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建设史第三讲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建设史-3

第三章 秦汉时代的城市
1、秦汉时代社会及城市概况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迎来了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影响该时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该时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典型城市
秦咸阳 位置:咸阳是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位于今咸阳市
东15千米的窑店镇、长陵车站和萧家村车站一带。 规模:大——具体范围及规划布局现无从确定。
东汉洛阳的规划成就: 东汉洛阳
பைடு நூலகம்
1、对《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划思想进行发展吸收。
2、明堂、辟雍、灵台三雍的设立,是东汉在政治文化上区别于西汉 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东汉重视礼乐教化,而区别于西汉侧重武功 霸业,这种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明显 的转折特征。 3、太学的设立 4、城中出现园囿
1、因地制宜 的规划建设城市 2、“市”进入城并设专门机构管理 3、官窑、官作坊毗邻宫殿区 4、“闾里制”较为成熟 5、下水系统较为完备,上水 问题受地形限制解决困难
汉长安
位置: 位置 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西北的汉城乡一带,东南距
西安城大约5千米。
规模:根据实测,
城的周长25.7千米, 合汉代近63里,总面 积约36平方千米其中 东墙长6千米,南墙 长7.6千米,西墙长 4.9千米,北墙长7.2 千米。
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始称皇帝的公元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 万户”,这恐怕是中国古 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城市化 行为。仅以每家平均5口 人计算,这次迁徙进城的 人口就有60万之多。如 再加上咸阳原有的人口, 估计能达到70~80万人。 这在2000多年前,恐怕 要算作超级城市了。
咸阳的规划成就:
2、
汉长安城皇宫——未央宫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规模
1、秦汉时代社会及城市概况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迎来了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影响该时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该时期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典型城市
秦咸阳 位置:咸阳是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位于今咸阳市
东15千米的窑店镇、长陵车站和萧家村车站一带。 规模:大——具体范围及规划布局现无从确定。
东汉洛阳的规划成就: 东汉洛阳
பைடு நூலகம்
1、对《周礼考工记》中的规划思想进行发展吸收。
2、明堂、辟雍、灵台三雍的设立,是东汉在政治文化上区别于西汉 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东汉重视礼乐教化,而区别于西汉侧重武功 霸业,这种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明显 的转折特征。 3、太学的设立 4、城中出现园囿
1、因地制宜 的规划建设城市 2、“市”进入城并设专门机构管理 3、官窑、官作坊毗邻宫殿区 4、“闾里制”较为成熟 5、下水系统较为完备,上水 问题受地形限制解决困难
汉长安
位置: 位置 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西北的汉城乡一带,东南距
西安城大约5千米。
规模:根据实测,
城的周长25.7千米, 合汉代近63里,总面 积约36平方千米其中 东墙长6千米,南墙 长7.6千米,西墙长 4.9千米,北墙长7.2 千米。
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始称皇帝的公元前221年,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 万户”,这恐怕是中国古 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城市化 行为。仅以每家平均5口 人计算,这次迁徙进城的 人口就有60万之多。如 再加上咸阳原有的人口, 估计能达到70~80万人。 这在2000多年前,恐怕 要算作超级城市了。
咸阳的规划成就:
2、
汉长安城皇宫——未央宫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规模
第一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教案)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章节备课要求
具体内容
时间分
备注
配
(二)原始居民点形成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以农 业为主的居民点
典型:西安半坡村 2.中国古代原始居民点布置特点
a.位置:较高的向阳的山坡上, 靠近河流
b.规模 :成群的组合,比较密 集
c.布局:有一定的功能分区 (三)第三阶段--居民点分化, 城市产生 1.城市起源的社会背景 a.产生时间:原始社会向奴隶社 会过渡的过程中,是私有制和阶 级的产物 b.产生背景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章节备课要求
章 节 第一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 备 注
名称
课序
1~14
学时
本本章章主主要要参参考考文文
14 献献资资料料::
基 本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发展背景及其城 内 容 市建设发展实例。
教学目 的与教 学思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城市建设史的发展背景及其城市建设发 展实例。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
教学 内容 提要
发展 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第二次
分工 生产关系的改变—私有制和
阶级产生了,国家产生了 c.形成过程:先有城后有市,城与 市结合形成城市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商业职能,市场交换的场 所 城市:社会经济的实体,具有 经济的特征 本节重点: 1.西安半坡原始示意图 2.城市产生的时间、背景、形成 过程 二.殷周时代的城市 (一)夏王朝(公元二十一世纪~公 元前十六世纪)
具体内容
3.隋唐城市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成熟的时期
沟通了淮河和长江,为都 市的选址提供了条件。 三、三国至隋唐城市发展基本 特点 1.城市类型
a.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中心 —都城
城市建设史3

3.1 城市建设及发展建设
3.1.2城市建设 商业交换的发展,使部分封建主集中的都城,或交通要 道,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由于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城市防御功能加强。 对城市选址有所研究:“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 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 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 治者农村。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管子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 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礼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 ,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
–
思考题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中城与廓的关系及此后城廓关系的发展趋
3.2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
3.2.2赵邯郸(公元前4—前3世纪) ① 时期 公元前386年赵国都城迁至邯郸,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先后建都 159年,是春秋末的重要城市。 ②位臵 位于太行山东麓,其宫城在今邯郸西南,由三个小城组成。 ③平面布局 城内总平面面积为512万平方米,东城东西最宽处935米,南北最宽 处1434米。西城比较的规整,东西宽1326米、南北长约1396米。北城 也近方形,东西宽1362米,南北长约1557米。 城址有土平台15处,有几处形成一条轴线。南面一台面积最大。台 东西两侧有双列柱石,是宫殿的主要的建筑遗址。
3.2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都城
3.2.4曲阜县鲁城 已发现的最早采取外廓维护宫城的 “回”字形布局的都城。以宫为中 心规划,宫城位于中央微偏东处。 城区内分区布臵,以主次尊卑来安 排。 市在宫城北,基本上也位于规划主轴 线上; 宫城内部采用前朝后寝制度; 城内主要干道纵横各设三条,与《考 工记〃匠人》记载一致,道路分布 密度和路幅宽度视所在地段交通要 求而定,并不强求划一。
中国城建史第三讲三国至隋唐ppt课件

1.扩展了曹魏邺城的中轴布局的思想,以宫为中心, 主轴线跨河延续
2.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各功能区按实际需要围绕宫 城布置
3.以里为单位,运用方格网系统协调用地比例,保持 城市轮廓的完美
4.继承南宫北苑的传统,并注意合理利用旧城的遗 址
5.不筑外廓城墙,居住区商业区设在外廓,寺庙已成 为城市的主要内容
北魏洛阳城的改建
建设过程: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建都平城,孝文帝为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
盾,推行汉化政策,决定迁都洛阳 为了建立统一中原的基地,继承和发扬了营国制度 洛阳的建设以营国制度为蓝本,借鉴了邺城、平城、南朝健康
城的建设经验
选址: 外廓采用跨渭南渡的方式,北倚邙山,南临渭河, 东西30里,南
4.坊里制度:全城108各坊里组成,各自名称与格网道 路系统相符合,筑有坊墙设坊门,坊里大小不同,小者 一里见方,大者数倍于此
5.市肆制度:集中设东西两市,规模基本相同,西市主 司外贸,东市为官僚贵族服务,市中心设管理机构。另 外各街坊内设有小店铺,由于市肆过于集中,平民日 常生活主要依靠坊里内的小店铺
三国南北朝
社会与城市发展概况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怨沸腾,农民起义结束了汉 代的统一局面
三国至隋朝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几乎陷入绝境, 城市建设停滞不前
中原战乱,汉民族大量南迁,使南方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国经济文化的新中心
少数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建立政权,形成了历史上一次中华民族大 融合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 ☆随着对外贸易的加强,西域和沿海的城市都得到了发展,少数民族
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城市 ☆唐文化影响很大,特别是与日本的交流频繁,日本营建的平城京和
平安京几乎是长安的翻版
2.城市功能分区严明,各功能区按实际需要围绕宫 城布置
3.以里为单位,运用方格网系统协调用地比例,保持 城市轮廓的完美
4.继承南宫北苑的传统,并注意合理利用旧城的遗 址
5.不筑外廓城墙,居住区商业区设在外廓,寺庙已成 为城市的主要内容
北魏洛阳城的改建
建设过程: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建都平城,孝文帝为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
盾,推行汉化政策,决定迁都洛阳 为了建立统一中原的基地,继承和发扬了营国制度 洛阳的建设以营国制度为蓝本,借鉴了邺城、平城、南朝健康
城的建设经验
选址: 外廓采用跨渭南渡的方式,北倚邙山,南临渭河, 东西30里,南
4.坊里制度:全城108各坊里组成,各自名称与格网道 路系统相符合,筑有坊墙设坊门,坊里大小不同,小者 一里见方,大者数倍于此
5.市肆制度:集中设东西两市,规模基本相同,西市主 司外贸,东市为官僚贵族服务,市中心设管理机构。另 外各街坊内设有小店铺,由于市肆过于集中,平民日 常生活主要依靠坊里内的小店铺
三国南北朝
社会与城市发展概况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怨沸腾,农民起义结束了汉 代的统一局面
三国至隋朝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几乎陷入绝境, 城市建设停滞不前
中原战乱,汉民族大量南迁,使南方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国经济文化的新中心
少数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建立政权,形成了历史上一次中华民族大 融合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 ☆随着对外贸易的加强,西域和沿海的城市都得到了发展,少数民族
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城市 ☆唐文化影响很大,特别是与日本的交流频繁,日本营建的平城京和
平安京几乎是长安的翻版
中建史课件(古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 全套共148页文档

中建史课件(古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 全 套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城市设计概论

(1)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 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 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2)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居民住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 (3)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1920 Nhomakorabea2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影响: •对西方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26
27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戈涅(Tony Garnier 法国)工业城市 • • • • 选址原则:靠近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便于交通运输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以绿地分隔,减少相互影响。 城市布局要进行功能分区,各得其所。 城市街道按交通性质划分为几类,宽度各不相等。
3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设计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而是以“人——社会—— 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要素 •强调生态、历史、经济等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 “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 •雅典宪章 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综合、多功能 北京宪章 少为、无为
25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索里亚•玛塔(Soria Y Mata 西班牙)带形城市 •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边缘扩散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他只会导致城 市的拥挤和卫生恶化,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铁路或有轨电车)发 展而组成城市网络。 •带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 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层次提高
13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影响: •对西方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26
27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戈涅(Tony Garnier 法国)工业城市 • • • • 选址原则:靠近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便于交通运输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以绿地分隔,减少相互影响。 城市布局要进行功能分区,各得其所。 城市街道按交通性质划分为几类,宽度各不相等。
3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设计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而是以“人——社会—— 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要素 •强调生态、历史、经济等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 “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 •雅典宪章 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综合、多功能 北京宪章 少为、无为
25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索里亚•玛塔(Soria Y Mata 西班牙)带形城市 •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边缘扩散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他只会导致城 市的拥挤和卫生恶化,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铁路或有轨电车)发 展而组成城市网络。 •带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 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层次提高
13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中国城市建设史-3(1)

4、东汉都城洛阳
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当西汉王朝建立之始拟议建都时, 曾将洛阳与长安的综合条件加以比较,以后便舍弃了洛阳而定都 长安。后来在整个西汉时期,洛阳发展为手工业、商业发达,道 路河渠四通的大城市之一。在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中,因为全国 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迁,东汉王朝便定都洛阳,从此洛阳成为当 时全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规划布局特点
总面积9.5平方公里。城的平面形状不甚规整,但大体上近 于长方形,南北9里,东西6里(故称九六城)。 城内的宫殿,主要是南宫和北宫,之间有复道相连(供皇 帝使用)。 宫殿占总面积的1/3以上。 贵族居住区主要居住在城东,一般平民可能多住在城外。 建有马市、南市(分别位于城的东郊和南郊)、金市(城 内西部)[补:五行中金为西]。 上述两点可以看出,九六城具有内城的性质。 总之,东汉洛阳城建设布局已经不拘泥于《周礼考工记》 的规制。
汉长安城营建历史
(1)西汉初年,刘邦迁都关中,先暂居秦故都栎阳。然后,改造 秦兴乐宫为临时皇宫,更名为长乐宫。同时,在秦章台的基础 上修建未央宫作为正式皇宫。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修筑武库。 在长安东南修建了中央粮库――太仓。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开始 修筑长安城城墙。还修筑了东市、西市和北宫、社稷、宗庙等 重要建筑。这时长安城初具规模。 (2)西汉中期,汉武帝在长安城内修筑了桂宫和明光宫,在上林 苑内营筑了建章宫。在都城西南郊开凿了昆明湖,扩建了皇室 避暑胜地――甘泉宫。汉长安城的建设,这时达到了顶峰。 (3)西汉末年,王莽在都城南郊大规模修筑了礼制建筑群,包括 明堂、辟雍和宗庙,扩建太学。
咸阳城址选择
《三秦记》云:“咸阳秦 所都,在九巎山南,渭水北, 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 阳选址是临水筑城的传统模 式。商鞅营建咸阳,选择泾、 渭交汇地带,南临渭水建都, 得泾、渭水之便,且有九巎、 终南诸山之险。
重大外城建史考研总复习

三、1918~1945年欧美城市的城市建设及理论
1、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卫星城市理论与田园城市 3、社区运动、邻里单位和划区理论 4、区域规划 5、雅典宪章 6、广亩城市 7、带形与指状城市 8、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 9、苏联社会主义城市 重点:1、勒.柯布西耶的主要思想及明日城市、光辉城市的特点 2、霍华德、柯比西埃规划思想的比较 3、田园城市、卫星城市、新城的建设特点 4、恩温的卫星城市的主要内容 5、雷德伯恩体系 6、邻里单位理论 7、赖特的广亩城市 8、中心地理论 9、增长极理论 1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及先进性、局限性。 11、马塔提出带形城市的特点及图示 勒.柯布西耶在20年代提出的两个著名的城市规划方案是什么?表明了他的什么规划思想? 简述4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疏解大都市空间结构的主要规划理论及实例 光明城 带形城市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有哪些时代的局限性?
第七讲 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
1、战后的城市重建 2、新城建设 3、 “功能城市”的城市建设实践:印度昌迪加尔、巴西巴西利亚 重点:1、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 昌迪加尔规划 朗科恩新点 在卫星城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西方规划师们如何解决城市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与工作机会这两种要素的矛盾?
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 2、威尼斯及圣马克广场特点 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 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里亚广场特点 试从选址、城墙、主要建筑、道路、广场等方面简要概括西方中世纪城市布局的特点 欧洲中世纪城镇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带来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论述欧洲中世纪以后城市变化的功能化特征 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
五、美国新建的大城市
华盛顿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几个概念解读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邑,四野农夫 居住的邑为小邑;早期的城; 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 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 城:“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 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 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 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 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一、社会背景及城市概况
1 秦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 制度(36个或40个,修建了通向全国的弛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300400座城市)。 2 秦灭六国后,拆除各国都城城墙,并将大量人口集中首都咸阳。徒天 下富户聚集咸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3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走上定型的时期; 4 汉朝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和新的以防守北方匈奴而设防的新城市。 5 城市分布地域大大扩展。 6 开辟国际干线,国际贸易有了发展。 7 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 市很大空间。 8 西汉佛教传入我国。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览秦制, 五、汉长安城——“览秦制,跨周法” 汉长安城 览秦制 跨周法”
2营建历程 营建历程
汉高帝(一期) 汉惠帝(二期) 汉武帝(三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3规模与形制 规模与形制 3.1汉长安位于渭水之 南(北距渭水南岸约2 公里,今西安市西北 约8公里),龙首原西 北麓,与秦咸阳毗连。 地形南高北低。 3.1汉长安最兴盛时人 口约30万人。经纬各 长三十二里十八步, 地九百七十三倾(今 实测面积35平方公里, 周长62里),八道九 陌(纵称道,横称 陌),十二门,一门 三道制。 3.3《三辅黄图》 曰:“城南为南斗形,北 为北斗形,至今人呼 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Biblioteka 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将北斗七星、勾陈、北极、 紫微右坦星座连接起来,与汉 长安城形状惊人相似,几个特 殊的关键部位,正是星座的位 置。南端 突出处为天玑所在,建章宫独 立于西南,正是开阳、摇光的 连接部分,西北曲折城墙与太 子、勾陈连线吻合,天璇、 天枢与勾陈(北极星)——— 三点一线已被天文学证实,在 天文观察中,沿着天璇——— 天枢的方向,即可找到北极星, 和东墙的平直完整相一致。 更令人惊奇的是,连接安门、 清华门、宣平门、洛城门、 厨城门、横门、雍门、直城 门的八条大道也基本相同,甚 至主要宫殿、市场的大小比 例也基本符合
秦咸阳宫复原想象图 秦咸阳宫复原想象图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秦阿房宫复原想象图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6新建皇家林苑 (上林苑)。
2.7有了一定的基 础设施:下水道 的断面很大,当 时城市排水系统 很完善;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考工记》 四、《周礼考工记》 周礼 考工记
1 《周礼 考工记》的内容解读 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王室门阿之制五雉,宫 隅之制七稚,城隅之制九稚”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 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 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 涂以为都经涂”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思想 《周礼 考工记 中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思想 考工记》
城邑建设体制——划出了王城、诸侯城、采邑城 礼制营建制度——制定了三级不同的城市制度。依爵位、 尊卑而定的营建等级制度, “各位不同,礼亦不同”。 城邑规划制度——提出了从王成到诸侯城的体系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六、雏形期城市特征 1 在城市性质方面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聚落形态转变为正式的 城市” 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为核心的营国理念, “城市”, “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为核心的营国理念, 使城市成为维护奴隶主的政治堡垒,统治着农村。 使城市成为维护奴隶主的政治堡垒,统治着农村。 2 在城市形制方面出现“城”和“郭”两城并存布局特征, 在城市形制方面出现“ 两城并存布局特征, 并深深影响着后朝城市的整体形态。 并深深影响着后朝城市的整体形态。 3 在规划理论方面产生了礼制营国制度,成为古代城市规划 在规划理论方面产生了礼制营国制度, 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后朝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后朝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4 城市选址方面依赖自然环境,河流水系,山脉等。 城市选址方面依赖自然环境,河流水系,山脉等。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1城市形制: 2.1城市形制: 城市形制 总平面接近方形, 分布于渭水两侧。 犹如周丰、镐。 三面环山,四面 环水。 早期营如鲁卫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二、秦汉时期的国家经济概况
战国后期经济分区 已逐具雏形。秦汉 时期就是在大一统 的形势下,随着区 域经济的发展,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 划全国为四大经济 区域。按《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此四大经济区即为 “山东”、“山 西”,“江南”和 “龙门谒石以北四 个区。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4应用天体观念改造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象天法地。(君权神 授)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5 秦的宫殿大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既显示了王宫的威严,又充 分利用高台的有利地形建成几层楼阁式建筑,其都城建筑水平也达到 了极点。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览秦制, 五、汉长安城——“览秦制,跨周法” 汉长安城 览秦制 跨周法”
1社会及经济特征 社会及经济特征
1.1秦后汉代,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 沿用郡县制。 1.2长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屡劝农桑,兴修 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鼓励和提倡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3在秦四大经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八大经济区。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2城市结构: 2.2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 以北部咸阳宫为 中心,多个宫殿 环行的城市结构。 摒弃城郭防御体 系,用京畿制代 替,摆脱礼制的 束缚。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3具有一定的功能 2.3具有一定的功能 分区: 分区 秦都咸阳的手工业作 坊区位于渭北咸阳的 西南(早期的市和手 工业相结合),陵墓 位于秦都咸阳的西北 方。宗庙在渭河南, 有极庙、昭庙等七庙 (左祖右社)。宫殿 以咸阳宫为中心,光 乐宫、信宫、甘泉宫、 梁山宫、六国宫殿、 阿房宫、望聚宫环其 布置。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三、陕西西安附近的城市变迁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区域环境概况
八水绕长安(渭、泾、 沣、涝、潏、滈、浐、 灞)咸阳地处关中平 原的腹地。而关中上 地肥沃,物产富饶, 素有“陆海”、“天 府”之称。并且关中 形势险要,被山带河, 四塞为固,进可攻, 退可守,所谓“金城 千里’。它南对终南 山,北依九嵕山,渭 水及其诸多支流从中 流过。城址处在沣、 渭和径、渭交汇以西 的两个二角地带,地 势南低北高,川原兼 备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四、解读秦都咸阳
1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秦都城咸阳建于公元前 350 年,至公元前207年秦亡, 作为秦都共144年。 战国时期的咸阳位于渭水以北,秦统一六国后城址从渭 北发展到渭南。现城址位于今咸阳城以东 20 公里的渭 水河北岸。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首都咸阳改造规划是秦王朝城市规划的代表作。 首都咸阳改造规划是秦王朝城市规划的代表作。他不仅体现了这代 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内涵,也展示了这代城市规划演进的趋势。 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内涵,也展示了这代城市规划演进的趋势。它所反 映的“ 规划意识,这种规划意识, 映的“新” 、“尊”、“博”规划意识,这种规划意识,同样贯穿在 规划建制中。这不仅在城市建设体制上有所反映, 规划建制中。这不仅在城市建设体制上有所反映,也体现在城市本体规 划制度方面。秦统一中国后将这种思想意识都体现在了城市建设中, 划制度方面。秦统一中国后将这种思想意识都体现在了城市建设中,这 种城市规划的思想或规划理念我们称之为“秦制” 种城市规划的思想或规划理念我们称之为“秦制”。 “ 秦代历史短暂,由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代历史短暂,由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为我国封建社会开拓了远大 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 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秦制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中先让室战友 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就华夏城市规划体系传统的发展而言, 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就华夏城市规划体系传统的发展而言,它不仅是 几经四个世纪的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革新探索的经验总结, 几经四个世纪的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革新探索的经验总结,而且更 为钱其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建筑奠定了初基,功不可没。 为钱其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建筑奠定了初基,功不可没。秦制对我国古 代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 代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以后城市建设中都是结合自己朝代 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采用“览秦制, 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采用“览秦制,跨周 法”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邑,四野农夫 居住的邑为小邑;早期的城; 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 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 城:“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 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 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 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 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一、社会背景及城市概况
1 秦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纷争割据局面,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和郡县 制度(36个或40个,修建了通向全国的弛道,促进了城市的发展(300400座城市)。 2 秦灭六国后,拆除各国都城城墙,并将大量人口集中首都咸阳。徒天 下富户聚集咸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3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走上定型的时期; 4 汉朝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和新的以防守北方匈奴而设防的新城市。 5 城市分布地域大大扩展。 6 开辟国际干线,国际贸易有了发展。 7 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 市很大空间。 8 西汉佛教传入我国。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览秦制, 五、汉长安城——“览秦制,跨周法” 汉长安城 览秦制 跨周法”
2营建历程 营建历程
汉高帝(一期) 汉惠帝(二期) 汉武帝(三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3规模与形制 规模与形制 3.1汉长安位于渭水之 南(北距渭水南岸约2 公里,今西安市西北 约8公里),龙首原西 北麓,与秦咸阳毗连。 地形南高北低。 3.1汉长安最兴盛时人 口约30万人。经纬各 长三十二里十八步, 地九百七十三倾(今 实测面积35平方公里, 周长62里),八道九 陌(纵称道,横称 陌),十二门,一门 三道制。 3.3《三辅黄图》 曰:“城南为南斗形,北 为北斗形,至今人呼 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Biblioteka 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将北斗七星、勾陈、北极、 紫微右坦星座连接起来,与汉 长安城形状惊人相似,几个特 殊的关键部位,正是星座的位 置。南端 突出处为天玑所在,建章宫独 立于西南,正是开阳、摇光的 连接部分,西北曲折城墙与太 子、勾陈连线吻合,天璇、 天枢与勾陈(北极星)——— 三点一线已被天文学证实,在 天文观察中,沿着天璇——— 天枢的方向,即可找到北极星, 和东墙的平直完整相一致。 更令人惊奇的是,连接安门、 清华门、宣平门、洛城门、 厨城门、横门、雍门、直城 门的八条大道也基本相同,甚 至主要宫殿、市场的大小比 例也基本符合
秦咸阳宫复原想象图 秦咸阳宫复原想象图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秦阿房宫复原想象图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6新建皇家林苑 (上林苑)。
2.7有了一定的基 础设施:下水道 的断面很大,当 时城市排水系统 很完善;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考工记》 四、《周礼考工记》 周礼 考工记
1 《周礼 考工记》的内容解读 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 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王室门阿之制五雉,宫 隅之制七稚,城隅之制九稚”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 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 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 涂以为都经涂”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思想 《周礼 考工记 中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思想 考工记》
城邑建设体制——划出了王城、诸侯城、采邑城 礼制营建制度——制定了三级不同的城市制度。依爵位、 尊卑而定的营建等级制度, “各位不同,礼亦不同”。 城邑规划制度——提出了从王成到诸侯城的体系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六、雏形期城市特征 1 在城市性质方面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聚落形态转变为正式的 城市” 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为核心的营国理念, “城市”, “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为核心的营国理念, 使城市成为维护奴隶主的政治堡垒,统治着农村。 使城市成为维护奴隶主的政治堡垒,统治着农村。 2 在城市形制方面出现“城”和“郭”两城并存布局特征, 在城市形制方面出现“ 两城并存布局特征, 并深深影响着后朝城市的整体形态。 并深深影响着后朝城市的整体形态。 3 在规划理论方面产生了礼制营国制度,成为古代城市规划 在规划理论方面产生了礼制营国制度, 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后朝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后朝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4 城市选址方面依赖自然环境,河流水系,山脉等。 城市选址方面依赖自然环境,河流水系,山脉等。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1城市形制: 2.1城市形制: 城市形制 总平面接近方形, 分布于渭水两侧。 犹如周丰、镐。 三面环山,四面 环水。 早期营如鲁卫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二、秦汉时期的国家经济概况
战国后期经济分区 已逐具雏形。秦汉 时期就是在大一统 的形势下,随着区 域经济的发展,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 划全国为四大经济 区域。按《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此四大经济区即为 “山东”、“山 西”,“江南”和 “龙门谒石以北四 个区。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4应用天体观念改造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象天法地。(君权神 授)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5 秦的宫殿大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既显示了王宫的威严,又充 分利用高台的有利地形建成几层楼阁式建筑,其都城建筑水平也达到 了极点。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览秦制, 五、汉长安城——“览秦制,跨周法” 汉长安城 览秦制 跨周法”
1社会及经济特征 社会及经济特征
1.1秦后汉代,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 沿用郡县制。 1.2长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屡劝农桑,兴修 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鼓励和提倡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3在秦四大经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八大经济区。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2城市结构: 2.2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 以北部咸阳宫为 中心,多个宫殿 环行的城市结构。 摒弃城郭防御体 系,用京畿制代 替,摆脱礼制的 束缚。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2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
2.3具有一定的功能 2.3具有一定的功能 分区: 分区 秦都咸阳的手工业作 坊区位于渭北咸阳的 西南(早期的市和手 工业相结合),陵墓 位于秦都咸阳的西北 方。宗庙在渭河南, 有极庙、昭庙等七庙 (左祖右社)。宫殿 以咸阳宫为中心,光 乐宫、信宫、甘泉宫、 梁山宫、六国宫殿、 阿房宫、望聚宫环其 布置。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三、陕西西安附近的城市变迁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区域环境概况
八水绕长安(渭、泾、 沣、涝、潏、滈、浐、 灞)咸阳地处关中平 原的腹地。而关中上 地肥沃,物产富饶, 素有“陆海”、“天 府”之称。并且关中 形势险要,被山带河, 四塞为固,进可攻, 退可守,所谓“金城 千里’。它南对终南 山,北依九嵕山,渭 水及其诸多支流从中 流过。城址处在沣、 渭和径、渭交汇以西 的两个二角地带,地 势南低北高,川原兼 备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四、解读秦都咸阳
1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秦都城咸阳建于公元前 350 年,至公元前207年秦亡, 作为秦都共144年。 战国时期的咸阳位于渭水以北,秦统一六国后城址从渭 北发展到渭南。现城址位于今咸阳城以东 20 公里的渭 水河北岸。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秦 汉 时 期)
首都咸阳改造规划是秦王朝城市规划的代表作。 首都咸阳改造规划是秦王朝城市规划的代表作。他不仅体现了这代 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内涵,也展示了这代城市规划演进的趋势。 城市规划制度的基本内涵,也展示了这代城市规划演进的趋势。它所反 映的“ 规划意识,这种规划意识, 映的“新” 、“尊”、“博”规划意识,这种规划意识,同样贯穿在 规划建制中。这不仅在城市建设体制上有所反映, 规划建制中。这不仅在城市建设体制上有所反映,也体现在城市本体规 划制度方面。秦统一中国后将这种思想意识都体现在了城市建设中, 划制度方面。秦统一中国后将这种思想意识都体现在了城市建设中,这 种城市规划的思想或规划理念我们称之为“秦制” 种城市规划的思想或规划理念我们称之为“秦制”。 “ 秦代历史短暂,由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代历史短暂,由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为我国封建社会开拓了远大 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 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秦制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中先让室战友 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就华夏城市规划体系传统的发展而言, 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就华夏城市规划体系传统的发展而言,它不仅是 几经四个世纪的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革新探索的经验总结, 几经四个世纪的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革新探索的经验总结,而且更 为钱其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建筑奠定了初基,功不可没。 为钱其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建筑奠定了初基,功不可没。秦制对我国古 代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 代以后的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以后城市建设中都是结合自己朝代 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采用“览秦制, 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采用“览秦制,跨周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