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研究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阿里木江·乌斯曼(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 库尔勒 841000)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拔罐刺络放血,马齿苋水煎剂湿敷,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马齿苋水煎剂湿敷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拔罐刺络放血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8.285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8-0223-01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致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次激活后所致的皮肤感染,以沿感觉神经在相应的节段引起束状簇集水泡为特征,并伴有延神经支配区域局限性疼痛,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
本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某些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免疫力低下,在皮损完全消退后,仍遗留有神经痛,此种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之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院皮肤科使用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红斑消退时间,水泡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发现此方法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皮肤科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1.30±10.01)岁,就诊时平均病程(4.88±1.45)d。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1期149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报道·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张沿惠(福建省漳州东山县医院 皮肤科,福建 东山 363400)0 引言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生命[1]。
基于这一特点,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但当前在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佳,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内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为50例,男女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为(56.62±7.54)岁。
所有患者已经使用实验室检查方法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56.21±7.26)岁。
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为(56.93±7.7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需使用常规方法的治疗,即在临床治疗时为患者提供抗病毒药物、将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使用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可对患者皮损周围的皮肤使用局部常规的消毒处理,在消毒完成后选择合适大小的玻璃管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
在拔罐前可对玻璃管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应用闪火法在患者皮疹部位进行拔罐处理。
本次研究中玻璃罐的留置时间需要设定为5-10min左右,然后取罐在水疱位置使用三菱针进行点刺处理,并对水疱壁进行挤压。
在挤压完成后可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和吸收其中的液体,并在挤压和吸收完成后使用碘伏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韦凡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8
【摘要】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并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肌内注射腺苷钴胺。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刺络拔罐。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5%。
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韦凡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5例 [J], 康咪;毕宇峰
2.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5例 [J], 王安森;马墅凯;刘彩林
3.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6例 [J], 荆波雯;孙莹
4.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J], 张文静;任媛媛
5.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观察 [J], 李秦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关键词:针灸治疗;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也被称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毒是水痘病毒的一种,一旦感染了水痘后,病毒会存留在神经节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免疫力下降,病毒可以再次激活并引发带状疱疹[1]。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出现在身体的某个局部,通常呈现沿着某个神经节分布的带状形状。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疱疹液或者空气中传播给未感染的人。
对于未感染水痘或未接种水痘疫苗的人来说,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可能会导致水痘的感染。
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治疗方式。
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从而加速疱疹的愈合过程。
因此,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已经成为许多医生和患者选择的首选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2:13,平均年龄为(3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14,平均年龄为(40.25±3.54)岁(P>0.05)。
1.2诊断标准(1)湿热郁闭型:患者有皮肤瘙痒、红肿、疱疹、疼痛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数;(2)气血虚弱型:患者有疱疹、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3)肝胆郁火型:患者有皮肤瘙痒、红肿、疱疹、疼痛、情绪烦躁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出其中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治疗方案,其余4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刺络拔罐+针灸治疗方案,并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2.69±0.73)分、疱疹干燥时间(4.31±0.23)d、结痂时间(6.95±1.58)d、脱痂时间(10.49±1.16)d、治疗总有效率(97.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1<0.0001,P 2<0.0001,P 3=0.0086,P 4=0.0002,P 5=0.0264,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常规治疗+刺络拔罐+针灸治疗方案适用于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可以获得比常规治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刺络拔罐;针灸;常规治疗;临床疗效带状疱疹的直接病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20-30岁、60-70岁两组人群中较为多见,女性患病几率略高于男性;大部分患者可以在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疗效,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当则可能造成神经痛等后遗症[1-2]。
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典型临床表现为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带状分布的水疱和丘疱疹,部分患者伴有乏力、低热等前驱症状。
本课题将针对刺络拔罐+针灸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出其中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治疗方案,其余4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刺络拔罐+针灸治疗方案,并视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48.69±8.13)岁,病程1-7d,平均(3.34±1.56)d;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23-72岁,平均(49.04±8.22)岁,病程1-8d,平均(3.51±1.48)d;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性别=0.6754,P年龄=0.8378,P病程=0.5931,无统计学意义。
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45例论文

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45例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135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组,a组45例给予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b组45例给予穴位注射治疗;c组45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β肌肉注射。
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并均配合局部外擦阿昔洛韦注射液。
结果:a组治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3例,临床有效率100%;b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4例,临床有效率69%;c组治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临床有效率78%。
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 x 2=8.775,p=0.003)及c组( x 2=4.406,p=0.03)。
结论: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火罐重组人干扰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0.185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往往长期潜伏在神经细胞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活跃复制而发病。
其部位主在“皮部”,以疼痛为主症,中医诊为“皮痹”。
又因好发于腰际及局部灼痛,故有“缠腰龙”、”火毒丹”之称。
2008年1月~2010年3月应用刺络拔罐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5例,收到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35例,男79例,女56例,年龄35~87岁,平均63±12岁。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者及各种原因中断治疗。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1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疼。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细。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19年第20卷第1期带状疱疹为临床上常见的疱疹性皮肤病,春、秋季节好发,皮损主要表现为豆粒大小的丘疹、水泡,一般沿神经分布,呈簇状排列,似带状。
在临床上,带状疱疹可产生烧灼样、针刺样等剧烈疼痛,特别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不但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会增加经济重担[2]。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止痛为原则,可短时间内减少病人的痛苦,但不宜长期使用;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刺、拔罐、穴位注射等)已逐渐得到认同。
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有幸跟随导师任媛媛主任医师,导师采用针罐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7月-2017年10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其中女26例,男16例,年龄39~72岁,平均(57.71±8.86)岁,发病病程最短2d,最长7d,平均(4.24±1.51)d。
按患病部位进行划分:三叉神经段2例,肋间神经段15例,臂丛神经段10例,颈神经段1例,腰骶神经段14例。
1.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蛇串疮是指一种沿身体一侧成簇分布的宛如蚯蚓状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多伴有剧烈的疼痛。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4]。
1.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年龄、性别无要求,发病时间≤7d,自愿加入本课题,且能配合研究者;③签订知情同意书;④治疗前未有过其他医治此病的措施。
1.1.4排除标准①患有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精神性疾病者;②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者(发生于耳廓、眼部、脑膜等部位);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药物过敏和过敏体质者。
1.2方法基础治疗:两组均服用泛昔洛韦片0.25g(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91379),于餐前服用,3次/d。
《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一、引言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这种神经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各异。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年龄在30-75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二、研究方法(续)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患者。
3. 治疗方法a) 实验组: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
围刺是指以患处为中心,用针刺法刺激周围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刺络放血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刺破放血,排出体内淤血,以解除疼痛。
拔罐则是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b)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按照医嘱进行口服或外用。
4. 观察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等工具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且疗效持久。
相比之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虽然也有一定疗效,但在持续性和效果上均不如实验组。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围刺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在持续性和效果上更具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87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刺络拔罐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和对照组(44例,外敷药物配合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43例中脱落3例,对照组44例中脱落6例。
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29,P<0.05)。
结论刺络拔罐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外敷药物配合口服药物,且治愈所需天数明显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刺络拔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
轻者仅表现为轻微疼痛,经及时药物治疗痊愈,重者疼痛难耐,影响工作、生活,甚至遗留后遗神经痛。
作者在2004年7月~2014年8月应用刺络拔罐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87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针灸推拿科及皮肤科病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刺络拔罐配合口服药物组)和对照组(外敷药物配合口服药物组),其中治疗组43例,脱落3例,对照组44例,脱落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
①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②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重者皮损成片,发于头面部者病情较重;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痛。
1. 2. 1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58岁;③治疗前及治疗中未服用其他药物。
1. 2. 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58岁;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孕妇、过敏体质、精神病、老年痴呆患者或患传染性疾病者。
1. 3 方法治疗组:①刺络拔罐:对所选部位常规消毒后,沿发病分布区域选取起始部位、终末部位及中间疼痛部位,应用高温蒸汽消毒的三棱针散刺出血,拔火罐(由病变部位选择大小火罐),留罐15 min,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瘀血,碘伏消毒,75%酒精脱碘, 2 d 1次,第2次选取其他部位,后续治疗
几个部位轮替进行,3次为1个疗程。
②口服药物:发病5 d内均给予强的松片30 mg,早饭后顿服;阿昔洛韦片0.2 g,t.i.d.;甲钴胺片500 μg,b.i.d.;维生素B1片10 mg,t.i.d.;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b.i.d., 6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药物同治疗组;外敷药物:应用炉甘石洗剂,用消毒棉棒蘸取适量,敷于患处,4次/d, 6 d为1个疗程。
1. 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痊愈: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烧灼感及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皮疹大部分结痂,无新疱出现,疼痛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20%~50%。
无效:疼痛未减轻,皮损消退20%以下或未消退,仍有新疱出现。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双向无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
经Ridit 检验,U=2.29,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带状疱疹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或称“蛇丹”,又称“缠腰火丹”。
《奇经八脉考》云:“带脉者,起于季胁…… 围身一周,如束带然。
”《内经》中亦有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火”;本病多由肝胆火盛或脾经湿热或情感内伤或饮食失调而致毒热交阻经络,蕴结肌肤,发为本病。
对本病治疗,《素问·血气行志篇》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通过对患处及其周围行刺络拔罐,可清热祛湿,活血止痛。
研究表明,刺络拔罐具有阻止炎性反应和促进炎性反应恢复、止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以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刺络拔罐排出大量瘀血,能够迅速起到清热排毒、活血止痛的作用[2-5]。
本研究表明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临床体会到,本操作特点:①部位的选择,要在病变部位的始终点及中间均匀点行三棱针散刺;②散刺要达到一定的深度;③要根据年龄及部位决定散刺的针数,选取大小合适的火罐及拔火罐的力度。
本疗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且能缩短疗程,应继续将针刺、艾灸、激光等疗法纳入研究,探索出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 王峥,马雯.中国刺血疗法大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0-56.
[3] 蔡斐.刺络拔罐为主治疗腰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76.
[4] 唐春蕾,郑雯,丛丽娜.刺血拔罐配合土槐汤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2例.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62.
[5] 吴鑫,董学涛.刺络拔罐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陕西中医,2014,35(3):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