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可靠性管理规范(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作业程序(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作业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确保不同阶段生产的产品都能符合设计要求,针对试产、进料检验、制程管制、量产等进行必要之可靠性验证,使产品经过不同的运输过程或在不同的环境下,使产品达到客户需求之规格。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Cable and Connector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3.0权责:3.1可靠性测试:品保部训练合格之人员执行之.3.2测试计划制定:量产品由品保部负责制定,新产品由工程部负责制定. 3.3测试失败分析及改善:工程部及相关单位进行分析改善.3.4测试失败改善追踪:品保部测试人员.4.0定义:(略)5.0可靠性测试时机:5.1新产品打样阶段之可靠性测试;5.2设计变更之可靠性测试;5.3量产品定期追踪之可靠性测试(至少每一个月执行一次);5.4质量有异常或客户有要求则依客户要求执行.6.0可靠性测试环境:实验室温度:23+/-5℃;湿度:75%RH以下.7.0作业内容:7.1耐久性插拔(Durability)7.1.1测试目的:评估连接器连繨插拔后,其端子电镀层磨耗程度或插拔前后之电气特性与机械特性变化;7.1.2测试对象:SATACABLE/ATA7.1.3测试依据:EIA-364-097.1.4测试方法:a.对插方式以连接器公母实配为测试原则;b.插拔速度除特别规定外,每小时不超过200次;c.插拔次数为:100次7.1.5成品类,每次抽取3pcs试验,每月执行一次.7.1.6成品此项测试在新产品打样时规定要求执行;质量出现异常时执行及客户有要求时执行.7.2摇摆测试(Bending test)7.2.1测试目的:评估线材与连接器连接效果及线材弯曲抵挡疲劳化能力. 7.2.2测试依据:EIA-364-417.2.3测试对象:USB类/其它机外线材7.2.4测试条件:7.2.5线材未能达到以上次数便断裂(open),则这次测试判为失败7.2.6针对线材类,每批抽取5PCS试验;成品类,每次抽取3pcs试验,每月执行一次.7.2.7成品此项测试在新产品打样时规定要求执行;质量出现异常时执行及客户有要求时执行;每月执行一次..7.3盐水喷雾实验(Salt Spray):7.3.1 实验目的:评估连接器金属配件及端子镀层抗盐雾腐蚀的能力﹔7.3.2 实验对象:所有五金件产品部件之来料7.3.3 实验依据:EIA364-267.3.4 实验程序:a.实验条件:*盐水浓度:5%(重量比);*试验仓之温度:35±1℃;*饱和桶温度:47±1℃;*喷雾量:1.0~2.0Ml/80cm2/h;*盐水液的PH值:6.5-7.2;b.时实验间:8H(若有特别要求,则另外规定)c.样品的放置应不互相接触,且测试面与垂直面成150度﹔d.实验完毕后除特别规定外,试样应以清水冲洗5分钟(水温不得超过38℃)必要时以软毛刷洗,洗去试验样品表面盐沉积物,然后在标准的恢复大气条件下恢复1~2H检测其样品外观.7.3.5针对五金类、CONN类,每批抽取5PCS实验。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为使本公司之产品可靠性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规范测试过程及记录,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公司进料、在制品、成品检验及其它相关单位提供产品之可靠性测试均适用。
3、定义:4.1产品可靠性实验:公司产品进料、成品检验依行业标准及协会要求之测试。
4.2相关单位:品管部、业务部、工程部、生产单位、采购。
4、权责:3.1相关单位:负责可靠性实验室检测样品的提供、测试结果的追踪及记录。
3.2可靠性实验室:负责实验室之管理、实验操作及测试报告的提供。
5、流程图:(见附件)6、内容及要求:6.1可靠性实验室品质系统作业:6.1.1为确保试验室作业品质,应对试验过程所使用之设备做定期保养维护,实验室之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5℃ , 湿度应控制在40--70%RH。
6.1.2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测试,依测试要求及《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处理.6.1.3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条件需做记录.6.1.4测试后结果应明确记录各项数据,并建档保存.6.1.5测试过程中,当仪器设备有异常时应立即呈报部门主管,做相应处理.6.2测试送样作业及测试规定:6.2.1 品管部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检验员送样到实验室,将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与实验室人员注明清楚,由试验室安排检验。
6.2.2 其它单位物品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申请人员开立“测试委托单”,详细注明产品规格、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经品管主管确认后送样到实验室。
6.2.3客户委托测试:客户提供样品,业务部需开立“测试委托单”经品管主管确认后委托实验室测试.6.2.4实验室人员接收样品及“测试委托单”后, ,依委托单位之要求及完成时间做测试.6.2.5测试依《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及客户要求进行,将测试过程之数据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内以便追溯用。
(“测试报告”编号原则为:Q为品保品质记录,Q XX<年>XX<月>XX<日>XXX<序列号>).6.2.6若实验方法无规范可参考,则由委托送样单位提供.6.2.7测试完成后,需将测试结果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结果判定后经单位主管签核后提供给委托单位。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表格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表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仪器仪表等。
第三条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领用、保管、维护、保养、报废等环节。
第四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第二章设备管理责任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登记、编码、分类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设备的领用、使用、保养和维修等工作。
第七条公司领导层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第三章设备的采购和领用第八条设备采购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第九条设备采购计划需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采购设备应遵守公司的采购程序,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采购。
第十一条设备领用需填写领用申请单,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领用。
第四章设备的保管和维护第十二条设备管理员应做好设备的保管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状态。
第十三条设备维护应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四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保管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五章设备的保养和修理第十五条设备的保养和修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擅自进行维修操作。
第十六条设备的保养和修理费用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报销。
第十七条设备维修涉及较大金额或对设备影响较大的维修需报公司领导层批准。
第六章设备的报废和处置第十八条设备报废需填写报废申请单,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报废。
第十九条设备报废后需进行清理、登记和处置,不得私自处理。
第二十条设备的处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得违法违规。
第七章罚则第二十一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
第二十二条对恶意破坏公司设备的行为,将追究其经济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件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对设备管理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含表格)

设备、工装点检管理制度(ISO9001-2015)1.0目的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工装点检的管理规范。
适用于生产、试验等对使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及生产线在线工装,以及公用动力设备的预防维修管理,不适用于生活设备和公共设施。
2.0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专业点检以维修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比较深层的,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才能开展的点检。
2.2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为主开展的设备点检活动,这些点检包含设备、工装表层的状态、作业安全性、质量重点关联项目等,不需要维修专业技能和专业工具就能开展的点检。
2.35W2H编制基础作业标准的基本要素。
5W指出作业内容(What)、部位(Where)、周期(When)、责任人(Who)、为什么(即作业内容选择)(Why)、量化标准(How much)、方法(How)。
3.0点检的分类3.1自主点检3.1.1自主点检以操作工人为主体。
3.1.2自主点检内容主要是设备外表层面和环境状态(设备外观、安全、质量等相关)的缺陷和不良的检查、排除,不应解体设备和从事带电作业。
3.1.3自主点检内容应由维修人员指导和确认。
3.1.4根据操作工对自主点检掌握情况,可以逐步加深自主点检作业层次,但不涉及需要特殊资质才能进行的作业。
3.2专业点检3.2.1专业点检以维修人员为主体。
3.2.2专业点检针对设备外部、内部状态缺陷和不良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检查和恢复。
3.2.3维修人员点检的内容和技术方法由设备技术员指导和确认。
4.0点检文件编制4.1设备点检文件分类a)点检基准卡:定义设备、工装点检作业部位、内容、周期、判断标准、方法等。
b)点检记录表:记录点检作业的实际内容和检查结果。
c)作业要领书:指导点检人员完成复杂的点检作业。
4.2作业内容4.2.1作业内容来源a)设备说明书上推荐的项目;b)设备保养过程中发现的,易造成设备劣化的设备自身或环境缺陷、不良;c)设备故障暴露的应重点关注的薄弱点;d)按维修经验积累判断应予关注的项目;e)按法规应重点进行日常检查的项目。
设备可靠性管理考核细则范文

设备可靠性管理考核细则范文一、引言设备可靠性管理是企业全面提高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细则,从而评估和监控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旨在制定设备可靠性管理考核细则,以期为企业组织实施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二、基本原则1. 全面性考核细则应覆盖企业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全面、系统地评估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量化性考核细则应具备量化指标,通过数据和事实来评估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的达成程度。
3. 可行性考核细则应具备可操作性,考核内容应能够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并能够通过可行的手段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三、考核内容1. 设备可靠性管理组织和责任1.1 设备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是否得到有效落实?1.2 设备可靠性管理职责的分配是否明确,责任人是否到位?1.3 是否建立完善的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2. 设备可靠性管理计划和目标2.1 是否制定年度设备可靠性管理计划和目标,并在组织层面进行有效传达和落实?2.2 设备可靠性管理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和可行,是否能够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相衔接?2.3 设备可靠性管理计划和目标的执行情况如何,达成情况如何?3. 设备可靠性保障措施3.1 是否建立了完备的设备可靠性保障体系,包括预防性保养、定期检修、备品备件管理等?3.2 设备可靠性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按计划进行?3.3 设备可靠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如何,是否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4. 设备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4.1 是否建立了设备故障分析的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4.2 设备故障分析的结果是否得到合理应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4.3 设备故障率的改进情况如何,设备故障频次是否有所降低?5. 设备维修管理5.1 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和流程?5.2 设备维修工作的执行情况如何,维修周期是否得到合理控制?5.3 设备维修质量和效率如何,维修成本是否得到控制?6. 设备可靠性管理指标6.1 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设备可靠性管理指标体系?6.2 设备可靠性管理指标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如何,指标的执行情况如何?6.3 设备可靠性管理指标的改进情况如何,能否有效评估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四、考核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各个环节的数据和信息,评估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可靠度实验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度实验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1.1 仿真特殊使用环境验证产品性能。
1.2 评估产品质量可靠度水平。
1.3 确认产品是否维持在设计可靠度水平之内1.4 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2.适应范围2.1 新产品试产阶段2.2 量产品评价阶段3.定义产品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能维持原有的各种功能.4.职责4.1 研发部:提供新产品作验证4.2 实验室:新产品可靠性试验由实验室负责执行,确认5.运作程序5.1. 试验区分:可靠度试验分四阶段实施(1)新产品开发阶段(EVT):零件配当、安全性及基本功能测试(2) 新产品试产阶段(MVT):产品寿命预估和包装运输、环境测试(3) 量产品阶段(ORT):量产品质量可靠度验证(4)追踪阶段:库存品达十万台可靠度验证5.2. 试验项目:方法及评价按照产品《可靠度试验标准表》进行,具体如下:5.3. 新产品开发阶段由工程部担当的工程师,依产品《可靠度试验标准表》在产品完成开发进入试产前,需要填写《测试申请表》和提供至少10PCS样品交于实验室进行测试,如有需要,项目工程师要协助测试并提供技术支持。
5.4. 新产品试产阶段由品质部委托实验室进行产品可靠度试验,填写《测试申请表》和试产的合格产品至少20PCS交实验室实验。
5.5. 试产阶段由实验室依《可靠度试验标准表》进行试验,在量产前提出试验报告交工程部担当工程师,进行设计改进。
5.6. 产品后期可靠度试验计划:5.6.1量产持续可靠度试验,每批量产,由IPQC进行首件6台进12H老化实验;量产追踪依下操作:1.由实验室根据FQC检验统计表统计数量发现每机种生产数量达5万台时,由品质部抽取6台并填写《测试申请表》送到实验室测试,实验室依《可靠度实验标准表》作可靠度试验。
2.当可靠试验继续进行时,所抽测代表当批制令之全部产品,不须留置等候判定,可依出货进度先行放行5.7. 出货量产可靠度试验(Out-going Reliability Test)5.7.1 FQA须针对每一批抽取生产批量的6台依《可靠性实验标准表》交予实验室检测其特性(测试结果见可靠度试验报告书),如OK无异常,则让其随货一起出,如有异常,则取下分析,根据其异常发生的严重性决定对此批货的处理方式。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程(含表格)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校准、维护及文件管理过程。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确认、校准、维护及文件管理。
3.0引用/参考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制药工艺验证实施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20-2001:标准玻璃量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2005:专用玻璃量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验证与确认控制程序》《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标识与可追溯控制程序》《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采购控制程序》《URS管理规程》《验收管理规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规程》4.0职责4.1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分析仪器的校验、确认、维保和文件管理,起草仪器校准台账,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的起草并执行确认。
4.2QA负责对实验室分析仪器管理过程进行监控,负责审核确认方案及确认报告并给定确认编号。
4.3质量部经理负责为实验室分仪器的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审批仪器校准台账及确认方案和报告。
5.0程序5.1仪器设备购置质量控制实验室在需要购置分析仪器时,应根据《URS管理规程》编制仪器URS,并按照《采购控制程序》进行申购。
5.2仪器设备验收仪器到货后,质量控制实验室按照《验收管理规程》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仪器验收记录》。
5.3仪器档案管理5.3.1仪器在初步验收合格后,质量控制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规程》建立仪器档案。
5.3.2质量控制实验室仪器编号规则为QC+三位流水号,例如QC001表示实验室的第一台仪器。
5.4仪器设备使用5.4.1确认5.4.1.1仪器分类5.4.1.1.1A类不具备测量功能,或者通常只需要校准,厂家技术标准可以作为用户需求。
例如超声波清洗机、离心机、摇床等。
5.4.1.1.2B类此类仪器具有测量功能,并且仪器控制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等)需要校准,用户需求一般与厂家技术标准相同。
产品可靠性试验管理程序(含表格)

产品可靠性试验管理程序
(ISO9001:2015)
1目的
1.1 规范产品试验的程序。
1.2 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发现产品设计、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缺陷,以便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产品可靠性提高。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产品开发中的单项试验和可靠性试验、批量产品周期性可靠性试验以及其它性质的试验。
3术语和定义
3.1试验
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3.2 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职责和权限
4.1 技术部门
4.1.1 制定《产品验收技术条件》和《试验大纲》。
4.1.2负责对新产品及设计变更产品试验的交样和技术指导以及对所有试验中故障件进行分析。
4.2 品质管理部门
4.2.1 根据试验要求向生产单位下发量产产品的《试验通知单》。
4.2.2 按要求进行各种试验,做好试验记录,出据试验报告。
4.2.3 若内部实验室无法满足试验要求时,负责委外试验。
4.3 生产单位
4.3.1 根据《试验通知单》提交试验样品。
4.3.2 根据《故障分析报告》对产品试验中故障件改进并对周期试验资料建档。
5流程
6 内容和要求
6.1 请托
6.1.1 技术部门在产品试验前应编制《试验大纲》。
6.1.2 新产品做单项试验或全性能试验时,由技术部门将样品交试验站,对试验方法做出规定,填写《产品试验请托单》,《产品试验请托单》的编号按如下要求,如:2003—02—001。
流水号一年截止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可靠性管理规范
(ISO45001-201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厂设备可靠性的有关定义、组织机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监督和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厂主机设备、辅机设备、输变电设施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007年05月1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DL/T793—2012 国家能源局《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837—2012 国家能源局《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
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主机设备
指汽轮机、锅炉、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四大主机设备。
3.3 辅机设备
指磨煤机、送风机、引风机、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脱硫系统、电除尘器设备。
3.4 输变电设施
指500KV主变压器、500KV断路器、500KV隔离开关、500KV电压互感器、500KV 电流互感器、500KV避雷器、500KV母线、220KV启备变压器、220KV断路器、220KV隔离开关、220KV电压互感器、220KV电流互感器、220KV避雷器、220KV 母线。
3.5 可靠性事件
在电力生产中出现因设备可靠程度降低或失控而影响生产的事件。
4 职责
4.1 厂部
4.1.1 厂部委托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可靠性管理工作。
4.1.2 负责组织电厂生产与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华能集团公司、呼伦贝尔公司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4.1.3 负责组织建立电厂可靠性领导机构。
4.1.4 负责组织开展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和目标。
4.1.5 负责审查、签发向上级部门报出的可靠性报表。
4.2 生技科
4.2.1 是可靠性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华能集团公司及呼伦贝尔公司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4.2.2 负责检查审核可靠性统计报表填报。
4.2.3 负责组织可靠性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措施制定。
4.2.4 负责各部门可靠性管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与考核。
4.2.5 贯彻落实可靠性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数据传输系统和管理台账。
建立完善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库和必要的基础资料。
4.2.6 负责填报机组月度事件数据报表、辅助设备月度事件数据报表等各可靠性报表,并按时向上级公司报送。
4.2.7 负责督促各部门按时完成可靠性事件及数据的填报、月度分析。
4.2.8 负责分析汇总全厂的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及影响因素,向厂级领导和生产部门及时提供可靠性管理及统计分析的信息。
4.2.9 负责发电设备可靠性数据及资料的存档保存及备份工作。
4.3 发电部、检修部、燃除部
4.3.1 负责本部门所管辖设备的可靠性管理,积极做好本部门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4.3.2 负责检查本部门各专业的可靠性报表及有关记录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
整性。
4.3.3 负责本部门发生的可靠性事件统计及分析,并向生技科提交可靠性事件记录及其分析报告。
4.3.4 负责向生技科提供可靠性基础数据。
4.3.5 发电部建立健全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统计及数据传输系统和管理台账。
建立完善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库和必要的基础资料。
4.3.6 负责填报输变电设施运行情况统计表、输变电设施变动情况统计表等各可靠性报表,经审核后按时向上级公司报送。
4.3.7 负责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数据及资料的存档保存及备份工作。
5 流程与风险分析
5.1 管理流程图
设备可靠性管理流程图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5.2 控制点
5.2.1 组织与职责:确保设备可靠性管理组织健全,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并得到落实;确保有关人员持证上岗。
5.2.2 基础数据: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应完整、准确。
5.2.3 可靠性事件:保证设备可靠性事件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5.2.4 分析总结:确保可靠性数据的月度、年度分析总结报告内容完善,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