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合集下载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

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针灸及民间秘方治疗方法,“缠腰龙”带状疱疹,疼痛异常者,可服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也很简单,用三角针刺破疱疹,然后用拔火罐把毒水拔出来就好了找“白风仙花的根”,把汁挤出来擦在患处,没花钱就治好了。

艾灸的办法来灸这个龙头龙尾,为什么叫龙头龙尾呢,因为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龙,所以就是在疱疹的起始部位来做这个隔姜灸。

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疱疹部位常规消毒后,取灯心草1根,蘸油(植物油)点燃后,以快速动作对准疱疹进行点灸,可听到“叭”的爆破声。

灸疗部位分头、七寸处、尾三部分,先灸7寸处,再灸头部,后灸尾部,灸后即感痛减。

1~2天后复诊再行此法(一般不超过3次)。

(2)围针组:用2寸毫针于疱疹边缘正常皮肤处手刺进针,针尖刺向病灶中心部分,捻转使之得气,每隔2~3cm刺入一针,接G6805治疗仪,调以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左右,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1~2天,继续下一疗程。

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报道附:65例病例报告采用民间治疗方法灯草灸治疗带状疱。

选取新鲜干燥的灯芯草蘸取生菜油后于酒精上点燃 ,在新发疱疹泡顶上行灸法 ,以爆有声响为佳 ;而后根据疱疹所损伤皮肤面积间距4~5cm选疹泡以行灸法。

灸后给予单层敷料稍保护局部创面。

与聚肌胞治疗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35,治愈 2 7例 ,好转 7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98%。

对照组 30 ,治愈15例 ,好转 9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80 %。

两组间疗效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提示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有效。

蛇盘疮(带状疱疹)简易快捷疗法蛇盘疮教科书称带状疱疹,病因是寒毒与郁火合而为病。

此病毒留皮下,疼痒并作,实在痛苦。

常规治疗方法见效慢,最简捷的疗法是用七星梅花针(如果没有可以用三棱针)叩刺病变局部,然后用拔罐将淤血拔出,用罐后,局部会出很多黑色胶状淤血,痛痒瞬间消失,三天左右就会结痂,疾病消失。

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6例疗效观察

针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6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 : 观察针刺 疗法对带状疱 疹治疗的效 果。方法 : 9 将 2例皮疹 形态、 分布部位及 自觉症 状不 同的 带状疱疹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 6例 , 用针 刺 治疗, 日 1次 , 采 每 口服 泛昔洛 韦片 0 2 次、 .5 3 ;/ , 生素 B K' 维 d I片 00 g 次 、 . 1/ 3次/ ; 照 组 4 d对 6例 , 日口服 泛 昔 洛 韦 片 、 生 素 B 每 维 1片 , 用量 同 治 疗 组 。 观 察 治 疗后的症状 、 体征及疗效。结果 : 针刺疗 法在 带状疱疹 治疗上 的效 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P 00 ) .5 。结论 : 采用针 刺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是 一种 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 键 词 带状 疱 疹 针 刺 治 疗 泛 昔洛 韦 片
d d:1. 9 9ji n 10 9 3 .00 0 . 3 0 36 /.s .0 5— 3 4 2 1. 8 10 s 中 图分 类 号 :1 4 . 1 R 5. 1 53 。721 2 文献 标 识 码 :B
带状疱疹是 由水痘 带状 疱疹 病毒 引起 的急性 炎症 性 皮肤病 , 主要 特点为簇 集水泡沿 一侧周 围神经作 群集 带 其 状 分 布 , 有 明显 神 经 痛 l 。我 院采 用 穴 针 刺 方 法 治疗 带 伴 l j 状疱疹获效显著 。 l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 患者 9 . 2例 , 我科 门诊及 住院 为 患者 , 中男性 4 其 4例 , 女性 4 8例 , 龄 l 年 8—7 8岁 , 平均 5 3 岁 ; 程 2—1 , 均 75d 病 变 部 位 不 定 , 面 、 颈 、 病 5d 平 . 。 颜 头 手 臂、 胸背部 、 腰骶 部 、 腿部 均有发病 , 单侧 。临床表现 不 同, 皮疹 为丘疹 、 丘疱 疹 、 水疱 、 血疱 、 溃 ; 破 伴疼 痛 , 疼痛 性 质 为针刺 、 烧灼 、 牵扯样 , 续性 、 持 阵发性 。将 9 2例患 者随 机 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 其中治疗组 4 6例 , 对照组 4 。 6例 12 治疗方法 两 组患 者均 口服 泛昔 洛韦 片0 2 / , . . 5g 次 3次 / , d 口服 维 生 素 B 片0 O / , / 。 疗 组 加 用 针 。 . lg 次 3次 d 治 刺治疗 , 1次/ 。 d 两组 治疗均设 1 为 1 程。嘱病 人注 意 0d 疗 休息及保持心情舒畅 , 辛辣 刺激食 物及忌 饮酒 。 忌 12 1 治 疗 组 针 刺 方 法 .. 12 11 选 穴 主穴 : 据 疼 痛 及 皮 损 部 位 选 取 同 侧 相 应 ... 根 神经节段夹脊穴 , 面部 皮损者取 颈 1 颜 ~5节段 夹脊穴 , 皮 损部位阿是穴。配穴 : 随证选取 相应 穴位 。肝 经郁热 者太 冲 、 间 、 陵 泉 ; 经 湿 热 者 三 阴 交 、 海 、 陵 泉 ; 血 行 阳 脾 血 阴 淤 阻络者按经络辨证 , 面部加 印堂 、 颜 阳白 、 太阳 、 曲鬓 ; 头颈 部加率谷 、 翳风 、 风池 ; 肩臂加肩髑 、 肩髂 、 肩贞 、 牖俞 ; 胸胁 部 加 大 包 、 门 、 门 ; 骶 部 加 八 髂 、 枢 : 部 选 取 相 应 期 章 腰 五 腿 阿是穴 。 12 12 针刺方法 根 据患 者具 体病 位选 择适 当体位 。 .. . 相应夹脊穴选 择直 刺或 斜刺 , 根据进 针部位及 病人体质 进 针深度为 0 5— . . 2 0寸左右 。皮损部位针刺方法为 , 距离 皮 损周围一毫米 处平 刺或斜刺 , 进针约 O 5寸 , . 或在皮损中疱 疹相间隔处直刺 0 5—10寸 。随证 所配穴 位根据 部位 直 . . 刺或斜刺 约 0 5—10寸 。进针得气后 , . . 根据患者体质情 况 行提插捻转手 法 , 泻或平 补平泻 , 隔1 n 针 1 , 补 每 0mi行 次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展开全文
方法一
方法:病灶局部常规消毒.用真空罐扣刺疱疹及病变范围, 皮肤微出血.拔出红黄相间的液体.消毒卫生纸擦净.
注意:
1.毒液一定要拔净,一次拔不净,要反复拔,直到干净为止.
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
说明;
1.用本方法治疗完毕后,立刻止痛.有的患者病变部位被衣被接触即疼痛难忍,但是在拔罐过程中,只有轻微的拔罐造成的抽吸感.
2.病变部位糜烂的,不需刺,直接拔罐既可.拔完后,
3操作完毕后.我一般不再消毒处理.也无感染的病例.但是,为了操作规范,请大家在运用时,自己掌握.
方法二
1,至阳穴点刺放血加拔罐轻者一次重者五次愈,不吃药打针绝效一百多例未见后一神经疼者。

2,三商穴可治愈带状疱疹
三商穴为少商、中商、老商三穴。

中商在拇指爪甲正中根部下一分许处;老商在拇指爪甲角尺侧一分处。

病例:王某,男,26岁。

三天前右上腹起一簇密集的疱疹,如米粒大,环形如带、有灼热刺痛感。

局部皮肤异常敏感,着衣则痛加剧。

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滑。

针刺三商穴放血,各挤出粘稠血数滴。

针一次后疼痛明显减轻,经治疗数次后病愈。

体会: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蛇盘疮。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湿毒之邪所致。

外邪侵入人体,肺经首当其冲,而“肺合皮毛”治应在肺,三商穴属肺,能宣泄肺热、疏散肺经之邪,故能治毒邪入表之带状疱疹。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姜波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1(024)003
【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等。

好发于春秋,以中老年居多。

临床表现:族生炎性红色斑疹,局部瘙痒而刺痛,数小时后斑疹出现水疱,初时透明,数日后浑浊,疱疹形成时及消退均可发生剧烈神经痛,疼痛可延至数月或数年。

患部常以肋间分布较多,多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

发病前可有微热,乏力,胃纳欠佳,全身有不适感。

【总页数】1页(P1680)
【作者】姜波
【作者单位】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机厂医院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刺拔罐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90例 [J], 孔祥歧;孔伟;褚夫祥
2.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艾灸及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0例 [J], 沈咏芳;袁慧;宋亚光
3.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艾灸及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0例 [J], 沈咏芳;袁慧;宋亚光
4.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J], 姜波
5.针刺与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26例观察 [J], 姜占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中药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 年月第 卷第期 ·· 2018 6 34 6 SHANXI J OF TCM Jun 2018 Vol 34 No 6 47
疗效并不显著,有研究表明:应用ACEI/ ARB 药物可以减
少蛋白尿,但并不本虚标实,肾虚为本,
60 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2 例,女38 例;年龄最 小22 岁,最大81 岁;病程< 3 天21 例,4 ~ 7 天39 例;发病 部位胸腰部48 例,颈胸2 例,其它部位10 例。临床症状表 现符合诊断标准[1]: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 感、针刺痛、闪电痛等,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皮损 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 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 可见坏疽性损害。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 或皮疹消退后遗留疼痛。 2 治疗方法 2 1 中药辨证治疗[1]:根据辨证进行不同的处理。以火 毒为主着重清热泻火;以湿热为主,利湿解毒;以瘀滞为 主,行气祛瘀。 2 1 1 肝经湿热:主证:见红斑. 水疱明显. 多发生于肝、胆 经的部位,灼热疼痛,伴口苦咽干,烦渴胃呆,小便黄赤,大 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用 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药用:龙胆草15 g,泽泻 12 g,柴胡10 g,木通、黄芩、山栀子、车前子各9 g,生地 20 g,生甘草6 g,当归8 g。 3 1 2 脾胃湿热:主证:水疱数量多,疮壁较松弛,易破,靡 烂渗液。多发生腹部及下肢,疼痛较肝胆湿热轻。伴口渴 不欲饮,胃纳减退,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 滑。治法健脾脾利湿,清热解毒。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用:栀子6 g,木通5 g,防风6 g,甘草、陈皮各5 g,官桂 3 g,滑石、泽泻、猪苓、厚朴、茯苓、苍术、白术各9 g。 2 1 3 气滞血瘀:主证:疱疹基底瘀红,血疱或疤疹大部分 已消退已结痂脱落,但患处疼痛。伴精神疲倦,夜睡不宁, 烦躁不安、舌质紫黯、苔白,脉弦。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

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106例

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106例

针刺放血治疗带状疱疹106例林惠森(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内蒙古满洲里021400)关键词:针刺;拔罐;放血;带状疱疹中图分类号:R 2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1-0015-01作者简介林惠森(),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丹”,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目前临床多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片口服,软膏局部外用,或泛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新一代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或加用干扰素;或配合早期紫外线后期红外线照射治疗。

但这些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可遗留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的顽固性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1]。

笔者从2003年至2007年8月用针刺放血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106例,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6例患者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其中小于20岁2例,20~30岁6例,31~40岁37例,40岁以上61例。

病变部位在躯干63例,四肢33例,颜面2例,头皮2例,颈部3例,有症状但无疱疹1例,中指1例,足底1例。

病程最短3天,最长21天。

疱疹已干瘪而遗留神经痛或病程超过3周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2 治疗方法用化验室采血针于疱疹部位点刺,然后拔罐,根据疱疹大小和病变部位选用1~5号罐。

每罐内应有3~6个刺点,留罐15~20m in 。

头面部位无法拔罐时局部点刺,在小号罐口抹阿昔洛韦软膏再拔罐(罐口更易密封),并于病侧耳尖放血数滴。

疼痛但无疱疹的部位与疱疹部位同等治疗。

起罐后擦净局部血液,即一次治疗完毕。

中指患病者于相关井穴点刺放血。

每日1次。

如拔罐后疱疹颜色变深红或黑色,则效果更佳。

但不宜拔出水泡。

3 疗效观察部分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即有不同程度缓解。

以疼痛完全消除为治愈。

治疗后针刺点疼痛可不用处理,2~3天后即可明显缓解。

治疗结束时如有皮肤瘙痒,则是病情将愈之症,可不用处理。

针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应用进展

针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应用进展

针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8T06:54:19.3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期作者:刘玉筠,伍中荣、傅超华、黎明、杨泽林[导读] 带状疱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病多由于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激活而引起。

中医将其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

刘玉筠,伍中荣、傅超华、黎明、杨泽林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肇庆 526020【摘要】带状疱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病多由于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激活而引起。

中医将其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

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患处剧烈疼痛,患处伴或不伴皮损等,若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仅将导致痛苦增加,更可能诱发带状疱疹病毒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较多,主要包括针灸、中药口服、中药外敷等,其中以针刺为代表的毫针围刺、火针、梅花针叩刺等外治法以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获得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广泛青睐与认可,是疾病治疗的优势疗法,但关于带状疱疹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无统一共识,仍需进一步探索。

本文现就针刺应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如下。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病机认识;针刺法分类;应用于价值带状疱疹是指皮肤出现密集、成簇、大小不等、基底为紫红色且充血的饱满水疱,病损处水疱排列成带状,累累如串珠并以出现剧烈疼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

疾病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疮病诸侯》中“甑带疮者,绕腰身。

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2]。

疾病发生多与情志不遂导致肝郁气结,肝胆火旺或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复感外邪,湿热搏结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热度郁于血分而发病[3]。

既往西医治疗多以抗病、消炎、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为主,尽管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方法众多,主要以针刺、中药口服、中药外敷为主且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的优势。

带状疱疹的放血疗法

带状疱疹的放血疗法

改进建议及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如果病毒侵入眼睛,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病变。
病毒感染症状
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03
阴阳失调
带状疱疹的发病与机体阴阳失调有关,放血疗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
调整气血
放血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气血瘀滞,促进皮疹消退。
阴阳失调理论
带状疱疹患者多有肝胆火盛、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经络阻塞情况。
05
治疗方法
采用放血疗法,选取疱疹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根据病情轻重决定针刺深度和出血量。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疼痛、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疱疹消退速度加快,病程缩短。
治疗过程及效果
部分患者放血过程中出现疼痛、出血不止、感染等不良反应。
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放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针刺前进行消毒处理;二是在针刺过程中掌握好力度和深度;三是放血后及时进行包扎,防止感染。
不适合所有患者
可能引起其他不适
放血疗法缺点
开展临床研究
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讨放血疗法对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加强实践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放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探索新方法
可以考虑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以提高疗效和缩短病程。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围刺法
取压痛点,在压痛点附近上下左右用三棱针点刺,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龙眼针法
用火罐在疱疹局部拔罐,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法
确定疱疹范围
确定疱疹的范围和大小,以便确定需要放血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西医目前尚无理想药物,治疗原则是消炎、预防感染、缩短病程及对症治疗,一般选用抗病毒药物、B族维生素、激素等。

但其医疗成本高,有一定副作用。

有10~15%的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之后,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神经痛,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可高达 50~85%。

在张红星等所做的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优势方案筛选的RCT研究中对比了189例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棉灸、火针、刺络拔罐与西药的不同疗法差异,现列举如下:
1、常规针刺:阿是穴、患侧夹脊、支沟、后溪。

采用围刺+电针的方法治疗。

2、棉灸:将棉花撕成薄片铺于患处烧灼后,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3、火针:局部火针针刺后,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4、刺络拔罐:以梅花针扣刺局部后拔罐,其余治疗同常规针刺组。

5、西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

以上治疗每日一次,共计10次。

经上述5组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的有:持续疼痛时间依次为火
针<刺络拔罐<棉灸<常规<西药;镇痛起效时间依次为刺络拔罐<棉灸<常规<火针;30天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依次为火针<常规<棉灸<刺络拔罐<西药。

高建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56例,采用围刺+梅花针扣刺+蛇眼放血+艾灸的方法治疗,结果55例治疗一次即效,7天一疗程后皮肤结痂,消退痛止。

附:带状疱疹的方药治疗
瓜蒌红花散原载于明代名医孙一奎的《医旨绪余》,清代傅青主把此方作为治疗各类胁痛的专方。

无论治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疼痛还是后遗神经痛皆有奇效。

瓜蒌红花散:
瓜蒌、红花、甘草
(注: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