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

(一)

国学片段

冠称元服,衣曰身章。曰弁曰冔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

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簪缨缙绅,仕宦之称;章甫缝掖,儒者之服。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我是小助手

冠称元服:冠为帽子,戴在头上,头为元首,所以冠就为元服。

身章:身体的象征和标志。《左传·闽公二年》:“衣,身之章也。”

弁: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冔[xú]:殷代的冠名。

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履:本义为行走,后用来指鞋子。

舃: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

屣:一般的鞋子。

上公: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等级是八命,被加封为诸侯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九锡:君王赐的九种物品。

三加:士人行冠礼先行戴缁布冠,再戴皮弁,最后戴爵弁,称为三加。

簪: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缙绅:同“搢绅”。

章甫缝掖:孔子穿戴过章甫冠和缝掖衣,因此用章甫缝掖来指代儒生。章甫,古代冠名。缝掖,一种衣服。

我是小翻译

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称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称为身章。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称;舃、履都是鞋子的名称。士人成年行冠礼,要换三次帽子,称为三加。

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赐叫做九锡。簪缨、缙绅都是仕宦享有的荣

光。章甫、缝掖皆为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布衣就是白丁、平民的称呼;青衿乃是生员、秀才的名称。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分别注上读音并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弹冠()相庆

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B.帽子

(2)冠()军

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B.帽子

2.短文中表示是鞋子的词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3.“布衣”和“青衿”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弘扬传统文化

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二)

国学片段

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御食曰珍馐,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司是香茗。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

我是小助手

甘脆肥脓:指食物甜的、脆的、肥的、厚的。

腐肠:腐烂肠胃。

羹藜含糗:藜,蓬蒿。糗,米、麦等谷物。

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时用的牛、羊、猪三牲称太牢。

御食:皇帝食用的食品。

珍馐:珍奇美味的食物。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晋代桓温手下有位主簿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直下到脐下;平原有革县,革与膈同音,次酒只到膈下。

鲁酒:春秋时,楚国大会诸侯,鲁国献的酒味道不浓。茅柴:指酒味道就像茅柴烧过一样。

龙团、雀舌:古代茶叶的名称。

醴酒:甜酒。

脱粟:糙米。

我是小翻译

甘甜脆酥、浓醇肥美的食物,吃多了便是腐烂肠胃的毒药。对于那些终日以粗粮野菜充饥的人,很难描述牛、羊、猪这些佳肴的滋味。皇帝吃的食品叫珍馐,白米又称玉粒。

青州从事是好酒的别名,平原督邮是劣酒的代称。鲁酒、茅柴都是味道不醇厚的酒;龙团、雀舌都是上等的香茗。待客的礼仪渐衰微,称为醴酒不设;款待客人十分菲薄以糙米留客。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薄.酒()

A.味道淡

B.土地不肥沃

C.冷淡

(2)薄.田()

A.味道淡

B.土地不肥沃

C.冷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的启蒙阶段,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性格形成、观念树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一直提倡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有必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入手,探索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国学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进行吸收,从而塑造高尚的品格,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经典的诗词作品,教师应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走入国学经典的世界中,学习历史中的经典,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从识字入手,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时期,增加词汇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渗透汉字的发展历史,从字形、字义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汉字背后的故事,为国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金木水火土》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解,我在PPT上为学生展示了“金木水火土”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写法(由于资料限制,甲骨文中缺

少了“金”)。我让学生进行观察,不同时代的“金木水火土”有什么样的不同。很多学生发现,在甲骨文中,“木”字非常像一棵树,“水”非常像一条小溪,“火”非常像一幅画,画着正在燃烧的火。随着时代的推进,“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也逐步与现代汉字相贴近。学生认识到,原来汉字是这样进行发展的,对于汉字起源和发展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同时也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有了了解。通过识字教育,学生能够追溯中华文化的启蒙时代,为国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歌吟诵,感受语言之美 在小学教材中,有非常优美的诗词歌赋。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刚刚接触到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处于初级阶段,理解诗歌和背诵诗歌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他们难以在诗歌中发现中华语言之美。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反复吟诵诗歌的习惯,让他们不仅仅是机械地对诗歌进行记忆,更要深入对诗歌进行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味。 例如,在学习《咏柳》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我先为学生配乐诗朗诵,让学生跟随着朗诵走入诗歌当中,想象柳树在二月的春风中飞扬的场景。然后,我为学生进行了范读,让学生跟着我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有情感地朗读这首诗,渐渐地从僵硬、刻板的朗诵,转变成为带有丰富情感的朗诵。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仿佛也来到了春风吹拂的柳树下,与学生共同享受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 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从接触了国学经典,我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我常常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但是,学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平时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还知道了做哥哥姐姐的,要疼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父母也就快乐轻松了。在这姊妹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瞧,我懂得东西还不少吧!不光是《弟子规》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论语》也不例外。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学了知识以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我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 发表时间:2019-11-21T10:46:16.7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作者:蒲春燕[导读] 开展国学教育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 国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作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开展国学教育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国学的知识较多,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国学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得以升华,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当小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一些国学知识,然后应用到作文写作过程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便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国学教育中的知识点较为深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会了解到国学知识的魅力,在受到国学熏陶的情况下,能够使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2.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如在小学语文唐诗宋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渗透国学教育,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等,则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得到有效促进。 3.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教学法,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渗透国学教育,在完成语文教材内容目标的基础上,还让学生学习到国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礼仪、有爱心的人,显然使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得以升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探究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突出,为了使国学教育有效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对其渗透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主要策略如下。 1.深入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 (1)有效教学课堂的创建《狐假虎威》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战国策》,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如果采取以往教师讲学,学生听加朗读的方式,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如有的学生扮演老虎,有的学生扮演狐狸,有的学生扮演松鼠,有的学生扮演小鸟,有的学生扮演乌龟,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的台词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里面,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如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像狐狸一样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自己要有真本事,要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样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学会聪明,不能被小人利用。 (2)国学教育效果剖析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学习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狐假虎威”,要有真本事,从而有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反思国学教育的渗透,有时可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提到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避免教学过程突兀现象的出现,进一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解读国学知识的内涵 国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国学知识较多,特别是一些古诗词,其国学知识内涵深刻。如果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可能学生难以理解里面的国学知识。所以,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直观体验,然后由教师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里面的国学知识。下面以《悯农》这篇五言古诗为例,对其涵盖的国学知识进行解析。 (1)国学教育效果剖析通过观看短视频,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更能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之心;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通过生活细节及人们熟知的事实,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追问学生“我们需不需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学生观看短视频后均会回答“需要”。这样,便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以及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 (2)有效教学课堂的创建以往通过学生朗读,教师解读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很难理解。为了渗透国学教育,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之前,可以搜集有关这首古诗的图片、视频,然后结合文字,制作成短视频;进一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短视频,这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便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通过观看短视频,能够增强学生视觉体验,理解这首古诗的深刻内涵。 (3)教学反思为了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涉及的国学知识,然后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国学教育,培养某种优良品格,这样才能够使国学教育的价值作用得以体现。如上述案例,便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日常生活意识,很好地完成了国学教育的目标。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知识的能力 除以上教学策略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应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我国汉字博大精深,有音可读,有形可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汉字的宋体、楷书等,通过临摹学习汉字的写法,了解书法的精髓。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如自主阅读《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故事,然后布置任务,问学生通过这些成语故事阅读明白了什么道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国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以及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及精神。因此,国学教育值得推崇,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渗透国学教育,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

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学校发的《弟子规》(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十一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

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 第2 页共16 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摘要】国学,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范畴,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作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而对于国学教育,则是对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的国学知识较多,因此有必要开展国学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得以升华,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地提高。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分析 国学这种文化载体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及道德伦理观。一些正确的传统价值观念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如古代人的拾金不昧精神、舍己救人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属于国学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当中,有涉及了较多的国学内容,因此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而其意义总结起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如在小学语文唐诗宋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渗透国学教育,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等,则有助

于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得到有效促进。 2.有助于小学生文化素养地提升 当小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一些国学知识,然后应用到作文写作过程中,通過引经据典的方式,便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国学教育中的知识点较为深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会了解到国学知识的魅力,在受到国学熏陶的情况下,能够使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探究 1.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解读国学知识的内涵 国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国学知识较多,特别是一些古诗词,其国学知识内涵深刻。如果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可能学生难以理解里面的国学知识。所以,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直观体验,然后由教师引导,让學生深刻体会里面的国学知识。下面以《悯农》这篇五言古诗为例,对其涵盖的国学知识进行解析。 2.深入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国学知识的魅力在于从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成语,都能够反映出深刻的知识内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深入解读国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下面以《狐假虎威》一文为例进行剖析。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创建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道德经》、《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三字经》等蒙学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经典蒙学教材。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 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声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 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 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所以,本学期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下学期在继续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的基础上,完成论背诵论语名句十则。 4、每周晨读抽出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每天中午的课前预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将背诵国学经典规定为寒暑假作业的一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活动落到实处。 5、适时举行国学经典特色班级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国学经典特色班级升旗仪式汇报表演等等活动。 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

2020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教育的立场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 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 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

同时,古代 ___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 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了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国学教材 小学教材中的内容,除了富有时代感外,还有许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 课堂教学,不仅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大门口,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 小学(1~6年级)学习的国学内容: 1.古典诗词专题 1~4年级侧重于五言绝句;5~6年级侧重于七言绝句。 2.国学经典

1年级上册、下册《弟子规》;2年级上册、下册《三字经》;3年级上册、下册《千字文》;4年级上册、下册《笠翁对韵》;5年级上册、下册《增广贤文》;6年级上册、下册《幼学琼林》。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教法 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能与古代英雄、圣贤、伟人们对话,能领会到古诗词、三字经、对联、文言文的魅力。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将国学启蒙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 有课前导入、课中渗透、课后提升等教学方法。 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每天安排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教授不同内容的国学书籍,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经验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经验材料 篇一: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光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 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1)写一写: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周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国学手抄报展览。 (2)说一说: 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诵国学经典,讲国学故事”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比一比: 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黑板报比赛。 (4)听一听: 每天清晨和中午午餐时间播放国学经典朗读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5)评一评: 各班背诵成绩优秀者评为优秀班集体并评选优秀辅导教师。为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学校将组织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进行颁奖。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其次是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逐步增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激起了中国深厚文化的国家兴趣。在正规小学语言教学中掀起了全国教育的热潮。 首先,定义国学教育定义 国学被提出,是相对于西方的。在晚清时期,西方学习借着炮艇引入中国,国学的概念是由一些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出的。国学有具体的社会和历史内涵和特点,它植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土壤,以儒家为核心,兼容道教,佛教思想的文化体。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进行了更全面的讨论,他认为国家可以理解为西方学者对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的主体,并解释一扇门 胡一说,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算术,包括他们在内的历史,狭隘的分裂,国家的广义,狭义的中国学习,传统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形式,是中国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中国文化体现的本质。 国学教育内涵,因此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观点。我们在这里探索小学语言教学国学教育,是狭义的意思,即传统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的思想水平。以外行人的意思,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丰富我们的优质教育的内涵。 二,中国教育在小学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1,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 国学古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千万年来,这些美丽的话是万颂川,她培养下一代,已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不仅是爱与兴趣两者,容易吟唱, 而且激发人们的思想,让学生们终生难忘。通过阅读经典的杰作,如门徒,三个字,家姓,千字“孔子孟子”和其他蒙古教科书,学生可以教很多教室不能学习知识,学习的语言文字有用的添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2,国学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在当今社会中,市场经济潮流的影响使得功利主义的普及,人文精神的衰落,在日常青少年教育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否认意识形态和道德课程的积极作用,也不否认现代科学作为心理辅导咨询作用的基础,但我们更加注重古代传播的质量,学生的生活精神,正如杜福老春雨,激发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微妙的作用。 国学经典包含传统美德,在塑造儿童个性的微妙影响力,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如门徒回归促进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门徒回家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word版本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弟子规”,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全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

国学吟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国学吟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王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人对文化教育需求的逐渐增加。在正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儿歌童谣、诗词经典、成语韵文这些国学经典,该如何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在沐浴经典的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始尝试让国学经典和语文教材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 一、国学教育的定义界定 “国学教育”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1、国学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国学中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这些优美的词句被万口传诵,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用一辈子。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等蒙童教材,可以教授学生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微,在日常的对青少年教育中,偏重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否认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也不否认以现代科学为学科基础的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文质兼美的流传千古的国学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滋润,国学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弟子归》,便于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首先是“孝悌”,“百善孝当先”,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谦恭有礼等。再如《论语》、《孟子》中的思想,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