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周周练4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周练测试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周练测试题参考答案

宣和中学七年级(上)语文第四次周练试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10分)肥硕.(shuò)枯涸.(hé)栖.息(qī)啜.( chuò )泣收敛.(liǎn)Zhù蓄(贮)酝niàng(酿)匍fú(匐)梦mèi( 寐 ) 训jiè(诫)头晕目xuàn(眩)宽shù(恕)(二)背默(10分)(1)《次北固山下》流露出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题破山寺后禅院》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5)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在原句改正病句(2分)(1)列车奔驰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走着。

(删去“走着”)(2)济南的冬天是旅游最好的地方。

把“济南的冬天”改为“冬天的济南”或“地方”改为“季节”(3)为了避免今年雪灾后给百姓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难,各级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删去“不”)(4)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能做好这些数学题。

(删去“左右”)(5)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把“严重”改为“严格”)(四)、依照例句仿句一句: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

选择了宁静, 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写:选择了大海,你也就选择了波涛。

选择了喧腾,你也就选择了安静/静谧。

选择了别离,你也选择了思念。

选择了远行,你也就选择了牵挂。

选择了阳光,你也就选择了温暖。

选择了耕耘,你也就选择了收获。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最贵的蛋是“笨蛋”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在三年级(1)班里,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

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周周练试题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周周练试题试题

豆沙中学2021年秋〔七〕第四周周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是是:40分钟满分是100分,116〕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默写古诗文的上句或者下句。

〔8分〕1、 ,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3、,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4、成功的花,!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

二、语言根底和语文理论活动5、请将下面语句准确、标准、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3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6、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4分〕A.嫩芽〔nèn〕彷徨〔huí〕 B.霎时〔sà〕脸颊〔xiá〕C.憔悴〔qiaó〕絮叨〔xù〕 D.粼粼〔lín 〕拆散〔chāi〕7、以下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4分〕A.洗礼阔绰水波粼粼问心无愧B.忠诚晨曦面面相觑粗制滥造C.锦嶂萧索忧心冲冲鞠躬尽萃D.拆散头衔芊芊细草通宵达旦8、在句中横线上填写上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 〔4分〕雨林的人们生活比拟简单困难,________他们天性朴实快乐,日子过得________比拟轻松,我很少看到有人生气发怒。

A.不过……而且…… B.但……反而……C.因为……所以…… D.即使……也……9、以下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4分〕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

B.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C.“不。

〞他蹲下,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D.他站起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10、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4 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4周本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4周本练习 试题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城郊二零二零—二零二壹七年级语文〔上〕周练习题班级:座号:★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正式答题之前,请用你的笔将下面的话语HY地抄写在方格内。

〔7分〕寒风料峭,大雪肆掠,挡不住春的脚步。

当我们还在推算开学日期的时候,一眨眼,已经度过三周了。

这大概就是“时光如流水〞吧,面对这流水的时光,你一定准备好了!一、积累与运用〔48分〕1.给以下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2分〕〔1〕nèn〔〕芽〔2〕jué〔〕别〔3〕dǎo〔〕告〔4〕徘徊.〔〕〔5〕瘫痪.〔〕〔6〕脸颊.〔〕2.根据意思,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写出相应词语。

〔6分〕〔1〕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形容人脸色不好。

〔〕〔3〕偷偷地笑。

〔〕3.选词填空:〔4分,只填序号....〕〔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了一个严冬。

〔A、度过 B、挺过 C、熬过〕〔2〕“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

〔A、严肃 B、严厉 C、严格〕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4分)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局部人支持这一做法。

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句,修改:第句,修改:5、默写古诗:〔14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4〕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七年级语文上册周周练4

七年级语文上册周周练4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改善该校同学的课外 阅读现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合 理可操作。(4分)
①向老师反映调查结果,请老师适当减少作业量或加强作业的针对 性,以使同学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
②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同学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③印发宣传资料或举办家长讲座,改变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错误
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二)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4分) 诗人赋予山水以人的性情,不受拘束的水和桀骜不驯的山,实则反映
15人
35分钟
12人
24分钟
8人
15分钟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4分)
某校初中部同学的课外阅读,在有兴趣和投入时间 方面随年级升高而呈降低趋势。
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 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的 占30%,“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25%,“自己考试不理 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20%,“觉 得看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10%,因“家 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支持”的占8%,因“自己没兴趣认 为没必要”的占2%。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示__例__:__同__学__们__,__请__多__读__文__学__名__著__吧__!__让__名__著__陶__冶__我__们__的__情__操__, 充__实__我__们__的__人__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周周练4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周周练4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周周练(满分50分)答案一、A卷基础部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3分)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cùi)拆散(chāi)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C、静谧(mì) 菜畦(wā) 难堪(kān) 确凿(zuó)D、枯涸.(hé)酝酿(yùn) 黄晕(yùn)应和(hé)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3分)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3分)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早听说姑姑今天要来,一听见脚步声,他立即喜出望外....,飞一般地跑出去了。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津津乐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可能这就是我选择徒步穿越这条线路的原因——美景总在人迹罕至....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二、古诗默写: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2分)(1),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2),山岛竦峙。

(《观沧海》曹操)(3)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5)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王湾)(6)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7)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闻笛》李益)(8),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上周测试卷(四)及答案

七上周测试卷(四)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清溪中学七年级周测自查题语文试卷(四)班别:姓名:成绩: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10分)(1)理想是闹钟,敲碎妮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xǐzhuó()你的自私心。

(2)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róu lìn ( )的波兰。

(3)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fēng yǜn(),反倒险象迭生。

(4)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páng bó()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5)秋天qīxī()在农家里。

2、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20分)①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③,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④林木丛生。

,洪波涌起。

⑤,,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3、从A组中至少选出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5分)A组:略胜一筹锲而不舍倔强锋芒毕露叱咤风云B组:既……也……不但……而且……答: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A.通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小明提高了思想认识。

B.学校门口左边有一间专卖汽水和饮料的小店。

C.电视台报道的假种子坑害民的事件,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

D.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二、文言文阅读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第四单元12~15课周周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12~15课周周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 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 12~15课周周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yì)解放(jiě)微不足道(wēi)B.医疗(liáo)极端(duān)拈轻怕重(zhān)C.鄙薄(báo)纯粹(cuì)漠不关心(mò)D.冀南(jì)派遣(qiǎn)冷冷清清(qīng)2.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设问)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夸张)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3.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他一直在种树。

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C.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了。

D.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5.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绩。

修改:“成绩”改成“成就”。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

修改:句尾加上“力量”。

C.同学们积极参加以“爱党、知党、颂党”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读书活动。

修改:“爱党”与“知党”调换顺序。

D.只要加强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物质文化,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社会空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周周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周周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周周练[测试范围:第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清(21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狭隘.(ài) 热忱.(shěn)殉.(xùn)职拈.(zhān)轻怕重B. 鄙.(bǐ)薄戳.(chuō)破坍.(tā)塌刨.(páo)根问底C. 酬.(chóu)劳干涸.(kū) 灼.(zhuó)伤哄.(hōng)堂大笑D. 抽噎.(yē) 附和.(hè) 凌.(líng)乱差.(cī)不齐2. 根据意思写词语或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6分)(1)他这个人对待工作有点____________(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2)老师应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____________(追究底细)。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 人与人的情感付出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漠不关心....,怎么能奢望别人对你热情?C. 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在却成了一片绿洲,真是奇迹!D. 听着他讲的幽默风趣的笑话,她时不时地哄堂大笑....,有一次甚至笑出了眼泪。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不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周周练(满分50分)答案
一、A卷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3分)
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cùi)拆散(chāi)
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静谧(mì) 菜畦(wā) 难堪(kān) 确凿(zuó)
D、枯涸.(hé)酝酿(yùn) 黄晕(yùn)应和(hé)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3分)
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
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
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
D 、荫蔽岐斜祷告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3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上山赏雪。

B早听说姑姑今天要来,一听见脚步声,他立即喜出望外
....,飞一般地跑出去了。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津津乐道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可能这就是我选择徒步穿越这条线路的原因——美景总在人迹罕至
....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二、古诗默写:
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2分)
(1),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2),山岛竦峙。

(《观沧海》曹操)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5)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王湾)
(6)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
(7)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闻笛》李益)
(8),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
6、整首默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分)
二、B卷能力提升:
一、古诗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两题(4分)
春雪
(唐代)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注释: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7、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雪花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8、结合三四句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到的春雪让居住者洛阳城东的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感到满足和惊喜。

可是饥寒交迫的穷人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却又遭遇这场大雪,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表达了诗人对广大贫民的同情,对不知饥馑的富人的憎恨。

二、名著阅读:
9.名著阅读(6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9、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琐记》,通过这件事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
3分)
10、《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那篇文章?(3分) (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

(16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
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
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
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
..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
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
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
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
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
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4.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分)
承上启下(过渡)
试题分析: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1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试题分析: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

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15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试题分析:从“跌倒”爬”,可以看出动作描写,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外貌描写,作用往段意和中心上靠拢。

1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3分)
(1)线索。

(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试题分析:首先文章题目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