢纽的线路和设施设计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服务,改善市民出行体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

2.缓解交通拥堵:通过提供多种公共交通工具的换乘选择,减少私家车使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3.节约资源: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利用现有交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4.促进城市发展:枢纽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城市形象的窗口,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客运站案例分析

客运站案例分析

客运站案例分析客运站是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旅客出行需求。

客运站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和旅客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某客运站为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其他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客运站的规划设计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客运站的选址、场站布局、候车厅、候车广场、站台设置、出入口设计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客运站的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和安全隐患,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该客运站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交通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划,站内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设置科学,为旅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其次,客运站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运营管理包括车辆调度、班次安排、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监控等方面。

在运营管理方面,该客运站建立了科学的车辆调度系统,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旅客的出行需求。

同时,客运站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了旅客和员工的安全。

在服务质量监控方面,客运站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旅客的问题和意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客运站的服务质量是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服务质量包括了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

该客运站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员工接受专业的服务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能够为旅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同时,客运站还建立了便捷的购票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方便旅客购票和了解出行信息。

此外,客运站还开展了多项便民措施,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旅客提供专门服务,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利的设施设备。

综上所述,该客运站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城市交通运输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该客运站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客运站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交通建筑--北京六里桥交通枢纽方案说明

交通建筑--北京六里桥交通枢纽方案说明

方案说明一、设计理念六里桥长途(综合)客运枢纽做为北京市唯一的省际公路交通枢纽是位于北京西南的门户,在方案总体构思时首先“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

即使人最短换乘,最为便捷地完成八个换乘的关系。

八个换乘主次分别,分层次解决人流、车流之间关系,建筑形象的处理以流线型动感建筑造型以喻意交通枢纽建筑的本质及时代的发展。

二、城市设计和总体环境设计1.分区明确:交通枢纽交通流线复杂,与其二期商业开发分区考虑。

将人民村西路东移约80米,则整块用地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北侧,既靠近地铁9号线位置,使线形的交通枢纽站与线形的地铁9号线平行布置。

则50%的地铁人流赢得了最短的直线距离。

东区周围环路自成体系,将大量的停车场(长途车192辆,公交车76辆)放在东区的南部。

西区为东西短(80m)、南北长(190m)的条状地,其西侧为整块城市绿地,环境很好。

西区安排三座塔楼,群房连接成一体。

分区的优点:使交通枢纽功能与商业开发区互不干扰,但又东西相望。

有分有合,在建筑的地下功能连接,在建筑的造型上视觉空间连接。

使交通枢纽复杂的车流更加顺畅得到解决。

2.城市设计:枢纽站与商业群靠近京石高速路南侧(百米宽,四百米长)的绿化隔离带。

并获得了良好的绿化空间,京石路南开阔百米城市绿带的托衫下,平缓舒展的枢纽站长达160米,高为20米,其低缓的流线造型与平缓开阔的城市绿带浑然一体。

在三座百米高塔的对比下,高塔的垂直构图与绿带及交通枢纽的水平构图均得到加强。

在北京西南门户区形成一组生动的建筑群体。

三、交通组织分析1.外部交通1)长途车:由西部来的长途车通过京石路、广安路、人民村中路南行百米右拐进入长途站场,顺时针行驶内环,由南部来的长途车从南三环至丽泽桥转向丰台北路至八一厂西路南延向北后驶入京保公路从人民村中路驶入。

离京的长途车从人民村南路、八一厂西路南延、南三环西侧辅路、丰台北路到南三环路及京开高速路,避免长途车通过六里桥立交,减小对六里桥立交的压力。

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公交客运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3.出租车
出租车在用地中部北南两侧3个专用出入口进入驶出枢纽。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4.小汽车
社会车辆由枢纽南北两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出入枢纽地下汽车库。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5.自行车
自行车由枢纽南北两侧的自行车库出入口出入枢纽自行车库。
parking
137条/1000班次 83
长途客运车驻车 数量number of
bus parking 全日客运量 daily passenger
number
222 27.5万
设计机动车停车数量1023辆,其中 主站房区:公交车83辆,长途车222辆,社会车辆169 辆,接送货车辆18辆,共计492辆 服务楼:271辆 商业开发楼:260辆
公交车流线 公交车流线
宋家庄交通枢纽商业策划 Songjiazhuang transportation hub business planning
地下业态比例Format proportion of underground
业态 休闲精品商业
Leisure Boutique
Retail 生活超市super,
6.建筑设计
6.5.造型设计
北向效果图 依据功能要求,首层局部架空,形成开敞式到发车区;结合5条由高到低渐变的站台连廊 及与主体造型风格相呼应的天桥,共同构成了造型丰富又融合于一体的、有品味的格调建筑。
6.建筑设计
6.5.造型设计
东北向效果图 结合功能和体型,建筑外立面整体以横向分格为主、强化水平线条,通透轻盈的明框玻 璃幕墙与体块端部侧墙的金属板墙面相结合,突出了交通建筑简洁流畅的特点。

客运站案例分析

客运站案例分析

城市公交车停车位尺寸12m长3.8m宽
⏹车辆类型最小平曲线半径(米)
⏹铰接车13.00
⏹大型汽车13.00
⏹中型汽车10.50
⏹小型汽车7.00

⏹停车场的安全和疏散
⏹1、在场车辆的安全通道和疏散口,一、二级站不应少于二个,当停车数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疏散口,
出入口之间的距离须大于15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出入口距人行天桥、地道和桥梁应大于50米。

⏹2、场内停车应按组停放,每组数量不宜超过50辆,车辆停放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0.80米,组与组之间防火
间距不应小于6米.
⏹3、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米
⏹4、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米,双车道净宽不应小于6米。

⏹5、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道应保持不小于10的直道。

候车功能:一、二、三级站为大面积候车,多通道检票。

候车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检票口,每三个发车位不得少于一个。

按照实际流向安排检票口的不同方向,可形成单向、双向、三向检票区域。

候车厅应设置座椅,其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检票口,每排座椅不应大于20座,两端应设不小于 1.50m通道。

候车厅的面积与尺寸确定
过道宽:在考虑到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

允许单排人单向通行的过道所需要的最小宽度是900㎜;允许两排人流或一排人流一排轮椅通行的最小尺寸,宽度为1500㎜,也是无障碍通道的最小宽度;在高等级的大型客运站中,当需要两排轮椅通行,或者是三股人流通行时,走道宽度最小为1800㎜。

售票室面积。

公交站点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公交站点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公交站点设计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公交站点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以某城市一处公交站点设计案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其他城市公交站点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案例概述这个公交站点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商业区和居民区密集,日常客流量较大。

该站点是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集散地,是市民出行的重要场所。

3. 设计理念该公交站点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高效、便捷。

注重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和一流的服务体验,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出行环境。

4. 设计特点4.1 线路设置该公交站点是多条公交线路的终点或中转点,因此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站点设置合理、分布均衡,方便市民换乘。

同时,站点周边设置了明确的指示牌和指示标识,使乘客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公交线路。

4.2 候车设施候车设施是公交站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站点设置了宽敞明亮的候车亭,亭内设置了坐椅、广告牌和信息公告栏,方便乘客等候车辆的同时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候车亭还设置有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公交车到达时间,为市民提供更准确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

4.3 环境设计为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该公交站点注重了环境设计。

站点周边种植了大量绿化植物,增加了氧气含量,减轻了城市空气污染。

同时,站点周边设置了景观座椅和喷泉等设施,提供了休憩和观赏的场所,使乘客在候车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舒适的环境。

4.4 站点安全公交站点的安全性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该站点设置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可对站点周边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此外,站点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座椅设置防尘保护罩,有效防止滑倒和污染现象的发生。

5. 评价与展望该公交站点设计合理,注重人性化和服务体验,提供了便利、安全、舒适的出行举措。

在解决市民出行问题、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交通枢纽勘察设计案例分析

综合交通枢纽勘察设计案例分析

反馈与改进
将评估结果反馈至设计阶 段,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 足进行改进,优化设计方 案。
04
案例经验总结
勘察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充分的前期调研
在勘察设计初期,应充分了解项 目所在地的地理、气候、文化等 环境因素,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
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多专业协同工作
综合交通枢纽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应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更加凸显,未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将更加注重 用户体验和人性化设计。Biblioteka THANKS感谢观看
暖通设计
总结词
暖通设计是综合交通枢纽勘察设计中不可或 缺的一环,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 采暖系统等的设计,以满足工程日常运行和 舒适度的需求。
详细描述
在暖通设计阶段,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顺畅 性和空气质量保障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空 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以及能耗控制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求,设计 相应的采暖系统,以确保工程的舒适度和节
综合交通枢纽析勘察设计案例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勘察设计要点分析 • 案例实施过程分析 • 案例经验总结
01
案例背景介绍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需 求日益增长,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成为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 率的重要手段。
综合交通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交汇的 节点,集成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 、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不同交 通方式之间的顺畅换乘。
02
勘察设计要点分析
地质勘察
总结词
地质勘察是综合交通枢纽勘察设计的关键环节,需要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情 况,为后续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提供基础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内部交通组织 5.3.1.公交(过境公交)
过境公交经用地西侧进入枢纽到发车站台,经用地北侧中部出口离开枢纽。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1.公交(东向辅路)
东向辅路上的4条线路经由用地北侧中部出入口进出枢纽。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2.长途
长途车经南侧东部出入口进入、由北侧东部出口驶出
6.建筑设计
6.5.造型设计
北向效果图 依据功能要求,首层局部架空,形成开敞式到发车区;结合5条由高到低渐变的站台连廊 及与主体造型风格相呼应的天桥,共同构成了造型丰富又融合于一体的、有品味的格调建筑。
6.建筑设计
6.51万㎡ 3.66万㎡ 其中:地上2.29万 ㎡, 地下1.37万㎡
0.35
21条
1条
253辆
36.81万
客流预测: 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集散比例分别为公交66.17%、地铁
17.26%、自行车6.88%、步行4.48%、长途3.48%、出租 1.39%、小汽车0.35%。
客流主体:主要的换乘量在公交、地铁和自行车三者之间完 成,约占总换乘量的63.83%。
6.建筑设计
6.2.平面功能分区
候 车 服 务 用 房
夹层位于东侧长途候车厅上部,布置长途候车厅服务用房。
夹层平面图
建筑面积:430.30m2
6.建筑设计
6.2.平面功能分区
接地铁
枢纽配套
换乘通道
公交换 乘大厅
公交业务用房
长途业 务用房
二层平面图
建筑面积:9582.91m2
枢纽二层中部为连接各公交发车岛的换乘厅;西北侧为枢纽配套用房;东南侧为公交、 长途办公区;北侧为换乘通道连廊。换乘厅北侧设出入口与拟建通往地铁四惠站天桥相 连。
area
总建筑面积 The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容积率 FAR
公交车线路数 Number of bus
lines 地铁线路数 Number of subway lines 公交车驻车数 Number of bus
parking 全日客运量 daily passenger
number
枢纽建筑
代征用地
长途驻车 (60辆)
东侧枢纽配套停车场
5.交通组织设计
5.2.外部交通组织 5.2.1.公交、长途
枢纽用地
东侧枢纽配套 停车场
图例:
公交
长途
5.交通组织设计
5.2.外部交通组织 5.2.2.出租车
枢纽用地
出租车站 出租车站
东侧枢纽配套 停车场
5.交通组织设计
5.2.外部交通组织 5.2.3.小汽车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3.出租车
出租车在用地中部北南两侧3个专用出入口进入驶出枢纽。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4.小汽车
社会车辆由枢纽南北两侧的地下车库出入口出入枢纽地下汽车库。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5.自行车
自行车由枢纽南北两侧的自行车库出入口出入枢纽自行车库。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6.步行
人流通过首层北侧的公交及长途入口广场,以及南侧中部的入口广场进出枢纽。枢纽 北侧二层架设天桥与地铁四惠站的二层站厅连通(天桥兼过街功能)。
6.建筑设计
6.2.平面功能分区
自行车库
机动车库(202辆) 设备用房
职工餐厅
地下层平面图
建筑面积:13732.42m2
东侧枢纽配套停车用地:中部为停车场,西南侧布置维修车间及加油站,东侧预留远期 充电站及附属用房位置,用地南北侧中部设置出入口。
枢纽内部路:用地西侧现有南北向社会路拓宽至15米,供西向辅路公交车及社会车辆通 行;用地东侧新建一条8米宽道路,供长途车通行。
西向公交驻车 (182辆)
东向公交驻车 (71辆)
6.建筑设计
6.2.平面功能分区
公安用房
枢纽办公区域
长途驻 班宿舍
三层平面图
建筑面积:5077.96m2
枢纽三层中部换乘厅上空,东南侧为公交办公、长途驻班;西北侧为公安用房。
6.建筑设计
6.5.造型设计
鸟瞰图 枢纽造型突出交通建筑动感、现代的特色,顺应交通动线走向,由两个 主次分明的条形体块相互穿插构成枢纽建筑主体形象。
枢纽地下层西侧为自行车库,停车2000辆;东北部为机动车库,停车202辆;东南部为 设备用房及职工餐厅。
6.建筑设计
6.2.平面功能分区
出租车站



公交到发区


出租车站
首层平面图
建筑面积:7552.07m2
枢纽首层中部为公交到车区和换乘大厅,西部为公交到发车区,公交所有到车位及东、西 向辅路发车位沿周边布置;换乘大厅的西侧行列式布置5个发车岛,供西向主路发车使用; 首层东部为长途候车厅及长途到发车区。
地库入口
枢纽用地
东侧枢纽配套
地库出口 停车场
5.交通组织设计
5.2.外部交通组织 5.2.4.自行车、行人
自行车库出入口
枢纽用地
自行车库出入口
东侧枢纽配套 停车场
图例:
自行车
行人
5.交通组织设计
5.2.外部交通组织 5.2.5.枢纽配套停车
枢纽用地
东侧枢纽配套 停车场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1.公交(西向主路)
工程概况
用地及周边环境


地铁四惠站

京通 快 速 路
通惠家园Βιβλιοθήκη 路西侧枢纽用地6.51公顷
东侧枢纽配套驻车 场用地3.27公顷
代征用地6.90公顷
通惠 河
4.总平面设计
西侧枢纽设用地:根据西侧建设用地狭长的特点,以及北侧现状南北车行通道的位置, 将建筑主体置于建设用地中部,西部及中部内院为公交车到发车区及驻车场,东部为长 途车到发车区及驻车场。
交通枢纽案例分析 Transportation Hub Case Analysis
北京交通枢纽汇总 Collection of Beijing transport hubs
北京交通枢纽汇总Collection of Beijing transport hubs
北京四惠(Sihui)公交枢纽
总用地面积 The total land
西向主路上的8条线路经通惠河北侧路由南侧中部出入口进出枢纽。
5.交通组织设计
5.3.内部交通组织 5.3.1.公交(西向辅路)
西向辅路上的3条线路沿四惠桥东南辅路,经枢纽西侧新拓宽社会路向南行至通惠河北侧路上枢 纽南侧中部出入口进入枢纽,再由北侧与京通快速路现状南北车行通道对应的中部出口驶出。
5.交通组织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