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50例

合集下载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附操作视频)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附操作视频)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附操作视频)中医书友会 2022-03-15 06:30中医书友会第3091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带状疱疹疼痛剧烈,患者痛苦不堪,主要由湿热毒邪阻遏经络所致,刺络拔罐可使湿热毒邪随血而去,明显减轻痛苦、缩短疗程,快来试试。

(编辑/宁佳佳)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作者/姜斌患者,男,66岁,因右侧肩部、前胸、枕部、耳后带状疱疹7天求诊针灸。

患者10天前有过度疲劳、天气炎热睡眠差病史。

疱疹出现后常规口服药+外用药,痛不减,疹不消。

经家人建议遂求诊针灸治疗。

就诊时,患者右肩部、前胸、枕部、耳后均有大片红疱样红疹,胸前部分疱疹破溃结软痂,患者描述疼痛为痛剧,VAS评分10分。

自患病后因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焦虑烦躁,食欲不振,彻夜难眠。

患者既往体健。

诊疗经过:首诊(2013年7月25日)治疗在其疼痛处用三棱针点刺,再在点刺部位拔罐,约10分钟血出尽后取罐。

因患者第二天外出有演出任务,且身体状况良好,故右侧肩部、前胸、枕部及耳后疱疹分批次治。

患者当天晚上通过手机短信反馈,治疗后当晚疱疹几乎全部下去,且剧痛的症状顿消,患者身心舒服且思想负担消失。

10天后,右侧肩部、前胸、枕部及耳后疱疹红色消退,破溃的疱疹及点刺针眼结痂,且部分结痂已经开始脱落,未见新出疱疹。

40天后,右侧肩部、前胸部及耳后疱疹处于愈合状态,疹的结痂完全脱落,皮肤光滑,仅留有疱疹消退后的暗红色疹印。

5个月后,右侧肩部、前胸、枕部及耳后疱疹印迹几乎完全消退,仅前胸治疗前破溃的一小片疱疹遗留有印迹,皮肤光滑,患者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非常满意。

讨论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

表现为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麻木、针刺样疼痛。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抗炎、止痛、营养神经为原则,已形成规范化方案。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皮肤带状丘疹疱疹为特征,常伴有神经痛等症状。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是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观察该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效果。

选取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疱疹部位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先选择对称的两侧夹脊穴,上针后插入2~3cm,使其刺激脊神经。

再选取疱疹病灶周围的相应穴位,如足太阴肺经的太白穴、阳白穴、地机穴等,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四渎穴等。

将3~5根针分别插入各穴位,留针20分钟。

治疗后再行刺血拔罐,选择疱疹病灶上方的相应经络的穴位,如足太阴肺经的手太阴肺经穴、足少阳胆经的手少阳三焦经穴等。

使用拔罐器对各穴位进行拔罐处理,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采用传统疗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外科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期间均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疱疹愈合时间和病情缓解情况。

统计结果如下:1. 疼痛程度: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8.3±2.1降至治疗后的3.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也有所缓解,但差异不显著(P>0.05)。

2. 疱疹愈合时间:观察组疱疹愈合时间为治疗后的平均6.2±2.4天,对照组为治疗后平均8.5±3.1天。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疱疹的愈合时间,提高病情的缓解率。

该方法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本次观察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仅观察了治疗疗效,未观察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故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以验证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1期149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报道·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张沿惠(福建省漳州东山县医院 皮肤科,福建 东山 363400)0 引言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生命[1]。

基于这一特点,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但当前在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佳,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内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数量为50例,男女分别为28例和22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为(56.62±7.54)岁。

所有患者已经使用实验室检查方法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5例。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56.21±7.26)岁。

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在20-71岁之间,平均为(56.93±7.7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需使用常规方法的治疗,即在临床治疗时为患者提供抗病毒药物、将军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需要使用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可对患者皮损周围的皮肤使用局部常规的消毒处理,在消毒完成后选择合适大小的玻璃管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

在拔罐前可对玻璃管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并应用闪火法在患者皮疹部位进行拔罐处理。

本次研究中玻璃罐的留置时间需要设定为5-10min左右,然后取罐在水疱位置使用三菱针进行点刺处理,并对水疱壁进行挤压。

在挤压完成后可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和吸收其中的液体,并在挤压和吸收完成后使用碘伏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

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刺血疗法展开全文
方法一
方法:病灶局部常规消毒.用真空罐扣刺疱疹及病变范围, 皮肤微出血.拔出红黄相间的液体.消毒卫生纸擦净.
注意:
1.毒液一定要拔净,一次拔不净,要反复拔,直到干净为止.
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
说明;
1.用本方法治疗完毕后,立刻止痛.有的患者病变部位被衣被接触即疼痛难忍,但是在拔罐过程中,只有轻微的拔罐造成的抽吸感.
2.病变部位糜烂的,不需刺,直接拔罐既可.拔完后,
3操作完毕后.我一般不再消毒处理.也无感染的病例.但是,为了操作规范,请大家在运用时,自己掌握.
方法二
1,至阳穴点刺放血加拔罐轻者一次重者五次愈,不吃药打针绝效一百多例未见后一神经疼者。

2,三商穴可治愈带状疱疹
三商穴为少商、中商、老商三穴。

中商在拇指爪甲正中根部下一分许处;老商在拇指爪甲角尺侧一分处。

病例:王某,男,26岁。

三天前右上腹起一簇密集的疱疹,如米粒大,环形如带、有灼热刺痛感。

局部皮肤异常敏感,着衣则痛加剧。

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滑。

针刺三商穴放血,各挤出粘稠血数滴。

针一次后疼痛明显减轻,经治疗数次后病愈。

体会: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蛇盘疮。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湿毒之邪所致。

外邪侵入人体,肺经首当其冲,而“肺合皮毛”治应在肺,三商穴属肺,能宣泄肺热、疏散肺经之邪,故能治毒邪入表之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速效!(干货收藏)「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

表现为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麻木、针刺样疼痛。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蛇丹”等,认为多由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以至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湿热毒邪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遂发为剧烈疼痛。

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是根据“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刺络加拔罐施于病变局部,今血出邪尽,使郁热邪毒随血而去,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缩短疗程。

故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针灸的优势病谱中居于首位。

当然,在刺络拔罐后给患者施以具有培元固本功效的「元气四五针」,对于促进病症的快速康复,及患者体质的提升,亦是极佳的选择。

元气针灸医案系列,为您分享「带状疱疹」的中医绿色疗法,速效!1. 右乳下及背部成簇水泡案患者:女年龄:46岁就诊时间:1月12日症状:右乳下及右背部成簇水泡,疼痛剧烈,烧灼感明显,右肋无水泡的皮肤触及也有明显痛感。

治疗:0.25mm针灸针对疱疹区域围刺予以疱疹处﹝点刺拔罐﹞针﹝背腧穴﹞及右侧背肋部﹝解结﹞疗效:治疗后,患者反馈疼痛减大半。

1月13日复诊,查看疱疹处已结痂,背肋区疼痛消失。

(仲圣师友四川曾林医生医案)2.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半年案患者:女年龄:66岁就诊时间:2020年5月28日症状: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在左腰部、臀部,左小腿外侧均出现大面积的水疱皮疹,在上海各大医院治疗过多次,仍然遗留疼痛明显。

疼痛主要分布在左腰部、臀部以及小腿的胆经、胃经,左脚外髁肿胀,大拇脚趾麻木,在走路时大拇脚趾底疼痛明显。

半年以来,在夜里23:00-3:00,疼痛剧烈,尤其在1:00-3:00疼痛最为明显,患者言,疼得直哭!后经朋友介绍,专程从上海到河南周口找我求诊。

刺络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观察

刺络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观察

刺络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观察2008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刺络拔罐以消除或减轻疼痛,结合电针治疗及西医对该病常规的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并与采用口服曲马多止痛结合电针、西医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在缓解疼痛方面作对比,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带状疱疹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

①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1~82岁,病程1~15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6例,腰腹部12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2例。

②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65岁,病程1~12天;疱疹发于胸胁背部的24例,腰腹部13例,颈部头面4例,腹股沟大腿部6例,上肢手臂3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本病早期有低热、全身不适症状,在皮疹出现前,常有受病毒侵害的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痒、灼痛。

②1~2天后会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多为片状红斑和直径大小1~5mm的水疱疹,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地色红,排列成带状,一般常呈单侧分布。

③皮损发于头面部的病情往往较重,疱疹发出较猛烈,皮肤红肿较甚。

疱疹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

④自觉皮肤疼痛明显,有难以忍受的刺痛、刀割痛、烧灼痛,疼痛较剧烈,常常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年龄20~82岁;出诊1~15天。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②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过敏。

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性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④结缔组织病、血友病者有出血倾向的。

⑤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的。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取在皮肤潮红发疱集中区用梅花针密集叩刺出血,水疱应尽量刺破,由于疱疹往往成带状分布,故充分叩刺后皮肤出血点也呈带状分布,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或抽气塑料罐拔在叩刺处,每罐出血和疱疹浆液约10~30ml为佳,一般使用3~4个罐,该治疗可隔日1次。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

梅花针拔罐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拔罐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梅花针扣刺、拔罐及中药外敷服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97.8%。

结论:梅花针拔罐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带状疱疹;梅花针;拔罐;中药外敷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蛇串疮”或“缠腰火丹”等范畴,民间称之为“蛇丹”、“火带疮”、“蜘蛛疮”、“串腰龙”等。

其主要特点为突然发作,簇集性水泡如绿豆,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出现,皮肤上起风粟作痒刺痛,痛如火燎,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和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中老年居多,春秋多见,好发部位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

中医多认为此病由肝气郁结,久郁化热妄动,肝胆火盛,脾经湿热内蕴,经络不畅,外溢肌肤而生;或兼感毒邪,致湿热火毒蕴积,经络不畅,气血瘀阻,外溢肌肤而发病[1]。

笔者自2013年1月至8月用梅花针结合拔罐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2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12天。

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发病部位选用合适的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从疱疹的一端沿皮损区边缘和疱疹叩刺,覆盖全部皮损区,随即在叩刺处拔火罐,以刺破疱疹、疱内液体流出,周围皮肤轻度充血为度。

留罐时间大约5-10 min。

然后清除液体,再次消毒后外敷中药外治方:取新鲜凹叶景天50g捣碎,入酸醋数滴,再加入青黛10g、雄黄末20g,搅匀涂抹患处,以纱布包扎,4小时后取下,并皮肤消毒,注意有无感染,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療。

三天后若有新出疱疹,可重复以上方法。

中药外敷可多次进行。

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针刺、放血加药物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

针刺、放血加药物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

21 .. 血疗 法 : 用碘 伏在 疼痛 部位 消毒 , 后用无 菌皮肤 针在 2放 先 然 消毒 皮肤上 叩刺 , 强刺 激 , 到皮肤 上有 隐 隐出血 点为止 , 直 遇到疱
疹 一并 叩破 , 再用无 菌 火罐 在 出血点 上拔 罐放 血 , 分 钟后起 罐 , 5 用 无菌棉签 将 吸出的血 、 擦净 。 果带状 疱疹是 在手指上 、 水 如 头发 里、 或其他 不能拔 罐 的部位 , 用三棱 针点 刺放血 。放血 治疗 1日 1 次, 但第二 天放血 不能 在前 一天位 置上 , 若疱疹 范 围小 , 隔 日放 可 血 1 。 次
支气 管哮喘 是临床 常见 的呼 吸道疾 病 , 多种 炎症 细胞参 与 为 , 是 正气 存 内, 邪不可 干 。因此根 据 中医辨证分 型 , 贴穴位亦 可 敷 的气道慢 性炎症 性疾病 。 是一 个 以反复发 作 的气 道阻塞 为特征 随证加 减 以补肺 、 脾 、 肾 。 天突 、 中、 它 健 益 除 膻 大椎 、 定喘穴外 , 以 配 的综合征。 其气道阻塞可 自 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哮喘的发生于气 肺俞 、 脾俞 、 等穴位 。天突 穴能降逆 平喘止 哮 , 中乃气 之会 肾俞 膻 道 对吸人各 种刺激 物 的高反应性 有关 。尽管 哮 喘的 发病率 高 , 但 穴 , 宽胸理 气 、 展气机 , 舒 大椎 穴能 清热解 表通 阳 , 以定喘奇 穴 , 配
疼痛 。
1 . 2排除标 准 : 合并 有心 脑 血管 、 、 ① 肝 肾和 造血 系统 等严 重危 及 生命 的原 发性疾 病 以及精神 病患 者 ; 外于 妊娠期 哺乳 期及 准备 ② 怀孕 的育龄 期妇 女 ; 免 疫功 能低 下 , ③ 长期应 用 免疫 抑 制剂或 全 身功能 衰歇者 ; 治疗 中接受 其他 治疗 方法 者 ; 晕针或 对 针刺 、 ④ ⑤ 放血排斥 者 。⑥ 虽接受 治疗 但未完 成全 部治 疗者 。 1 一般 资料 : 合 以上标 准 的 同期我 科 门诊 患 者 8 , _ 3 符 O例 采用 抽 签 法 随机分 为两 组 。治疗 组 5 例 , 2 例 , 2 0 男 3 女 7例 ; 年龄 最 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50例
作者:蒋艳敏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 要】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50例的临床疗效。

方法:50例患
者均给予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连续4天为个1疗程,间隔2天,进行第2个疗程,并且未见到明显副作用。

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4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刺络拔罐放
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刺络拔罐;放血;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88-0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病多见于春秋季,好发于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显著上升。

带状疱疹好发于身体的一侧,表现为按神经节段分布的集簇性红斑、水疱,常伴神经痛,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易导致后遗神经痛[1],给广大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临床上表现以沿神经带状分布、呈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
红斑、水疱为特点。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来源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发病年龄在25—60岁。

皮损部位以胸背部20例,腰部25例,腿部5例。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蛇串疮”。

西医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3]中的“带状疱疹”。

1.2 纳入标准; 符合带状疱疹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范围为25-60岁,病程小于10天且
未经治疗。

1.3 排除标准年龄范围不在25—60岁之间;特殊类型的疱疹,如头面部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妊娠期妇女;瘢痕体质者者;过敏体质;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液病患者、全身衰竭及精神病者;难以对治疗做出确切评价的危重患者;近期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患者;不能按治疗研究方案完成者;依从性差患者。

2 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