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理论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平理论是指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对于资源的分配和权利的享有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正义理论、平等原则和公平程序等方面。
首先,正义理论是公平理论的核心之一。
正义理论认为,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份额。
正义理论包括功利主义、权利理论和公正程序等不同的观点。
功利主义认为,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应当以最大化社会总体幸福感为目标,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权利理论则强调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应当尊重和保障这些权利。
而公正程序则强调在资源和权利的分配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的程序和规则,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到资源的分配中。
其次,平等原则是公平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平等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在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原则包括平等机会和平等结果两个方面。
平等机会强调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不受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的限制。
而平等结果则强调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应当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结果为目标,弥补不平等的现实,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份额。
最后,公平程序是公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平程序强调在资源和权利的分配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的程序和规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公正的环境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公平程序包括透明度、公正性和参与性等方面。
透明度要求资源和权利的分配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分配的规则和原则。
公正性要求在资源和权利的分配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的程序和规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公正的环境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参与性要求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确保分配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正义理论、平等原则和公平程序等方面。
正义理论强调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份额。
公平理论

【基本解释】 1.公正,不偏不倚 2.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详细解释含义 1.公正,不偏不倚公平合理 2.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公平分配 3. 合理公平交易出处公正而不偏袒。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汉书·杨恽传》:“ 恽居殿中,廉絜无私,郎官称公平。
” 唐慕幽《剑客》诗:“杀人虽取次,为事爱公平。
” 曹禺《雷雨》第二幕:“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战国策.秦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lilun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定义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客观上的规划(政治经济思想科技)。
1、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现代汉语词典》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
3-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他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3-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他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
《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美国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公平理论名词解释

公平理论名词解释公平理论是西方道德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其理论观点和概念逐渐得到了明确和系统的阐述。
公平理论关注人们对于公正和不公正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相关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公平理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众多的名词和理念。
本文将对公平理论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公正:公正是指在社会和个人行为中遵循公平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是一个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被广泛视为公平的基本要求。
在公正的观念中包含着平等、公正、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等因素。
2. 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者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条件,遵守规则并公正竞争。
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不作弊、不恶意排挤他人。
3. 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不平等既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
公平理论关注的是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通过权衡各方利益,实现相对公正和合理的收入分配。
4. 跨代公平:跨代公平是指涉及到不同世代之间公正分配资源和责任的原则。
跨代公平要求我们对待当前和未来世代的人们以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避免对未来世代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5.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指决定资源如何被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资源分配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进行,例如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能力分配等。
公平理论关注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6. 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得教育、工作、医疗等资源,实现其个人发展的追求。
机会平等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公平要求,它要求社会制度和政府政策不应以身份、性别、种族、财富等因素为基础,造成机会不平等的局面。
7.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指社会制度和政策能够在经济、政治、道德等方面保持公正的原则。
社会公正要求遵守法律、尊重人权、保障公民权益,以及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正行为。
8. 平等主义:平等主义是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每个人在道德和政治上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意义)
三、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必须遵循公正原则 组织管理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职工,
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依法行政,避免 因情感因素导致管理行为不公正。同时, 也应注意,公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比较 对象的一种平衡,而不是平均。
公平理论(意义)
四、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 制。 对职工报酬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 质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坚持精神 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
公平理论(局限性)
三、“投入”和“产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 “比较”难以进行。 按照公平理论,投入和产出均具有很多具 体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各人投入的 具体形式不尽相同,即不同个体在年龄、 性别、所受教育、经验、技能、资历、职 务、努力程度、对组织的忠诚度等方面不 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使比较难以进行。
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 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是研究人 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这一 理论研究个人所作贡献与所得的报酬和他 人(或自己)比较之后的结果及其对员工 积极性的影响。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 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 的主观比较感觉。
公平理论(局限性)
二、“主观评价”易使“比较”失去客观标 准。
不同个体对同种报酬的效用、同种投入 的价值的评价都有可能不同。如有的人把 工资(奖金) 看得比晋升更重要,而有的人却 把晋升看得更重要; 有的人认为学历更重 要,而有的人则认为经验更重要等等。这 就使“比较”失去了客观标准,即便两个 人的投入产出比完全相当,但两个人均可 能感到不公平。
小李与小刘同年进公司,职务相同并且学历、能力都不比小 刘强,但是工资却比小刘高这么多,小刘得知事实后的反应 很正常,因为小刘强烈感受到在公司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因 此他去人力资源部寻求解释,维护自己的权益。小刘的不公 平感来自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其他人的比率作比较, 要是这种不公平感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对小刘个人产生 影响,例如,产生怨恨情绪,工作积极性降低,消极怠慢, 产生挫败感,义愤感,甚至产生破坏心理,最后也有可能选 择辞职离开,另谋高就。如果小刘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工作 中来,还将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因此组织管理 人员要及时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免给组织带来更加严重的影 响。管理者要着力营造一种公平的氛围,如正确引导职工言 论,减少因不正常的舆论传播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经常深入 群众中,了解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秘密地单独发 奖或给予补助等。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平理论是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人们对于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和追求。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平等原则、功利主义、正义原则和人类权利等方面。
首先,公平理论中的平等原则是指每个人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获取上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身份特征,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平等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消除不公平的现象,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功利主义是公平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最大化整体社会的幸福和利益。
在功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人们应当追求造福最大人数的最大利益,而不是只关注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这种理论观念在社会政策和资源分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公平和有效的决策。
正义原则是公平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正义原则强调的是社会和政治制度应当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社会中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应当对所有人都是公平适用的,而不应当偏袒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正义原则的核心价值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最后,公平理论中还涉及到人类权利的概念。
人类权利是指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包括生存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平等权利等。
公平理论认为,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和政治制度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够享有这些权利的情况下,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总之,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平等原则、功利主义、正义原则和人类权利等方面。
这些内容构成了公平理论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思想,对于指导社会政策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和应用公平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实现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平理论是指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对于资源分配和权利保障的一种理论。
公平理论主张人们应当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应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概念、公平的原则和公平的实践。
首先,公平的概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意味着不论一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或社会地位如何,他们都应当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公平的概念还包括对于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
其次,公平的原则是指在社会中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这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权利原则。
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在法律和社会制度中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不应受到歧视。
公正原则则要求在资源分配和权利保障中,要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和贡献,不偏袒任何一方。
权利原则则强调每个人都应当有基本的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等。
最后,公平的实践是指在社会中要通过各种制度和政策来实现
公平的目标。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公平的税收政策,加强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保障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不公平现象的监督和制约,如打击腐败、反对歧视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等。
总之,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概念、公平的原则和公平的实践。
这些内容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公平和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只有在不断努力实现公平的目标,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简述公平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简述公平理论及其主要内容公平理论是一种社会理论,它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公平和正义,以构建一个公平、正义和可持续的社会环境。
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同等权利和平等机会,并且每个人都受到同等的尊重。
它宣扬一种包括非歧视、平等、有效和普遍的社会经济秩序,以及共享财富的想法。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非歧视,尊重,公平待遇,实现均衡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公平。
这项理论的理念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维护各方的利益,以及保护公平政策实施的正当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新一代的公平理论也强调要把环境问题纳入公平理论,形成一种新公平概念,以期构筑更多元化的公平体系。
非歧视是公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项理论的基础是个人的平等权利,以及每个人不受种族、性别、宗教、年龄等特征的歧视,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获得公平的待遇。
公平理论也强调尊重,这是在一个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一个公平尊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受到尊重和尊敬,社会起源于尊重和尊敬,这种关系是促进可持续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公平理论也要求公平待遇,公平待遇是指人们在思想观念、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它指的是任何人都有机会获得同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每个人都要受到同等的尊重。
实现均衡发展也是公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均衡发展是指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尊重社会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尽可能形成多种公平发展模式;同时,要注重发展民众均衡参与,改善社会结构,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社会经济秩序。
此外,公平理论还要求促进可持续发展。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理论认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标准应当以依法公正、平等、均衡发展为前提,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社会公平利益和环境洁净空气、水质和土壤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考虑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
最后,公平理论要求实现公平。
从公平的视角来看,实现公平的出发点是建立一个受法律保护的正当的社会经济秩序,公平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和促进平等、均衡发展,来实现公平的实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平理论是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之一。
公平理论的核心是指人们在分配资源、权利和机会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公平的定义、公平的原则、公平的实践和公平的意义等方面。
首先,公平的定义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向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实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合理地分配资源、权利和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意义是指公平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观之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公平的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功绩原则和公平程序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遵循平等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需求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功绩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根据人们的贡献进行合理的分配,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程序原则是指在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分配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程序,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再次,公平的实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合理地分配资源、权利和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实践包括政治公平、经济公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政治公平是指在政治领域中,人们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合理地分配政治资源和政治权利,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经济公平是指在经济领域中,人们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合理地分配经济资源和经济权利,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偏袒任何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ˇˍˇ) 想~想 为什么小白刚开始来公司觉得挺好的? 小白为什么对公司的制度不满?
问题一
在案例中,小白刚毕业时, 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小白的实 力一般,公司实行的是固定工资 的制度,他和其他人的报酬是一 样的时候,觉得这很正常,很" 公平",有利于提高他的工作积 极性,这个时候小白的QP/IP和别 人的QX/IX相等。 几年之后。小白的销售额已经 非常突出了,此时小白自己的 QP/IP小于别人的QX/IX,虽然自己 和别人的报酬一样,但自己付出 的比别人多,所以小白觉得不公 平,他向老板提出建议,希望实 行佣金制,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来 达到公平。
应对措施
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员工是否对奖励感到满意的一个中介 因素,只有当人们认为奖励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满意感,激 发工作的积极性。激励与绩效挂钩是公平理论的一条基本原 则,如何做到让每一个开发人员感到公平?
首先绩效评估体系应该科学合理。
①评估时要建立多层次考核目标,目标的设定应把握 SMART原 则,即"S"是明确的(Specific),"M"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A"是 可操作的(Attainable) , "R"是相关的(Relevant),"T"是有时限的 (Time-defined)。摩托罗拉公司在其员工业绩考核方面设定的目标不 仅包括财政、客户关系、员工关系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表现,也包 括对员工的领导能力、战略计划、客户关注程度、个人发展、过程 管理方法等的考察,考察的目标具有多层次性、明确性、可量化性 特征。
公平理论局限性
公平并不是决定人们积极主动性的根本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们
基本需求和信仰与其所能接触到的任务目标相统一的结果
个体对公平的理解有差异 不完全信息往往使“比较”脱离客观实际 “主观评价”易使“比较”失去客观标准。既然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那么,主观认识就会极大地受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念、知识经验、意识形
其次,采取灵活的激 励形式。 以薪资发放为例,良好 的薪资发放形式能增强 激励效果,改善人际关 系和维护员工心理健康。 目前,薪酬发放形式主 要有两种,公开发放和 秘密发放。
公开发放薪酬指薪酬的决策、分配、发放过 程透明化,使每个开发人员的报酬情况均可 被了解。
(1)优点 A 如果奖励公正,开发人员的业绩能在报酬中体现出来,他 们就认为公平,从而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 B 薪酬的透明易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C 公开发薪有利于先进推动后进,优秀开发人员当众领取高 额报酬对其本身是很好的激励,同时对非优秀开发人员也 是一种促进 D 公开发薪可以减少项目经理凭个人主观代替客观标准发放 薪资的暗箱行为,
(2)缺点:
A 公开发放可能会造成员工主观上的 “不公平感”。 B公开发薪可能会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
秘密薪酬模式指薪酬的决策,分配,发放过 程均不公开,每个员工的报酬情况不可被了 解。
秘密薪酬模式可以避免组织内成员互相攀比,消除某种程 度上的不公平感,最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 当然秘密模式也有缺点,如可能造成员工与员工之间,员 工与管理者之间猜忌,造成不信任感,模糊心理和身处局 外的感觉,也可能造成管理者凭个人主观好恶分配报酬的 暗箱行为,产生不公平,这样就弱化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问题一
在案例中,小白从刚大学毕 业到几年之后工作已经非常突出, 小白过去的Qpl/Ipl与现在的 Qpp/Ipp相比已经不相等了。此 时小白就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觉 得自己经过几年的努力,自己对 工作的投入已经非常多了,可是 报酬却没有相应的增加。。
问题一总结
公平理论阐明,每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工作 努力所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 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比较这些关 系中做出判断,如果发现自己付出与所得之比 和其他人相比不相等,就会产生迫求公平的动 机与行为,其结果可能会降低生产效率,降低 产出质量,缺勤率或自动离职率会上升。因此 ,要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实行按劳分 配的原则,而且要进行同类型、相似性工作报 酬的相对比较,尽量使分配制度公平合理,否 则会挫伤人的工作积极性。
②量化评估结果。评估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评估结果的 复杂性,所以必须有一套完善的量化机制,对各层次目标进 行量化分析,最后按轻重加权得该员工的综合绩效。对很多 开发人员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激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 要的是它还反映公司或开发团队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根据 绩效确定的报酬,能反映其自身的价值,使其感到公平和满 意。柯帕尔曼哈恩和比尔在对一个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报告 中指出:这些把工作实绩和报酬相联系的分支机构在取得有 价值的绩效方面远较那些在两者联系不够紧密的分支机构为 优。
一、基本内容
•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 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 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 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 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 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 性。
1.1、横向比较
• 所谓横向比较,即一个人要将自己获得 的“报偿” 与自己的“投入” 的比值与 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 他才认为公平,如下式所示。
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
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案例
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 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 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 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 子。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 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 己经是推销员中的姣姣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 %,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 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 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 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 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如今却重视起来了。 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 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 小白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简介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 亚当斯 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 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 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 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 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 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 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横向比较
2.1、纵向比较
• 所谓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 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 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 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如 下式所示。
2.2、纵向比较公式
• 0p/Ip=0h/Ih • 其中:0p——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 Oh——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 Ip——自己对个人现在投入的感觉 • Ih——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感觉 •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情况:
公平的复杂性
我们看到,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
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 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在现实生活 中无论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报偿都是个人感 觉,而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 人的投入估计过低。特别地,目前许多软件开发 人员刚从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开发环境脱离出来, 还带有那种对个人能力十分崇拜的情结。这使他 们更加高估自身的投入。
公平的复杂性
第二,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上面
的公平标准是采取贡献率,也有采取需要率、 平均率的。例如有人认为助学金应改为奖学 金才合理,有人认为应平均分配才公平,也 有人认为按经济困难程度标准有关。 我们主张按绩效付报酬,并且各人 之间应相对平衡。但如何评定绩效? 是以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 按工作能力、技能、资历和学历? 一个刚博士毕业没有开发经验的软 件人员和一个拥有10年软件开发经 验的本科学历者,谁应获得较高的 报酬呢?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 同的结果。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数 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于核 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 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 其他的方法。
2.3、纵向比较结果
• (1) Op/Ip<Oh/ Ih • (2)Op/Ip>0h/ Ih
纵向比较
(1) OP/IP<OH/IH 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2)OP/IP>OH/IH 不会觉得自己多拿了报偿,从而主动多做些工作
调查和试验 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
态、世界观等的影响
“投入”和“产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比较”难以进行
真正的公平感取决于:
人们的公平感首先取决于所得报酬的绝对值 人们的公平感还取决于期望值
人们的公平感最终来自于“认同感”
•第四 它与评定人有关。绩 效由谁来评定?是公司 领导评定还是项目经 理评定或自我评定, 不同的评定人会得出 不同的结果。由于同 一组织内往往不是由 同一人评定,因此会 出现松紧不一、回避 矛盾、姑息迁就、抱 有成见等现象。
启示
然而,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 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 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 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 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 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 环的主要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