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赏析

合集下载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其真实而残酷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导演张艺谋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无奈和残酷,同时也勾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细致入微的演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农村生活场景。

影片中的农民福贵和他的家人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磨难,从饥荒到文化大革命,他们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种种考验。

这些场景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和生活的无奈,让人不禁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展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和反应。

福贵作为主人公,他在生活的艰难中逐渐失去了尊严和人性,他的贪婪和残忍让人感到痛心。

然而,他的妻子凤霞却展现出了坚韧和善良的一面,她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整个家庭。

这种对比让观众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人在逆境中的选择和坚持。

最后,电影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福贵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他的家庭逐渐消散,他的生活变得空虚而无味。

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反思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短暂而宝贵,我们应该珍惜和珍视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残酷,同时也勾勒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
共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生活故事,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变迁。

影片通过主人公福贵一家的命运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所承受的苦难和磨难。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视角非常独特,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来展现中国社会的变迁,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动荡和变化。

其次,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通过福贵一家的生活经历,触及到了人性的柔软和坚韧,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福贵和妻子在家中艰难度日的情节。

在社会的变革中,福贵一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庭的责任。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此外,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通过细腻的镜头和动听的音乐,将福贵一家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更加真切的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深刻感人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也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它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这部电
影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他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难,最终却依然坚韧地活着。

首先,影片的镜头语言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
将乡村的美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和艰辛。

其次,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

主人公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
但他依然坚韧地活着,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执着让人深受触动,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影片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可贵,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主演葛优和巩俐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以其深刻的人性描写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让观众
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性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经典电影,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农民的生活经历,从家庭的繁荣到贫困,再到最终的坚韧和生存。

影片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真实的描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真实。

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他对家庭和生活的执着。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立体,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让观众对他们产生了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其次,影片对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家庭的破裂到农村的贫困,再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影片对中国农村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这种真实的描绘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最后,影片的艺术表现也非常出色。

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和镜头语言,让整个影片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影片的音乐和摄影也非常出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和氛围。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深刻地触及了人们的内心,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揭示。

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在困境中如何坚韧地活着。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影评《活着》是一部以丧尸末日为背景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主角在丧尸横行的世界中挣扎求生的故事。

然而,尽管电影中有一些亮点,但其剧情和逻辑上的问题却让人难以忽视。

电影的开场设定就存在一些问题。

丧尸的突然爆发和主角女儿的迅速变异让人感到有些突兀,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适应这个新的世界。

此外,邻居小哥的尸变过程也显得过于缓慢,给了主角足够的时间反应,这在丧尸题材中似乎有些不合理。

在生存阶段,主角的一些行为也让人感到困惑。

比如,他先吃容易保存的食物,而不是先吃蔬菜和水果,这与正常人的思维逻辑不太相符。

此外,他把食物放进冰箱却不及时处理,导致食物被撞掉地上洒了,这也让人觉得有些不合理。

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显得过于巧合。

比如,男主通过无人机找到了信号,但却没有及时通知救援人员,而是选择了自拍并上传到网上。

这种行为不仅让人感到有些愚蠢,而且也不符合现实情况。

此外,男主在与丧尸的战斗中也过于幸运,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这让观众感觉有些不真实。

电影中的丧尸设定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丧尸的行动速度过于缓慢,这让主角有足够的时间去躲避和攻击它们。

此外,丧尸的智商也似乎有些低下,它们只会盲目地攻击人类,而不会采取一些更加聪明的策略。

电影的剧情发展也有些不合理。

比如,男主在生存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出现幻觉,这让观众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此外,电影中也没有解释丧尸爆发的原因和范围,这让观众感觉有些困惑。

电影的结尾也有些仓促和不合理。

男主和女主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后,终于成功地逃离了城市,但电影却没有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局。

比如,他们是否成功地找到了安全的避难所?他们是否会遇到其他的幸存者?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让人感觉有些失望。

《活着》是一部充满瑕疵的丧尸求生之旅。

尽管电影中有一些亮点,但它的剧情和逻辑上的问题却让人难以忽视。

如果你是一个丧尸题材的粉丝,那么你可能会对这部电影感到失望。

《活着》电影评论

《活着》电影评论

《活着》: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脆弱中国影片《活着》是根据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影片于1994年上映。

本片以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子弟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从中反映出人性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剧情简介《活着》讲述了一个名叫福贵的农民,他在饥荒年代吃草根、吃树皮,为了不死,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卖掉,甚至不惜跑到城里去给别人搬煤,去当雇工,为了换取一口饭吃。

之后,福贵逃离了煤矿,回到老家。

他的妻子随之去世,儿子成为了军阀的保镖,福贵变得孤苦伶仃。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重建家庭,儿子为了夺取土地,把他打成了半身不遂,福贵终身未娶,只能依靠儿媳妇的照顾。

最后,他的儿子也死去了,福贵在孙子的陪伴下,孤苦一生。

二、角色分析1.福贵:福贵是本片的主角,他从一个富家子弟到农民,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他的命运是中国农民的缩影,他的遭遇让人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

福贵是一个顽强的生命,他从不放弃,即使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不向命运低头。

福贵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的坚韧和生命力是可贵的。

2.家人:福贵的家人是他生命中的重要支柱,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和儿媳妇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福贵的家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最终只有孙子陪伴在他身边。

家人的离开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价值观的变迁,以及个体和集体的矛盾。

福贵的家人在离开他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和心态。

妻子连连生育却无一幸免,最终因此而离开他;儿子离开家庭寻找更好的出路,却酗酒赌博,最终与他的父亲失去联系;女儿嫁到了离家较远的地方,无法照顾福贵,也因此与他断了联系。

儿媳妇则是一个个性独立、意志坚定的人,她们在面对离开家庭的选择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些角色的塑造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不同层面和多元性。

3.大兴:大兴是福贵的养子,他在片中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贫困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温饱而奔波。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它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演技,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

从主人公福贵的父亲生前的富有和尊严,到他被夺去土地和家产后的贫困和无助,电影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起伏。

这种真实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劳和不易,也让我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福贵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妻子的坚强和无私让福贵在困境中找到了力量和支持。

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种深情厚意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此外,电影还通过福贵与女儿的关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意义。

女儿的死亡让福贵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下去,为了女儿和家庭。

这种对生命的坚守和对亲情的珍视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故事和细腻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它让我意识到了农民的辛劳和社会的不公,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同时,它还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活着 影评

活着 影评

活着影评
《活着》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讲述
了一位农民在中国大革命、日本侵华战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经历。

电影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深受感动。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人生的坚韧和顽强。

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破裂、财
产的丧失以及亲人的离世后,仍然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以自己的双手劳动,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期。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对人性的思考也让观众深受触动。

在生活的压迫和磨难下,人们
往往会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

电影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残忍、贪婪等各种面貌。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
视角和对细节的把握,将余华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配乐也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投入。

总的来说,电影《活着》通过对生命的坚韧、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也好,乐也好,活着就好
——观《活着》有感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活着的确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生命里总会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残酷,会有令人欲哭无泪的人生况味。

尽管一切都会与善良人们的愿望相反,但却能提醒人们从绵延不绝的苦难中懂得珍视生命,懂得坚强地活下去。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该影片是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活着》改
编的,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70年
代中国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中一个家庭的
生活经历。

影片主角是没落地主徐福贵和他
坚毅的妻子陈家珍。

30年的历史进程——国
内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两次政治运动——每一次历史
事件都直接撞击到这个家庭的生活神经。


华在小说中曾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
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
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

年轻是靠着祖上留下来的钱风光了一阵子,
往后就越过越破落了,这样反倒好。

看着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

做人还是得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性命。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可我还活着。

福贵在经历了家道败落、女儿变哑、儿子被车撞死、妻子去世、女儿难产而死……一系列生命的陨落之后,我想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懂得活着的意义。

电影《活着》里面许多细节都能传达出“苦也好,乐也好,活着就好”这种思想。

福贵被国民党抓壮丁逃回来再之后,看着女儿凤霞对他笑,只是笑,没有说话。

当他得知凤霞因病变哑之后,这时候来了一个特写镜头,福贵也只是咧开嘴,对着女儿貌似十分轻松的笑了一下,然后赶紧避开她的目光,低下头去,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躲避威严的法官的目光一样。

表面上看福贵的一笑一低头十分简单,但他的内心深处情感的波涛是怎样的汹涌澎湃啊!孩子的目光是纯洁无知
的,她不知道自己以后将会受到怎样的歧视,不知道自己以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而此时福贵也许在想作为一个父亲,由于命运捉弄人,他无法听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叫自己一声“爸爸”,无法听见她银铃般的笑声,她无法放声歌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残酷,但是还好,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妻子儿女都还好好的活着,他们的家还在,这多多少少给了他一点安慰。

父女两的相视一笑包含了如此多的辛酸与无奈,而生活就喜欢捉弄人。

除了福贵之外,这种“活着”的哲学也体现在儿子有庆身上:姐姐凤霞在社会上作为弱者受欺负,他毫不含糊的跳出来拼命,甚至在吃大锅饭的时候还把面条倒那人一头,为此挨父亲打,他极不服气。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家珍:你爹让你去看戏呢!
有庆:不去!(头也不抬,继续写作业)
家珍:就当是姐让你去的,好不好?(亲切的)
有庆:好!(听到“姐”,带着几分幼稚、几分认真,严肃而顺从)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姐姐是不幸的,一个不幸的人就不能让她在受到伤害,此时“活着”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的哲学。

在影片中伴随福贵“活着”出现的代表性道具是木箱和皮影。

关于那个木箱,那是别人送他的,是用来装皮影物品的,这也是他最珍贵的财产。

影片中四次出现木箱,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第一次,国名当军准备扔掉箱子的时候被福贵救下,福贵说:“这是借人家的,还得还,以后还得指它养家呢。

”当福贵被国民党军队掳去时,他都不肯扔掉这木箱。

富贵遇到共产党军队进攻,惊魂失魄的逃走的时候,仍然回过头来捡起携之而窜。

这些都表现富贵不会放弃他的家庭,就像一位真正的战士不会放弃他的武器一样。

第二次:在大跃进期间,有庆出于孩子般的热情和天真试图把木箱上的钉子取下来交给牛镇长,幸好家珍和福贵反应灵敏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有庆的行为,成为集体化的政策和伴有强力动员全民的大跃进是如何抬高国家利益从而危及到社会结构中单一家庭的表现。

第三次:文化大革命期间,此时木箱差点被焚烧,这可以理解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家庭造成了伤害,而木箱得以幸存也象征着家庭的有利因素足以抵挡任何社会变局。

第四次:福贵把馒头喂养的小鸡放进木箱,福贵说:“馒头以后长大就不骑牛啦,就坐火车坐飞机,那个时候日子越过越好啦……”可见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多端,福贵的心里始终是怀着活下去的信念的,并且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电影中的木箱仅仅是一个普通平常的物体,但它很结实,这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很普通话很平常但却很稳固。

家庭在个人的生活中既是最平常也是最平淡的,平淡寻常却又令人陶醉,正是这样一个家庭给了福贵活下去的动力。

关于皮影,那是富贵活下去的本钱,但富贵的一生也像皮影一样令人悲哀。

人如玩偶是由来已久的比喻,由悬丝或木杖受人控制的玩偶用来比喻面对命运无能为力的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张艺谋导演似乎也有这种想法,皮影戏在福贵一生的关键时刻反复出现就是证明。

影片开头在主人公福贵尚未出场皮影戏就作为开场戏先期出现在赌场中作为背景,这为人生如同皮影埋下伏笔。

还是花花公子的福贵在抱怨赌场手气不好之后,皮影就被推到前台,这绝不是为了热闹,而是张导在向观众强调福贵就像那受人控制的木偶一样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

的确,
当他在皮影戏班主的鼓动下加入到皮影艺人
中声嘶力竭的吼唱时,全然不知改变他一生的
一个阴谋在向他袭来。

皮影班主龙二为了得到
福贵百年的祖居正窜通赌场老板让福贵一步
步落入他的圈套,最终福贵输尽家产,变得一
文不名。

命运无常,祸福相依,有失就有得。

在福贵输掉祖居,气死老父亲之后,先前气回
娘家的妻子家珍却回到他身边,生活的磨难让
他明白要活下去的道理,让他决心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可以这么说,是灾难让这个曾是行尸走肉的浪荡公子成为一个真正了解生活意义的人,懂得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把这一情节理解为一个巧合,那就大错特错了,往往许多电影中都会出现这种巧合,但这又不仅仅是巧合。

想必古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家已熟识于心,所以福贵输光家产未必就是件坏事,他这貌似败家的行为却最终变成了救命之举。

他输了家产同时也输了几年后本该戴在他头上的地主恶霸的帽子。

电影中龙二在被枪毙前对福贵说:“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突然地,我感到命运是多么的变化无常,谁知道今天的福就不会是明天的祸呢?除了正面表现皮影之外还有一些侧面的例子,有庆被春生的车撞死(如果不是福贵非在儿子疲倦时催他去上学可能会避免这样的悲剧),凤霞生产大出血得不到救治而死去(如果不是福贵给饿了七天七夜的王教授吃馒头,就不会闹出噎得不能动弹这回事)……,这些都体现福贵像玩偶一样被命运控制,命中注定,无可奈何,永远不能摆脱。

生活本来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它才变得困难。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理想是生活的全部,因为我们往往用生存去作为达到理想的手段,而残忍地现实一次又一次把我们拍死。

因此当我们的理想似乎遥遥无期的时侯,它只能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幻觉,一个让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有时候想想人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知道你,让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的认同里实现,这就是活过的证据吗?我不知道。

轰轰烈烈的人生是大多数人向往的,但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凡夫俗子,当我们平庸的时候不要以平庸为耻,平庸未必是个贬义词,也许这部片子教给我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坦然的活着。

余华曾经在某次访谈时说:《活着》是我最心爱的孩子,只是当它完成是它已不属于我了。

也许无论是哪个《活着》的版本,对于我们的意义都是形式上的,因为生活已经给它们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