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课题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你能说出他们的特点?
它 们 属 于 哪 类 动 物 ?
4.鸟类
最早约出现在1.5亿年前,现存共约8500种。 提起鸟类,你们首先想到它的那一大特征呢? 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是雨燕,每小时可飞300千米。 鸟类为什么会飞呢?
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P84讨论题 鸟的结构: 1、身体呈纺锤形(流线型),外被羽毛 (保温)。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 a.流线型体形,体表有粘液 b.用鳃呼吸 c.用鳍游泳 d.体表有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鱼类与人类的关系
观赏 入药 食用
养花
梭子织布
青蛙的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 生活环境、形态特征有何不同?
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身体像鱼,
用尾游泳 用鳃呼吸
陆地上
产卵
爬行类代表动 物
乌龟
蜥蜴
蛇
避役
你 认 识 这 些 动 物 吗 ?
壁虎
为什么说壁虎、 乌龟、蛇是同 一类呢?猜一 猜!
蛇 乌龟
请仔细观察乌龟和蛇,记录观察结果
壁虎、乌龟、蛇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壁虎、乌龟和蛇它们都有鳞或甲。 (2)它们都是以爬行为行走方式。 (3)它们都是以卵生繁殖的,即产卵,后代破 壳而出。
毒蛇和无毒蛇
主要区分在于:有没有 毒牙和毒腺
蟒 蛇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
你还想认识更多的毒蛇吗?
名称 头部 尾
牙齿
有毒牙、有毒腺 无毒牙和毒腺
毒蛇 三角形 骤细 无毒 椭圆形 渐细 蛇
如果我们被蛇咬了, 应该怎么处理?
应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所伤。 一旦被毒蛇咬伤时,要立即在咬伤处的上方 用带子结扎,以阻断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但 每隔15分钟左右应放松1~2分钟,以免组 织坏死。结扎后,马上用双氧水、高锰酸钾 或食盐水冲洗;冲洗后,割破受伤处,把含 毒液的血液挤出,然后送往医院治疗。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6.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 ( D ) A.幼体生活在水中 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 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第三课时 哺乳动物
学习目标
第三课时
1.描述家兔与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 构特点。(重点) 2了解常见的哺乳类,掌握哺乳类的 主要特征。
第三课时 哺乳类
1.自学教材87--88页,并把助学自 主学习完成。把填的空在课本中标 出。 2.完善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自主 学习中的疑惑点。 3. 时间5分钟.
骨有的薄,有的愈合,长骨中空 胸骨发达,具龙骨突
消化系统 口内无齿,直肠短
呼吸系统 双重呼吸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下面是燕子的一组形态结构图,请从图中 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特 点。
1
(1)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2)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胸肌发达、胸骨发达 (3)除上述四幅图中的信息外,请你再写出几条鸟类适于飞行 的特点: ①消化:食量大、直肠短 ②呼吸:双重呼吸、供氧充分
卵生
胎生、 哺乳
1.鱼鳃是由( D )组成的 A.鳃丝 C.鳃丝、鳃弓 B.鳃耙、鳃弓 D.鳃丝、鳃耙、鳃弓
2.下列哪项不是家鸽外部形态中适于飞行的特点( B ) A.身体呈流线型 C.前肢变成翼 B.体表被覆羽毛 D.双重呼吸
3.蝙蝠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这是因为其( C )
A.有发达的胸肌
骨骼特点
龙骨突
家鸽的骨 有的很薄 长骨中空, 短骨愈合, 既轻便又牢固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 胸肌发达
呼吸系统
双重呼吸:1、概念 2、过程 3、意义
气体
呼吸道
肺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熟练说出脊椎动物各类群主要特征。
2.描述鱼、青蛙、蜥蜴、家鸽、家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能举例说出各类群常见的代表动物。
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复习重点、难点1.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2. 各类群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复习过程:一、导入识别图片,说出他们都属于什么类群?哪几个可以划分成一组?引出课题,并出示复习目标二、基本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分类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概念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知识点二:动物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A.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1)体型:身体呈,减少。
(2)体表:覆盖着,表面有一层,减少。
(3)运动器官:鳍①背鳍、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②尾鳍:游泳:(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提供动力)(4)呼吸器官:。
重点解析:鳃丝的特点和流出的水中气体的变化B.两栖类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征1.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2.且分泌,游泳时减少阻力;皮肤里密布,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上生活的适应3.头部有口、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应4.前肢,可身体;后肢,趾间有,适于和.5.青蛙用呼吸,辅助呼吸,在水中、陆地均可呼吸6.卵生、体外受精(在中)C. 爬行动物已经完全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1.头后面有,可以灵活转动,便于。
2.四肢短小,可以迅速爬行。
3.皮肤,表面覆盖有,既保护身体又能减少。
4.只用呼吸,气体交换能力强,满足对氧气需求。
5.体内受精,将卵产在上,卵内较多并含有一定的,卵外有坚韧的保护。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难点点拨:1、不是既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如扬子鳄、龟等动物就属于爬行动物。
2、与两栖动物相比,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原因是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彻底脱离了水的限制。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进化的生物之一,拥有脊柱和脊椎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关于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类生物。
一、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鱼类:鱼类是最早进化出来的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鳞片和鳃呼吸。
鱼类可以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大类。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最著名的两栖动物是青蛙。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具有肺和皮肤呼吸,以及生活史中的蝌蚪阶段。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可以分为蜥蜴、蛇、鳄鱼和龟鳖等不同类型。
爬行动物的特征是四肢承受身体的重量和表皮的角质化。
4. 鸟类:鸟类是羊膜动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之一。
鸟类的特征是具有羽毛和鸟喙,能够飞行并进行高度复杂的行为。
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乳腺和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高级的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脊椎骨组成。
脊柱不仅能够支撑身体,还保护了脊髓。
2. 骨骼:脊椎动物的骨骼由骨头、关节和软骨组成。
骨头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运动,软骨则起到减震的作用。
3. 头骨:头骨是脊椎动物头部的支撑结构,保护了脑部和感觉器官。
头骨的形状和结构因不同的物种而异。
4. 四肢:脊椎动物的四肢分为前肢和后肢,用于移动和捕食。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四肢形状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三、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过气管、肺和鳃等器官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进化历史,呼吸器官也呈现出多样性。
2. 心血管系统:脊椎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脊椎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又称为脊索动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地球上的典型物种。
它们的特征是拥有一个从头到臀部的脊椎。
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令人瞩目,其种类从蠕虫到鲸鱼,既包括陆地动物又包括水生动物,既有亚热带的又有极地的,它们填补了生物界中的空缺。
脊椎动物具有五大类:鱼类、有脊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鱼类包括淡水鱼和海洋鱼,拥有完整的脊椎和鳍。
有脊椎爬行动物包括爬行类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爬行类动物由三节脊椎组成,例如蛇和鳄鱼。
两栖动物有鳖、青蛙和蝾螈,它们都有脊椎而且可以在水中呼吸。
鸟类有鹦鹉和鸽子等,它们都有完整的脊椎体系,而且还有翅膀,能够飞行。
哺乳动物指的是比较大的动物,譬如猴子、大象和狗等,它们有完整的脊椎体系,一般有四肢,嘴巴可以吃食物。
脊椎动物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专家们对脊椎动物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
一般说来,脊椎动物经过大量研究和系统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它们的类群、分类和分,以及特定物种的起源及其在生物界的演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
以科德氏分类法为例,小型脊椎动物分类共有十一个主要类别,包括属、翼、双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虾螯等。
脊椎动物的繁殖方式也各有不同。
举例来说,鱼类一般通过卵生繁殖;有脊椎爬行动物通过卵生和胎生来繁殖,其中有些物种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身亡;两栖动物主要采用卵生繁殖;鸟类多以卵生繁殖,哺乳动物则以胎生繁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对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物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者们基于更多的科学数据和实际经验,能够从脊椎动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中构建出更准确的分类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系统中的分类结构。
此外,在研究脊椎动物的分类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物种演化的时序,以便对其来源和发展进行更理性的解释。
脊椎动物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脊椎动物的发现到其进一步的分类和定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和许多未知的科学问题。
只有通过包括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在内的多方面研究,才能有效地揭示脊椎动物的分类和分布,从而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脊椎动物,并且更好地保护好它们。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每课一练

2.2.2 脊椎动物【学习目标】1.鱼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3.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他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自学导航】一、脊椎动物的定义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鱼类1、鱼的生活环境:有的生活在________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有的在水体________游动,有的在水体________栖息;有的以水生植物为主食,有的生性凶猛,专门捕食其他水生动物。
鱼分________和________。
淡水鱼有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
海水鱼有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噬人鲨等。
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主要特征:生活在________中,体表常有________覆盖,用_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例如:鲫鱼、鲤鱼、鲨鱼等。
4、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身体呈________,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表的________,既保护身体又减小阻力。
用________呼吸,能在水中获取氧气。
________的协调作用,帮助鱼在水中保持平衡、改变方向等。
(二)两栖类和爬行类两栖类1.青蛙结构与功能:________可感知声波;________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________支撑身体;________能跳跃也能划水。
身体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
青蛙适应陆地生活,还与它能用________呼吸密不可分。
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
________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________中,用__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__呼吸,________可辅助呼吸。
生物学 脊椎动物有哪些分类

生物学脊椎动物有哪些分类?脊椎动物是生物界中一类具有脊柱或脊椎骨的动物,它们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可根据不同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传统的分类系统,脊椎动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鱼类(Pisces):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类群,也是最为广泛的类群之一。
鱼类包括了无颌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
它们多生活在水中,呼吸通过鳃进行,身体通常呈流线型,具有适应水中运动的特殊结构,如鳍和鳞片。
2. 两栖类(Amphibia):两栖类包括了青蛙、蝾螈和蟾蜍等。
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在水和陆地之间转换的,早期生活阶段通常在水中,成年后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两栖类的皮肤通常湿润,没有鳞片,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3. 爬行类(Reptilia):爬行类包括了蜥蜴、蛇、龟和鳄鱼等。
它们是第一个完全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类群。
爬行类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通过肺部进行呼吸。
4. 鸟类(Aves):鸟类是一类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羽毛和前肢改变为翼的特征。
鸟类的骨骼通常轻巧且中空,使得它们能够轻盈地飞行。
鸟类通过肺部进行呼吸。
5. 哺乳类(Mammalia):哺乳类是最高等和最复杂的脊椎动物类群。
它们具有哺乳腺,能够产生乳汁哺育幼崽。
哺乳类的体温恒定,具有毛发和耳朵等特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
哺乳类包括了包括了食肉类、啮齿类、灵长类和鲸豚类等。
除了以上主要类群,还有一些特殊的脊椎动物类群,如爬行鸟类(Archosauria)包括了鸟类和鳄鱼等;合弓类(Synapsida)包括了哺乳类和其近亲;双孔类(Dipnoi)包括了肺鱼等。
这些类群在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分类系统可能会发生变化,新的研究和发现可能会导致对脊椎动物分类的调整和重新组织。
因此,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分类系统的更新。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课稿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其作为“动物的主要类群”的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脊椎动物亚门五个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各动物类群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促使他们对脊椎动物有所了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类群动物的学习中,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动物类群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相关联;动物系统进化树与生物进化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与“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相关联;珍稀动物的知识与动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保护相关联;不同动物的分类与生物分类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想关联。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列举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群的对比学习,增强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通过不同动物类群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脊椎动物不同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对动物多样性、动物资源及其保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章也初步学习了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对于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他们相对比较熟悉,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及基本印象。
因此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三、设计理念本次教学活动,我以“一、二、四”作为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刘颖单位张范中学 E-mailliuying64872@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 年 11 月23日,星期五,第5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重、难点、)
(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法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结合学生常见的动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熟悉的各种动物和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自主探究,找出它们的相似特征,教师再精当点拨。
最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出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进一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代表动物:青蛙
两栖类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龟
爬行类主要特征: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较熟悉的动物,学生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
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而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同时,通过观察,回答问题,总结结论,既锻炼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又能快速掌握知识。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让学生亲自观察、充分讨论、比较,自己归纳总结鲫鱼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出鲫鱼的主要特征。
配合图片学习。
如常见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多媒体图片。
2.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
课堂中充分发扬民主,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课堂效果较好,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都能学会。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内容较多,设计的问题也较多,这样学生就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而只能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探讨。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愿思考,自信心不足,积极性调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