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莺莺传》与《春香传》结局比较及原因浅析

《莺莺传》与《春香传》结局比较及原因浅析

《莺莺传》与《春香传》结局比较及原因浅析段晓慧【摘要】《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

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

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1页(P62-)【关键词】《莺莺传》;《春香传》;创作背景;人物性格【作者】段晓慧【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03唐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之作,主要讲述了崔莺莺与书生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莺莺传》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文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莺莺传》基础上形成的《西厢记》一经传入韩国便受到很大的欢迎,并对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产生影响,这自然包含了当时著名的古典小说《春香传》。

《春香传》在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上一定程度上间接受到了《莺莺传》的影响。

《春香传》讲述了退妓之女春香与翰林之子李梦龙之间爱情故事。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两者的创作年代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同,因此两部作品的思想倾向存在差异,这很大程度造成了两部作品结局的不同。

《莺莺传》创作于唐朝德宗贞元年间,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顶峰,经济发达,国家强盛。

首先,科举制度的兴盛为庶族士子的入仕提供了更多机会。

这些激发了士子强烈的功名欲望,他们以功名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春香传》成书时代大约在十八世纪朝鲜后期。

此时的朝鲜时期不同于统一繁盛的唐朝,而是处于身份制度趋向瓦解和实学派思潮盛行时期。

首先,李朝后期,卖官鬻爵的现象层出不穷。

许多贱民只要有钱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

《莺莺传》与《春香传》塑造的男女主人公都性格鲜明。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性格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存在差异。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之形象对比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之形象对比

总第257期2013年10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57October 2013(B)《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之形象对比郭红波(江苏省启东市委党校江苏·启东226200)中图分类号:I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9-0061-02作者简介:郭红波(1985-),男,江苏启东人,文学学士,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史。

摘要本文将《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红娘与春香这两个重要的配角人物的形象的异同作了比较,并分析了她们形象不同的原因,展现了两位女配角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不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红娘春香形象对比Comparison of the Image 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and the Image Chunxiang in "The Pavilion of Peony"//Guo Hongbo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im-portant supporting characters,Hongniang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and Chunxiang in "The Pavilion Peony",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ir differences,presenting us the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them.Key words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The Pavilion ofPeony;Hongniang;Chunxiang;image comparison《西厢记》和《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描写爱情的杰作,被李卓吾喻为“情剧双璧”是当之无愧的。

《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研究

《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研究

《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研究周洁琼【摘要】婢女是中国旧社会的产物,旧时有钱人家买来女孩作为私有物在家中作为奴役来使用,多数买来的丫鬟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家对她们有绝对的约束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春香这一婢女形象在《牡丹亭》中有着的作用。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牡丹亭》婢女;春香形象;分析【作者】周洁琼【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7婢女是中国旧社会的产物,旧时有钱人家买来女孩作为私有物在家中作为奴役来使用,多数买来的丫鬟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家对她们有绝对的约束力。

早在汉代,婢女这一形象就进入到文学领域,例如说蔡邕的《青衣赋》,此赋写奴婢的美貌和对她的思慕,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题材。

后来唐传奇中婢女形象逐渐占了很大的比重。

又如《莺莺传》,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

元代《西厢记》中的红娘戏份更是在王实甫笔下加大比重。

再到后来清朝《红楼梦》中的丫鬟形象更是出神入化,而且目前丫鬟形象也是学界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说是家喻户晓的昆曲曲本名作。

《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被前人详细研究过。

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还是反封建意识或是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方面都已经做过很详细的研究。

对于曲本中出现的婢女春香这一形象前人也做过一定的研究。

有春香与《西厢记》中红娘的对比,有春香闹学的特殊含义等等。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并分析总结春香这一形象在《牡丹亭》角色中的重要性。

如果曲本中没有出现春香这一形象,《牡丹亭》则是不完美的,杜丽娘这么一个世上独美的女孩形象也就没有了衬托和对比。

不仅仅因此,那么让我们来详细分析《牡丹亭》中婢女春香形象的重要性。

春香在牡丹亭中涉及以及提到的共有17出。

众所周知,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共有55出,而春香在17出中出现或者被提到,这也进一步说明婢女春香在《牡丹亭》中的重要地位。

两个最佳女配角_西厢记_红娘与_牡丹亭_春香试比较[1]

两个最佳女配角_西厢记_红娘与_牡丹亭_春香试比较[1]
,
如:丽娘读书
,杜宝吩咐
,如果
“有不臻的所在
,打丫头
”,同样
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其次
,红娘与春香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处。基于这一点
,
分析春香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她与红娘比
,说她是一个
“红
娘”型的人物
,“泼辣大胆
,纯洁可爱
”[2]。她们都充满活力
说:“《西厢记》和《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
[1]曹雪芹还将二者
一并写进了文学作品
,《红楼梦》中有
“西厢记妙词通戏曲
,牡
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回
,非常美丽动人。
本文则想试着对两部作品中的红娘和春香这两个婢女形
象进行比较。作为两部作品中的配角
,红娘和春香的重要性都
,杜宝问她小姐
“绣的许多
?”她答
“绣了
打绵
”,以“打绵
”谐“打眠
”,俏皮话就已经显示了她的
“顽劲
”。
..”来作关于他的其他设想。因为诗人的生命之旅就此写
定,而他毕生对于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他以毕生的劳动创
造并拥有的自己的那个世界
,是别人无法窥得也无法替代的。
”之笔
①。而且
,二者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不可多得的写爱情的精品
,当得上
“情剧双璧
”之称。
人们很早就将《西厢记》和《牡丹亭》进行对比观照
,如王
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
:“王实甫《西厢》,汤若士《还魂》词,曲
之最工者也。”孟称舜在《柳枝集〈倩女离魂

试评论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

试评论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

试评论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

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角色,她的形象具有独特的价值。

以下是对崔莺莺形象的独特价值的评价:1.勇于追求自由和独立:崔莺莺形象展现了一个勇敢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典型。

她不甘受制于传统礼教和家族安排,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奋斗,不惧社会压力和舆论眼光。

她以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勇气,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价值。

2.爱情的坚贞和牺牲:崔莺莺对自己的情感坚守和牺牲精神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她对贾宝玉表达了深切的爱情,但出于对贾府道德和家族利益的考虑,最终选择了自愿献身于不幸的命运,保护了贾宝玉以及他的家族的名誉。

崔莺莺的牺牲体现了道德和情感之间的冲突,也凸显了她对爱情和家族责任的忠诚。

3.反映女性命运的悲剧:崔莺莺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命运的悲剧。

她是一个被迫害和被囚禁的女性,处于家族和社会压力下的困境之中。

她的遭遇折射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女性命运的无奈,使人们对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束缚和伤害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与关注。

4.对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崔莺莺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对传统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

她对封建礼教和家族道德的质疑以及她个人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决心,使人们反思现存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并引发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思考。

总的来说,崔莺莺的形象通过她勇于追求自由和独立、坚守爱情与牺牲精神、展现女性命运的悲剧以及对传统社会和伦理观念的挑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她是一个对抗旧有观念,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典型,以及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找寻。

这使得她在文学作品和女性形象塑造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特角色。

当今戏曲舞台上常见婢女形象赏析

当今戏曲舞台上常见婢女形象赏析

当今戏曲舞台上常见婢女形象赏析摘要:婢女是戏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同主角一样在戏曲舞台上尽情挥洒角色的激情;真诚地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本文就戏曲舞台上常见常演的婢女,按其性格特征、舞台形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并以此作为赏析的对象,勾勒她们的艺术形象,发掘她们的人性之美,肯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戏曲;舞台;婢女;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XX)06-0001-02姹紫嫣红的戏曲舞台,主角犹朵朵娇艳夺目的红花。

然而红花的背后必须要有片片绿叶的映衬,方显得美丽动人。

戏曲舞台上的婢女就如同这片片绿叶一样,衬托着舞台上的主角。

当然有时绿叶却变成了红花,如京剧《红娘》,其中的红娘则是剧中的主角。

舞台上她们聪明活波、伶俐乖巧、善良勇敢、情深意重、滑稽调笑,个个性格鲜明,光彩夺目。

这些形形色色的婢女丰富了整个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形象。

同时婢女也作为一种戏曲人物类型深受人们的喜爱。

《说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

”婢是女性奴仆。

王雪萍《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一书中对婢女的成分作了界定。

大致分为官婢和私婢两种。

官婢集中在皇宫、官僚体系中,私婢则是经过买卖交易进入主家。

没有人身自由,在家庭内供他人役使、服务的女性。

所以,私婢更接近于社会现状。

鉴于私婢还身兼类似家伎、优伶的角色,故行文亦涵盖这部分女性。

①戏曲舞台上的婢女有的常陪主人左右,负责照顾主人衣食起居;有的是粗使杂役的丫头婆子;有的颇通文墨,能替主人处理一些文案工作;有的以色艺侍主、能歌善舞,供主人声色之娱,又可供使唤。

一京剧《红娘》中的红娘、昆曲《牡丹亭》中的春香、秦腔《火焰驹》中的芸香等角色,多表现为聪明乖巧、伶俐可爱,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

她们陪小姐读书游玩,侍奉衣食起居;更是充当了小姐爱情启蒙老师的角色。

红娘是相府的丫环,春香和芸香则是官宦家的婢女。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的比较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的比较

西厢记红娘与牡丹亭春香的比较《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古代爱情题材戏曲中的精品,人们早就开始进行《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比较,现在我想试着对两部作品中的红娘和春香这两个婢女形象进行比较。

因为作为两部作品中的配角,红娘和春香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她们为主角们也增色了不少。

一两个配角的相同点:首先,红娘与春香的身份相同,都是婢女。

红娘和春香分别是崔莺莺和杜丽娘的贴身丫环,红娘是老夫人派来监视、服侍莺莺的;春香则不仅服侍丽娘的起居,还要陪她读书。

作为婢女,她们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同样也都是受气挨打的角色。

其次,红娘与春香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处。

她们都充满活力,活泼开朗而又机灵聪慧。

例如在《闹简》和《赖简》两折,红娘的机敏表现得特别突出:她为张生传书,却暗自试探莺莺心理,当莺莺发现后斥责她时,她马上搬出老夫人吓莺莺就范了。

春香的机灵活泼集中表现在《闺塾》一出,春香对腐儒陈最良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尽展她的机灵泼辣劲,闹得好不痛快。

再次,她们在推动剧情、促成女主人公的爱情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厢记》离不开红娘,离开了红娘,剧情就没法顺利发展。

红娘同情莺莺的处境,她觉察到崔张的情意后,有心成其好事。

从起初的传书递简到后来捍卫崔张爱情,她希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甚至当莺莺在爱情上很不主动时,红娘还有意识地推动她。

同样的,春香对于丽娘的爱情,也是起了推动作用的,最主要的是她促使了杜丽娘去游园。

于是才有了“游园”,才有了“惊梦”,乃至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等一系列故事。

二红娘与春香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点也不少,她们的不同之处,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首先是红娘和春香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虽然两人都是同处于社会下层的丫环,可是风格却不一样。

红娘举止大方得体,端庄而有礼貌,出语不凡,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相比之下,春香则显得像小孩了,有孩子的天真无邪、率直顽皮。

红娘与春香在剧中的存在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红娘不仅是一个婢女,而且是重要的联络人,“既是剧中人物,同时又超出了剧情范围”。

反叛高歌三人奏———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形象分析 黄清玲

反叛高歌三人奏———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形象分析 黄清玲
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这在那个时代是超凡脱俗
的。
最后,“有情”的崔莺莺和张生终成了眷属。在这里,一
个敢于违抗父母之命,无视门第观念、反封建礼教的典型女
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杜丽娘从小就受到封建道德和礼教的严格规范,像一只
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身心遭到了禁锢。在这种束缚下,她没
有少女的天真活泼,表现得老成持重,恬静含蓄,她的生命
了的,就通过梦来实现。惊梦后,面对冷冰冰的现实,她发
出了这样的呼喊:“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意思是说:“如果要爱便爱,要生便生,
要死便死,还有什么可怨尤的呢?”这是对摧残人性的强烈愤
慨,是要求个性解放、实现人性复归的呼喊。
梦醒之后,她大胆地追寻梦境,但无法得到理想中美好
主阶级的青年女性杜丽娘站在当时还是庞然大物的封建制度
面前所怀有的心理状态,也是她叛逆性格的萌芽。
“惊梦”是她叛逆性格发展的主要一步,反映了她对理想
的追求,梦中与柳梦梅的结合是她美好的思想感情的热烈迸
发,也是她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追求生活、追求解放、把
心头的压抑和不满变为叛逆行动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实现不
想,他深信只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标准,那就是封建社会的道
德标准。
杜丽娘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森严的封建礼教的特殊的
家庭环境里。作为封建社会上流阶层的闺秀小姐,杜丽娘身
上也明显地存在着被束缚的痕迹。她的梦笼罩在封建礼教的
阴影之下。
林黛玉是巡盐御使林如海的女儿,寄居在四大家族之一
的贾府。贾府是封建社会末期贵族家庭的缩影,崇尚着上尊
中”去,按照老夫人的要求,以“金榜题名”来实现“洞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比较文字
春香与莺莺的女性形象比较
•寸春晓史荣荣
中国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朝鲜古典小说《春
香传》都是世界文学史坛上馥郁的一枝奇葩,这两部举世闻名的优秀作品都描写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一曲自由爱情的颂歌,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主题,并且这两部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又有很多类似的情形•其中春香和莺莺两个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塑造最为典型,深刻.
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着名,最完美的
作品之一•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杰出的成就,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持续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乃至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地位•其中崔莺莺的女性人物形象更是深人人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望和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厌恶和嘲讽.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紧邻中,韩国的文学作品《春香
传》,也是一部在整个朝鲜半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反映同样题材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它与《沈青传》和《兴夫传》并列为韩国的三大古典名着,并且是三部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
部.其中春香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们都是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们
都对爱情执着和渴望,她们都对封建礼教产生叛逆的情绪•下
面我们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先生不但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位有着美的形体,美的容貌,美的心灵,美的感情等集各种女性美于一体的完美女性形象典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通过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描写,最终实现了美与情的融合,为美的女性找到了一个相当美满的归宿•显而易见,《西厢记》?是一曲女洼美的颂歌•而小说《春香传》主要讲述了朝鲜李朝末年曾沦为妓女的月梅之女春香同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生动,美丽,坚贞,追求婚姻自由的,对爱情专一,不慕权贵,不畏邪恶,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反抗残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从莺莺和春香两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觉醒意识,她们都是艺术大家创造出的不朽的理想女性形象,是世界艺术长廊中的两朵奇葩.
二,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莺莺与春香她们在婚恋问题上都敢于一见钟情,自择佳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重要的是她们
在与对方一
见钟情后,都表现出坚贞不渝,用情专一的情感态度,并最终喜结连理;同时在自择佳偶时都敢于蔑视”门当户对”的门阀
等级观念,相国千金小姐喜欢上穷书生张生,妓女的姑娘春香喜欢上南原府使李翰林的公子李梦龙;她们在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时都具有看重爱情感受和鄙薄功名富贵的新想法•两人都不遵封建礼教那种老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规
26
定而是两情相悦即可•同时对功名利禄更是嗤之以鼻,厌恶至极.
虽然这两部小说都是以男女的爱情为情节的,但都表现了
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坚强,善良,聪慧,勇敢的女主人公的形象•两位女主人公都热情大胆
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同时也勇于和圭寸建礼教展开正面的,激烈的冲突和斗争,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自我解放的意识.
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西厢记》和《春香传》这两部作品都是歌颂男女爱情婚
姻的,都具有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主婚姻的鲜明主题.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西厢记》中的莺莺与张生虽然在普
救寺时一见钟情,然而由于二人的身份地位悬殊,因此他们的爱情遭到了莺莺母亲的重重阻挠和极力反对•后来多亏在侍女红
娘的帮助下,莺莺才得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张生
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春香传》中,韩国的贵族公子李梦龙在天中节偶遇美女成春香,两人当时就一见钟情,并且私订终身.但是李梦龙是位贵族子弟,而春香的母亲却是妓女,按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们的恋爱和婚姻必然不会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但是,李梦龙还是写下了一首《不忘记》的情诗送给春香•用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与春香相约再会•此后李梦龙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而春香无奈则留在南原苦苦等待梦中人•在这期间,另一位纨绔贵族看中春香的美貌,想娶她为妾,被春香当面拒绝后便怀恨在心,因而利用自己家族的权势将春香投入监狱•最后,李梦龙状元及第而回,救出春香,同时也为春香对爱情的忠贞深深感动和敬佩,两人摆脱地位的差异和世俗的嘲讽而幸福结合.
这两部作品都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反抗门第观念,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制度,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意识•也正因为这种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所以才赢得了当时和后世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和赞扬.
结论:
《春香传》与《西厢记》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都经历了相遇,相爱,分离,考验,幸福结合——喜一悲一喜的历程,即一见钟情私定亲一历尽波折痛离别一状元及第大团圆.《春香
传》中,春香在熬过了牢狱之灾后,终于与李梦龙结合,成了御史夫人.《西厢记》中,崔莺莺最后冲破父母的层层阻挠以及张生中状元后,两人比翼双飞,喜结连理•这两部文学传世作品,在东方乃至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莺莺和春香这两位光辉独特的女性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她们那种追求人生幸福的勇气和反抗束缚婚姻自由的决心为后来青年男女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丰碑,这不但是她们闻名于世界的理由,还是几百年来人们喜欢她们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