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道德 二、奴隶社会道德 三、封建社会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道德 1. 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2. 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3. 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1.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1)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2)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与 发展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 2. 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 (1)道德是人的道德,人需要道德。 (2)道德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社会交往需
1. 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
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能够作为未来共产主义 社会的全人类道德,其前提和基础在于共产 主义社会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以及 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2.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1) 何为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无产阶级道德发展而来的在社会
主义社会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道德,同时又是向未来 共产主义道德迈进和提升的先进道德类型,本质上属 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 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道德基 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社 会建设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为人民 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代表无产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类型。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2. 先天人性论:把道德的起源或者归结为与生俱 来的善性,或者归结为先天存在的良心、理念或 精神。

道德与法治教案: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案: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案: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案:道德的起源与发展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治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对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提升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道德的起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以及道德的发展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道德的起源: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准则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道德观念产生了。

在大家相互依靠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道德行为的共识。

道德的起源并非来自宗教、哲学或教育等理论的宣传,而是源于人类对社会生存的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相辅相成道德与法治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体现。

在社会中,法律通过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使道德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践和维护。

同时,道德观念的培养和传承也是法治的重要前提。

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缺乏道德意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会受到挑战,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四、道德的发展:适应社会变革道德观念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进化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的需求和文化的变迁而发展。

道德的发展可以分为个人层面的道德发展和社会层面的道德发展。

个人层面的道德发展包括对人生态度、个人责任、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培养,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

社会层面的道德发展则是指在社会大环境下,通过法律法规、教育教导等手段来引导公民遵守社会规范和实践道德价值观。

五、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美德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法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讲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讲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二)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 道德 在提倡维护公共道德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 最大化。 (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抽象性和虚 伪性 相互之间妥协,目的是摄取更大商业经济利润。
(四)无产阶级道德开始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
广义:涵盖了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 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的道德在内的 科学体系。 狭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道德。
(三)情感欲望论 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于人的情感与欲望,如有 去苦求乐、追求幸福的心愿。 中国:南宋陈亮提出,人的善性来自人的物 质生活欲望。 康有为认为,人的去苦求乐的欲望是道德直 接的本源。 西方:英国霍布斯、洛克、边沁、密尔都认 为,快乐与痛苦是道德善恶之根源。 “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费尔巴哈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本讲教学要点: 1.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道德起源说。 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 3.道德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的道德起源说: (一)天意神启论 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对上帝的旨意。 中国:天命、天启、天理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汉代董仲舒 “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代董仲舒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不同点:社会主义道德是初级阶段,具有阶 段性,共产主义道德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一、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道德受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 制度的制约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 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 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 恩格斯文集》第2卷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汇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1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

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扩展资料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2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

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道德的起源及发展1

道德的起源及发展1

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 2、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社会重要 的道德规范。 3、尊重妇女是普遍的道德风尚。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1、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分裂、对抗、决定了奴隶 主道德与奴隶道德的根本区别。 2、奴隶社会的道德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 和社会意识形态。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的产生、形 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一)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 二 ) 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道德起源提供
了直接的现实基础
(三)意识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关键环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教学要点:
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发展的规律性。 3.认识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主要内容:
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历史类型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道德的起源
一、历史上的“道德起源说”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
一、历史上的“道德起源说”
(一) 神启说
(二)天赋说
(三) 情感欲望说 (四) 动物本能说
3、道德调节的范围和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1、农民阶级的道德和地主阶级的 道德的对立和斗争,构成了封建社 会道德深刻的内在矛盾。
2、道德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 理论化,是封建社会道德的重要特 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 本原则。

3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3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2、维护人生依附和宗法 等级关系。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 信奉男尊女卑。
特征: 1、道德产生了分化,剥削阶级道 德占统治地位。
2、道德摆脱了直观性和蒙昧状态,成为 独立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道 德 发 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 史 演 变
教学要点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四、社会主义道德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历史演变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内容: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 益是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也是原 始道德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征。 2、维护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 共同劳动,互相合作则构成原始道 德的重要规范。
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 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本能。
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 强移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 来说明道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 性便认为动物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 类社会的道德不过是动物的“社会本能” 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合群性的复杂化。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2、五项原则、五项规范
五项原则: 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公正、 诚实守信 五项规范: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生 存环境

第三章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性

第三章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性
另一方面,劳动也产生了人们对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求,也就导致了人对道德的需要。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客观前提和直接基础:道德形成与社会分工与发展
① 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客观前提
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劳动关系、交往关系,进而表现为道德关系、政治关系。亦即道德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关系、交往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道德进步是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变化发展而矛盾交错、进退兴衰、曲折地前进。
4、道德的进步,还要受到其它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法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无不给与道德进步一定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政治和法律对道德的影响和制约更为重大。
作业:
1、辨析题: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
2、简述道德进步的规律性
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在发生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和地方,只有人脱离了动物合群的本能上升为交往关系时,才有可能发生。人离开了社会关系,就不会形成人,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的道德。(动物合群与社会交往是有本质区别的)
② 道德的产生不仅必须以社会关系为前提,而且必须以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2、道德进步是一个中断性和连续性、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辩证过程。
历史上任何的新道德的产生都是对旧道德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它保留了旧道德中那些积极的可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总之,在道德问题上,没有变革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前进,这是道德进步的又一客观规律。
3、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和其它先进阶级反对腐朽阶级势力的斗争,是道德进步的动力。
(2)客观唯心主义道德起源论:代表人物:黑格尔。道德起源于“绝对观念”、“理念”,是由人的理性支配的。
3、庸俗进化论的道德起源: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依据,认为人既然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人的道德就是人身上动物本能的自然延续。像斯宾若塞的“任天为治”、“弱肉强食”的观点。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 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 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 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论》
2、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基础)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
3、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人与人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
4、“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 的外在表现形式
马克思揭示实质:
民主: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自由: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劳动力的自由; 平等: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封建君主 的绝对权威。
2、道德要求: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 奴隶社会:奴隶对奴隶主的无条件服从。 •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严重化。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材质 本性 职能 品德源自国王金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武士
银 意志 保卫国家 勇敢
• 道德规范: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 会公德
• 3、高度完善和普及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的起源观
➢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庸俗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观 ➢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道德发展阶段
➢原始氏族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发展阶段
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
原 始 道 德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一、树立道德认识
这是指人们关于道 德修养的基本认识
如何看待路不拾遗 与
归还失物收一定的感谢金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道德情感
这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上 形成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
对《 观焦 众裕 的禄 影》 响影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三、锻炼道德意志
包括:坚韧、坚强、不服输、勇敢等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目录
• 道德的起源
•道德本质 •道德的起源观
道德的发展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功用
•道德对社会的作用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 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 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 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 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 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系 列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指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相互结合 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四、坚定道德信念
是道德品质的核心
1、丛飞捐款 2、“9.11”事件
是指人们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笃信。 是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融合与升华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五、实践道德行为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的 日本球迷
奴 隶 社 会 道 德
封 建 社 会 道 德

资会本主来自主义义








原始道德
阶级道德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道 德 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道德的特征
➢道德具有阶级性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 ➢道德具有稳定性 ➢道德具有非强制性 ➢道德具有利他性
道德对社会的作用
➢先进道德是推动社会革命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条件 ➢调节社会关系 ➢认识社会现实 ➢规范个人行为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培养道德品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道德行为的完成
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
几种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1.知行统一 2.自我磨炼 3.内省 4.慎独
2002年世界杯足 球赛上的日本球迷
课程回顾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