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企业外宣是企业组织的一项对外宣传和形象推广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企业外宣的英译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质量不高、文化差异大、信息传递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加强对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优化信息传递渠道等。

关键词:企业外宣;英译;问题;应对策略正文:一、企业外宣的重要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们需要通过外部宣传和推广,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企业外宣是指为了向外界宣传企业的信息或者产品、品牌等方面的内容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企业需要通过外宣让人们认知和认可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尽管企业外宣的英译过程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1. 语言质量不高一些企业在英文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命令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译文质量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招募翻译人员时,对英语基础和语言技能的要求不够高,招募了不够合格的人员。

2. 文化差异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企业在英译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导致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较差。

如果在翻译时未考虑到文化背景差异,会使得翻译内容出现不当语境、语用错误等。

3. 信息传递不准确英译不仅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还要求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只有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才能使得这些英译文本在目标受众中产生预期的反应。

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英译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导致翻译结果和原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

三、应对策略1. 加强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对英语翻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接受能力和语言翻译能力。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提供相关教材等方式来加强人员的培训。

2.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让翻译人员和目标受众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受众的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准确翻译出目标受众可以理解的内容。

浅析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对策

浅析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对策

- 237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宣翻译的作用日益彰显。

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并就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外宣翻译 不足 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点话题。

但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语言、思维、生活背景上的差异,中国本土的东西输送到国外可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效果大打折扣。

要准确、有效的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靠翻译的力量。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就是要完成那些以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对表达中国观点、促进国家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提高中国话语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时代文明传承与交流的需要。

外宣翻译不同于文学类翻译,它是以信息对外传播为目的的,具有信息价值,为的就是要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

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求译者做到“内外有别”,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心理,贴近他们的需求,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让译文读者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

外宣翻译目前在我国是主要的政治宣传工具,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翻译注重宣传效果,注重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因此译者要始终站在国家层面,坚持本国所持的政治立场,来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支持和理解。

在确保政治意义的前提下,对外展开外宣工作带来的最明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产生经济价值。

从路边标语、招商广告到政府文件、经济论坛无一不体现着外宣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果。

好的翻译能吸引外商投资,不尽人意的翻译可能造成产品滞销,“一句标语,吓走外商”也不是危言耸听。

另外,外宣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及对策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及对策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及对策随着企业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也显得日趋重要。

但很多企业宣传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标签:企业宣传资料翻译现状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企业向国际领域的拓展,企业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宣传资料的翻译也显得日趋重要。

好的翻译对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是,这类翻译并未引起高度重视,翻译中问题繁多。

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宣传品而言,有些中文译成英文后,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现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汉式英语(Chinglish)。

很多资料往往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人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不规范英语,特别是汉式英语。

比如在英语已经大大普及的今天居然还有企业将“欢迎你来到……”(Welcome to…)译成了…Welcome you to…。

而很多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难以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问题就更多了。

如将“拳头产品”译成fist product就是典型的汉式英语。

fist这个词只是握住拳头,并不能表示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可以考虑译为knockout product,hard-punch product,core product,product with a competitive edge,market-penetrating product等。

其他误译如:外向型产业:external directed industries(参考译文:export-oriented manufacturing)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self-controll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参考译文:self-regulat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参考译文:management by objectives;quota management)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参考译文:quality control)追求卓越管理:working for brilliant management(参考译文:in search of excellence in management;commitment to managerial excellence)保税区:tax-protected zone(参考译文:bonded zone;free-trade zone)黄金地段:golden area(参考译文:prime / central / ideal location)开发热点地区:heating point of development(参考译文:a popular destination of investors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小商品博览会:small goods/commodities fair(参考译文:general merchandise show/expo)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参考译文:Score / attain achievements)重合同, 守信用:emphasize contracts and fame / reputation(参考译文:abide by contracts and keep one’s words;honor contracts and stand by reputation)有些译文和原文意思大相径庭,如把“进出口商品结构” 译为foreign trade structure,让外国人觉得不知所云,可以参考the make-up / composition of imports and exports;又如把“一小时内免费上门送票”(某航空公司推出的新的服务项目)译成Drop in to Give Ticket Free of Charge,其意思是“上门送免费机票”,实际上应该是We offer free delivery service of air tickets at customers’doorsteps one hour after booking confirmation.其他如:超值享受:super value enjoyment(参考译文:enjoyment with extra benefits)免淘米:needn’ t wash rice(参考译文:pre-washed rice)旋转果合(一种可以转动的盛糖果的圆盘):spinning fruit box(参考译文:rotating dish for nuts and candies)有些翻译者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进行语际转换时没有注意语言的独特文化内涵,生搬硬套,致使企业的对外交流无法有效地完成。

探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探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探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外宣翻译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承载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任。

外宣翻译的渠道可以概括为: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1]。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上,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观念,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都要做外宣工作,就都需要外语[2]。

狭义上,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3]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必须贯彻“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4]。

较之其他翻译,外宣翻译具有其特殊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长,外宣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许多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外宣翻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笔者认为,我国对外宣传翻译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因为忽视了翻译的目的。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视角,分析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并揭示其成因。

1目的论理论目的论由汉斯·弗米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最重要的法则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2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调查,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的主要问题是翻译过程中的死译、硬译等问题,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一味遵循翻译“忠实”的原则,而忽视“目的”原则,缺乏“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这一常识。

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英译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可以反映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我国的英译外宣翻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对我国对外宣传英译翻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更新传播观念,确定行之有效的英译外宣翻译策略。

并相应的达到提升城市以及国家的文化形象这一需求。

[关键词]英译外宣翻译; 问题; 策略; 文化形象一、外宣翻译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

尤其是作为世界通用性极强的英语来说,在外宣翻译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英译外宣翻译呢?在现阶段,我国的英译外宣翻译基本都是中译英,主要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 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 对外发表和传播。

在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的今天,做好英译外宣翻译是必要而且必需的。

否则在外交活动中由于外宣材料英译的不当,从小处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从大处讲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端,甚至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以及国家的对外文化形象。

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在英译外宣翻译过程中易产生的一些问题早在1990年翻译大家段连成先生就在中国翻译上刊登了《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呼吁杜绝用洋文出洋相,其中指出中国外宣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甲型病状(其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以及用词不当),二是乙型病状(主要表现为并无拼写语法错误,但是受众即外国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或者根本看不懂)其中又以乙型病状比较典型,尤其是随着新词汇的不断产生,在外宣翻译中乙型病状更是占了不小的比例。

二者在现实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语法错误这个类型的错误属于甲型病状,比较常见而且相对容易判断出来。

浅谈外宣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浅谈外宣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浅谈外宣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摘要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宣翻译显得越发在重要,然而,当今的外宣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从外宣翻译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现在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以及形成这些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差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外宣翻译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外面翻译的信息传达海量,内容包罗万象,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各种媒体或者渠道呈现给大众,需要的激增难免导致供给质量的下滑,一时间,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比比皆是,严重印象了传播效果,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黄友义曾指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和缺陷被放大来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因此,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值得关注。

通过对大量外宣资料翻译的考察,笔者发现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由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译者本身素质所造成的翻译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译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深谙专业但外语知识欠缺,或通晓外语但专业知识欠缺,翻译观念落后。

一、东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由于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又是通过该民族的语言来表现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

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语言文字本身的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到潜藏在语言文字里面文化上的差异。

如果译者只是一味遵守原语信息,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因素,那么读者不但可能曲解原意,甚至会产生误解和不快。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龙”字了。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我们的文化是龙文化,因此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频频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龙头作用”,和“龙的精神”等说法,所以有的译者就把龙头企业翻译成dragon-head enterprise。

【精品】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新文档

【精品】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新文档

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最新文档中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外宣翻译的相关理论1、外宣翻译和对外宣传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

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做外宣翻译的时候,既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好“宣”的问题,也要从微观的角度上做好“翻”的功课。

2、外宣翻译的特点外宣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强调“内外有别”,即“内宣”和“外宣”有着很大的不同:宣传目的不同,宣传对象不同,宣传策略不同……而“对象”不同是最大的不同。

外宣有着特殊的受众群体——外国人及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二、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一)冗余现象频现1. 名词范畴词频现Joan Pinkham 在《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中指出:这类名词(名词范畴词)应得到特别关注,因为这是中式英语中最常见并且是最无用的一类词汇。

这类名词就是为了介绍接下来将会出现的名词的范畴:在“a serious mistake in the work of planning.”一句中,“planning”归属于“work”的范畴。

与“工作”类似的范畴词在汉语中还有很多,例如“步伐pace”、“进程process”、“问题problem”等。

例如:中文: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英文:We formulated policies,measures and national objectives for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20 and drew up a comprehensive work plan for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该例中,work是范畴词,就是为了说明plan,可以直接译为a comprehensive plan for…2. 修饰语冗长Pinkham 在《中式英语之鉴》中还指出,修饰语过于冗长也是英汉表达的不同之一。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摘要: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尚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分析了其成因。

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界齐心协力,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优化传播效果,将我国的外宣翻译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外宣翻译对外宣传传播效果引言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外宣传的信息达到海量,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各种媒体或渠道呈现给受众,需求的激增难免导致供给品质的下滑,一时间,外宣翻译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不足之处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黄友义曾指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因此,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值得关注。

外宣翻译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定义。

张健教授曾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指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对象的交际活动。

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前提下,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外宣翻译,即“包罗万象”的,“只要信息源是中文”的翻译都属本文的研究对象。

我国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当今我国的外宣翻译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将一些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加以梳理,归纳如下: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这种翻译错误是指完全不考虑措辞、语法,基本遵循逐字翻译的原则,并将其胡乱堆砌起来,往往导致语句不通,白字连篇,错误百出。

请看下面来源于一个食品外包装的示例。

该食品品名为“唐纳兹”玉米粥,产地为浙江杭州,生产许可证号为QS33010701 0046,开发商为香港唐纳兹国际实业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顾森,硕士,助教,黄淮学院。

研究方向:翻译。

文章编号:1672-6758(2012)07-0095-2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顾森(黄淮学院外语系,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在对各地区与部门外宣翻译状况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对策: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二是要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有必要设立外宣翻译监管部门。

关键词:外宣翻译;对外宣传;外宣翻译人才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对外宣传意识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各地区与部门的外宣翻译,我们发现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已大为减少,外宣翻译的整体质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许多外宣翻译问题超出了微观的纯语言范畴,换句话说,讨论如何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对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纠错上,其并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及我们所做的调查,发现外宣翻译存在下面几个宏观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改善外宣翻译质量的目的。

二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题1.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

外宣翻译是一项极具重要性与严肃性的工作,是我国各行业与部门对外沟通、对外宣传的窗口,不合格或错误的译文不仅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还有可能造成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甚至造成一些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

[1]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决定了各行业与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外宣意识,把外宣翻译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上,严肃认真对待外宣翻译工作。

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锻炼和经验,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翻译态度。

许多行业与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这项工作放任自流,在翻译人员的选取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许多低质翻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既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又没起到应有的对外宣传作用。

2.缺乏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

有些行业与部门虽然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翻译人员。

从我们调查的部分行业和部门的情况来看,其外宣翻译的寻译方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由其宣传人员在有限的交际圈子中寻找翻译人员或翻译公司,对翻译人员水平高低、翻译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很少过问,而这些人往往也是翻译后就算完事,不去对自己的译文做进一步的推敲核对,翻译供求双方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没有统一的翻译要求和质量把关。

在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才导致了许多外宣翻译问题的出现。

3.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民众外语整体水平较低,缺少英语语言使用环境和氛围,高素质的专业翻译人才较为缺乏。

[2]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翻译理论的指导和大量的翻译实践,部分翻译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再加上普通民众对翻译及翻译行业缺乏深度的了解,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翻译是一件易事,只要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就可以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只要照搬词典对号入座就可以完成翻译,认为只要是外语专业毕业,就可以无所不能译,无所不可译,殊不知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领域的术语不是每个翻译者所熟悉的。

普通民众对翻译工作的错误认识,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的缺乏,必然影响了我国外宣翻译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在今后的外宣翻译工作中,各地区与部门应加强对外宣翻译重要性与严肃性的认识,将其提升到重要高度,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1.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

针对缺少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各地区可以成立自己的翻译协会,其成员可向所在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机构选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组建一支正规稳定的翻译队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建立翻译人才库,不断发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以便不断补充随时聘用。

针对重大的外宣翻译项目,可以向翻译协会甚至全社会招标,有效地在翻译供求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翻译协会之类机构的组建,也有利于具有专业资质的高水平译者对社会翻译需求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

[3]这些高水平译者也应通过其它渠道加强自我宣传,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形成完善的供求双方联系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其次,有必要建立建全译文审核把关制度,对于翻译协会会员所翻译的译文也不能一路绿灯,协会也应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把关,可以组织一些在当地工作的外国专家学者,利用其语言优势,聘请其参加到外宣翻译的审阅把关工作中去,对译文的用词、语法、地道性、可读性及总体质量进行把关,凡未通过审阅的译文,由审阅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2.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

·59·第12卷第7期2012年7月鸡西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Vol.12No.7Jul.2012加强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外宣翻译质量的根本措施,各地区与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

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下面两条。

(1)高校培养。

设置有外语专业的高校应立足于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翻译人才,以满足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必要建立建全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做到合理明确,培养就业能称职、发展有后劲的翻译人才,确保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包含外宣在内的各种翻译工作。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跨度大的学科,有着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些性质决定了其对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知识应当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对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只有经过专业教育和大量实践锻炼的人员才可以胜任。

翻译教育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覆辙,应把翻译实践作为学生训练的重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成立翻译工作坊,让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使其“在操练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并通过课堂交互学习,去感悟、领悟、把握翻译的真谛,为其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或运作翻译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4]鉴于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已成为衡量个人英语水平及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的指标,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外语水平等级证书+翻译资格证书”,这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有效手段,它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方向教育有机结合,利于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语言能力,又可引导学生考取与就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社会培养。

面对社会对外宣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仅靠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很难解决燃眉之急的,而且在当前的外语专业本科阶段教学中,仅在高年级阶段才开设翻译课,由于学生基础还不是太扎实,学习时间又较短,再加上缺少职业历练,翻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事实也证明,外语专业学生经过毕业后几年的实战历练方能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

因此,社会培养是学校专业培养的重要补充。

社会培养多以培训和岗位提高的形式出现,培训是指聘请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或翻译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岗位提高是指各行业部门要重视翻译人才,大胆启用,让其在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各行业部门可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将翻译人才的培养规范化、制度化,创造利于翻译人才成长进步的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翻译交流活动,这样才可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到外宣翻译的工作中来。

3.设立外宣翻译监管部门。

鉴于外宣翻译对提升地区形象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外宣翻译质量,政府部门也责无旁贷,应负起自己的监管责任。

我们认为对外宣翻译工作有必要实施更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监督管理部门或赋予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监督外宣翻译任务,对外宣翻译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为规范语言的规范化使用,国家在2000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虽未对外语的使用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向外国民众的、与中文相对应的外语译文的规范化就可以忽视,这也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5]因此,负责外宣翻译监管的部门有必要早日制定外宣翻译使用条例,有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各部门单位在寻译过程中,会更加慎重,相关的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为规避条例所规定的责任,自然会更加认真仔细,一些不具翻译资质的人员和机构也会被淘汰。

四结语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对外交流日趋密切,对外宣传成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外宣翻译的作用与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着国外民众对我国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与人文环境建设的体现。

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外宣翻译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翻译需求方缺乏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相对缺乏。

各地区与部门应高度重视外宣翻译,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加大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翻译需求方应建立起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政府部门也应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只有这样,外宣翻译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才能有利于提升各地区与部门的形象,促进与外界的各项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1]熊欣.对外传播及汉译外现状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31(5):99-103.[2]刘雅峰.译有所为,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3):140-142.[3]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A].//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C].2008:45-52.[4]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5]严苡丹.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7.On the Macro-Issues about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Gu Sen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to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of different areas,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macro-issues,and proposes their countermeasures:establishment of diverse translator-searching and translation-checking system,reinforc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ors,and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supervision department.Key words: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international publicity;international publicity personnelClass No.:H059Document Mark:A(责任编辑:蔡雪岚)·69·第7期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