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龙寨风景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有壮丽的山水景色,风景如画的河谷和蜿蜒的村庄。
游客可以欣赏到特色的侗族建筑和文化,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侗族美食。
2. 黎明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座侗族古村落,被誉为“侗乡首村”。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侗族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独特,村落环境幽静。
游客可以在村落中漫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侗族风情。
3. 摩天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座著名山峰,被誉为“广西
第一山”。
这里山峰陡峭,景色壮丽,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
从山顶可以俯瞰到整个县城的美景。
4.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四渡赤水风景名胜区内,是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场所。
这里陈列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5. 果乐湖:位于县城附近,是一个人工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被翠绿的山峦环绕,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钓鱼、划船等。
6. 青坪温泉:位于县境内的一个温泉景区,温泉水质优良,被誉为“疗养的天堂”。
这里有室内外温泉池,游客可以享受休闲放松的温泉浴。
以上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值得游客一去。
贵州三江县简介

贵州三江县简介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
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
东连龙胜县,西接贵州从江县,北靠湖南通道县、贵州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
三江县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
于融水县三口寨置怀远军,后改为平州,并置怀远县。
几经兴废,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于老堡。
明万历十九年(1591)县治迁至丹洲。
民国三年(1914年)易名为三江县。
民国廿一年(1932)迁至古宜。
1949年11月18日三江县城解放,12月18日成立县人民政府,1952年12月3日成立县级侗族自治区,1955年9月改为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全县36万人,侗族人口占57%。
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侗族以外,有汉、苗、瑶、壮等民族。
全县辖15个乡(镇),它们是: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和平乡、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程村乡、老堡乡、良口乡、洋溪乡、梅林乡及同乐、富禄两个苗族乡和高基瑶族乡。
在2004—2013年十年间,三江县委、县政府以“富民强县,科学发展新三江”的战略思路,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6亿元,比2004年增长4.9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比2004年增长27.67倍;;工业总产值13.59亿元,比2004年增长8.84倍;财政收入2.62亿元,比2004年增长4.9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比2004年增长4.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5元,同比2004年增长3.19%;农民人均纯收入5453元,比2004年增长4.43倍。
先后荣获3次“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被评为“广西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
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三江还是世界楼桥之乡、“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油茶之乡”。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江侗族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分支,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冲击的影响,三江侗族的非物质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和文化衰退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的传承现状、困境原因以及传承途径,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促进三江侗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进行研究,既是对三江侗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弘扬。
【字数:208】1.2 研究意义三江侗族作为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意义在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播。
研究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还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是该族群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通过深入研究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现状及困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江侗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从而推动相关传统技艺、习俗等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概况三江侗族是中国侗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遗产包括侗族竹编技艺、侗族牛角琴演奏、侗族银饰工艺等。
侗族竹编技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侗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如筐篓、凉席、笆篱等,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感悟和利用。
侗族牛角琴是一种由牛角制成的弦乐器,音色悠扬,深受侗族人民喜爱。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是指传统的侗族文化、技艺和信仰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作为侗族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及发展对于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传、身教和实践三种。
口传是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通过祖辈长辈、师傅、舞蹈团、唱经组等文化宣传者的口头宣传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承给后代和社区的其他人。
身教则是通过身体动作、表情和语调来传递文化的信息和习俗,使人们逐渐认知和践行。
实践则是以亲身体验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民俗节庆等实际参与到文化实践中去。
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并寻找新的传承途径。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以通过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合,集成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旅游项目,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效益。
同时,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创建专业的文化管理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提高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水平。
另外,应加强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教育普及和普及活动,提高大众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邀请专业团队和传统文化宣传者进行文化讲解、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最后,对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遗产保护工作也十分关键。
应该从法律、政策、机制等方面落实有力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确保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总之,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加强保护、利用和推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一、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种 类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和金属 工艺五类。木雕是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形式,包括门窗、梁柱、天花板 等部分的雕刻。这些雕刻主题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石雕和砖雕主要应用在鼓楼和桥梁等大型建筑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彩 绘则是在墙壁、窗户、檐口等处进行绘画,内容多为侗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金属工艺则是以侗族传统银饰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侗族育儿习俗的历史与文化 背景
在侗族传统文化中,生育和育儿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件。侗族人民认 为,孩子的出生是家族和神灵的恩赐,而育儿则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 侗族育儿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侗族育儿习俗的内容及其实 践
1、怀孕期习俗:在具盘村,孕妇在怀孕期间被视为特殊群体,受到家庭和 社会的特别照顾。家人会为孕妇安排特殊的饮食,并为她祈祷平安和健康。此外, 孕妇还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和特权,如可以优先使用村里的公共资源等。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 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目录
01 一、侗族婚恋习俗的 背景
02
二、侗族婚恋习俗的 过程
03
论
05 参考内容
侗族,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传统婚恋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侗族的婚恋习俗多是在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这种习 俗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这些传 统婚恋习俗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独峒乡,侗族的婚恋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相识: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 倾吐爱慕之情。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 既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三江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员,据历史考证,形成于唐宋时期。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侗族在这一千多年的发展中,通过民族自身的实践、创造和提高和来自汉等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感染、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
此外湖北省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
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
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历史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
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分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分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战乱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
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分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习俗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三江侗族风俗作文

三江侗族风俗作文
三江,一个美丽恬静的栖息之所,清秀婉约的梦里水乡。
长长的宴席沿着弯弯的月亮街蜿蜒而上,人群聚集,饭菜香四溢。
平时寂静的街道一下子喧闹起来,渐渐地,人声鼎沸。
身穿侗服的姑娘们,拿着重阳酒在宴席间穿梭来回劝酒,小伙子,小爷们被逮住了就得被灌数杯。
原来已经热闹的场景被热情的侗族姑娘们调动得更加欢腾,最后不仅小伙子,小爷们连大妈,姑娘们也一起喝起来。
百家宴
要说侗族百家宴的来由得追溯到远古时候,侗寨内发生洪灾,眼看洪水要淹没了村庄的时候,来了一个英雄,杀死了掀起洪水的妖魔,退了洪水。
全村人为了感谢英雄要请他吃饭,可是他又急着要走,最后有人建议各家各户把自己家里的饭菜拿出来,放在一起,凑成百家宴来宴请这位恩人,自此后百家宴的传统便流传下来。
传说是虚是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宴席间人与人的距离一下拉近了,陌生人之间好象一下子就能熟络起来,融化了隔膜。
侗族百姓喜欢吃糯米,几乎每席都有糯米饭,原来不知道,以为每席菜都一样,所以吃了碗糯米饭。
后来去巡席时发现原来每席饭菜都不同,便拿着碗筷一席一席地吃下去,从开头一桌吃到最后一桌子,一时间,不仅尝尽了百家美味,也阅尽了人间百态。
同行的达人老师也非常投入,不仅吃遍全场,还往返地吃,有些还坐下来跟不同席间的人们交谈聊天,入乡随俗是完全满分了。
这里的人民生活得怡然自得,诗意般生活让人顿生好想时光停留在这一刻的感觉。
不经意间也顿生出许多感叹:不愧是柳州人的精神家园。
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

科目:民族村寨旅游论述学号:201631703029班级:旅管1601姓名:刘思博广西三江侗族程阳八寨一、村寨基本概况程阳八寨是广西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以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由八个侗寨组成,俗称“程阳八寨”。
包括林溪乡的马安寨、平寨、岩寨、东寨、平埔、吉昌、平坦、程阳大寨等八个侗寨,因独特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木楼及浓郁的民风民俗闻名遐迩。
依托三江优秀的自然环境资源,近年来对程阳八寨的旅游开发逐渐扩大发展。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毗邻湘黔两省。
因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山区,三江县境内形成了以山地为主,辅以部分丘陵、河谷盆地的地形特征。
并有得名而来的“三江”:榕江、浔江、苗江,以及境内其他七十余条大小河流纵横密布的河网。
以山地气候为主,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四季分明。
森林覆盖率为 77.44% 。
而程阳八寨的独特民族资源成为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的又一优势。
二、程阳八寨旅游资源概况和主要发展模式(一)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开发深化旅游资源优势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也是旅游地存在的基本要素。
程阳八寨无可辩驳地具备了旅游胜地的多重资源优势。
1、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程阳八寨是侗族人民长期以来的主要聚居地。
特有的民风民俗古老而有趣生动,是吸引游客前来观风赏奇的重要因素。
侗族人民具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起居、服饰文化、民族工艺品等的。
2、依托程阳风雨桥景区程阳八寨属于依托景区的旅游地,所依托的就是驰名中外的程阳风雨桥。
八寨核心景点程阳风雨桥位于马安寨内,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桥“永济桥”近年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之一”“世界四大历史名桥”等。
3、优质的乡村环境、特色农业景观程阳八寨拥有丰富的侗族原生态自然环境:美丽的梯田群、水车灌溉、石板巷道、巷道周围古木参天、林荫翳翳,鸟语花香的侗寨乡村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
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
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
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
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
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侗族婚庆
---------------------------------------------------------------------------------------------------------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
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
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
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
侗族婚礼最奇特、
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
“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
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
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
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
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
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或者穿前角上翘的红鞋,
以让外人辨认。
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炮竹,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
炮手还会向人群中抛掷糖果,也即喜糖。
新娘被送到娘家后,
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
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
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
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广西侗族百家宴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地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因榕江、浔江、苗江在此汇合得名)是一个以侗族为主(占全县人口56%)的26个民族集聚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境内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侗族特色木制建筑群。
三江侗族人民在庆祝春节时,除保留有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外,还具有浓厚侗族特色的春节庆祝形式,主要有宰杀土猪、祭祀、芦笙表演、腰鼓、舞狮、舞龙、放烟花、游园、农民画展、百家宴、送新娘回门、坡会节(包括芦笙比赛、芦笙踩堂、斗牛、斗鸟、侗族情歌对唱等)等活动。
这些庆祝活动有的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有的是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不管哪种庆祝春节的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群众自办、官方主办、形式多样、人数众多、中外游客参与的有效契合,体现出了侗族人民勤劳、好客、团结、包容、开放的民族特性。
其中,百家宴、娶亲和送新娘回门两大习俗最能反映侗族春节的浓郁民族风情。
2008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三江“侗族百家宴”在三江侗族地区已流传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发源地是当地的林溪、八江、独峒、同乐等村寨。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内广泛流传着“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的一句话,这就是意含团结与友谊、欢乐与祝福的侗族“百家宴”的形象表达。
在春节期间,当地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办盛大的“百家宴”欢度新年,由各家各户自备酒菜饭并派出1 至3名代表一起到鼓楼坪集中参加宴席活动,其宴席桌呈长排形状,由若干张长方形桌子拼接而成,摆开的长桌呈现出“一”字型,一般长为20米,大型宴席桌可长达40—50米,少则几十家、百余家,多则数百家、上千家共同设宴集体宴请招待客人。
宴席少则几十桌,多则几百桌。
在“百家宴”宴席上,各村各户吃百家饭菜、喝百家米酒、享百家福气。
前来三江的游客和走亲访友的客人可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饭桌上,众人从干杯、敬酒、换酒再到团圆酒,通过各项程序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大伙拉着家常,唱着酒歌,场面热闹非凡,场面盛为壮观。
2003年以来,随着三江旅游业的兴盛,为吸引更多当地群众和中外游客参加,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村民每年春节在县城民族广场举行“百家宴”迎春活动,增加了“侗族大
歌”“侗族琵琶情歌”“油灯照芦苼”等民俗表演节目,又把传统的捶糍粑、捶布、纺纱等侗族传统技艺和传统“换杯”和吹“地筒”等具有侗族风情的接待仪式纳入“百家宴”活动内容。
这一方面丰富了节日内容,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当地居民与游客的互动,给当地侗族人们和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节日体验经历。
在广西侗族大部分地区,青年男女结婚多选择在春节期间举行,特别是当地程阳侗族的婚礼更是简朴而神秘,其婚礼形式的奇异让人惊叹和诧异。
团结互助
热情好客
(侗族)
民族的体现
三江布央村(无公害茶园)
三江茶叶产品
母女两正在认真的采茶叶布央仙人山茶园的一角
仙人山茶园一景
仙人山茶园一景
三江布央村(无公害茶园)
外国游客
侗寨一视角
三江侗族风情
广西三江侗族风情
广西三江侗族风情
三江侗族风情
制作:344481068 Date : 20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