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贴膏的临床应用
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耳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耳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耳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
Ⅰ组患者术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mg/K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
分别观察术中的出血量,血糖的变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记录术后2、6、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 AS),以及麻醉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组术前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Ⅰ、Ⅱ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
术后2、6hV AS评分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 ),但Ⅰ、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hV AS 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在观察中均未发现不良的并发症。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了氟比洛芬酯可用于中耳手术的术后镇痛。
标签:氟比洛芬酯;中耳手术;术后镇痛非甾体类药物(NAISDs)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多年的试验证明,它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但由于它的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是新研发出的具有靶向镇痛作用的非甾体类药物,有研究显示它在骨科、妇科及小儿外科手术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用。
我们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小型中耳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疼痛应激的影响。
(NAISDs)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及引起消化道症状,本试验同时还观察氟比洛芬酯是否增加术中的出血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5~65岁,体重40~80Kg。
正在使用或本试验开始前曾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对本试剂过敏、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或组织缺氧、支气管哮喘史、严重心功能不全、现患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史、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异常(即指标高于正常值一倍以上)、产妇或哺乳妇女、意识障碍、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在观察对象之外。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氟比洛芬酯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由氟比洛芬和包裹在外层的脂微球组成,常用于手术疼痛和癌症疼痛的治疗。
本文对其在药理学、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临床应用镇痛【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93-02氟比洛芬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消炎、镇痛作用[1]。
由于口服氟比洛芬会刺激胃肠道,影响临床的使用。
1992年7月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氟比洛芬酯在日本上市,每5mL乳剂中含50mL氟比洛芬酯,用于治疗术后痛和癌痛。
2005年,北京泰德公司研发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中国首次上市。
氟比洛芬醋注射液副作用小,而且起效更快,由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常用手术镇痛。
本文现将其药理作用、镇痛机制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氟比洛芬醋注射液由脂微球和包裹在内的氟比洛芬组成。
脂微球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平均直径为0.2μm,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
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脂微球对其所包裹的药物的药效主要有4个方面的影响: ①靶向治疗。
脂微球靶向聚集于病变部位实现了药物的“靶向治疗”,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度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或数百倍,减少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组织的副作用,疗效显著;②缓释作用。
氟比洛芬通过脂微球的包裹和保护作用,在靶区被缓慢释放,既起到了长效的作用,又减少了频繁用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③直径小,易于跨膜转运,缩短药物起效时间。
一项同位素标记的测定实验发现,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后,脂微球被血液中酯酶迅速水解,成为其活性代谢物氟比洛芬。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急性损伤疗效观察分析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急性损伤概述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介绍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损
伤的疗效观察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与其他治疗
方法的比较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 急性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如 肌肉拉伤、扭伤等,需要及时有 效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促进恢复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一种非甾 体类抗炎药,具有较好的抗炎、 止痛作用,常用于缓解急性损伤 引起的疼痛。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药物释放缓慢而持久,可维 持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
副作用少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 高,适用于各类人群。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缓解急性疼痛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临床上广 泛应用于缓解急性损伤引起的 疼痛,如肌肉拉伤、关节炎等
。
辅助治疗关节炎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也可用于辅 助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疼痛 和僵硬等症状。
急性损伤的常见原因与症状
常见原因
急性损伤通常是由于运动、交通事故、意外跌倒等原因引起 的。
症状
疼痛、肿胀、瘀血、功能障碍等是急性损伤的常见症状。
急性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
休息
停止引起损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得到休息,减 少炎症和疼痛。
压迫
使用绷带或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受伤部位,可以减 少出血和肿胀。
ABCD
观察结果与分析
结果
经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改善程度 明显优于对照组。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分析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对于急性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提高活动度 ,缩短恢复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等有关。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急性损伤疗效观察分析

2019 年第 6 卷第 92 期2019 Vol.6 No.9216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急性损伤疗效观察分析施小颖(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摘要】目的 研究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选2018年3月~2018年12月收入的86例急性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 =43)与实验组(n =43)。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扶他林乳胶剂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分别为39(90.70%)、27(62.7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对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其用药效果优于单纯扶他林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扶他林乳胶剂;急性损伤;临床效果;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2.163.01急性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损伤类型,无论是运动损伤还是机械损伤都在临床上较为多发,在进行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时,发现患者的损伤较为特殊。
为了保证患者康复,在进行预防措施的应用时,西医治疗方案应当尽可能简单[1]。
尤其是对于急性运动损伤来说,需要应用常规外用药物敷贴后进行休养和推拿,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总体来说治疗的有效性较低[2]。
本次研究中,研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急性损伤的临床效果,实验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2018年3月~2018年12月收入的86例急性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 =43)与实验组(n =43)。
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镇痛的不足
静脉镇痛可能导致一些不 良反应,如恶心、呕吐、 头晕等,需要密切观察和 处理。
静脉镇痛的选择
在选择静脉镇痛药物时,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 确保安全和有效。
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
01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等
本研究为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肿瘤术后镇 痛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 大样本量,以验证本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未能对氟比洛芬酯的 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 入研究。
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本研究为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肿瘤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影响较小。
氟比洛芬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术后镇痛中应用广泛,可单独或联合其他镇痛药物使用。
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镇痛,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术后镇痛中,氟比洛芬酯可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手 术及护理的满意度。
03
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 应用
妇科肿瘤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 、解热等作用,在临床应用广泛。
未来可将氟比洛芬酯与其他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以提 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THANKS
感谢观看
为妇科肿瘤术后镇痛提供一种 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氟比洛芬酯静脉 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镇痛药物治疗。
氟比洛芬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氟比洛芬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氟比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
炎等疾病。
它具有镇痛、消炎、退烧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氟比洛芬的好处和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氟比洛芬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它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
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感。
对于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氟比洛芬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让患者不再受到疼痛的困扰。
其次,氟比洛芬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如类风湿性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氟比洛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疼痛感,对于治疗这类疾病效果显著。
此外,氟比洛芬还可以退烧。
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氟比洛芬能够通过作用
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让患者感到舒适。
这对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氟比洛芬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还能够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肿胀和僵硬感,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因此,对于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总的来说,氟比洛芬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退烧等多种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使用氟比洛芬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按照医嘱正确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氟比洛芬酯的应用现状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程明华
认识氟比洛芬酯
氟比洛芬酯→非甾体类抗炎药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SAIDs
类固醇激素是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 症 ,长期使用SAIDs易引起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衰退等并发症
0
氟比洛芬酯不良反应现状→低且轻微
日本报道的1089例患者中,仅32例(2.94%)出现了不良反 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神经精神症 状(嗜睡、发热、畏寒)
99例使用氟比洛芬酯的患者中出现的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 良反应仅2例(2% ),分别为恶心和心悸
徐国柱等.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9): 846
氟比洛芬酯 静注 脂微球
靶向浓集于 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
靶向部位药物浓度是非靶 向部位的50-100倍
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
水解
氟比洛芬
镇痛、抗炎
COX-1/COX-2
中国新药杂志.2004, 13(9);846-8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6, 20; 203-7
38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经治疗止痛有效率为71.05%, 未见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欧阳学农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 11(5): 281
原因
氟比洛芬 ↓
氟比洛芬酯 氟比洛芬酯
一“酯”之差
氟比洛芬酯微球载体的药理特点
靶向性,使包裹药物释放并聚集在炎症部位周围,从而使 药效增强
两者比值越小,提示疗效越好,不良反应越小
COX同工酶新概念
过去认为 COX-1是一种结构酶,与维持某些器官如胃和肾的生理功能有关 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时,酶活性显著升高,
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非处方消炎药

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非处方消炎药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非处方消炎药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处方消炎药,它属于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的一种。
氟比洛芬酯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和发热,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痛和其他炎症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理作用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enolase)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合成,从而发挥其消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它主要抑制的是COX-1和COX-2两种酶的活性,这两种酶参与了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的调节。
氟比洛芬酯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使用方法氟比洛芬酯常见的剂型有口服片、口服胶囊和外用药膏。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进行,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药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次口服剂量为50-100mg,每日2-4次;外用药膏则按照患处面积涂抹适量药物,每日2-3次。
建议饭后或饭中服用,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三、注意事项1.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可能对氟比洛芬酯或其他NSAIDs过敏,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肿胀、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2. 胃肠道反应:长期或过量使用氟比洛芬酯可能导致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等胃肠道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胃肠道疾病患者。
应遵循推荐剂量使用,并避免与其他NSAIDs同时使用,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3. 肾脏和心脏健康:氟比洛芬酯可影响肾脏功能,导致液体潴留和高血压。
存在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时需要密切监测,避免剂量超过推荐范围。
4.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使用氟比洛芬酯时需要注意避免与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和肾脏损害药物等同时使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综上所述,氟比洛芬酯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消炎药,具有有效的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口服NSAIDs的不良反应 使其使用受限
• • 胃肠道风险限制了非选择性NSAIDs口服使用 心血管风险限制了非选择性、选择性COX-2 NSAIDs口服使用
ESCEO指南中OA药物管理
——以症状性KOA为例
•
间歇性或持续/长疗程口服NSAIDs
胃肠道风险一般
非选择性NSAIDs+PPI
选择性COX-2 NSAID,考虑PPI
OA的严重危害——5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D危害1
1.谢道奋,郭建荣.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 234-235.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3. Sci Rep. 2016 Dec 22;6:39672. 4.《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年 2月第10卷 第1期 7-22
中华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1):79-81.
口服给药 是造成NSAIDs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给药途径
• 100 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不良反应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分布情况
82%
王利敏, 等. 中国伤残医学. 2016;24(7):181-182.
辅助检查:磁共振右膝早期退行性改变。NRS 4-5分
骨关节炎是如何发生的?
• 关节软骨破坏 • 软骨下骨硬化 • 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刺) • 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
• 韧带松弛或挛缩
• 肌肉萎缩无力
膝关节OA是全球老年致残的首因
• 60岁以上人群,9.6%男性和18%女 性存在症状性OA1 • 手、膝、髋关节为常见OA部位2 • 膝关节OA是全球老年致残的首因
13
甄细娥等.中国药房,2013,24 (10):935-938.
外用NSAIDs—— 指南推荐骨骼肌肉局部疼痛治疗的一线用药
指南 外用推荐
• 膝手关节炎:外用NSAIDs可以作为起始药物 治疗 • 75岁老年膝手关节炎患者应选外用NSAIDs, 而不是口服NSAIDs
• 膝关节炎:强烈推荐口服/外用NSAIDs作为 首选药物治疗 • 膝手关节炎:外用NSAIDs首选治疗,先于口 服NSAIDs,COX-2抑制剂和阿片类药物 • 膝关节炎(存在或不存在合并症):推荐外用
169
100 51 0 39 35 24 类固醇 注射 18 整骨
止痛剂 或NSAIDs
理疗
手术
未治疗
针灸
Mitchell HL, Hurley MV.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08;9:123.
OA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常合并胃肠道、心脑肾危险因素
OA患者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这一人群: • 血压、血脂异常需要服用降压药与抗凝药的比例非常高 • 同时,OA属于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 NSAIDs 治疗危险因素的评估
非药物管理1
药物管理2
教育与自我管理 锻炼与减重 辅助装置 其他补充治疗 手术干预
对乙酰氨基酚 外用NSAIDs和口服NSAIDs;其他药物 如曲马多、辣椒素等 髋、膝关节OA难治性疼痛:阿片类、度 洛西汀
7
Mitchell HL, Hurley MV.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08;9:123.
小结
骨关节炎(OA)是引起慢性疼痛的主要疾病, 已经受到广泛重视
OA随年龄增长而高发,75岁以上人群可高 达80% OA的严重危害包括“5D”:疼痛、致残、 死亡、经济损失、药物副作用
OA治疗方法
前期疼痛
常与活动相关,早期治疗以药物和物理治疗为主
后期疼痛
为持续性,且由于剧烈疼痛及严重功能障碍常采用关节置换手 术治疗
OA的治疗原则
手术 关节腔注射 口服 NSAIDs
外用NSAIDs
教育、理疗、降低体重、锻炼、辅助装置
骨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减轻和或消除疼痛, 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NSAIDs为骨关节炎疼痛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400
343
300
英国一项针对415位慢性膝痛患者的问卷调查
患者数
200
小结
NSAIDs为骨关节炎疼痛最常用的治疗方 法,口服剂型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外用NSAIDs疼痛缓解起效更快、疗效与口 服剂型相当、减少不良反应
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一致推荐外用NSAIDs 治疗骨关节炎
处理
• 冲击波治疗+氟比洛芬酯凝胶贴膏 • 疼痛缓解70%,行走时轻度疼痛,睡眠安稳。
2019/3/22
美国风湿病学会2 (ACR)2012
美国骨科协会3 (AAOS)2013
英国国家临床规范研究院4 (NICE)2014
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5 (OARSI)2014
NSAIDs
1. Hochberg MC, et al.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2;64(4):465-474. 2. Jevsevar DS.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3;21(9):571-576. 3. OSTEOARTHRITIS.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care and management in adults ,2014. 4. McAlindon TE et al.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4;22(3):363-388.
胃肠道风险增加(包括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选择性COX-2 NSAID+PPI 避免非选择性NSAID
心血管风险增加
萘普生 如果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需避免高剂量 双氯酚酸与布洛芬 谨慎其他非选择NSAIDs 避免COX-2选择性NSAIDs
肾脏风险增加(肾小球率过滤<30cc/min)
避免使用NSAIDs
12
Bruyère O,et al.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6 Feb;45(4 Suppl):S3-11.
NSAIDs药物应实现疗效与安全性兼顾
选择外用NSAIDs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从根本上解决,开发新化合物 肠溶片 前体药 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 改变给药途径 餐后服药 直立位服药 合用其他药物,如PPI
氟比洛芬酯凝胶贴膏 病例讨论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 彭志友
病例
• 患者女性,75岁,既往体健,因“右膝无力,疼痛1年”就诊 • 自述夜间卧床后感双膝痛明显,白天疼痛不明显,平时行走时右膝感疼 痛明显,步态缓慢,近1年饮食差,睡眠需服用安定可入睡,诊断为 “膝退行性骨关节炎” • 既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肌酐205mmol/l • 经过中频以及一些西医治疗仪器治疗,可稍微缓解,但以上症状反复。 • 查体叫右下肢萎缩,右膝内侧压痛,右下肢肌力4-5级,左下肢正常。
序号 1 2 3 4 5 6
上消化道不良反应高 危患者
高龄(年龄>65岁) 长期应用 口服糖皮质激素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 病史 使用抗凝药 酗酒史
心脑肾不良反应高危患者 高龄(年龄>65岁) 脑血管病史(有过中风史或目前 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心血管病史 肾脏病史 同时使用血管紧张互转换酶抑制 剂及利尿剂 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禁用 NSAIDs
9.6%
手关节 2-77.1%
髋关节 0.9-23%
膝关节 6.3-68.4%
18%
4
1.Duarte Pereira, et al. Acta Med Port. 2015;28(1):99-106. 2.Woolf A D, Pfleger B. Burden of major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81(9):64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