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D)。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

有关哲学的基础知识

有关哲学的基础知识

哲学的基础知识1.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某一具体的规律和奥秘联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4. 什么叫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火、气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 什么叫唯心主义?基本形态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等)6. 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什么叫真正的哲学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7.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评,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8. 马哲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9. 哲学的任务、功能分别是什么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功能:1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10. 马哲的地位、作用马哲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作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会组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11. 什么叫物质;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同点:1.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整个物质世界。

具体科学: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

2.揭示的东西不同:马克思: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关系:A: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B:密切联系的:B1:马克思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就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B2: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无脱离的物质运动,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c: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五、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⑵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连接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科学,其任务就是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

哲学所关心、表达的并非一定就是世界的真正本质或规律,而是人自己的生存状态或存在方式。

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因而他们同样给人以知识,给人以信仰,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述的是虚幻的世界。

但哲学和具体科学毕竟是不同的知识体系,他们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物质运动形式和一定领域、一定阶段、一定层次的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它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是不断揭示真理的过程,可以分为物质科学与非物质科学两大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具体指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是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所研究的对像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

具体科学以其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则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其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哲学和具体科学在阐述各自的内容时所使用的概念和范畴也有所不同。

具体科学所使用的概念和范畴只适用于它所研究的对象的范围,只对于它所研究的对象才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意义。

哲学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它所使用的范畴便具有最一般最普遍的意义,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适用于一切科学。

再次,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主要使用观察、实验、模型和科学抽象等方法,,社会科学主要使用访问、座谈、试点、统计等方法,哲学主要使用抽象思维和理论概括的方法。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科学与哲学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它揭示的是这些领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这些领域十分广泛,大致分为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和思维科学领域。

具体科学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所分属的领地。

它们直接面对世界,探究世界中隐藏的各种奥秘和规律。

哲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正因为哲学是探究这种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所以哲学往往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具体科学的总结、概括、抽象的基础之上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具有“反思”的特性,是对具体知识的“再认识”、“再反思”。

因此,黑格尔把哲学比喻成猫头鹰,猫头鹰的特点是夜晚才起飞,比喻哲学的“反思”特性。

由于哲学命题具有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许多人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成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准确地说,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例如,哲学和物理学,常有人说它们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作为并列的学科,它们并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应该说,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哲学并不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直接观察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之上。

因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这个基础发生了变化,哲学也会随之变化。

与古代科学技术相适应产生的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与近代牛顿力学的成熟相适应产生的是机械唯物主义,与现代三大科学发现相适应产生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又有最新的哲学研究成果。

但是,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其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

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怎样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也就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

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是划分辩证法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 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何者为第一性、 注意: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何者为第二性”。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同学们认为这块石头在你碰到之前, 你产生痛之前存不存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究的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 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回答的基本问题呢?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 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2、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 ? “形”和 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之间有何关系;谁 “神”的关系应该怎样? 先谁后、谁决定谁。 3、“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命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
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 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 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 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难点: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 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但如何运用所 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 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 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 当的难度。另外,学生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容易产生认识误 区。 五、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 探究的教学方法。
②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脑子里有 猪的形象 1
2
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 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
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 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 会就会有饿的感觉。 存在 思维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 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 才空空的?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 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阅读教材10—12页,自主学习(5分钟)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 什么?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 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 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 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 “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 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庄子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哲学问题: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实世界究竟 是否真的存在着?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
王夫之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王阳明(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 闭则花寂。
花的苦恼
真累啊……
唯心主义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唯心主义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幡在动!”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
1.画饼充饥、心想事成。
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唯物主义:3、5、7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心主义:1、2、4、6 4.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 7.水是万物之原,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请问:上述观点中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哪些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探究一:形神之辩
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
神——精神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 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 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 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 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 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
形——身体 —— 物质存在的东西 1、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 “神”指的是什 么? —— 意识思维的东西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庄周梦蝶: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 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 把自己当做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草间作飞舞状,大家一定会认为 他疯了。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 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 刚才庄子梦见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1)哲学是智慧之学(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什么(内涵)?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 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