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1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留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分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状况理解。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特殊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1.代数式中消失的乘号通常用“·”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x”号;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般根据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终写多项式的书写挨次.如式子(a+b)·2·a 应写成2a(a+b);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4.在代数式中消失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假如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接写在式子后面;假如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需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留意:(1)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若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号不能省略。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代数是研究数、数量、关系、结构与代数方程(组)属性的通用微积分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初等代数一般初等在中学之时讲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努力!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并集自变量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当一个无理数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一个单项式中,每种字母的指数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所,不管它们的对数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指数字母的指数为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常数甚至是同类项1、多项式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相比之下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质数的次数2、多项式的值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3、多项式的恒等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夏敬观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4、一元多项式的根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1、多项式的加、减法2、多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市场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3、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正负,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先要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常用乘法公式公式I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公式II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单项式的除法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可数分别相除,而里边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纳指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志趣相投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罚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代数式的定义与概念 初一上册

代数式的定义与概念 初一上册

《代数式的定义与概念》,初一上册1. 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等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式子。

代数式中的字母通常表示未知数,是代数问题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在初一上册数学学习中,代数式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习代数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2. 代数式的深度评估在初一上册的数学课程中,代数式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

学生需要通过简单的例子,逐步理解代数式中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意义,以及代数式是如何进行运算的。

还需要对代数式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是日后学习更复杂代数问题的基础。

3. 代数式的广度评估在初一上册数学课程中,代数式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整数的操作,还会引入一些基本的方程式和应用题。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代数式的运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代数式的学习中,既能理论性地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初一上册的代数式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代数式作为数学中的基础概念,虽然在初中阶段可能难以直接理解其深层意义,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是可以逐步理解和掌握的。

我认为代数式的学习,其实是一个锻炼思维和抽象能力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全面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 总结和回顾初一上册的代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对基本代数式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规则,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代数式的学习也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多加练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回顾,来更好地掌握代数式的知识。

在初一上册代数式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对代数式的定义与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对代数式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一上册数学中代数式的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大全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算规律。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代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代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符号和代数表达式描述问题,进行算式的变形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大全。

一、代数式与项的概念1. 代数式:由数、字母和数学符号(如+、-、×、÷等)组成的有意义的表达式。

2. 项:代数式中的基本单位,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或者只是单独一个数或字母。

二、代数式的加减法1. 代数式的加法:对应项相加,合并同类项。

2. 代数式的减法:对应项相减,合并同类项。

三、代数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 代数式的乘法:将每一个项相乘得到的新的代数式。

2. 因式分解:将代数式中的项用括号括起来,根据因式的乘法规则进行合并。

四、代数式的除法与分式1. 代数式的除法:将代数式相除,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式进行。

2. 分式:含有分子和分母的代数式,分母不能为零。

五、方程与等式1. 方程: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构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求解方程即求解未知数的值。

2. 等式: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

六、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1. 一次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如ax+b=0。

2. 二次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如ax²+bx+c=0。

七、函数与图像1. 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关系式。

2. 图像: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示。

八、线性函数与一次函数1. 线性函数: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和b为常数,表示直线函数。

2. 一次函数:最高次数为一次的函数。

九、整式与分式1. 整式:只含有加减乘幂四种运算的代数式。

2. 分式:含有除法运算的代数式。

十、因式分解与最大公因数1. 因式分解:将代数式中的各个项写成最简单的乘积形式的过程。

2. 最大公因数:能整除多个整数的最大正整数。

十一、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1. 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

初中 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 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代数式中的字母代表数,称为未知数或变量,代数式的值随着变量的取值而变化。

代数式包括单项式、多项式、等式和不等式等。

1. 单项式:由一个项组成的代数式,例如3x、5y、-7等都是单项式。

2. 多项式:由多个项相加(或相减)而成的代数式,例如3x+5y、2x²+3x+7等都是多项式。

3. 等式和不等式:包含等号或不等号的代数式,例如2x+3=7、4x-5≥3等都是等式和不等式。

二、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对代数式进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运算的过程。

了解代数运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相加,例如a+b、x+y+z等。

2. 减法:将一个代数式减去另一个代数式,例如a-b、x-y等。

3. 乘法:将两个或多个代数式相乘,例如a×b、x×y×z等。

4. 除法:将一个代数式除以另一个非零的代数式,例如a÷b、x÷y等。

5. 乘方:将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自己相乘若干次,例如a²、x³等。

三、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通过代数表达式的运算得到的等式或不等式称为方程或不等式。

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我们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1. 一元一次方程:形式为ax+b=0的方程,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a≠0。

2. 一元二次方程:形式为ax²+bx+c=0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a≠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式为ax+b>0、ax+b≥0、ax+b<0、ax+b≤0的不等式,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a≠0。

4. 一元二次不等式:形式为ax²+bx+c>0、ax²+bx+c≥0、ax²+bx+c<0、ax²+bx+c≤0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a≠0。

七年级代数式知识点及例题

七年级代数式知识点及例题

七年级代数式知识点及例题代数式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和其他科学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代数式的知识点,并通过例题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指用数字和字母以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例如:2x+3y或a²-b²等。

其中数字和字母都被称为代数项,符号+、-、×和÷被称为代数式的运算符号。

二、代数式的基本运算1.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代数式基本原则之一。

同类项有相同的字母部分,其指数可以不同,例如:3x、5x和-2x就是同类项。

将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得到的结果称为合并同类项。

例如:2x²+3x²=5x²,6xy-2xy=4xy。

2. 去括号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分配律去掉括号,从而简化代数式。

例如:3(x+2)=3x+6。

3. 移项移项是指将代数式中的各个式子移到等式两边,通过加、减或乘、除等运算来求解。

三、代数式的解题方法1. 代入法代入法是求解代数式的一种简单方法。

将给定的数值代入代数式中,然后通过基本运算得出最终结果。

例如:已知x=2,求2x+3,将x=2代入得:2*2+3=7。

2. 整理法整理法是指通过基本运算对代数式进行化简,化简后的代数式更符合求解要求,从而实现对代数式求解的目的。

例如:已知3x+2=8,将式子化简为3x=6,然后得出x=2的解。

四、常见的七年级代数式例题1. 合并同类项:将3x+5x+2y-7y合并同类项,并化简为最简代数式。

解:同类项3x和5x的和是8x,同类项2y和-7y的和是-5y,因此合并同类项后得到8x-5y。

2. 去括号:化简3(x+2)+2(x-1),并将其化简为最简代数式。

解:根据分配律,展开式子3(x+2)+2(x-1)得到3x+6+2x-2。

将同类项3x和2x合并,同类项6和-2合并,得到最简代数式5x+4。

3. 求解未知数:已知3x+2=8,求x的值。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代数式的概念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代数式的概念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和字母也就是代数式。

例如:ax+2b,-2/3,b^2/26,√a+√2等。

代数式的性质:(1)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3,a.(2)代数式中就可以存有运算符号,不应当所含等于号(=、≡)、不等号(≠、≤、≥、<、>、≮、≯)、约等号≈,也就是说,等式或不等式不是代数式,但代数式中可以所含括号。

可以存有绝对值。

比如:|x|,|-2.25|等。

(3)代数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必须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即在实际问题中,字母表示的数要符合实际问题。

代数式的分类:在实数范围内,代数式分为有理式和无理式。

一、有理式有理式包括整式(除数中没有字母的有理式)和分式(除数中有字母且除数不为0的有理式)。

这种代数式中对于字母只展开非常有限次提、减至、乘坐、除和整数次乘方这些运算.整式有包括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或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和多项式(若干个单项式的和).1.单项式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作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缩写系数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个单项式的代数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低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齐次多项式:各项次数相同的多项式叫做齐次多项式。

不容约多项式:次数大于零的有理系数的多项式,不能分解为两个次数大于零的有理数系数多项式的乘积时,称作有理数范围内不容约多项式。

实数范围内不可约多项式是一次或某些二次多项式,复数范同内不可约多项式是一次多项式。

等距多项式:在多元多项式中,如果任一两个元互相交换税金的结果都和原式相同,则表示此多项式就是关于这些元的等距多项式。

初中数学数与式的复习概括

初中数学数与式的复习概括

数与式一.实数和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实数分类: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上所有的点与全体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边(0除外),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倒数:1除以一个数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一般地,实数a 的倒数为a1。

0没有倒数。

两个互为倒数的数之积为1.反之,若两个数之积为1,则这两个数必互为倒数。

5.绝对值: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零的绝对值等于零,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a =()()()⎪⎩⎪⎨⎧<-=>0000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

6.实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

(2)两正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大,绝对值小的数小。

(3)两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绝对值大小的数反而大。

(4)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和b ,①a>b,②a=b,③a<b,这三种情况必有一种成立,而且只能有一种成立。

7.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8.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乘积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代数和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知识点总结
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形明白得。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专门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确实是那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那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
1.代数式中显现的乘号通常用“&middot;”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times;”号;
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样按照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后写多项式的书写顺序.如式子(a+b)&middot;2&middot;a
应写成2a(a+b);
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
4.在代数式中显现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
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假如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截了当写在式子后面;假如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若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号不能省略。

2.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注意:(1)单项式的次数是它含有的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只与字母的指数有关,与其系数无关;
(2)单项式中字母的指数为1时,1通常省略不写,在确定单项式的次数时,一定不要不记得被省略的1。

3.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确实是多项式的次数.
4.多项式的项数: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都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称为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它的项数确实是几。

多项式的项数实质是“和”中单项式的个数。

八、列代数式: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把问题中的数量表示出来确实是列代数式。

正确列出代数式,要把握以下几点:(1)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明白得和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要把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数字问题等;(3)要善于抓住问题中的语,如和、差、积、商、大、小、几倍、平方、多、少等。

九、代数式求值:一样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指明的运算运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求值。

代数式求值的三种方法:1.直截了当代入求值;2.化简代入求值;
3.整体代入求值。

常见考法
列代数式与代数式求值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它涉及的知识范畴广,可与实际问题(如乘车,购物、储蓄、税收等)相结合,专门的探究规律列代数式这类考题为中考命题者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是近几年的热点,这类题通常是从一列数、一个数阵、一个等式、一组图形中,观看出规律,并尝试归纳出代数式或公式,再加以验证。

误区提醒
(1)列代数式时,由于审题不清,对条件明白得不透,专门容易搞错运算顺序而列错代数式;(2)求代数式的值,将代数式中字母用相应的数值后,代数式就变成了实数的混合运算。

假如没有对实数运算把握好,就会显现运算顺序搞错的现象。

(3)在进行规律探究中,由于在审题中没有抓住问题的性质,常常得出不能完全反映全部规律的错误规律,显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典型例题】(2021广东茂名)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下去,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棋子
【解析】第1个“口”需要4枚棋子;
第2个“口”需要8枚棋子;
第3个“口”需要12枚棋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依次类推,第n个“口”需要4n枚棋子,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