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苹果大省和水果大省的陕西

合集下载

中国30多年的对内改革历程

中国30多年的对内改革历程

中国30多年的“三农”改革历程:中国的对内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从1978年到2008年,我们坚持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农村改革的大事记:1、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2、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3、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陕西省苹果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陕西省苹果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中,苹果又是陕西的标志性农产品,也是陕西农产品对外出口的龙头产品。

作为中国苹果出口的代表,陕西苹果具有很多的优势,但近些年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农产品本身行业格局的演变,陕西苹果在新局势下,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限制了陕西苹果出口量大规模增长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本课题的设置,对陕西苹果出口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变化数据和趋势,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及策略,同时也能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农产品行业以及对进出口行业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苹果;陕西;出口;农产品ABSTRACTThe world apples look at China, the Chinese apples look at Shaanxi, and Shaanxi is China's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The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are very rich. Among them, apple is also the iconic agricultural product of Shaanxi, and it is also the leading product of Shaanxi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expor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apple exports, Shaanxi apples have many advantages. However,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Shaanxi apples have also experienced many problem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y have also restricted Shaanxi apples the momentum of large-scale export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we will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Shaanxi apple exports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is topic, find the change data and trends,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them, and fin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industry.Keywords:Apple; Shaanxi; ex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s;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方法 (2)2陕西苹果出口现状 (3)2.1陕西苹果出口量 (3)2.2陕西苹果出口价格 (3)2.3陕西苹果出口市场 (4)3陕西省苹果出口的影响因素 (5)3.1外部需求的变化 (5)3.2可替代水果出口的竞争 (5)3.3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6)3.4产品质量和安全因素 (7)4陕西省苹果出口现状的对策 (8)4.1充分了解国外苹果需求动向 (8)4.2大力提升苹果品质 (9)4.3加强对行业人才的培养 (10)4.4优化产业结构 (11)4.5利用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11)5结语 (13)6参考文献 (14)1绪论1.1研究背景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中,苹果又是陕西的标志性农产品,也是陕西农产品对外出口的龙头产品。

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程存刚;赵德英;宣景宏【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苹果生产和新品种选育概况,指出了我国苹果品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同熟期品种比例与结构不合理,主栽的‘富士’苹果品种品系混杂严重,自育苹果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品种区域化栽培有待加强等.提出了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的几点建议,包括保护育种者权益和积极性,调整品种结构,根据消费者需求确定品种布局,加大新品种区试、推广协作,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新品种推广,推动品种国际化.【期刊名称】《北方果树》【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苹果;品种;发展建议【作者】程存刚;赵德英;宣景宏【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1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

2013年,中国苹果栽培面积为2 272.16 hm2,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的42.54%,占我国水果栽培总面积的18.37%。

栽培面积上,陕西、山东、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山西、新疆、云南、宁夏居前十位。

2013年,中国苹果产量为3968.26万t,占世界苹果产量的48.44%,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25.16%。

国内产量居前十位的依次为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甘肃、新疆、江苏、四川。

其中,‘红富士’苹果产量为2735.8万t,占苹果总产量的68.9%,是第一大栽培品种;‘国光’产量为185.0万t,占苹果总产量的4.7%;其他超过总产量1.0%的品种有元帅系、‘秦冠’‘嘎拉’‘金冠’‘华冠’‘乔纳金’‘金红’和‘寒富’等。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苹果育种工作者先后选育苹果新品种267个,其中早熟品种占16.9%,中熟品种占29.3%,中晚熟品种占38.8%,晚熟品种占15.0%;2008年以后培育的新品种45个,其中早中熟品种16个,占35.6%;晚熟品种29个,占64.4%。

农业发展现状——以咸阳市为例

农业发展现状——以咸阳市为例

资金、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咸阳的农业产业并不完善,尽 牛和 100 万只肉羊生产基地。
管绝大多数农户有改变的决心,但却苦于没有方法和专业的
最后,突出发展设施蔬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指导。
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蔬菜又是民生正常生活中必不可
2 咸阳市农业发展策略
缺的食物之一,所以,原有一成不变的蔬菜种植方式无法满
2.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特色高效产业体系 首先,调 足需求日益增长的民生市场。基于此,咸阳应大力推广设施
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相关职能单位要深入农田,了解自身 蔬菜产业,通过人工设施,改善原有不适应的天气情况,进
区域的环境能力,突出自身特色,力求做到高质量的粮食出产、 行更有针对性的农产品培育工作,其典型即为反季节蔬菜的
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1]。
等现代化循环养殖模式。就养殖畜牧产业而言,良好完善的
再次,咸阳市的农业集体过于分散,组织程度不高。尽 畜牧业与完善的农业息息相关,目前咸阳市畜牧业的升级改
管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咸阳地区的 造重点,应当以牛羊产业为主,力求将原有的传统产业升级
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与其他农业发达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 成为新型标准化养殖场。而为了达到更高质量、高产量的畜
阳市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一旦遭到了恶劣 而在环境相对较为完善的南部区域,可具体种植油桃、蜜
天气影响,如冰雹、强风等天气,都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的 桃等时令水果。根据目前咸阳市政府提出的规划和要求,
影响与经济财产上的损失。同时,咸阳市的土地资源较为贫瘠, 到 2020 年,咸阳应当建成 66 667 hm2 优质出口苹果基地,
农业发展现状
——以咸阳市为例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陕西省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陕西是我国第一苹果大省,所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面光洁、蜡质层厚、着色艳、硬度大、风味浓、耐贮运、货架期长,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但是近年来好多人感叹陕西红富士味淡了,没以前的好吃了。

笔者经过多地调查,分析了其品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品质下降的原因1.1客观因素影响1.1.1土壤有机质匮乏陕西苹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的果园占到85%,特别是陕西北部山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更低,仅为0.3%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偏低是制约陕西苹果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尤其随着栽培年限和产量的增加,土壤养分消耗和供给矛盾日益增大,以致入不敷出,有机质愈加贫乏,这是造成近年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1.2降雨不均陕西年均降雨量525-730 mm,总体来说比较适宜苹果生长。

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前干后湿现象比较明显,往往是冬春持续干旱,夏秋连阴多雨,尤其成熟期常出现持续性阴雨寡照天气,致使苹果病害严重,着色不良,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差。

1.1.3自然灾害干旱、冻害、晚霜、冰雹、持续高温、沙尘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近年有增多趋势,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坐果和果实发育,致使树势衰弱,坐果率降低,果实发育不良、品质下降。

1.1.4树龄影响陕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红富士,90年代是发展最快时期,目前挂果的红富士中90%以上是1990-1996年栽植的。

就平均管理水平而言,陕西地区正常管理的红富士果园,以6-12年生树所结果质量最高,以后则品质开始下降;20年生以上的树已基本开始走下坡路,树体老化,腐烂病严重,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果实质量明显变差,逐步进入衰老淘汰阶段。

而目前挂果的红富士苹果树主要为15-20年生树,这也是近年红富士苹果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1.1.5砧木影响上世纪90年代陕西地区的红富士苹果苗木价高且一段时期极为紧俏,当时就有好多育苗户投机取巧用苹果品种实生砧育苗,导致现在陕西挂果红富士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树势虚旺易衰,抗性差,果实易发生红点病,口感差,不耐贮运等,而且这种不良表现随树龄增大愈发严重。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唐笑天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2期唐笑天(陕西省旬邑县果业中心陕西旬邑711300)陕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匮乏,专业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如果不积极加以应对,必将制约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1 发展现状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自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苹果产业在陕西发展势头迅猛,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系列中央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陕西苹果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仅2011 年陕西保有苹果面积935 万亩,年产量1 203 万吨。

占到全国苹果总产的1/3 和世界总产量的1/8,优果率在75%以上。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认真研究应对,必然阻碍苹果产业后续的健康发展。

2 存在问题2.1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果农文化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大多科学文化素质低,自身劳动能力低下,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既难以应对果园繁重的日常作务,又制约着新型果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苹果产业专业人才偏少,人才储备不足苹果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苹果产业专业人才数量偏少。

许多农林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改行或选择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不愿选择环境较差的西北内陆和偏远乡镇发展;产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基层服务体系落后,基层组织和技术人员数量少,思想观念陈旧,业务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基层推广难度大,产业更新缓慢。

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为例

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为例

西安市物流发展规划为例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一般包括: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等,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不同节点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而表达的,从而在园区内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效劳系统。

经济开发功能。

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开展初期,物流管理技术的落后和现代物流根底设施的缺乏,均是阻碍物流快速开展的因素,加快物流园区大量、大规模根底设施的建设,将对改善物流开展环境及根底条件,培育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物流园区将因带动物流业开展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开发出新的经济开展领域。

二、中心城市构建物流园区的理论分析〔一〕增长极理论增长极〔GrowthPole〕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最先提出,根据佩鲁的思想:增长极是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凭借其具有的规模经济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增长能力,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间关联的乘数扩张效应,推动了其它产业的增长。

后来由另一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继承研究了佩鲁的理论,并扩展具有空间地理概念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是主导推动型产业的空间聚集体,这些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高创新能力、高增长率,并能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区位。

根据"增长极"概念,物流产业可以看作是一种"推进型产业"〔PropuliveIndutry〕,它作为一种优势的经济单元,在城市集聚形成物流园区,通过自身的开展与创新诱导其他经济单元的成长,从而可以使该地区具有优先增长的优势,进而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开展。

〔二〕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涓滴效应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开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都会要求优先开展根底较好的地区,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同时不可防止的导致不均衡,但当这种不均衡所产生的增长极到达经济高度开展阶段时,就会产生"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Effect〕,生产力的分布就会趋于分散和均衡化,导致区际间的经济成长差距逐渐缩小,到达相对平衡开展。

陕西省情概况各省市简介

陕西省情概况各省市简介

西安市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现辖9个区4个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1万。

因为建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使得古都西安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步一方。

悠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味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有不少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西安碑林、明西安城墙等文物景点驰名中外。

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

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构成了当代西安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来西安这方热土投资兴业。

宝鸡市宝鸡是陕西省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银川、成都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系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

现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8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我国第一苹果大省和水果大省的陕西,有数百万个家庭的收入深度依赖于苹果和其他水果。

每当苹果收购价远低农民预期,甚至接近生产成本时,对陕西来说都堪称一场危机。

为了消除价格危机,必须探讨——能否建起“陕果”品牌,作为一个“方队”走向世界?能否把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陕西果业,能否掌握定价权?站在陕西外向型经济最前沿的,居然是水果商。

11月29日,在陕西果业局举办的“陕果”品牌研讨会上,已经在全国水果市场上身经百战的“老江湖”们在激辩着陕西果业的品牌未来。

“陕果”的品牌如何打造?和苹果、猕猴桃、红枣、酥梨、核桃各个主打品种如何衔接?高端与低端能否共赢共荣?已经在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上开疆拓土的“闯将”们愿不愿意举起“陕果”这杆大旗?不久的将来,像美国的苹果公司一样,在中国大都市的商业中心会出现标志着“陕果”的让人味蕾膨胀的苹果标志……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是中国第一果业大省。

然而时不时遭遇“果贱伤农”的阵痛,这是真正的果业“强省”不应该发生的。

果业大省最怕“价格危机”每当苹果收购价远低农民预期,甚至接近生产成本时,对陕西来说都堪称一场危机。

作为我国第一苹果大省和水果大省的陕西,有数百万个家庭的收入深度依赖于苹果和其他水果。

2012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首次超过山东,成为全国第一。

然而就在这一年,陕西果农经受煎熬,全省的果业经受了一场阵痛。

包括关中地区的苹果主产区旬邑、武功、彬县、乾县、淳化,澄城、合阳,周至八县,也包括富县、宜川等和洛川紧紧相连的产区,都出现价格“跳水”、严重滞销的情况,在澄城,甚至出现了一斤八毛的收购价,许多农户不得不赔本卖出。

在产量达28万吨的澄城,与上年相比,果农收入减少两亿多元。

即使在和洛川同处“最佳优生带”的富县,也出现近似状况,最后在全县紧急动员,想尽办法的情况下,才勉强售出。

富县和尚塬果农孙大胜有五亩果园,去年差点赔钱。

因为投入大,曾经准备放弃种植苹果的孙大胜说:种苹果现在变成了高风险,果农最希望的,是苹果价格能合理地稳定下来,而不是让农民觉得像在赌博,年年都在担心。

2012年的市场挫折,使一个理念深入人心:对陕西来说,更迫切的是成为果业强省。

在历经多年的西进、北扩,成为第一苹果产量大省,同时使猕猴桃、酥梨、葡萄、樱桃屡上规模,成为适产区农业收入支柱后,陕西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建设果业强省。

“陕果”品牌应运而生如何打造果业强省?是一个系统工程。

面对着自身的优势和全国范围内的后来者,首先应该树立自己的大品牌。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枭说:陕西是中国水果产业第一大省,拥有好几个优势品种,如果打造出一个公共品牌,则对各个优势品种的推广事半功倍。

拥有几个单项第一的陕西,有必要建设一个公共品牌,从而带动更多的本地农产品走出去。

二十多年来,全球农产品市场上,日本红富士、美国蛇果的成功案例,已经提供了最佳的注解。

“陕果”是个什么样的品牌?归谁拥有?如何发挥作用?在陕西果业品牌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陕西果业协会拥有,授权使用的公共品牌。

这个品牌,应该有政府某种程度上的“背书”作用。

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苹果、猕猴桃、红枣、酥梨、核桃等陕西优势果业。

贾枭说,农业产业的品牌化,是一个新命题,而公共品牌更是一个新实践。

东部地区已经有较好的探索,如阳澄湖大闸蟹,和以白茶为主的浙江安吉“安吉礼”品牌。

像陕西果业这样,有较多产业,品牌建设繁多,就可以用新的办法:打造公共品牌。

贾枭说,正因为是探索和突破,起的作用也可能是突破性的。

“洛川苹果”号召力有时不如兵马俑对于打造“陕果”品牌,经销商和农户均表示欢迎。

蒲城金鑫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荆纪明说,这几年在山东、上海的批发市场上,陕西的苹果卖完,才开始卖山东苹果;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陕西的酥梨比安徽、山东的贵五毛。

陕西的果品已经形成市场优势,应该拥有自己的品牌了。

“我们的大宗水果出口越南、老挝,依靠的就是陕西的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但这个优势仅仅靠的是经验和业内的口碑,还没有形成品牌。

”还有出口商认为,尤其在美国、澳大利亚市场,品牌意识浓厚,品牌竞争激烈,陕西如果再没有自己的公共大品牌,非常不利于出口,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向“高端”爬升。

多少年来,陕西苹果在外,靠的是洛川苹果和白水苹果这两个子品牌,但是,这两个品牌有点小,作用还是有限。

洛川延刚经贸果业公司负责人郝正刚说,洛川苹果当然是陕西苹果最强的品牌,但是在许多地方,人们并不知道洛川,也不知道洛川苹果。

“我们在北京的直销店,打洛川苹果的牌子,效果一般;最后回临潼买了个仿制的兵马俑放门口,人一下子多了。

”郝正刚说,“陕果”的品牌在很多场合会比“洛川苹果”好用。

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说,人们消费注重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产品后面的文化,“兵马俑”在北京店铺的号召力强于“洛川苹果”,就是生动的体现。

注重文化内涵与地域、品质的“陕果”品牌,一定要打造好。

“苹果”形象店将开进大都市不久的将来,在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心城市,消费者将会看到代表陕西果业的苹果标志和美国苹果公司的旗舰店遥相呼应,争奇斗艳。

陕西果业局已经决定,支持水果企业在全国中心城市开“陕果”形象店。

这将是包括工业产品在内的陕西产品在全国市场最大胆的营销行动。

这一布局也有过争论。

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贾枭主张,直接在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开形象店,主要是为了宣传“陕果”品牌。

而反对者认为,目前,西安的商业繁华大街如东大街骡马市尚且没有水果店,形象店开进王府井,在高额的租赁费下,是不是有点过于激进?陕西果业局还是主张在中心城市的商业区开店。

“即使不在王府井,南京路,至少在其他商业主街道,要有我们的形象店”,省果业局一位副局长认为。

当然,在果业局一年补贴20万元到30万元的初步构想下,企业把形象店开在大都市的商业中心,能否赢利?靠什么赢利?毕竟,此“苹果”不是彼“苹果”,产品属性不同,附加值更不同。

但陕西果业局和一些拟参与的企业态度坚决。

“形象店可能不盈利,主要功能就在于宣传,在于塑造品牌。

价值在销售终端,在网上直销,在整个陕西苹果的品牌和价格优势中变现。

”省果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陕西省果业局局长高武斌说,在讲究品牌、注重文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形象非常重要,陕西苹果和陕西果业在大都市的形象店,就是起到这个作用,是陕果品牌走向全国的切入点。

打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2012年苹果价格“风暴”中,消费者并没有从果价“跳水”中得到多少好处,终端消费市场似乎没有对果农的收购市场产生影响。

价格风暴如何形成?至今没有定论。

但陕西从此开始的消除价格危机隐患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是否中间环节太多?目前,与一般工业品相比,苹果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由果农“出厂”给收购商,收购商再批发给大型批发市场,大批发市场再批发给零售商……相比一般产品,苹果经历的批发环节过多。

而作为生鲜农产品的苹果,本应比一般产品减少批发环节。

最大的壁垒依然在“最后一公里”。

在各级各类市场中,为大城市直接批发水果的批发市场举足轻重,而这个市场,依然是最容易受利益团体控制、最容易发生非市场行为的,最容易发生价格控制。

成都驷马桥路成都水果批发市场苹果批发商杨先生说,2012年苹果收购价近年最低,但批发商却利润最高。

因为从批发商向零售商批发的价格,受往年的惯性影响比较大,不会完全受收购价影响。

而且如果一个量大的批发市场批发商形成联盟,会在一定时间内操纵价格。

因此,在苹果收购价较低的年份,消费者从超市和水果店很少得到理论上的“低价”。

因此,城市的批发市场,这个“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合理稳定价格的最大“危险”。

为了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陕西果商除了开始进入大城市批发市场设立档口外,纷纷直接进入销售终端,同时发力网上销售。

陕西最大的猕猴桃经销商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2012年挺进长三角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嘉兴市场,在这里直接开批发店。

公司总经理齐峰说:“这才把价格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的企业寄希望于直接进入销售终端。

洛川延刚经贸果业公司在北京、三亚等重点城市开了直销店,销售逐年提升。

陕西的果企直销店已经遍布东部的重点城市。

陕西果业局决定,在三年之内,在全国主要城市开2000个“陕果”形象店。

该项目负责人说:“这2000个形象店,将‘陕果’品牌推向全国,有力打造了陕西果业的品牌,加上超市、直销店等销售终端,和日益扩大的网上销售,陕西果业将有力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最终获得一个公开公平有利的价格机制,稳定、提高全省数百万果农的收益,让陕西真正成为果业强省。

”“华圣模式”能否复制?■本报记者韩承伯何谓华圣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水果经销商向果农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和技术服务,借此形成自己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再向果农收购产品。

华圣和果农搞的是会员制,成为会员后,华圣向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和农资服务。

在收购上,承诺以高于市场价五分收购会员苹果。

可以说,华圣模式是一种升级版的订单农业。

华圣在陕西苹果主产区洛川、富县、宜川等六县区拥有800人的技术、信息服务队伍。

陕西最大的鲜果经销商华圣果业常务总经理佘均安说:“在‘华圣’模式下,产品的责任和风险几乎全部在企业承担,因此‘陕果’品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辅助性的。

我们首先强调和坚持的,是自己的企业品牌。

”每年华圣依据市场分析和全国实际情况定一个收购价,这个收购价成为各地果商的“风向标”,每年中高端果的实际收购价,在这个价格上下浮动,偏离较小。

在一定意义上,华圣有对收购价的“定价权”。

不仅如此,华圣也部分掌握了向下销售环节,即向下游供货的批发价“定价权”。

目前,华圣果业有一半的销售在国内,基本是直供超市。

据佘均安介绍,在向超市的供货价上,华圣拥有定价的主导权,而且,对超市的零售价也进行监督。

2012年,华圣销售苹果4万吨,一半出口欧美,一半销往国内大城市。

华圣模式其实是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倒逼出来的。

佘均安介绍,为了适应欧美市场的要求,必须统一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由此催生了华圣向果农供应专用肥料和安全农药的做法,国外市场上对可追溯制度的要求,也使华圣不得不建立起一套可追溯制度。

而国内超市要求常年四季供货的要求,也促使华圣在储存、物流上升级,达到这个要求。

“华圣模式”是在以出口为支撑的中高端市场的系统性经验,依托的正是全国苹果最佳产区这一优质资源。

那么,对于陕西苹果的广大产区,华圣模式能否普及?有专家认为,“华圣模式”大规模复制很难。

华圣模式成长于出口欧美过程,执行的是高品质技术标准,至今在苹果出口市场中举足轻重,这个时代背景不会在复制;华圣起步就属于资本密集型,现在的果商多属于自我积累型;华圣做的是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但高端市场和高端产品毕竟有限。

因此,“华圣模式”完全复制几无可能,普及更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