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五分类检测系统性能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作业指导书

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作业指导书

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血液分析仪的性能验证过程,确保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可靠、检验结果准确,满足临床要求。

2范围适用于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过程。

3职责3.1专业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并形成仪器性能验证报告。

3.2设备管理员对验证报告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验证报告。

4程序4.1验证准备4.1.1进行性能验证的人员应熟悉检测系统并接受过相关培训,验证前应确认仪器运转正常,室内质控在控,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4.1.2性能验证频率:每12月进行一次。

4.1.3环境要求:温度15~30℃、湿度45-60%、电源220V 。

4.2本底计数4.2.1验证方法参照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用稀释液作为样本在分析仪上连续检测3次,3次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4.2.2验证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验证要求≤0.5×109/L≤0.05×1012/L≤2g/L≤10×109/L4.3携带污染4.3.1验证方法参照WS /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取一份高浓度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H 1、H 2、H 3;再取一份低浓度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连续测定3次,测定值分别为L 1、L 2、L 3。

按下列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

%1003331⨯--=L H L L 携带污染率4.3.2血液样本浓度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高浓度值>90×109/L >6.20×1012/L >220g/L >900×109/L 低浓度值<3×109/L<1.50×1012/L<50g/L<30×109/L4.3.3验证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GB PLT 验证要求≤3.0%≤2.0%≤2.0%≤4.0%4.4精密度4.4.1批内精密度4.4.1.1验证方法取一份浓度水平在以下检测范围内的临床样本,按常规方法重复检测11次,计算后面10次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 和标准差SD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变异系数。

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临床试验验证

BC-5500型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临床试验验证

本 的参 数 结 果 尽 量 接 近 线 性 范 围 上 限 。分 别 检 测 WB R C C、 B
( Hb 、 L 并 用 倍 比 稀 释 的 方 法 制 备 1:2 1: 、 8 或 ) P T, 、 4 1: 、
瑞 医疗 电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简 称 迈 瑞 公 司 ) 制 的 B -5 0 下 研 C 5 0 型 五 分 类 血 液 细 胞 分 析 仪 。 为 对 迈 瑞 公 司 B -5 0型 五 分 类 C50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 称 B 一5 O 进 行 临 床 试 验 验 证 , 者 参 照 国 简 C5O ) 笔
能 够 满足 临床 实验 室 的 使 用 要 求 。 关键词 : 临床 试 验 ; 五 分 类 ; 血 液 细胞 分 析 仪 ; 评 价
D I 1. 9 9ji n 1 7 —10 2 1. 2 0 7 O : 0 3 6 / s . 6 3 4 3 . 0 1 1 . 4 . s
际 血 液 学 标 准 委 员 会 (n en t n l o n i f r tn a dzt n I tr ai a C u c o a d r i i o l s ao
1: 6 1: 2 6个 浓 度 的 系 列 稀 释 标 本 , 高 值 标 本 及 系 1和 3共 将
列 稀 释 标 本 在 全 血 模 式 下 各 测 定 2次 , 录 各 参 数 的 结 果 , 记 用 系 列 稀 释 标 本 的 浓 度 与 相 应 参 数 测 定 结 果 的 平 均 值 进 行 直 线 回归 分 析 . 析线 性 情 况 。 分 1 3 2 相 关 性 榆 测 ( ) C 5 0 .. 1 B 5 0与 S 一 0 0相 关 性 检 测 : F3 0 选

血液分析仪五分类技术原理

血液分析仪五分类技术原理

血液分析仪五分类技术原理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新荧光化学物质等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加、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白细胞五分类技术方面,已开展到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等)联合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再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区分、区分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各自细胞间的细胞差异.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分类结果。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近年来。

可以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计数的血细胞分析仪已经普遍使用。

本文就目前血细胞五分类测定中常用技术及其最新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血细胞五分类技术的原理1.1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使被测溶液流经测量区域,并逐一检测其中每一个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待测细胞经处理或染色后被压人流动室,与此同时,不含细胞的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被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

这两个光源信号分别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和内部的信息.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可将分析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为了保证细胞单个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鞘流技术在流式细胞术中被广泛应用。

根据层流理论,由于两种液体的流速和压力不同。

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包裹它的鞘液在流动中可以保持相互别离并且同轴。

同时鞘液流可以加速样品溶液中颗粒的流动并迫使他们的流动轨迹保持在液流的中轴线上,使细胞单排列地逐一通过检测区域,这便是所谓的液流聚焦原理1_2 阻抗法根据库尔特原理,将不良导体血液按一定比例稀释于等渗的电解液中,在小孔电极的两侧加一恒流源.在负压作用下,使稀释的血细胞通过小孔。

凝血检验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凝血检验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凝血检验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了解评价凝血检测系统的性能参数,必要时进行整改以保证本室检测结果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2.验证项目及特性验证项目:PT、APTT、FIB三个指标。

精密度、正确度、FIB线性、准确度等,实验室按需要进行相关性能验证时,可参考本操作程序。

进行各性能参数验证实验时,要求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尽可能保证检测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3.实施人员由临检组组长制定并组织人员实施。

4.具体实施方案4.1 携带污染率(APTT、FIB)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携带污染率:携带污染率= j4-(j1+j2+j3)/3 x100%(j1+j2+j3)/34.1.1采用对倍稀释的血浆连续测定三次(j1,j2,j3)后,立即连续测定原浓度血浆三次(i1,i2,i3),再连续测定对倍稀释的血浆三次(j4,j5,j6)。

根据公式计算FIB的携带污染率应≤±10%。

4.1.2连续测定正常血浆APTT三次(j1,j2,j3)后,立即连续测定原血浆FIB三次(i1,i 2,i3),再连续测定正常血浆APTT三次(j4,j5,j6)。

根据公式计算试剂间携带污染率应≤±2%。

4.2正确度正确度验证结果以偏倚为评价指标,FIB的偏倚应≤10%。

至少使用10份检测结果在参考区间范围内的临床样本,每份样本检测两次,计算20次以上检测结果的均值,以临床实验室内部操作规范检测系统(Clauss法)的测定均值为标准,计算偏倚。

4.3精密度4.3.1批内精密度在当天质控在控情况下,选取三个浓度水平临床样本血浆,连续测定10次,计算其CV%值,其中PT、APTT、FIB的CV%必须符合下表。

验证方法:按批号或月份连续收集两个水平各10个质控数据,计算CV值。

要求见下在一批实验运行中将接近线性范围下限的混合血浆重复测定10次。

统计数据,计算10次结果的均值与标准差SD、CV值。

4.5线性范围(FIB)4.5.1验证项目:由于PT、APTT、TT的检测结果为仪器直接读取的凝固时间,因此不适合做线性分析;FIB的检测根据检测时间换算出浓度,因此只验证FIB的线性。

XS-5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XS-5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XS-5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摘要】目的:对XS-5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评价方案进行性能评价。

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接近于1),携带污染率低于1.18%,精密度符合要求(CV<5%),准确度高。

结论:XS-500i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良好,基本上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关键词】临床检验:XS-500i性能评价;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362-03XS-500i是临床体外诊断中检查病人所使用的自动血液分析仪,XS-500i使用了一个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分析,利用光检测器模块应用流细胞计数法执行白细胞分析和五分类分析。

红细胞检测器利用流体聚焦法来分析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检测器利用SLS血红蛋白检测法来分析血红蛋白。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法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能同时提供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对于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仪器检测结果的质量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因此,必需对安装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XS-5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制定的评价标准对该仪器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XS-500i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标准品(批号42860525)、质控品e-check(批号41880805)。

1.2 标本来源体检人群的新鲜EDTA K2抗凝血。

1.3 方法性能评价前先用与原装仪器配套的标准品定标,然后每天坚持用与原装仪器的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在仪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制定的评价标准对XS-500i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进行性能评价。

五分类血液分析中分类异常与镜检对比分析评估

五分类血液分析中分类异常与镜检对比分析评估

五分类血液分析中分类异常与镜检对比分析评估目的:针对五分类血液分析中分类异常与显微镜镜检对比进行分析评估。

方法:选择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院所收治的非血液病患者100名,并采集血液标本。

选择全自动Sysmex_XT1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100例血液标本,并实施白细胞分类处理,并且与针对其中发生的异常情况与镜检的分类加以对比。

结果:运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和显微镜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与显微镜镜检法比较接近,两种方法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单核细胞计数结果误差较大,其相关性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由于联合应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分类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但对于某些细胞仍不能识别,特别是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和正常单核细胞。

目前仪器法检测白细胞分类只能用于筛查,白细胞分类仍需涂片做显微镜检查。

标签:白血胞;五分类血液分析;分类;异常;镜检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性能稳定,结果可靠,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中。

不过仪器法无法满足所有情况下血液白细胞的分类。

比如在外界稳定较低或者是使用国产试剂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病人血液样品的白细胞分类异常的问题。

仪器法不能解决所有标本的白细胞分类问题,手工法是不可或缺的补充。

以我院所收治的100名非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五分类血液分析中分类异常与显微镜镜检对比进行分析评估,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院所收治的非血液病患者100名,并采集血液标本。

100名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60名,女性患者40名,患者年龄从5岁到75岁不等。

2、仪器研究所用仪器为全自动Sysmex_XT1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

3、方法针对所收集的100份血液标本,均假如EDTA-K2进行抗凝结处理,同时确保实验当天完成测定工作。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及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及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及原理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几年前的三分类转向现在的五分类,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同时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

下面就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加以说明。

1 采用阻抗、激光散射和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法直流电阻抗法(DC)用于测量细胞体积大小。

激光散射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可用于探测白细胞体积大小、细胞内含物的情况(细胞核以及颗粒情况),侧向荧光则可以反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特有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测溶血剂Str-matolyzer-EO可将除了嗜酸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含有完整嗜酸细胞的液体通过小孔可以按照电阻法计数技术进行计数。

在嗜碱细胞通道中,使用特殊溶血剂Strmatolyzer-BA可将除了嗜碱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含有完整嗜碱细胞的液体通过小孔可以按照电阻法计数技术进行计数。

幼稚细胞检查通道(IMI)可以根据幼稚细胞膜比成熟细胞膜表面含有脂质较少的现象,在细胞稀释悬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由于占位不同,结合在幼稚细胞表面的氨基酸较多,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当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易被溶解,而幼稚细胞不易被破坏,可通过电阻法检测出来。

综合各个测量方法,得到白细胞五分类的图形和数据。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Sysmex研制和开发的SE-9000、SE-9500、XE-2100、XT-1800等系列血液分析仪中。

2 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这种方法是分别采用四个检测系统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胞:(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溶解,而使白细胞保持完整,细胞浆及核形态近似于生理状态,当这些细胞通过检测系统时,对白细胞进行电阻抗法(测量细胞体积)和射频电导法(检测细胞核和颗粒密度)的联合检测,结果将细胞分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三个群体。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分析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分析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1-26T10:21:07.1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期作者:贺正安[导读]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应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准确度、精准率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参加价值。

(金堂县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应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效果。

方法:用健康体检者抗凝血样本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将抗凝血样本分别予以显微镜下技数和全自动分分类,取三份样本连续测定10次,观察批内精度,将128例血液样本予以显微镜计数和五类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并对比其准确度。

结果:经过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变异系数处于变异系数允许范围,说明该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合格,显微技术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结果无差异(P>0.05)。

结论: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精密度、准确度高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学;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52-02前言白细胞计数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检验开始逐渐转为自动化,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出现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1]。

本次研究主要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应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血样本次研究检测的对象为我院128例健康体检者,男65例,女63例,平均年龄(21.3±1.1)岁,所有研究者均处于空腹状态,清晨采取健康体检者肘静脉血,剂量在2~3ml,将其放置于EDTA-K2真空抗凝管(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以及其盐)中,将其混合均匀,并放置在室温下,在采血后2h内完成相关的测试。

1.1.2仪器与试剂本次研究中应用的仪器为SYSMEX XS-500i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品、质控品等相关试剂以及配套的产品;双目显微镜、瑞-姬染液、EDTA-K2真空抗凝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五分类检测系统性能验证方案
检验科依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07)对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的相关要求,对Mindray BC-6800、BECKMAN LH750、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准确性、参考范围和正确度等。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目的
对泉州市第一医院检验科血液组所有全自动血液检测系统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与CLIA’88规定的标准比较,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若无CLIA’88规定的标准标准则与EQA比较,判断仪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 原理
2.1精密度评价
采用厂家提供的低、中、高三个水平的新鲜血,连续重复测定10次;批间取高值和低值两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测定1次、连续检测20天;计算项目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

并与CLIA’88规定的标准批内精密度及批间精密度进行比较,核实是否与符合要求。

2.2 携带污染率评价
含有高浓度分析物的检测系统再测量含有较低浓度分析物时,对较低浓度分析物的影响。

2.3 线性范围评价
参考CLSI EP6-A《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案,采用未经过任何处理的病人检验标本,确定某项目检测上限的同时验证其检测上下限范围是否呈线性关系。

2.4 临床可报告范围评价
根据检验项目的最大稀释度,结合分析灵敏度及线性范围上限,可以确定本实验室该检验项目的可报告范围:可报告范围下限即分析灵敏度;可报告范围上限即线性范围上限*最大稀释倍数。

2.5 准确性验证
使用定值全血样本混匀后连续进行5次测定,计算其平均值与靶值相比较。

2.6参考范围验证
选取20例以上体检标本,考虑性别和年龄比例,同批分别检测各项目测定,并参照NCCLS C28文件,检验正态性,计算均值、SD及结果落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与总标本数的比例,即R值,要求95%的检测值在参考范围内为合格;r≥0.9为合格;同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实验室自己的参考范围。

2.7正确度验证
评价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使用参加ABC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项目回报结果进行计算。

与ABC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评判标准)进行比较,核实是否符合要求。

未参加室间质评的仪器采用与参加质控仪器进行比对的方式,要求偏倚在ABC省临检中心的允许误差之内。

3 检测方法
Mindray BC-6800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采用激光散射法,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采用鞘流阻抗法,血红蛋白采用比色法;BECKMAN LH750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采用检测方法为电阻抗法,血红蛋白采用HiCN 血红蛋白检测法;Sysmex XN1000 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采用鞘流DC 检测方法,红细胞比容采用RBC 累积脉冲高度检测法;血红蛋白采用SLS 血红蛋白检测法;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三台仪器均采用计算法。

4 方案
4.1精密度评价方案
4.1.1批内精密度:取低、中、高三个水平的新鲜血,连续重复测定10次,收集并保存原始数据。

应进行正常的室内质量控制,在控后方可进行检测。

所检测所有数据超出3SD 的数据不能超过2个,否则应分析失控原因纠正后重新进行试验,统计数据,计算批内精密度。

与判定标准比较,判断验证是否通过。

4.1.2批间精密度:采用ABC 省临检中心提供两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测定1次,连续检测20天,一共收集20个数据。

每天应进行正常的室内质量控制,在控后方可进行检测。

所检测所有数据超出3SD 的数据不能超过2个否则应分析失控原因纠正后重新进行试验,计算批间精密度,与判定标准比较,判断验证是否通过。

4.1.3判定标准: 4.1.3.1批内精密度
4.1.3.2批间CV(%)≤1/2CLIA ’88临床允许误差。

CLIA ’88中没有的项目,可将δ批内、δ总或批内CV(%)、总CV(%)与EQA 精密度值(以标准差表示;以CV%表示)比较,若试验的精密度小于等于厂商声称精密度值,则验证通过。

4.2携带污染率评价方案
采用高浓度病人标本,连续检测3次,结果记录为H1、H2、H3,再取稀释液检测3次,结果记录为L1、L2、L3。

按下式计算携带污染率(%) 携带污染率=
%1003
33
1⨯--L H L L
判断标准:
携带污染率≤1%判定为符合要求。

如果超出允许范围,需要对管道进行清洗,如再次测定仍然超出允许范围,需要通知仪器工程师解决。

4.3线性范围评价方案
参照CLSI EP6 文件的要求,选取一份接近预期上限的高值全血样本(H ),分别按100%、80%、60%、40%、20%、10%、0%的比例进行稀释,每个稀释度重复测定3次,计算均值。

将实测值与理论
值作比较(偏离应小于1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预期值为X,以按比例稀释的实测均值为Y,得线性方程Y=aX+b,得到a、b及R2值。

X和Y分别为自变量和应变量,a为斜率,b为Y轴截距,R2为相关系数的平方,判断其是否线性。

判定标准:
若a在0.95-1.05范围内,R2>0.975,作b与0有无显著性差异的t检验,若P 值>0.05,直线回归方程可接受,可直接判断线性范围在实验已涉及浓度;若a不在0.95-1.05 范围内,a 较大,舍去高值或低值组数据,另作回归统计。

直至缩小的分析范围其回归方程中a 和b 的判断符合要求,该范围为线性范围。

4.4临床可报告范围评价方案
取一份高浓度的病人样本(接近最高线性范围)样品,用空白液或厂商推荐的稀释液进行系列稀释,稀释倍数包含厂家推荐最大稀释倍数(或根据临床需要),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统计分析各稀释浓度的线性关系,确定最高稀释倍数。

判断标准:
以样品原倍结果作为预期值,将样品进行稀释后得出的结果为检测值,计算各稀释倍数的实测偏倚,实测偏倚应在0.9~1.1范围内(个别项目0.8~1.2为合格)。

计算恒定误差(SDr)和比例误差(CVr),一般要求CVr小于1/4CLIA'88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计算平均稀释回收率,平均稀释回收率应在90~110%范围内(个别项目80-120%为合格)。

符合该条件的最大稀释度为该项目的最大稀释倍数。

4.5准确性验证
使用定值全血样本混匀后连续进行5次测定,计算其平均值与靶值相比较,要求平均值要求在下表靶值范围内。

判定标准:
表1(Mindray BC-6800、BECKMAN LH750、Sysmex XN-1000)
4.6参考范围验证
选取20例以上体检标本,考虑性别和年龄比例,同批分别检测各项目测定,并参照NCCLS C28文件,检验正态性,计算均值、SD及结果落在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与总标本数的比例,即R值,要求95%的检测值在参考范围内为合格。

r≥0.9为合格。

4.7正确度验证
本组参加ABC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项目,用回报结果计算平均偏倚,从而评价和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度。

判定依据,当年ABC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评判标准)的临床允许误差。

计算方法:单个标本偏倚=(测定值-靶值)/ 靶值×100%
判定标准:
5 器材
Mindray BC-6800、BECKMAN LH750、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检测系统。

6 结果
验证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详见附表。

7 结论
Mindray BC-6800、BECKMAN LH750、BECKMAN LH780、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检测系统在精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准确性、参考范围和正确度方面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