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

合集下载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莉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莉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的哲学(雪莱.卡根教授讲课实录)序言《死亡的哲学》是耶鲁大学雪莱.卡根教授开设的公开课,课堂内容是关于死亡的哲学探讨,提到死亡,往往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人死亡后,意识还会存在么?或者更通俗的疑问是:人拥有灵魂么?笛卡尔和柏拉图是灵魂论里的代表人物,雪莱·卡根教授似乎是位无神论者,他花了大篇幅来否定灵魂的存在,反驳灵魂存在说,进而向我们阐释死亡的本质。

如果你看过雪莱教授的课堂实录,你将会被他的亲和力感染,谈话式讲课也能让死亡这个话题变得更加生动而不是严肃沉闷。

关于死亡的话题,雪莱教授运用了一系列假设和推论,试图让我们离死亡“更近一些”,对于死亡的理解更进一步。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订阅我的这个系列,接下来就请跟随雪莱教授的思维,一起理解“死亡”,可不要被绕晕啦!第一课课程介绍这门课的内容是关于“死亡”,我的名字是雪莱·卡根,如我所说,这是一门关于死亡的课程,这是一门哲学课,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这门课,要讨论的一系列问题,与其它关于死亡的课程,所讲授的东西截然不同。

我想要讲的东西是你们在其他死亡课上听不到的。

首先我想到的是一些关于死亡本质和死亡现象的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

因此,一堂死亡课,也许要好好讨论一下死亡的过程,以便让你们接受“人终会死去”的事实。

也许你们有人知道死亡五部曲论述,否认,愤怒,然后是妥协,实际上我记不清这五个步骤,我们也不会去讨论它。

同样,我们也不会讨论美国的丧葬行业,以及他们如何敲诈百姓。

实际上就是这样,在他们悲伤脆弱的时候,对他们提供的各种服务漫天要价,我们不会去讨论那些,我们不会去讨论丧失亲友时悲伤的过程,我们不会去讨论在我们的文化中,面对死亡的社会学态度,以及我们如何试着去避免面对死亡。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话题,但是,如我所讲,它们不是我们在这堂课上要讨论的话题。

那么,我们要讨论什么呢?我们要讨论的是当我们思考死亡本质或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哲学疑问。

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

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

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以下是 8 条相关内容:
1. 耶鲁大学的合同法公开课,那可真是个宝库啊!就好比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比如,当你买了个东西,这背后其实就有财产规则在起作用呢。

2. 想象一下,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中的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不就像是指引我们在商业世界前行的明灯吗?就像你和朋友做买卖时的那些约定。

3. 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讲的这些,超有意思的好不好!就像一场精彩的游戏,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就是其中关键的规则。

比如说租房时的那些条条框框。

4. 哇塞,去了解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的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吧!这不就像找到了解开合同谜团的钥匙吗?比如你和同事间关于合作项目的那些事儿。

5. 嘿,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的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那可是很重要的呢!就跟建筑的基石一样。

不信你想想工作中那些合同的执行。

6. 天啊,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能让我们明白好多啊!比如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就好像是航行中的指南针,引领着合同的走向。

像公司之间的大合同不就是这样吗?
7. 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里的这些,真的绝了!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简直就像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精灵。

就比如你点外卖时的那个订单约定。

8. 听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讲到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真的大开眼界啊!这不就是合同世界里的魔法吗?像你借东西给别人时的那种约定。

我的观点结论:耶鲁大学合同法公开课对于理解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非常有帮助,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合同情况。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3-16课)

耶鲁大学《聆听音乐》公开课笔记(第13-16课)

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第13-16课)目录第13课赋格:巴赫,比才和伯恩斯坦第14课帕赫贝尔,艾尔顿·约翰音乐中的固定音型第15课本尼迪克特教团圣歌和西斯廷教堂音乐第16课巴洛克音乐:巴赫的声乐作品第十三课赋格:巴赫,比才和伯恩斯坦关键词赋格(fugue)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前奏(prelude)卡农(canon)复音织体(polyphonic texture)非模仿复调(non-imitative polyphony)模仿复调(imnitative polyphony)插句(episodes)复对位(invertible counterpoint) 皮卡迪三度(the Picardy third)赋格段(fugato)管风琴(pipe organ)萨克斯管(saxophone)双重赋格(double-fugue)叠奏(stretto)持续音(pedal point)导引赋格是个富有智慧的曲式并广泛出现于其它许多领域。

在诗歌领域如果你看过T.S.艾略特的诗《四首四重奏》(T.S.Eliot’s THE FOUR QUARTETS)其中就频繁参考了赋格的结构;在文学领域一本写于同时代的小说阿道斯·赫胥黎的《针锋相对》(Aldous Huxley’s POINT COUNTER POINT)是以赋格的形式来构架的;在地理学界学者们有时会说“这种晶体有特殊的赋格结构”;在绘画领域20世纪的许多画家,比如弗朗兹·库布卡(Franz Kupka)、享利·瓦伦西(Henry Valensi)、约瑟夫·亚伯斯(Josef Albers)他们都有赋格式的作品。

我阅读道格拉斯·郝夫斯台特的《哥德尔埃舍尔巴赫》(Douglas Hofstadter’s GODEL,ESCHER,BACH),大概在前25-30页还能跟上,之后的数学部分我就很难看懂了。

耶鲁公开课

耶鲁公开课

者。

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可称是优势教育资源对个人自修的赠与。

今年秋季,耶鲁的网络公开课将增扩至36门。

而这不独是耶鲁的专利,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都已纷纷在网上开课,提供课堂实录,以飨全世界的求知者。

耶鲁大学公开课现场。

在网上流传最广的课程之一《死亡》的讲师,耶鲁大学著名教授Shelly Kagan。

执教《金融市场》的是国际顶尖的行为经济学专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麦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今年3月到访复旦大学,让众多《正义》课程烂熟于胸的粉丝,有机会亲临“桑德尔剧院”。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开心网曾有一项投票,领取五十万现金和立马上清华,二选一。

”王珊犹豫了很久,还是无从选择,当时她刚从一所部属高校毕业。

“现在不同了,有五十万,肯定出国读书,清华不考虑。

”在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一年的她,斩钉截铁地说。

引发王珊态度巨变的原因,正是这一年国外大学网络公开课的体验。

第一次听说耶鲁公开课,是从同事的iPod曲目列表中,瞟到了一串“Death”命名文件,每首长近一个小时。

好奇心促使下,她点开“播放”按钮,从方寸大小的液晶屏上,跃出一个瘦削的老头,大胡子秃瓢,乍一看像“塔利班”圣战组织成员,披上了合乎西方礼俗的服饰。

更奇的是,他盘腿坐在一张桦木桌面上,镜头推远,背后高敞的空间有如圣殿。

老头儿肢体语言丰富,口头禅是“We’re sitting here to…”。

面对台下百多名耶鲁学生,“果然是彼此都坐着,很平等。

”初见哲学家坐而论道,就触动了王珊对传承自柏拉图式“阿加德米”(Academy)的西方大学讲坛的神往。

没有国内大学课堂惯用的“三段论式结构”PPT演示文稿,取而代之是讲台上一盏温馨的台灯。

之后,她从VeryCD等下载网站和豆瓣讨论组中,才知道这个以“死亡”为题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的,是耶鲁大学著名教授Shelly Kagan。

耶鲁大学公开课的观后感

耶鲁大学公开课的观后感

耶鲁大学公开课的观后感耶鲁大学公开课的观后感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国外一些名牌大学的公开课的录像。

我也下了一些,其中主要是医学的,还有一些关于音乐、心理学。

最近看的是音乐的,名称为《耶鲁大学开放课程:聆听音乐》。

第一课是在学校的时候看的,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些曲目,主要是交响乐作品,让一些同学答复,不知道下面有多少同学在听,总感觉反响平平,就连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答复的都很少,要我想在国内应该是抢答才对,尤其是有奖品的时候。

但同时不得不成认牛人很多,很多人直接说第几交响曲。

第二堂课老师回忆上次课内容的时候,感觉显然很多人没有复习功课或者课下准备过一些东西,貌似就像是中国的任选课一样,无关大紧的。

课堂总体给人感觉很好,时间很紧凑,老师讲课很有重点,不耽误时间。

这点我在大学的感受是,我的大学课堂,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的,很多老师竟然很扯淡,有的甚至扯的很远,表达也不准确。

试想来,大学上的课虽多,可真正有用的,或者让你感觉很受用的`课程,没有多少。

像我们在学校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开展史、中医哲学等课程,真是扯淡,上不上没有什么感觉。

而且最讨厌的是老师照课本念或者大篇幅的拽学术。

上了几年学,才深深体会到,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努力的,而老师课堂只不过是点拨和引导罢了。

尤其是国外的大学,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往往会示范教学,而且会把所有课程相关的资料,尤其是重点放在网上供同学下载。

而国内的大学,尤其单说我学校,老师讲课的重点总不是那么明确,还发扬教一学二考三,教那一个都不行还学什么二考什么三啊!尤其考试前同学们向老师求重点,为的就是宝求考试顺利过关,老师说不画重点,让我每每复习的时候,都深感背的这些有个什么用。

另外,老师放的一些音乐真是很让人享受,课程重点是介绍这些音乐,教诲大家如何去欣赏。

看视频不经意间也明白了一些问题。

听觉效果如何产生了视觉?音乐是如何创作谱写勾搭的?音乐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意图的?这些都是一些看似简单却又很复杂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第2课中文课件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第2课中文课件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第2课中文课件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第 2 课基础:这是你的大脑今天我们开始正式上课,心理学导论,我们首先要来探讨的是大脑;我想先提到一种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位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费兰西斯. 克里克;他将这种观点称为“惊人的假说”,这一惊人的假说大致观点如下:正如他在其著作《惊人的假说》中写道“你、你的喜悦、悲伤、回忆、抱负,你对人格同一性的感知、你的自由意志;事实上这一切都不过是大量神经细胞集与其缔合分子的生理反应而已;正如刘易斯. 卡罗尔在《爱丽斯》中所描述的“你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罢了”,用“惊人”来形容这个观点是贴切的,这是个古怪又反常的观点:我并不奢望大家在一开始就能接受这个观点,即使到课程结束时能否接受这个观点,依然是你们的自由;相反、你们要现在就能接受,倒是会让我感到很奇怪,我知道多数人接受不了。

实际上、他们持有另外一种观点,大多数人都是二元论者,二元论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假说,你能够在有史以来的所有宗教和绝大多数哲学体系中找到这个假说,比如、柏拉图就曾明确提出过;但是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二元论拥护者则非哲学家勒奈. 笛卡尔莫属,勒奈.笛卡尔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是否仅仅是生理机器、是生理客体而已”他的答复是“不”,他认为动物都是机器,实际上他将动物称之为“野兽机器”;他认为非人类动物全是机器人,但人类是不同的、人类具有二元性;我们和动物一样拥有有形的生理客体,但与动物不同,我们的本质却并非是生理的,我们是拥有生理客体的无形心灵,我们的心灵占据着生理客体,寄居其中与其形成紧密的联系,这便是二元论,因为它主张至少对于人类而言存在两种独立的成分,即有形的生理客体与无形的心理;笛卡尔为二元论提出了两点论据:第一点是基于对人类行为的观察,笛卡尔生活在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相对成熟的时代,在他生活的年代已经出现了机器人,当然不是我们现代的电动机器人,当时的机器人需要用水力来带动,笛卡尔曾经在法国皇家园林中散步,当时的法国皇家园林被建造得犹如17 世纪的迪斯尼乐园一般,园林中有很多人偶造型可以运用水流来控制他们的动作;当你踏上相应的踩踏板,一个剑客便会跳出来向你挥剑,如果你踩到了另一块,一个正在沐浴的美女便会藏到树丛里去;因此笛卡尔说“天呐、这些机器可以对特定的动作做出特定的反应,原来机器也是可以完成某些动作的”;实际上他说道“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运作的,如果你轻击某人的膝盖,小腿就会弹出去,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本质”但是笛卡尔否定了这一观点,因为有些事情人类可以做到,机器永远不可能做到;人类的行为不光只有反射,相反、人类拥有协调能力、创造力以及发起自发性行为的能力;例如我们能够运用语言,当然有时我说出的话会是反射性的,比如有人问我“你好吗?”我会说“很好、你呢?”但有时、我可以选择那些我想要说的话“你好吗”“非常好”我完全可以进行选择; 笛卡尔认为机器无法做出这种选择,因此我们不仅仅只是机器;当然、他的第二个论据非常的有名,在这里他用到了怀疑方法,他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究竟能够确信什么呢”之后他自答到“我相信上帝、但说实话、我不能确定上帝的存在,我相信我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国度,但我可能是被愚弄了”;他甚至说“我相信我拥有朋友与家人,但或许我只是他们的一颗棋子罢了,或许是有个恶魔在戏弄我,让我产生错觉感受到了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黑客帝国》便是这些怀疑的现代版演绎,《黑客帝国》的创意完全基于笛卡尔的哲学,笛卡尔对于恶灵的忧虑,或许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某种邪恶生物制造出的幻觉;笛卡尔甚至同样怀疑自己身体的存在,事实上他注意到疯子有时会相信自己有额外的四肢或者相信他们的大小与形状是与实际不同的,笛卡尔问道“我如何让才能确定我不是个疯子,疯子们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所以我觉得自己不是疯子,我又如何能确定我现在不是在做梦呢”;但迪卡尔认为有一点是他无法质疑的,那就是他无法怀疑自我思考的存在,而这又成为了对自己的反驳;因此、笛卡尔运用怀疑方法得出与拥有不可确定的身体不同、拥有心理是肯定的;他用这一论据来支持二元论、来支持身心二元的观点;因此他总结到“我知道我是个实体、是思考主体的本质或本性,而这种思考主体的存在,无需任何空间,也不依赖与任何有形实体;也就是说我的心灵、我的本质完全不同于我的身体”;我之前说过这是个普通观点,现在我要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普遍观点:首先、二元论镶嵌于我们的语言之中,我们对我们所拥有的或是与我们有关的事物有着特定的表述模式,比如“我的胳膊、我的心脏、我的孩子、我的爱车”但我们对自己身体和大脑的表述,却也是如此在我们谈及我们拥有大脑时,似乎大脑是与我们相分的; 二元论揭示了直觉上的人格同一性,这也就是在说普通观点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经历了身体上的巨变也依旧是原先的那个人,很多虚构的故事非常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完全能够看懂电影中,一个少女睡去一觉醒来却变成了詹妮弗.加纳一个成年人,没人会说“这就是纪录片、我相信这些全部是真的” 但同时无论大人、青少年还是孩子、没有人会选择中途离开,说“我完全不知道电影在讲些什么”;相反、我们能够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我们也能理解很多包含更大转变的故事;比如某人死后又转世投胎到新生儿的身上,你可能有些不同的观点是关于对于转世投胎是否真的存在,在座的各位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想象有这么个一个人死了,然后出现在另一个身体里;这并非是好莱坞首创上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弗郎茨. 卡夫卡所写的名篇是这样开头的“一天早晨,格里高尔. 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里卡夫卡再带次领我们去想象一觉醒来却变成一只甲虫的场景,而我们是可以想象到的;还有一个古老的例子,在公元前几百年荷马这样描述奥德赛的几个同样的命运,一个女巫将它们变成了猪,实际上这么说并不准确,他并未将它们变成猪,他的做法更加过分,女巫将它们封锁在猪的身体里,他们拥有猪的脑袋、声音、鬃毛和身体,但他们的心里却从未改变,他们被关在猪圈里轻声哭泣,在这里、作者再次邀请我们去想象,我们自己被困在其他动物身体里的场景,如果你能想象如此场景,那是因为你将自己当做了与所依肉体分离的心理实体;我们相信许多人是能够“灵魂附体”的,这是滑稽戏剧的一贯伎俩;同样也出现在经典电影《衰鬼上错身》中史蒂芬.马丁和莉莉.汤普林主演大力推荐,但很多人认为这种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对多重人格障碍的一种解释就是在你的身体中存在着多个心灵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我们将在本学期结束之前探讨多重人格障碍,到时大家会发现,事情要远比这复杂得多,但我想说的并非多重人格障碍究竟是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看待它,普通观点告诉我们,你的身体里可以拥有不止一个的心灵,这种普遍观点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故事之中,也包括恶灵附体;许多信任系统都相信,个体行为,尤其是那些邪恶或非理性行为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某种事物占据了他们的身体。

耶鲁公开课心得体会

耶鲁公开课心得体会

基本上完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下面写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悟。

记得听了一堂的哲学课,是关于死亡的本质的,这个话题其实中国人不太喜欢的,毕竟我们都是有些迷信的,关于鬼怪之类的平时很少谈起,但是事实上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管内容怎么样,里面讲课的教授的理念我觉得很棒。

他说,我会用我最大的努力去让你理解我的观点,如果你能支持我我将非常满意,如果你不支持我的观点,我们可以辩论,即使你最后还是不同意我的观点,那我也比较满意,因为你认认真真的思考了这一问题,这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的,当你认认真真的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这是你已经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东西,这个也许是一种心态,也许还是一种处世之道。

关于幸福课,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样保持一颗始终幸福、乐观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处理。

下面讲一个我以前看过的几句我个人认为还不错的话语,每当我感觉自己比较累或是有点抱怨什么的时候,我总会去看看这些话语,每次都是这些话语激励我重新开始。

不管生活多么的艰辛或是不怎么顺利,心态或是你自己心里的想法,坚持自己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就是最好的。

没有人能说自己的做事方法一定是对的,正如我前几天和导师交谈时他和我说的那样,学习方法要不断的积累和改进,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什么都是变化的,包括我们研究生的心里,我在小木虫论坛上看见过很多的研究生觉得研究生所学习的知识没什么用处,所以很多人想退学,这个我觉得也是一种误区,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怎么样和自己的导师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以至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出的不怎么好。

最后导致同学想出来去退学。

所以生活中我们要自信,绝对自信,无条件自信,时刻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负面的想法,定时清除消极的思想。

有时候可能是长期压抑的结果,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去排泄压力,发泄自己的压力或是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满。

同时学会忘记一些东西,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懊悔的记忆,为阳光的记忆腾出空间,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阳光。

耶鲁大学公开课观后感

耶鲁大学公开课观后感

耶鲁大学公开课观后感篇一耶鲁大学公开课观后感哎呀妈呀,最近看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我这小心肝儿啊,那叫一个翻腾!说真的,刚开始我也就是抱着随便瞅瞅的心态,想着能学点啥算啥呗。

可谁能想到,这一看,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把我给深深吸引住了。

你说这耶鲁大学的老师,咋就那么牛呢?他们讲的东西,那可真是深入浅出,让我这个平时觉得自己脑子不太灵光的人,都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也许这就是人家的厉害之处吧!就拿那个讲历史的公开课来说,本来我对历史这玩意儿,觉得就是一堆枯燥的年份和人名。

但这位老师呢,他把历史讲得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我就在想,要是我以前的历史老师也能这么讲,我可能早就变成历史学霸了,哈哈!还有那个讲哲学的,哇塞,一开始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在自讨苦吃,哲学这东西多高深呐。

可听着听着,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能插上两句嘴,发表点“高深”的看法了。

说不定我也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呢?不过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也会走神,会想:“这对我以后能有啥用啊?” 但很快又否定了自己,觉得多学点知识总没坏处,谁知道哪天就用上了呢?这一路看下来,我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有点变化了,至少不再那么害怕那些看起来很难的知识。

也许,这就是公开课的魅力所在?你们说,我是不是该继续多看看这样的公开课呢?篇二耶鲁大学公开课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看耶鲁大学公开课的那些事儿!当我第一次点开耶鲁大学公开课的视频时,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厉害?” 结果,没一会儿我就被啪啪打脸了。

那些教授们,一个个就像知识的宝库,源源不断地往外倒宝贝。

我就像个饿了好久的孩子,拼命地吸收着。

比如说有一堂关于艺术的课,我以前觉得艺术嘛,不就是看看画,听听音乐,能有啥深奥的?可人家老师一讲,我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小白!原来一幅画背后能有那么多故事,一段音乐能传递那么深刻的情感。

我就在想,我以前是不是太肤浅了?还有讲心理学的,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一直觉得自己挺了解自己的,可听完课才发现,我可能连自己的边儿都没摸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第1课中文课件欢迎大家来到心理学导论的课堂,我是保罗.布罗姆博士,是本门课程的教授;如果还有同学没领取教室前面的教学大纲,请举手示意我,研究生助教会发给你,如果你还没领到教学大纲的话;大家也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下载教学大纲,这个网站将会成为你学习本门课程的得力助手;网站上资源里有教学大纲,我会不定期更新,会非常及时,所有的课程资料也会放在网上,包括我所展示的幻灯片,包括我现在放的这个课件,还有关于练习考试和每一次阅读作业的细节要求,所以大家要经常登录这个网站,以获取最新的课程信息;今天的课会很简短,只是帮助大家理清本课程的研究方向;介绍一下课程,我知道课程都在预选阶段,所以我希望让大家,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感知;首先我会向大家展示,本门课程的安排与考核,以及会涉及书目等等;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些我们会涉及话题的具体实例,但我在开始之前,我要告诉大家这个课程的一点特别之处,我们会被录像,本课程是“耶鲁大学公开视频课程计划”的七个实验课程之一;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本年度结束时,所有的视频录像都会在网上,免费对所有人开放,希望它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国家,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们提供便利;我视此为耶鲁之容,更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当然,这也是耶鲁建立“世界学术霸权”的大计;因此,来自媒体创新中心的耶鲁大学节目制作组,将会在教室后面全程录制本课程;这一计划的目标在于,让全世界看到真实的耶鲁课堂,让观看录像的人们获得与在座各位同样的知识,因此他们需要录制的是课程,也就是我和后面的幻灯片,而不会拍摄同学们,所以没有让各位签署授权协议;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就我而言,我会尽量注意自己的言辞,因为可能会有孩子观看,所以我会很注;另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们坐在第一排,或者前几排,那么你们的头部,背部甚至脸部,都可能被镜头扑捉到,如果你在证人保护计划之内,或者是个逃犯级人物,就尽量不要坐在前排了;各位要是现在想换到后排,就放心换,没关系的我不介意;好,我们可以开始了;欢迎大家选择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程,我是保罗.布罗姆博士,负责教授本门课程,本课程旨在让大家在宏观上对人类心智研究形成基本的认识因此我们讨论的主题会非常广泛,其中囊括了大脑;儿童;语言;性;记忆;狂躁;厌恶;歧视以及爱恋等等..我们将会探讨的问题诸如,如何合理解释两性差异,动物究竟能否学习语言;我们作呕究竟因何而起,为何我们有些人会进食过量,而我们又该如何阻止,为何当人们融入团体时会变得疯狂;我们同样关注,你能否相信自己的儿时记忆,以及为何抑郁只存在于一部分人中;这门课一周两节,也会有指定的阅读材料,要想在这门课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要认真听讲,用心阅读指定书目;两者内容会有些重叠,有时讲课的内容与阅读内容紧密相连;但部分阅读内容,并不会在课上进行讨论,也会有一些课程内容,完全与阅读材料无关;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程,你就必须两者兼顾,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落下了一节课,你就要看笔记,你可以向朋友或者身边同学借来看;我会把幻灯片放到网上,你不用抄我的课件,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笔记,但如果你不想记笔记,也大可直接下载课件,我会把它做成黑白版式上传,方便同学打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笔记问题;但我要强调,看课件绝对不可能替代上课;我们的教材是“彼得.格雷的《心理学》”第五版,我们阅读书目是“格雷.马库斯主编的《诺顿读本》,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当然读本也同样精彩,要求大家两本书都有;你能够在约克街的迷宫书店买到或者网购;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上一期我用了我指定的教材是马库斯的读本,上学期马文.春教授指定的是彼得.格雷的第五版教材,所以会有很多旧书,大家大可以光明正大地拿来用;下面我们来说分数,期中和期末我们各有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不会拖到考试周,因为长假的魅力实在太大,所以我把考试安排在了最后一次课上,题型分为单项选择.简答.还有填空之类的;考释前我会把历年真题放在网上,以便大家熟悉考试模式,还会同时上传复习大纲,本课程将于开学后三周开课,也就是自下下周开始,每周一上课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要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大家的答案要在周五前交给研究生助教,周五会将各位研究生助教安排给你们大家,这个作业不会很难,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个作业的目的要十几到二十分钟完成吧;这个作业的目的在于激励大家跟上课程的进度并去阅读材料,这些作业会被评为'及格’或‘不及格’;我希望大家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及格,但这只是想让大家不要掉队督促一下,我们还要写一篇简短的书评,在临近期末的时候完成,我在之后的课上会给大家详细的要求,我还要求你们以被试的身份去参加试验;下个星期我会给你们一份关于要求的介绍,这项要求的重点在于让你们去亲身体会,看看心理学到底在研究些什么,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数百名的被试,有时会有同学问到,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来告诉你们该怎样做,不要缺课,一定要阅读指定的材料,最好是在上课前就已经阅读过指定材料;我强烈建议大家建立一些学习小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都可以;这样,在考试之前你就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她拍了下她旁边的人,希望你能认识他;事实上,我会安排大家相互认识,这节课不会了,因为这是节试听课,我不知道下节课会有谁来,有什么情况,不过我会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先安排几分钟,让你们向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一番自我介绍,这样你们就能在这个班里认识一些新同学了;这是一门大班课程,如果你并不打算和周围人相互介绍的话,也就不会有什么人能够认识你了,也许你们有些人会选择这种做法,当然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我还是建议你们与我们大家建立些联系,不论是和我还是和研究生助教,我会在下周向你们介绍研究生助教们;你们可以在课前或课后与我们交谈;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一般都会至少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我也愿意在课后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你们可以在我的办公时间来找我,教学大纲上有写我的办公时间;你们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跟我预约,我非常愿意同学生们一起讨论些好的想法,讨论下学习困难之类的话题;如果你们在校园里碰见了我,你们可以向我进行自我介绍,碰见我教的学生我会很开心的;那么,我再强调一遍,你们可以选择在这门课上默默无闻,但是你们也可以选择站出来,跟我们多多接触;好了,刚才讲了些课程的规定,那这门课讲了些什么呢,与其他很多课程不同,一些学生是带着非同寻常的动机来上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也许是你觉得自己疯了,所以希望能够不那么疯,也许你想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想提升你的性生活质量,想为自己释梦,想多交点交朋友,想学会如何影响他人,作为选择这门课程的理由,这些倒也并不算太差;当然除了性这个方面,这门课实际上还是能够帮助你们解决一些问题的,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能让你们更多地了解,与我们日常面对的真实问题有关的真实的世界,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会强调这些问题并让你们试着思考,想想我将讲到的实验室研究,对你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你们是如何学习的,是如何与他人交流的,是如何说服他人去认同别人观点的,那种心理治疗最适合你,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门课的总体目标要比上面的这些更有意思;我所要做的就是向大家介绍在人文领域里,对,最主要的主题,也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研究现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思考,又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理解这些问题,所以传统上心理学通常被分为以下五个子领域;神经科学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发展心理学这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以及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也许是五个子领域里对你们有些人来说最不熟悉的一个领域,它用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里,通常将心理比作计算机并探究人类如何行动;如语言理解,物体辨认,游戏等等;还有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如何与他人交流;最后就是临床心理学,这也许是当人们提到心理学时最先想到的方面,它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我们会涉及以上所有的领域,我们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领域;我坚信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学科的学习,是不可能让你有能力去研究人类心理的,心理学学科充满了心理如何发展的问题,经济学和游戏理论如今已经成为了理解人类思维和人类行为的重要方法,这些问题涉及哲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文学、神学以及许多其他的科学领域;因此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方面将相当的广泛;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在进行一些概述,我想通过给出五个我们将会涉及到的一些主题的例子来结束这节导论课;我以我们下周一要讨论的主题作为开始,大脑这是一个大脑,实际上这是个特殊人物的大脑,有意思的是大脑上有个白色的小标记,这是个女人的大脑,是特丽.夏沃的大脑;你们能更好地从她的照片上认出他,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况,某人正陷于昏迷之中由于脑部损伤而失去了意识,这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属性毫无修饰的图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生理基础,如自由意志、意识、道德和情绪;我们的课程将会以此作为开始,讨论生理的东西如何能产生心理活动;我们会讨论很多与孩子有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个特殊的小孩,是我儿子、扎卡里,我的小儿子扮成蜘蛛侠的样子,不过这是在万圣节,不对不是万圣节;这个还是有故事可说的,我主要研究儿童的发展,我对很多问题都感兴趣,其中一个便是发展的问题,这个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能讲英语,也能听的懂英语大家对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大家对于他人、对于人类如何行动,都多少有些了解,发展心理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特别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固有的、内在的、天生的、又有多少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产物、或是教育的产物;发展心理学家们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试图将这些因素分开,试图找出人性的基本成分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个连续性的问题,这时的扎卡里会在多大程度上一直保持不变,你的人生又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呢,又在多大的程度上可能如果在你五岁的时候我见过你,那我可以描述出现在的你吗;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写道‘三岁定终身’意思是你可以从孩子儿时的身影中看出他或她成人后的样子;我们会去探索并质疑此话的正确性,你的人格真会是这样的吗,你的兴趣也是这样吗,你的智力是这样的吗,与发展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如今的样子,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大家的口味不尽相同,他们的智商也不同,他们自信还是害羞,他们是否喜欢男人、女人,都喜欢还是都不喜欢;他们是否擅长于音乐,他们是政治上的自由派还是保守派;为什么我们会不同,对我们为什么不同的解释又是什么;再一次,这可以从基因和环境的角度加以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被我们的基因所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我们的个性被如何抚养所决定,在多大的程度上这些区别可以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得到最佳的解释;一个常见的理论,例如:是我们的父母塑造了我们的人格,这一点被一位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很好地总结了,他写道‘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他们不是故意的,但事实却如此,他们将他们身上的毛病传给了你,还有灌输了许多其他的毛病;他说得对吗,这是很有争议的;你有一系列关于父母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在流行文化里是有很大争议的,我们将会在这门课里用很多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使一个人如此迷人,这可以在很多层面上问及,但一个简单的层面就是什么才是好看;这些就是根据投票非常迷人的面孔,它们不是真人的面孔,屏幕上面的这些是电脑生成的,一个高加索男性和一个高加索女性的面孔,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但是通过使用电脑合成然后问人们,他们觉得这个长相如何、那个长相如何;科学家多少了解到怎样才算是迷人的面孔,无论是在一种文化下还是跨文化的,这是当我们谈到社会行为时要花一些时间去讲的东西,特别是当我们谈到性的时候;迷人或是美丽并非仅仅指性,比如说熊猫、像这只熊猫就是公认的可爱,关于这我并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只是一张可爱的图片;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是极为核心的,我们要在大部分课中探讨的一个深入的问题,就是善与恶的问题,恶与善、这三张图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恶,你可以将此称作机构性邪恶,产生与某人残忍地对待他人,或许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她所处的境况而导致;这是一张奥萨马.本.拉登的照片,他是个被政治原因所驱使的杀人狂;然后是底下的这个人,有人知道他是谁吗,泰德.邦迪、谁看出来了,给这位同学一个特写,不用了,没错,就是泰德.邦迪,这就像是在我们去了解诸如邪恶事物的专业知识之前,我们会先想到为什么人们会那样,同样的情况又再次出现了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或者说是否应当更多地归因于所处的环境;有许多非常引人注目的实验试图把这两者分开,如果我们要谈论恶,那么我们也应该谈谈善,这是些众所周知的好人的照片,奥斯卡.辛德勒和保罗.卢斯赛伯吉纳,两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大屠杀中的辛德勒,以及另外一个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发音;卢斯赛伯吉纳在卢旺达,关于这两个人都有很好的电影;但这些例子所表明的就是,你不可能提前预知他们会成为英雄,我们所有人都面对的一个个人问题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做;最后,在这门课中,我们会谈到心理疾病,在这门课结束前我想花整整一周的时间来讨论一些主要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和焦虑,因为他们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这类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这个教室中的许多人都在遭受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或是同时受到两者的困扰;我不会让你们举手示意,但是我知道这里许多人都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这些心理障碍;我们将会讲到当前的研究发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患有这种心理障碍以及什么才是治疗他们的最好方法;但我对那些不太常见的心理障碍,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我倒认为这些不常见的心理障碍却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活动有意思的一面;比如说,当我们讨论记忆的时候,我们会讨论记忆障碍,包括了使你无法形成新鲜记忆的一些障碍,以及遗忘过去记忆的遗忘症障碍;而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非常有趣的原因造成的;在这个课程的初期,实际上我认为下周我们就会讨论到,不、应该是晚些时候、大概到期中吧;我们就会讨论到一件关于,菲尼亚斯.盖奇的令人惊奇的病例;大约一百年前,菲尼亚斯.盖奇是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一场爆炸一根钢管刺穿了他的脑袋,就像这样、神奇的是他并没有死掉,事实上,他的朋友们,钢管穿过了他的脑袋飞出一百多英尺,浑身是脑浆和血,菲尼亚斯.盖奇又坐了起来说“哦”,之后再去医院的路上,他们居然还去了一个酒吧喝了点苹果酒;他并没有失明、没有失聪、也没有变成弱智;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些其他变化,他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再控制自己了;他曾经是个努力工作的好男人,而经历了那场事故后,他完全变了,他无法再工作、无法再对自己的爱人忠诚,超不过五分钟就会咒骂一句;他经常打架、经常吵架、经常酗酒、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最终在一个全国巡游的马戏团里,大钢管打烂了他的脑袋,结束了他的生命;这又是一个说明大脑如何引起心理的非常典型的例子,并且说明了大脑的损伤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多重人格障碍,即一个人有多于一种的人格;同时也讨论下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应该将它看作是真实的心理现象,还是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这个问题存在着许多的争论;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更加罕见的例子:比如卡普格拉综合征,卡普格拉综合征通常有几百例,不多,目前只有几百例;它通常是由于受到某种打击而产生的,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很大差异;我们想象一个特殊的错觉,就像是这里正在变黑,这种错觉便是你最爱的人,被其他东西替换掉了,比如变成了外星人或者机器人、或者变成了火星人,中情局特工或是训练有素的演员;但是人们、但你却认为自己最关心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会导致非常悲剧的结果;卡普格拉综合征经常与非常严重的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几年前一名澳大利亚人由于幻想他的父亲变成了机器人而将他父亲的头砍了下来;另一种由大脑同一部位引起的障碍,叫做科塔尔综合症,科塔尔综合症是你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你很确定自己已经死了,你四处游走、你也知道你在四处游走,并且还知道身边有其他人,但你就是觉得自己死了;而更加惊人的是,这些并不是只疯子们才会拥有的严重且古怪的心理问题;相反、他们定位于他们都精确地定位于大脑的某个部位;我们将讨论最佳的现代理论来解释这些综合症产生的原因,对这些障碍非常关注的原因并不是它们很常见、它们并不常见,也不是因为对可怕的病态心理的好奇;相反、研究这些极端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正常的生活;通常对极端情况的研究会与我们日常所坚信的信念形成强烈的反差;比如那些精神病人,不论是因为大脑受损而造成的、还是先天性的、并没有道德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自由和责任的问题,或是研究心理疾病与邪恶的关系或区别;多重人格的案例又迫使我们把问题转向什么是自我;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多种人格组成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直由单一人格组成的,像卡普格拉综合征那样的病例就很重要;因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例如他们会让我们明白在识别某物叫什么与知道某物是什么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学习这些异常的案例能使我们了解日常生活;举例就先说到这里,教学大纲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最后还要告诉你们,我们还会讲到很多其他的内容是一些我会讲到的东西,但我并不是那些方面的专家;幸运的是、在耶鲁有一个团队,那里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和老师,如果不能请到他们来帮助我教授这些主题,那可就太可惜了;因此我将在这门课中请到四名客座讲师:第一名是马文.春博士,他会在秋季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也是我的竞争对手,它将为大家上一节非常精彩的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课;主要是关于面部的认知神经科学;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博士是研究抑郁症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特别在两性差异和抑郁方面,他将在课程的最后为大家讲述这些;凯莉.布洛耐尔、是路德研究中心的领导者,主要研究肥胖症、进食紊乱和节食方面的问题,他会为大家讲述饮食的心理学;最后、彼得.萨洛维博士、耶鲁大学的院长,将在情人节那天前来给我们讲述他所知道的爱情传说;所有这些细节都在教学大纲里,我会在这里留一会,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们下周再见欢迎到奇才心理工作室官方博客阅读更多更精彩的心理文章!/qczlgzs买心理学书籍,找心理咨询师,建心理咨询室,团购心理培训就到69心理商城()全国第一家心理学专业综合商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