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喷雾质谱应用技术 Birendra N. Pramanik 化学工业出版社

合集下载

《电喷雾质谱》课件

《电喷雾质谱》课件

环境检测
通过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 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和农药等。
食品安全检测
电喷雾质谱可用于食品中农 药残留、添加剂和重金属等 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不断推动电喷雾质谱技术的发展, 提高灵敏度、分辨率和数据处理 能力。
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色谱、质 谱成像和光谱,提高分析能力和 实验效率。
应用推广和发展
拓展电喷雾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和病理诊断等领域的应 用。
收集和分析质谱数据
1
数据收集
使用质谱仪收集离子信号,并获取质谱图谱和质谱峰的相关信息。
2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质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基线校正和峰识别,以准确分析样品成分。
3
与质谱库比对
将质谱数据与质谱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比对,以辅助鉴定物质结构。
应用
生物医学研究
电喷雾质谱在生物医学研究 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 蛋白质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
电喷雾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方法
选择适当的样品制备方法, 如溶解、提取或纯化,以获 得高质量的样品。
溶液浓度选择
调整样品溶液的浓度,确保 在电喷雾过程中产生足够的 离子信号。
溶剂选择
选择合适的溶剂,以保证样 品在电喷雾过程中稳定且溶 解度良好。
电喷雾离子源
1 结构
电喷雾离子源通常由离子喷雾针、雾化气体和高压电源组成。
《电喷雾质谱》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电喷雾质谱技术的原理、样品制备、离子源、数据分析及应用 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吧!
什么是电喷雾质谱?
• 定义:一种高灵敏度的质谱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检测生物大分子和有机物。 • 原理:通过电喷雾离子源将样品溶液中的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 优点:高敏感性、高选择性、无需事前化学修饰、适用于复杂样品。

电喷雾质谱在药物和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电喷雾质谱在药物和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电喷雾质谱在药物和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林秀丽;陆玮洁;主沉浮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年(卷),期】2007(28)2
【摘要】作为研究非共价复合物的有力工具,近年来电喷雾质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药物和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此文介绍了近年来电喷雾质谱在研究药物和DNA相互作用中的进展.对电喷雾质谱在研究药物和DNA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热点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林秀丽;陆玮洁;主沉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
【相关文献】
1.电喷雾质谱在超分子体系中非共价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勤;张淑珍;吴弼东;申睿;恽榴红;谢剑炜
2.紫外光谱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J], 高婷;张万举;王芳;张海滨;张伟
3.ChIP在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J], 祝铁钢
4.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J], 余方志;章大鹏;
袁征;赵强;汪海林
5.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应用─反应曲面模型法研究瑞芬太尼与七氟醚联合应用(英文) [J], YANG Lu;YANG Ba-xian;ZHANG Li-ping;BI Shan-shan;LU Wei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简称DESI-MS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质谱成像技术,可用于分析样品中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的原理是利用电喷雾产生的细小带电试剂液滴与表面上的样品相互碰撞,通过能荷传递作用,将能量转移至表面样品上的待测分析物,从而实现待测分析物的解吸/电离,并进入质谱分析。

在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过程中,样品被放置在质谱仪的入口处,并通过一个喷嘴喷出细小的带电液滴。

这些液滴与样品表面碰撞,将能量传递给样品表面,导致样品中的分子解吸并离子化。

随后,离子化的分子被质谱仪的离子源捕获,并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分析,最终得到分子的质量谱图。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等。

因此,它在生物医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该技术可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代谢过程、药物分布和疾病标志物等;在化学领域,该技术可用于分析化学反应的中间体、产物和催化剂等;在环境科学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等。

总之,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组成的详细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1.高分辨率: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能够对样品表面进行微米级别的分析,从而得到非常详细的空间分布信息。

2.高灵敏度:该技术对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效率非常高,因此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够检测到目标分子,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3.无损分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切片或处理,可以直接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因此不会对样品造成损伤。

4.可视化分析:该技术可以将分子分布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纳升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及其在现场分析中的应用

纳升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及其在现场分析中的应用

纳升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技术及其在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Ⅱ分析化学第38卷应用.在药物分析方面,采用DESI—MS可对固态药物(如药片)进行高通量分析.采用nanoEESI—MS则可以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治疗哮喘的药物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现场快速测定.结果表明,该法能对沙丁胺醇气雾剂中的有效成分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中的有效成分特布他林进行灵敏的检测(检测限分别可达10pg/mL和9Pg/mL),还能现场监测药品质量(如监测药品是否过期等).图lnanoEESI-MS装置示意图Rawsamplewithmatrix在食品分析方面,采用nanoEESI—MS法,无需样品预处理,能对牛奶中的三聚氰胺进行现场直接测定,测定结果与DAPCI—MS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对功能饮料(如红牛)中的功能成分如牛磺酸,咖啡因,赖氨酸,肌醇,烟酰胺和维生素B6,和软饮料(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中的主要成分如咖啡因,磷酸,果糖,脱水果糖等,进行了高通量的现场快速测定,几秒内即可完成一个样品的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胡斌等采用nanoEESI—MS法快速,灵敏地筛检饮料中痕量的禁用物质可卡因,检测限可达7~15fg/mL,文章于近期在美国质谱学会主办的JASMS期刊发表(DOI:10.1016/j.jasms.2009.10.015).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采用nanoEESI.MS法,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可对杂环类农药百草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进行现场快速直接检测,百草枯和氯氰菊酯的检测限分别可达10rig/mL和6ng/mL,均低于它们的工业排放标准(前者为0.1g/mL,后者为0.01g/mL).在爆炸物检测方面,各种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敞开式电离质谱技术如DESI,低温等离子体探针,实时直接分析(DART)和EESI等的出现,充分展示了它们在各种复杂基质中爆炸物的直接分析中的能力和实力.新型nanoEESI-MS技术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但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而且无需使用辅助气体或放电气体来产生初级离子,因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高压钢瓶等笨重设备,简化了设备和操作,可以对地表水样中的痕量爆炸物梯恩梯(TNT)和黑索金(RDX)进行现场,快速,直接和灵敏的测定.l京大学朱俊杰课题组最近研制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和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的细胞电化学传感器(AnnZ.em.,I=FJ2o09,81:6641—6648).该文提出了以明胶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简单,可控地合成了纳米金胶的方法(图1).利用超声组装技术,进一步合成了金胶/单壁碳管复合物,研究发现该复合物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肿瘤细胞的固定和增殖.以人白血病细胞(HL一60)为分析物,在金胶/碳管修饰电极表面固定细胞后,电化学阻抗明显提高,且电子传递电阻Ret与细胞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图2),线性范围为1×10一1×10cell/mL,最低检测限为5×10cell/mL,对3×10cell/mL的细胞平行测定6次,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4%,表明该传感器具有重现性好,响应速度快,高灵敏度等优点.作者在细胞毒效应检测中发现:在0到10.0mg/L浓度范围内,该功能化的金胶/碳管复合物对HL-60细胞具有很弱的毒性,显示出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该复合物促进了抗癌药物(阿霉素)向靶向细胞的传输,可以显着增强阿霉素进入目标癌细胞的能力,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药物传输原理如图3所示,首先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与阿霉素分子通过静电吸附形成纳米复合物;其次,由于纳米粒子的生物识别功能,明胶稳定的金胶纳米粒子容易"镶嵌"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上,进一步通过静电吸引或者其它协同作用力吸附负载药物的单壁碳管,从而有效促进抗癌药物分子在靶向癌细胞表面的聚集.该功能纳米材料可以作为一种优良载体,通过金胶和单壁碳管的协同作用,显着增强药物在癌变细胞内的聚积,大幅度提高药效和对靶向癌细胞的杀伤力,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HAcl4'4H2O80℃+叠岛警啐WaterGelatinGelatin.StabilizedGoldNanoparticlesoGelatin-NH2+图1明胶稳定的纳米金的合成图2不同浓度中肿瘤细胞的电化学阻抗图谱*AuNPS.Ge1aIln嘲SWNTs々ADR,图3金胶碳管复合物促进药物传输的原理●●0●。

电喷雾质谱技术

电喷雾质谱技术

电喷雾质谱技术
电喷雾质谱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ESI-MS)是一种用于分析化合物的高效、灵敏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分析样品溶解在挥发性溶剂中,并通过电喷雾产生带电气雾,再将气雾引入质谱仪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化合物的检测和鉴定。

ESI-MS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相比传统的质谱技术,ESI-MS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化合物,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鉴定复杂的化合物混合物。

此外,ESI-MS还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ESI-MS技术的应用中,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生物样品、环境样品、食品样品等。

例如,在生物领域中,ESI-MS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在环境领域中,ESI-MS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水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食品领域中,ESI-MS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除了上述应用外,ESI-MS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结合使用,如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等,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分析和鉴定。

总之,ESI-M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ESI-MS技术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应用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简称ESI-MSI)是一种能够同时提供分子质量和空间分布信息的革命性分析方法,已经在药物研究和分析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中的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概述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离子化技术,通过将待分析样品溶液经由高压电压喷射成微小液滴,在离子源中形成带电的气溶胶,经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和分离,最终通过二维扫描获得分子质量和分布的空间图像。

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对于药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药物分析中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的应用2.1 药物代谢研究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通过对药物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成像,研究者可以直观地观察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和代谢产物形成的规律。

这对于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2 药物输送与释放研究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输送与释放的研究。

通过将药物制剂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位置的释放情况进行成像,可以研究药物在给药区域的输送和释放规律。

这对于药物的控释系统设计和药物输送途径的优化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2.3 药物质量评价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质量评价。

通过分析不同位置的分子质量和分布情况,可以快速获得药物样品的成分和纯度信息。

这在药物质量控制和质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药效一致性。

第三部分: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尽管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物研究和分析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电喷雾质谱成像技术在样品预处理上的要求较高,样品的离子化和溶液的成分对于成像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电喷雾质谱法对有机官能化多酸衍生物的研究

电喷雾质谱法对有机官能化多酸衍生物的研究

电喷雾质谱法对有机官能化多酸衍生物的探究摘要:本探究旨在探究电喷雾质谱法在有机官能化多酸衍生物探究中的应用。

通过电喷雾质谱法对有机官能化多酸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分子量、结构和化学组成,从而深度探究其化学特性和反应机理。

在探究过程中,起首通过红外光谱对多酸进行表征,然后利用电喷雾质谱法进行质量分析,并结合溶液动力学模拟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探究。

试验结果表明,电喷雾质谱法可以分外准确地测量多酸的分子量和化学组成,并且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条件下,对多酸骨架结构进行测定。

在本探究中,我们对多酸的热力学特性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多酸在生物医药和环境污染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谈论。

本探究对于深度理解多酸分子的化学特性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有机官能化多酸;电喷雾质谱法;多酸化学;热力学特性;应用前引言有机官能化多酸是一类具有多种化学官能团的分子,其分子结构复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且在生物医药、环境污染等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分子结构复杂,常规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表征和探究。

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于多酸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喷雾质谱法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将液态或气态样品转化为离子的质谱分析方法,其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和灵敏等优点。

因此,电喷雾质谱法在多酸化学探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探究效果。

本文对电喷雾质谱法在多酸探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多酸的结构表征多酸的结构包括其分子量、化学组成和骨架结构等方面。

常规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难以对多酸的完整结构进行表征,因此需要借助高区分率的质谱技术进行分析。

电喷雾质谱法可以对多酸进行高区分率质谱分析,从而确定其分子量和化学组成。

多酸分子由于含有多种化学官能团,因此在电喷雾离子源中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离子态,如正离子、负离子和多荷离子等,从而使得多酸分子可以被高效准确地离子化。

通过对多酸分子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并结合质谱仪的母离子分析和碎片分析等方式,可以获得多酸分子的完整的质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化学组成和分子量等信息。

(完整版)电喷雾质谱

(完整版)电喷雾质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电喷雾部分)的简介ESI—MS的大概结构电喷雾质谱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电喷雾部分和质谱仪部分。

电喷雾部分可以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 使非挥发性溶液相的离子转入到气相;而质谱仪部分则可以提供一种灵敏的、直接的检验。

ESI的基本原理ESI 是一种离子化技术,它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气相离子而进行MS分析.电喷雾过程可简单描述为::样品溶液在电场及辅助气流的作用下喷成雾状带电液滴,挥发性溶液在高温下逐渐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体密度随半径减少而增加,当达到雷利极限时,液滴发生库伦爆破现象,产生更小的带电微滴。

上述过程不断反复,最终实现样品的离子化.由于这一过程即没有直接的外界能量作用于分子,因此对分子结构破坏较少,是一种典型的“软电离"方式。

ESI过程ESI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液滴的形成、去溶剂化、气相离子的形成3 个阶段。

液滴的形成和雾化样品溶液通过雾化器进入喷雾室,这时雾化气体通过围绕喷雾针的同轴套管进入喷雾室, 由于雾化气体强的剪切力及喷雾室上筛网电极与端板上的强电压(2~6 kV) ,将样品溶液拉出,并将其碎裂成小液滴.随着小液滴的分散, 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 一种极性的离子倾向于移到液滴表面,结果样品被载运并分散成带电荷的更微小液滴。

液滴的形成及电喷雾过程如图2 所示.去溶剂化和离子的形成进入喷雾室内的液滴, 由于加热的干燥气—氮气的逆流使溶剂不断蒸发,液滴的直径随之变小,并形成一个“突出”使表面电荷密度增加。

当达到Rayleigh(雷利)极限时, 电荷间的库仑排斥力足以抵消液滴表面张力时, 液滴发生爆裂, 即库仑爆炸,产生了更细小的带电液滴, 离子的形成如图3所示。

优点:1.电喷雾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简单的方式使非挥发性溶液相离子(具有高的离子化效率,对蛋白质而言接近100%)转入到气相(主要用来产生分子离子),从而质谱仪便可提供一个灵敏的直接检测。

2. 电喷雾质谱不但可以用于无机物( 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元素)的检测分析, 还可以用来分析有机金属离子复合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