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经典试题(-居民与聚落)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B. 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C. 该区域主要分布黄色人种D. 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增强【答案】 A【解析】【分析】由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B错误;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错误;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便利的交通B. 平坦的地形C. 自然资源贫乏D. 水源充足【答案】C【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3.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4.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A. 福建省B. 安徽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 登高望远B. 防御洪水C. 通风采光D. 方便交通【答案】(1)D(2)B【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昭通)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准确的是()A.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 中国南方——蒙古包【答案】D【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当地民居多为高架屋,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还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2.认识世界,读下组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组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A. ①B. ②C. ③D. ③(2)上组图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A. 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B. 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C. 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D. 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3)上组图中有关图③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B. 站在A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C. 该区域气候酷寒,地面全被冰雪覆盖,没有植物能够生长D. B所在的大洲淡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答案】(1)A(2)C(3)B【解析】【分析】(1)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图①表示的是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②表示的是西亚地区,③表示的是南极地区,④表示的是白令海峡。

(2)图②是西亚地区,西亚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3)图③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北极地区常住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拉普人,A错;图③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区域,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因此站在A德雷克海峡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南极地区的暖季,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是无冰区,这里生长着主要以地衣、苔藓、藻类为主的植物,C错;B所在的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B. 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C. 该区域主要分布黄色人种D. 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增强【答案】 A【解析】【分析】由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B错误;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错误;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便利的交通B. 平坦的地形C. 自然资源贫乏D. 水源充足【答案】C【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依次分别是()A. 英语、汉语B. 汉语、法语C. 汉语、英语D. 汉语、日语【答案】 C【解析】【分析】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4.“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A. 阿拉伯人B. 因纽特人C. 柬埔寨人D. 菲律宾人【答案】 A【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A. 欧洲西部B. 两极地区C. 亚洲东部和南部D. 北美洲东部【答案】B【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如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经济发达;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两极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

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A. IB. ⅡC. ⅢD. Ⅳ(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海南)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

完成以下问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A. 教堂B. 清真寺C. 寺庙D. 佛塔【答案】(1)D(2)B【解析】【分析】(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D。

(2)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多为阿拉伯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分布及宗教建筑,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 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C. 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D.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答案】 A【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

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100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法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英语【答案】 C【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3. 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18时左右,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失火,遭受重大损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著名建筑与巴黎圣母院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是()A. 白金汉宫B. 罗马古斗兽场C. 卢浮宫D.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2)下列有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遗产是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B. 四合院和胡同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是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C. 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D. 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保持河多桥多的特色【答案】(1)C(2)C【解析】【分析】(1)欧洲旅游资源丰富,如英国的白金汉宫,意大利的罗马古斗兽场,法国的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希腊的奥林匹克遗址公园;C符合题意。

(2)云南丽江古城改建成现代化商业城市,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其它选项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故C符合题意。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A. 防御风沙B. 防御台风C. 防御风雪D. 防御地震【答案】 C【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以便于防御风雪。

故选:C。

【点评】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

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居民与聚落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2010·山东济南)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①亚马孙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长江流域④恒河流域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选B。

2.(2010·湖北宜昌)上海某公司专门为黑种人配方生产的日用化妆品,你认为该公司今后在下列哪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可能最好()A.欧洲西部B.非洲的中部和南部C.非洲的北部D.东亚、东南亚【答案】选B。

3.(2009·福建南安)该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种是()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解析】选C。

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4.(2009·湖南常德)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解析】选D。

此题综合考查了世界的人口的相关知识,人口密度只是表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由于高寒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居住,人口少。

5.(2009·贵州黔东南)欧洲、瑞典等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居民就业困难B.社会经济贫困C.劳动力短缺D.居住条件较差【解析】选C。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经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则出现了居民就业困难,居住条件较差,社会经济贫困等问题。

6.(2009·山东滨州)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干旱的沙漠地区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解析】选C。

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宜工农业生产,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比较稠密。

7.(2009·湖南长沙)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C.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答案】选B。

8.(2009·山东菏泽)下图是甲、乙、丙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A.30‰ 10‰ 5‰ B.20‰ 10‰ 10‰C.50‰ 20‰ 1 5‰ D.70‰ 30‰ 25‰【解析】选A。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理解和应用的题目。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解答此题先要阅读图例,分别读出三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然后进行计算,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0‰-20‰=30‰;乙国:20‰-10‰=10‰;丙国:15‰-10‰=5‰。

9.(2009·福建泉州)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A. 欧洲B. 大洋洲C. 拉丁美洲D. 撤哈拉以南的非洲【答案】选D。

10.(2008·湖南常德)小军参加了“超级小英雄”的节目,主持人问他:如果选择安家,下列四地人们会将房址优先选择在何处?如果他向你求助,请告诉他正确答案()A.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B.气候寒冷的高纬地区C.大江大河的发源地D.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答案】选D。

11.(2008·甘肃天水)人口稠密地区的自然条件优势是()①气候温暖适宜②地势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选B。

12.(2008·广东韶关)加拿大和美国属于多种族、多民族大汇集的国家,其中占人口比重最大的种族是()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人【答案】选A。

13.(2008·湖南湘潭)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B.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C.世界各大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解析】选B。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炎热潮湿的亚马孙平原,气候寒冷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人口都比较稀少,人口密度大说明本地区人口多,但与人口增长快不是一个概念。

14.(2008·湖北宜昌)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是生产者,所以人口越多越好B.人是消费者,所以人口越少越好C.人口增长太快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越慢越好D.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解析】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问题。

目前,全球性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是人类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但与此同时,是不是人口增长越慢越好呢?也不是。

正确的人口观应为:合理的人口增长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这也是衡量某一地区人口增长合理与否的唯一标准。

15.(2008·湖南株洲)根据体质方面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下列地区中主要分布白色人种的是()A.亚洲东部B.非洲南部C.欧洲西部 D.亚洲东南部【答案】选C。

16.(2008·天津)奥运圣火在全球传递过程中,火炬传递手主要是由黑人组成的城市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选C。

17.(2008·内蒙古通辽)2006年,通辽市总人口为309.10万人,总面积59 535平方千米,通辽市的人口密度约为()A.52人/平方千米B.112人/平方千米C.84人/平方千米D.24人/平方千米【解析】:选A。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3 091 000÷59 535≈52,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18.(2007·湖南衡阳)“我们被人称之为穆斯林,喜欢着白色长袍,讲阿拉伯语。

你能猜出,我们是什么人种吗?"()A.黑种人 B.黄种人C.白种人 D.混血种人【答案】选C。

19.(2010·湖北武汉)读“不堪重负的地球” 图,完成(1)、(2)题。

不堪重负的地球(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A.环境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水污染问题(2)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劳动力普遍短缺B.资源短缺C.各国国防兵员不足D.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1)选B,(2)选B。

20.(2009·山东潍坊)某国家2008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1)~(3)小题:(1)该国2008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0.1 ‰B. -0.7‰C.0.7 ‰D. 9.7‰(2)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B.人口老龄化严重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D.劳动力过剩(3)该国最有可能位于()A.南亚地区B.非洲南部C.欧洲西部D.南美洲【解析】(1)选B,(2)选B,(3)选C。

此题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世界的人口问题等知识,准确计算(1)小题是正确解答(2)(3)小题的前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5.2-4.85)万/500万*1000‰= -0.7‰。

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它只代表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密度,人口总数等都没有关系。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等于0,表示人口不变,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由此可断定该国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3)小题四选项中只有欧洲西部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21.(2008·山东潍坊)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欧洲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 ;B ;C ;D 。

(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至少2条)?。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是解决的措施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阅读图例,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C,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地带,气候干旱);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D亚马孙平原);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A北冰洋沿岸属于苔原和冰原带,气候严寒);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B青藏高原地势高寒),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假如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人口增长也不是越快越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带来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问题,所以,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答案】(1)东部和南部西部(2)A苔原和冰原带,气候严寒;B高原山区,地势高寒;C沙漠地带,气候干旱;D热带雨林,气候过度湿热(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4)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知识点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2010·山东烟台)在上海世博会上,小王看到一个外国人面对中国馆一边祈祷一遍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是()A.信仰佛教B.信仰基督教C.信仰伊斯兰教D.信仰道教【解析】B。

基督教创始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2.(2009·广东东莞).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D.英国参加2008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解析】选B。

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亿,它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英语在国际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学习好英语,可以和外国来北京旅游或观看奥运会的外国人更好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