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产品N种架构! 酷睿i系列CPU全解析

合集下载

酷睿i系列处理器介绍

酷睿i系列处理器介绍

酷睿i系列处理器介绍以及如何选择文章编号:432082011-8-12 9:37:38新酷睿处理器从发布到现在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几乎市面上所有的主流笔记本都能见到它。

“32nm”,“超线程技术”,“智能处理器”和“睿频加速”等词语也开始被大家所接受。

我们将在后面为大家详细解剖这些术语,为大家理性选择合适的处理器作参考。

首先还是要介绍下新酷睿家族的身份。

我们以酷睿i5-450M举例说明:“i”是酷睿处理器的标志,“5”是主流级别处理器,相对应的“7”和“3”分别对应高端和入门级别。

数字450代表处理器的详细规格,同型号处理器,数字越大说明越高端。

字母“M”代表移动版CPU,如果前面出现了“Q”、“L”和“U”,则分别代表着“四核处理器”、“低电压处理器”和“超低电压处理器”。

下面我们来为大家详解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些术语。

1、“32nm技术”:我们都知道在PC业界英特尔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其实这得益于英特尔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简单地说就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就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由此可以推测,到了未来笔记本处理器的制程更加先进:到了2011年底,采用22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开始量产。

也许AMD和Intel的竞争会加速摩尔定律的失效新酷睿i犀利处理器家族均采用了业界最强的英特尔32nm Nehalem微架构,新一代32nm高K制造工艺让芯片可以做的更小,新技术的采用在减小芯片体积的同时带来了极低的能量损耗,这使得核心的发热量大为减少。

而这种技术就也同时催生了一个新技术,即“一颗芯片,两颗核心”――集成显示核心单元(GPU)被封装在处理器(CPU)?取J?据传输速度获得大幅度提升。

i5的“双U同芯”,令人羡慕可惜笔者的电脑没有这种芯2、“睿频加速技术”: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导购行情中看到某某处理器,可通过睿频加速技术到多少GHz,指的就是支持“睿频加速(Turbo Boost)技术”的处理器。

酷睿i、酷睿2双核、酷睿双核、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系列的区别

酷睿i、酷睿2双核、酷睿双核、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系列的区别

酷睿i、酷睿2双核、酷睿双核、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系列的区别同样是双核处理器,Intel公司就有酷睿I、酷睿双核(包括1代和2代)、奔腾双核、赛扬双核等,简直可以说有无数个型号。

本文简单讲述一下它们的区别:酷睿是英文单词core的音译,译为“核心”。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 Intel因此摆脱了对AMD的能耗劣势。

酷睿双核1代只有笔记本系列,而2代既有移动平台系列,也有桌面平台的。

酷睿i系列:酷睿i3/5/7双核/ 四核命名“Core i3/i5/i7 2XXX/3XXX目前分别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酷睿i系列。

2010年1月8日下午,英特尔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基于全新32nm制程的Core i3/i5/i7处理器产品,为第一代酷睿i系列,是Nehelem架构的经典延续。

具备了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增强型的智能高速缓存与集成内存控制器等多项技术。

此外,还增加了图形处理功能,即现实CPU+GPU的整合,在2011年初推出全新微架构的Sandy Bridge第二代酷睿i系列。

Sandy Bridge三大重要革新:1、原生整合GPU(显示核心),Intel称之为“核芯显卡”。

核芯显卡将支持DX10特效,支持OpenGL运算,支持3D技术。

2、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CPU和GPU可以一起睿频。

3、在CPU、GPU、L3缓存和其它I/O之间引入全新RING(环形)总线,为保证低延迟、高效率的通讯。

第二代的命名方式,为“Core i7/5/3 2xxx”的形式,“xxx”是该处理器的型号。

至于型号后面的字母,不带字母的是标准版,“K”是不锁倍频版;“S”是节能版,“T”是超低功耗版,主打节能。

第二代Core i3/i5/i7采用全新的LGA 1155接口,与LGA 1156接口并不兼容。

第二代Core ix搭配的家用主板是6、7系列芯片组。

2012年4月24日Inte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核心代号为Ivy Bridge的第三代酷睿处理器。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了解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我是一名对于电脑处理器的了解超乎寻常的作家,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电脑处理器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将获得关于电脑处理器的全面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电脑升级或购买选择提供参考。

一、Intel i系列处理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ntel i系列处理器,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处理器之一,主要分为i3、i5、i7和i9四个型号。

其中,i3适合日常办公使用,较低的价格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i5则适合一般的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而i7处理器则适合专业用户,如视频编辑、3D建模等需要大量运算的任务。

另外,i9处理器则是Intel旗下的旗舰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处理能力而蜚声业界。

如果你是一位专业的游戏玩家或者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工作,那么i9处理器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二、AMD锐龙系列处理器除了Intel,AMD也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其中锐龙系列处理器备受关注。

AMD锐龙处理器以其优秀的多核性能和高性价比而备受好评。

锐龙3适合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性能稳定可靠。

而锐龙5则适合一些专业用户,如音视频处理、图像渲染等。

对于需要高性能的专业用户,锐龙9处理器将是不二选择。

三、性能差异对比根据上述型号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处理器之间存在一定的性能差异。

在以i7为例的情况下,与i5相比,i7处理器具有更高的主频、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以及更大的缓存容量。

这些都是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同样,在AMD锐龙系列中,高级别的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性能。

不同型号的处理器之间并非只有性能差异,还有着不同的功耗和散热特性。

一般来说,性能越高的处理器,功耗和散热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选择处理器时,需要权衡性能和散热功耗之间的平衡,以及是否需要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解了电脑处理器的不同型号及其性能差异,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器了。

英特尔i系列处理器技术参数

英特尔i系列处理器技术参数

i3处理器系统处理器号内核/线程数时钟速度英特尔® 智能高速缓存芯片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1 英特尔® 超线程(HT)技术◊2标准电压处理器i3-35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26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i3-33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13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超低电压处理器i3-33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否是i3-540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3.06 GHz 4 MB 32 纳米否是i3-530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93 GHz 4 MB 32 纳米否是i5处理器系统处理器号内核/线程时钟速度英特尔® 智能高速缓存芯片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1 英特尔® 超线程(HT)技术◊2 英特尔® 高清显卡(HD Graphics)技术◊3标准电压处理器i5-540M 2 个内核/4 条线程 2.5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06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i5-520M 2 个内核/4 条线程 2.4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2.93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i5-430M 2 个内核/4 条线程 2.2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2.53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超低电压处理器i5-54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i5-520UM 2 个内核/4 条线程 1.0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1.86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i5-43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20 GHz 3 MB 32 纳米是是是i5-750S 4 个内核/4 条线程 2.4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20 GHZ 8 MB 45 纳米是无无i5-750 4 个内核/4 条线程 2.6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20 GHZ 8 MB 45 纳米是无无i5-670 2 个内核/4 条线程 3.4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73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是i5-661 2 个内核/4 条线程 3.3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60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是i5-660 2 个内核/4 条线程 3.3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60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是i5-650 2 个内核/4 条线程 3.2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高达3.46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是i7处理器系统处理器号内核/线程数时钟速度英特尔® 智能高速缓存芯片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1 英特尔® 超线程(HT)技术◊2标准电压处理器i7-820QM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1.7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06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720QM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1.6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80 GHz 6 MB 45 纳米是是i7-620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6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33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超低压处理器i7-640L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1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93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i7-620L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2.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8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i7-66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33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i7-64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2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26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i7-620UM 2 个内核 /4 条线程 1.0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13 GHz 4 MB 32 纳米是是i7-96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3.2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46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95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3.0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33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94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2.9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20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92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2.66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2.93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87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2.9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60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860s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2.53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46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i7-860 4 个内核 /8 条线程 2.80 GHz,采用英特尔® 睿频加速技术后可达 3.46 GHz 8 MB 45 纳米是是。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

IntelCore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Intel Core 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电脑的核心部件,处理器(CPU)的选择对于电脑的性能和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在众多处理器品牌中,英特尔(Intel)的Core i系列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

本文将介绍Intel Core i系列年最受欢迎的CPU系列,并以此为例,探讨其优势和受欢迎的原因。

1. 第一代Core i系列(Nehalem架构)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Nehalem架构。

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一架构突破了传统处理器的设计,引入了Turbo Boost等技术,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效能。

这一系列的处理器在推出之初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以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迅速赢得了电脑用户的青睐。

2. 第二代Core i系列(Sandy Bridge架构)随后,英特尔推出了第二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andy Bridge架构。

这一架构进一步提升了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具备更好的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功能。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引入了集成显卡,使得该系列的处理器在游戏和图形设计方面表现出色。

这一系列的处理器成为了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备受消费者瞩目。

3. 第三代Core i系列(Ivy Bridge架构)第三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Ivy Bridge架构,继续改进了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

与上一代相比,Ivy Bridge架构融入了更先进的制程技术和3D晶体管,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集成度和计算能力。

此外,该系列处理器还引入了更多的安全功能,以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

Ivy Bridge架构的处理器因其卓越的表现以及出色的能效而成为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4. 第四代Core i系列(Haswell架构)接着,英特尔推出了第四代Core i系列处理器,采用了Haswell架构。

i系列处理器性能纵向测评

i系列处理器性能纵向测评

2008年10月,Intel正式发布了Nehalem架构的Core i7 965/940/920三款处理器以及X58芯片组,这一系列处理器采用的是Bloomfield核心,45nm工艺制造,原生四核心设计。

和就有酷睿架构相比,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1.CPU内部整合DDR3内存控制器(Bloomfield核心三通道),与X58主板配合,可以支持最大12/24GB的海量内存容量。

我们知道,旧酷睿系列CPU和内存的数据交换要通过主板上的北桥芯片(MCH),CPU到北桥的带宽和内存到北桥的带宽往往成为制约系统内存子系统性能以及系统性能的关键。

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内部后,系统内存带宽大幅提升、延迟大大下降,内存不成为性能瓶颈。

2.QPI总线取代FSB总线,用以连接北桥芯片。

由于内存控制器IMC整合进了CPU,北桥的主要功能就是PC I-E控制器。

而QPI总线现在的作用,主要就是连接北桥芯片。

Bloomfield核心有两条QPI通道,每条通道的数据带宽,如果是4.8GT/s的QPI,双向理论可达19.2GB/s的带宽,远超FSB。

如果是6.4GT/s的QPI,理论还可以够达到双向25.6GB/s 的带宽。

3.超线程技术回归。

P4时代,由于带宽的限制,存在一个超线程技术的逻辑处理器争抢资源的问题,同时执行两个线程容易使CPU运算产生延时。

旧酷睿系列的南北桥架构,内存带宽和PCI-E控制器带宽并没有提高,因此就放弃超线程技术。

新架构的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内部,内存带宽问题解决,所以加入了超线程技术,使得处理器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大大增强。

4.采用大容量共享式三级缓存设计,较少数据等待延迟,多核应用效率提升。

这一点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体现。

5.更多指令集,优化处理器效能。

这一点倒是每次CPU换代几乎必然要改进的地方。

Nehalem架构的SSE4指令集扩展为SSE4.2 ,比Penryn中的SSE4.1新加入了7条指令集,有效提升XML,sring和文本处理的性能,可以说是对SSE4.1的修补。

i3_i5_区别:酷睿i3_i5_i7的区别大全

i3_i5_区别:酷睿i3_i5_i7的区别大全

i3 i5 区别:酷睿i3 i5 i7的区别大全!电脑配置网 时间:2011-4-18 浏览:i3 i5 区别?最近不少人在问阿飞这个问题。

我们以前有一篇文章《Intel酷睿i3 i5 i7区别分解》,已经进行了部分说明,大家可以去阅读下i3 i5 区别细节。

随着cpu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也是日新月异,这不,intel 目前已经主推采用Sandy Bridge核心的第二代I3 I5 I7 CPU了。

所以有必要再次对酷睿i3 i5 i7区别进行分解下。

第一代I3 I5 I7的CPU是2010年初INTEL推出基于32纳米的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后,个人电脑的性能发生了飞跃的发展--更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

这三款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各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不同的区别体验,又各自适合怎样的用户呢?I3 I5 区别首先,阿飞建议大家要区分CPU是移动笔记本用的I3 I5 CPU还是台式机的I3 I5 CPU。

台式机的i3 是双核四线程,i5 既有双核又有四核。

笔记本的话i3 i5 都是双核四线程。

i3 i5 区别还是在频率跟有无睿频技术上,频率的话i5要明显高。

笔记本电脑移动核心I3 I5 I7区别:i3 双核模拟四核心(即四线程)无睿频;i5 双核模拟四核心(即四线程)除睿频技术外其他技术规格与i3相同;i7 四核模拟八核心(即八线程)功耗大性能强;i3 i5的性能差距比i5 i7的性能差距小。

台式电脑Core i3 i5 i7 区别详解:Core i5 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四核处理器,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电脑配置: ()。

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 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了解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电脑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和速度。

不同型号的CPU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电脑CPU的不同型号和性能。

一、Intel酷睿系列CPUIntel酷睿系列CPU是目前市场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使用的CPU之一。

酷睿系列CPU以其强大的性能和节能功效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1. i3系列 CPU酷睿i3系列CPU适合一般家庭和办公使用。

i3系列CPU采用的双核心四线程设计,可以满足常见的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

无论是处理文档还是浏览网页,i3系列CPU都可以轻松应对,而且功耗较低,散热效果较好。

2. i5系列 CPU酷睿i5系列CPU适合中高端用户和游戏爱好者。

i5系列CPU采用的多核心处理器设计,可以处理更加复杂和高强度的任务。

对于平时的办公应用以及高画质游戏的运行,i5系列CPU表现出色,响应速度快,并且具备较高的功耗控制能力。

3. i7系列 CPU酷睿i7系列CPU定位于高端用户和专业领域。

i7系列CPU拥有更多的处理器核心和更高的频率,可以处理更加复杂和多线程的任务。

无论是3D建模、视频制作还是游戏开发,i7系列CPU都能够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流畅的使用体验。

二、AMD锐龙系列CPUAMD锐龙系列CPU作为Intel酷睿系列CPU的竞争对手,也深受用户的喜爱。

AMD锐龙系列CPU以其强大的多核运算能力和高性价比在市场上有着较大的份额。

1. 锐龙3系列 CPUAMD锐龙3系列CPU适合日常办公和娱乐使用。

锐龙3系列CPU 采用的四核心设计,可以快速处理办公应用和一般游戏。

而且锐龙3系列CPU采用了先进的7nm工艺,性价比高,为用户提供了较为经济实惠的选择。

2. 锐龙5系列 CPUAMD锐龙5系列CPU适合高端用户和游戏发烧友。

锐龙5系列CPU采用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可以处理更为复杂和高强度的任务。

对于图形设计、视频编辑和大型游戏的运行,锐龙5系列CPU表现出色,价格相对较为亲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泡网CPU频道6月17日在酷睿大获成功的基础上,Intel基于Core 2系列优秀的运算核心,大刀阔斧的改良了CPU架构,从而诞生了全新的Core i系列处理器。

Core i首次整合了内存控制器、抛弃了老迈的FSB启用高速的QPI总线、加入大容量共享式三级缓存,在技术和架构方面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全面压制AMD Phenom II 系列产品,性能方面更是遥遥领先!Nehalem、Westmere、Sandybridge三种处理器架构BloomField、Lynnfield、Clarkdale三种核心全新架构的Core i系列的确非常诱人,但也很烦人。

从技术方面来讲,同为Core i系列产品线,居然拥有两种不同的CPU和接口、三种截然不同的架构。

在型号命名方面来讲,共有三种型号i7/i5/i3,但这三种型号并没有与三种架构相对应,三种型号又被细分为五大系列,让消费者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大家深刻认识Intel Core i产品线,理清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技术和特色,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笔者特意将Intel全线产品的规格型号整理出来,并按照架构的不同分类介绍给大家,供选购时参考。

★ 首批Core i7:965X、940、920三款2008年10月,Intel正式发布了Nehalem架构的Core i7 965/940/920三款处理器以及X58芯片组,这是Intel第一款整合内存控制器和QPI总线的产品,因此备受关注。

i7 9XX系列处理器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首款产品,核心研发代号是Bloomfield,都采用了45nm工艺制造,是原生四核心设计,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1. 超线程技术回归,四核八线程大幅提升CPU的多任务和多线程计算能力;2. 整合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带宽大幅提升、延迟大大下降,从此内存不再是瓶颈;3. QPI总线取代FSB总线,用以连接北桥芯片,Core 2架构最大的瓶颈被消除;4. 采用大容量共享式三级缓存设计,较少数据等待延迟,多核应用效率提升。

i7 9XX系列的主要特点:四核心、八线程、三通道、三级缓存★ 第二批Core i7:975X、960、950、930在首批Core i7发布三月后,Intel改进制程,依然是45nm工艺但D0比C0体制更高、功耗发热更低、超频能力更强。

由此就诞生了主频达3.33GHz的i7 975X处理器,主流价位的i7 920也跟着沾光,D0制程的新版大受欢迎。

为了进一步细分产品线,不同倍频的型号相继上市,他们是960(3.2GHz,与965X相同但960锁倍频)、950(3.06GHz)、930(2.8GHz)。

而此前的940和920的主频分别为2.93GHz和2.66GHz。

Bloomfield核心的整个i7 9XX系列CPU除了主频(倍频)不同外,其它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默认QPI总线速度Extreme版要更高一些,但不会影响处理器性能。

★ 配套芯片组X58+ICH10R,接口类型LGA1366与之搭配的芯片组,只有X58这一款。

X58芯片组为传统的南北桥设计,北桥通过QPI总线与CPU相连,内部整合了36条PCI-E 2.0通道,可以灵活的分配为两条x16或者四条x8插槽,供多显卡使用。

而南桥方面使用的依然是P45芯片组当中的ICH10R,通过DMI总线与北桥相连,基本功能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再缀叙。

★ Bloomfield核心Core i7 9XX系列CPU的特点总结:四核八线程、三通道内存还有可以支持多显卡互联的X58芯片组,这些就是Bloomfield核心Core i7 9XX 系列CPU的主要特点。

三通道内存带来的不仅是很高的内存带宽,更重要的是六条插槽全插满的话,可以支持最大12/24GB的海量内存容量,这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很有吸引力。

X58北桥是目前整合了最多PCI-E 2.0通道的芯片组,对于需要强大游戏性能或者通用计算性能的用户来说,自然是插越多显卡越好,因此X58是这类用户的不二之选。

总的来说,i7 9XX搭配X58,是Intel为追求顶级性能玩家提供的终极选择,虽然它无论CPU主板还是内存都价值不菲,而且功耗很大,但除此之外别无它选。

Lynnfield核心:Core i7 8XX和i5 7XXBloomfield核心的Core i7 9XX系列虽然性能强大、功能完备,但由于X58主板和三条内存成本太高,难以普及。

于是Intel准备推出简化版的Lynnfield核心,这就是Core i7 8XX和i5 7XX系列。

Lynnfield核心示意图Lynnfield相比Bloomfield,在处理器内核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同样是45nm工艺、原生四核心设计、支持超线程(仅限i7)、三级缓存容量也保持8MB,它也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和QPI总线,但删去了一条内存通道,成为主流的双通道设计,QPI总线也删去了一条,仅保留一条。

Lynnfield与Bloomfield的L1/L2/L3完全相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三通道内存的带宽过剩,因此删去一条之后,性能并没有多少损失。

另外Bloomfield内置的两条QPI总线是给多CPU互联之用,而在民用市场基本完全闲置,只有一条QPI总线用来连接北桥,因此删掉一条没有任何影响。

简化成双通道之后,Lynnfield的针脚数量和封装面积缩小不少Bloomfield已经整合了传统北桥最重要的功能——内存控制器,所以X58北桥当中就只剩下了PCI-E控制器。

Lynnfield核心由于定位较低一些,考虑到大多数主流用户并不需要多显卡互联,因此Intel索性将北桥当中剩余的模块——PCI-E控制器简化之后(只有16条通道),全都整合在了CPU当中。

正因为整合了PCI-E控制器的关系,Lynnfield的晶体管数以及核心面积都要比Bloomfield大,所以Core i7 8XX处理器的售价比相近频率的Core i7 9XX还要贵。

好在P55主板要比X58便宜,而且双通道内存显然比三通道便宜,另外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的i5 7XX售价还算厚道,因此很受欢迎。

★ 配套芯片组P55,接口类型LGA1156通过Intel官方Lynnfield核心示意图来看,处理器与芯片组之间居然没有使用QPI、而是通过DMI总线相连。

要知道QPI总线带宽高达25GB/s,而DMI仅有2GB/s。

Intel官方的这张示意图让很多人产生误解事实上在Lynnfield核心内部,除了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外,Intel连PCI-E控制器也整合了进去(因此上图显卡直接与CPU相连),这就相当于整颗北桥都被CPU吃掉了,连接CPU与北桥的QPI总线自然也不会幸免。

如此一来,CPU将直接与“南桥”相连,他们之间的总线叫做DMI。

Lynnfield内部整合了QPI总线,但已被锁定,可以通过超外频提升也就是说,Lynnfield内部还是整合了QPI总线的,虽然只有一条,这一条QPI总线用以连接CPU核心部分与PCI-E控制器部分。

Bloomfield核心的QPI总线频率可以随便超,而Lynnfield核心的QPI被锁定,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因为QPI的唯一用途就是连接北桥,内存走的是直连通道已经不经过QPI总线了,因此超频QPI不会有任何的性能提升。

P55是单芯片设计的芯片组,其本质上就是一颗南桥,功能和ICH10R没有太大区别,既不支持SATA3.0也不支持USB3.0,而且南桥中的PCI-E通道是落后的1.0版本。

要知道Lynnfield核心内部整合的PCI-E 2.0通道只有16条,只能满足单显卡或者双显卡的需要,此时如果用户有需要使用高速的扩展设备(比如USB3.0扩展卡)的话,P55南桥提供的PCI-E 1.0接口就成为了最大瓶颈。

为了缓解这一瓶颈,一线主板厂商不得不整合第三方PCI-E桥接芯片,将P55当中的多条PCI-E 1.0通道组合起来使用,这种方法让主板成本增加不少。

★ Lynnfield核心Core i7 8XX和i5 7XX系列CPU的特点总结:在CPU核心部分,Lynnfield与Bloomfield可以说没有任何区别,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围模块:双通道DDR3内存、整合PCI-E控制器,只支持双x8带宽的双卡互联。

i7 8XX和i5 7XX的唯一区别是超线程,i5被人为的屏蔽了HT功能,四核心四线程,并行计算性能损失不少,但单核效能不变,因此非常适合游戏玩家。

由于CPU整合了整颗北桥的关系,P55芯片组其实就是一颗南桥芯片,再加上少了一条内存通道,因此Lynnfield+P55平台的整体功耗要比Bloomfield+X58平台低很多。

整套平台成本较低、加上超低的功耗和发热,Lynnfield+P55平台成为了主流玩家最喜爱的配置。

Clarkdale核心:Core i5 6XX和i3 5XX显然,四核心的Lynnfield还不够亲民,主流市场依然是双核心的天下,所以双核心的Clarkdale诞生了,这颗核心也拥有很多亮点:首次使用32nm工艺、首次整合GPU,但其架构非常特殊,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款产品。

★ Clarkdale核心:双芯片封装、内置GPU设计Clarkdale核心处理器封装示意图Clarkdale核心包括CPU和GPU两个部分,CPU部分使用了新一代32nm工艺制造,是双核心四线程设计;GPU部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北桥,为45nm工艺制造,内含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和集成显卡。

Clarkdale的北桥(GPU)和CPU部分示意图CPU部分和GPU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微观上通过QPI总线相连,宏观上被封装在了一起,接口是与Lynnfield 相同的LGA1156。

整体上来看Clarkdale不仅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还整合了核心,看似更加先进。

透过这张架构图,就可以更清楚的认识Clarkdale的互联架构实际上它的这种架构与Core 2时代的G45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G45的北桥(GPU)在主板上,而Clarkdale 的北桥被转移到了CPU内部。

也就是说,Clarkdale的内存控制器并没有被真正整合在CPU核心内部,而是在北桥当中,需要透过QPI总线传输数据,这与Bloomfield/Lynnfield直连的内存控制器有本质区别,这样做的结果导致Clarkdale的内存带宽和延迟相比Core 2提升不大——显然,这不是整合内存控制器产品应有的性能表现。

而且QPI带宽仅仅能够满足双通道DDR3-1333内存带宽的要求,没有富裕的带宽用来传输CPU和GPU之间还有其它设备的数据,因此以往Core 2平台上的FSB瓶颈依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