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形及山水艺术

合集下载

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布局特点

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布局特点

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和白塔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园林风景。

它的美也在于山水和建筑这两个结构层次的互相衬托和互相辉映。

现在的塔山山麓,立有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块刻着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记》,上面有这么一段话:“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

故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

然室不能自以为高下。

故因山以构者,其趣恒佳”。

这一段关于园林造景的总结是很有见地的,它说出了地形和建筑两个层次结合的一般规律一一互相依托,互相陪衬,相得益彰。

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北的妙应寺白塔要比北海白塔高大许多(是国内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但看上去远没有北海白塔那么突出,那么美丽,其关键原因是那里没有起伏的山地可依靠,没有秀丽的园林环境可相衬。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富于地形变化的琼华岛山林给各式各样的园林建筑提供基地,那么山上那巍峨的秀塔,北部临水半圆形的长廊、水榭,高踞在峰岭之上的亭台,顺地势蜿蜒起伏的云墙等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缺少了存在的依据。

同样,琼华岛要是没有这些建筑的装点修饰,也只不过是水中普通的一座石相间的岛山,绝下会有如此大的名声。

1、地形地貌,对园林地形的处理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平原地区,尽量利用原有地形的自然起伏,进行人工修整。

在丘陵山地地区,利用原有地形,因高就低地加以人工整理,便其形成自然山水的特征。

其地形断面边缘呈自然曲线。

2、水体,园内水体的平面轮廓为自然曲线,水岸采用自然斜坡,也用垂直驳岸和山石驳岸。

水景类型有溪水、河流、自然式瀑布、湖泊和池沼。

我国园林从古到今经历了几千年来造园艺术的发展历史过程,确立了我国造园主题以山水风景为骨架的山水园。

从汉代起已开始脱离神仙海岛的幻想模拟而进入对自然山水的仿写,汉代宫苑中出现凿池引水,堆山叠石的山池之景的创作,所谓“一池三山” 的布置形式,成为后代园林中的一个传统的格局而予以运用。

这种“海岛仙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人工山水园意境构想,也是延续历史最久的一种园林布局方式。

简述园林艺术特点。

简述园林艺术特点。

简述园林艺术特点。

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园林艺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为的设计和安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艺术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组合。

园林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会根据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因素,精心布置各个景观元素,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会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形成一幅具有美感和意境的画面。

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层次和流动。

园林中往往会有多个空间层次,比如大门、庭院、假山、亭台等。

这些空间通过合理的连接和布局,形成了一种流动感和层次感。

人在园林中游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和角度来欣赏不同的景观,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既包括了自然界的山水、植物等,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建筑、雕塑等。

这种融合使得园林既具备了自然的美感和生态的价值,又具备了人文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等人工景观往往是根据历史和文化背景来设计的,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园林艺术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精雕细琢。

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花坛、雕塑等都是由园林设计师和工匠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而成的。

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让园林更加美观,还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园林艺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设计和布置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互动和交流。

园林中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提供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也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纽带,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态价值,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氛围。

总的来说,园林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综合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安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环境氛围。

一池三山—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创作特征

一池三山—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创作特征

罗 络 山上 ” ;北 宋徽 宗 赵估 在汴 京城郊 营 造寿
山 艮岳 ,立 蓬 壶 于曲江 池 中 ;南 宋 高宗也 在 临
安德 寿宫 中凿 池 注水 ,叠石 为 山 ,坐对 而生 三 神 山之想 :金人 灭宋 ,迁都 北京 ,在西苑 太 液 池 的蓬莱 山上建 广寒 宫 :元 时期 大 内御 苑 太液 池 中三 岛布 列 , 由北 至南 分 别为 万岁 山 、圆坻
皇 家 园林 中 的 “ 一池 三 山”
自秦 始 皇在长 池 中做三 仙 岛后 。我 国历代 帝 王多有 效 仿 。北 魏 洛 阳华 林 园 中有大 海 ,宣
想 ,以 自然 为宗 ,强 调无 为 。他认 为 自然界 本

1 5 -
维普资讯



颐 和 园更是 游韧 有余 。将 “ 一池 三 山” 的
艺 术创 作魅 力发 挥得 淋 漓尽 致 。清漪 园没 有重 复 在一 个水 面 中设 立三 岛 的作法 ,而 是将 一个
池 三 山” 的湖 岛布 局不 仅在 皇家 园林
中频 频可见 ,在我 国江 南 的私家 园林 中也 屡 有
广 东 国 眷
太 液池 .大 液池 中 中起 三 山 分 别 为蓬 莱 、方
广 东 国 眷 三教 成 为中 国传统 文 化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道教
尊 老子 为教 主 ,老子 以 “ 道 ”为最 高范 畴 ,认 为 “ 道 ”是 宇宙 的本 原而 生 成万物 .亦 是万 物
道教是 中国土 生 土长 的宗教 。它 与儒 、佛并 称

中国古 典园 林 中的 “ 一池 三 山” 有着 极其 深 刻 的文 化渊 源 . 是 与 中国 的道教 是分 不开 的①。

园林的美学特征

园林的美学特征

园林的美学特征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画文化一样 ,重写意、表现 ,创造意境 ,是一种立体的、可视的需加以体味的意境 ,是三维的中国画 ,立体化的山水诗。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 ,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 ,在学理上迥然有别于西方园林。

尽管在我国各类园林各具特色,但都基于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这造园的三个要素。

而接下来我就简要分析一下这三个要素:1,山水地形,作为古代园林艺术形式的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可以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

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而设计师们在山水地形的自然环境下,依势而建,充分顺应自然规律,也为园林艺术的发展献出了巨大贡献。

2,花草树木,其都有着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寓意,艺术家们往往将这样的有特定内涵的植物运用于园林中,给园林艺术添加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并表达出某种愿望、追求、寄托、爱好、希望和向往。

3,建筑园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

亭塔楼阁,飞檐彩壁,雕梁画栋,隐于山水浓荫之中。

隔墙围栏装饰着彩云飞龙坐狮,拱桥曲廊。

其使用的借景手法巧借园外远景和以园内景物互为背景,扩大三迭景深,使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障景手法使景物相互掩映,免一览无余,造曲径通幽、园中有园、步移景异之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举例欣赏一下这几种园林的特色。

一、皇家园林的典范:北京颐和园在这三者其中,皇家园林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其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园林山水地形分析资料讲解

园林山水地形分析资料讲解
山之“三远”
Page 21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3、要有起伏
山势既有高低, 山形就有起伏。 一座山从山麓至 山顶,绝不是直 线上升的,而是 波浪起伏,由低 而高和由高而低, 有山麓、山腰、 山肩、山头、山 坳、山脚、山阳 以及山阴之分。
Page 22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4、要有来龙去脉
山有来龙去脉,便有一气呵成之势,方能显示出山的神韵气势。
园林造园叠山。
Page 18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二、假山的艺术要求
Page 19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1、要有宾主
意在突出群山中的主山和主峰,在群山和群峰之前,都要高低错落,疏密 有度。峰与峰之间要相互呼应、掩映和烘托,使宾主相得益彰。
Page 20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2、要有层次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说明了层次的重要性。层次有三,一是前低后高 的上下层次,山头作之字形,用来表示高远,二是两山对峙中的峡谷,犬 牙交错,用来表示深远,三是平岗小阜,错落蜿蜒,用来表示平远。
Page 14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2、城市绿地
Page 15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3、园路绿地
Page 16
充分利用地 形,在倾斜 的草坡上以 植物点缀, 显得错落有 致。 鲜艳的红桑 沿阶栽植, 活泼而富有 朝气,使拾 级而上的行 人倍感轻松。 路面排水沟 使路面保持 干爽。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园林艺术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风格和园林规划形式艺术分析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建筑艺术分析 园林小品艺术分析
园林广场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艺术分析 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
Page 2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简答题】简述园林绿地地形设计的要点。

【简答题】简述园林绿地地形设计的要点。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在园林绿地地形设计中,有许多要点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地形的自然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应当尽量贴近自然,注重地形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模仿山水、湖泊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使得设计的绿地显得更加具有山水景色之美,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地形的层次性设计园林绿地应当注重地形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地进行台地、坡地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得整个园林绿地显得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层次丰富的地形设计不仅能够打破单一的平面感,还可以为绿地增添动态美和趣味性。

三、地形的合理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合理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四、地形的景观性地形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应当注重地形的景观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产生出各种美丽的景观,如山峦起伏、水面荡漾、林木葱茏等,使人们在其中游玩时能够尽情欣赏美景。

五、地形的艺术性地形设计要注重地形的艺术性,通过对地形的创造和塑造,使得绿地地形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艺术感。

在地形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模拟山川、布置石头、规划步道等,使得绿地地形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六、地形的功能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功能性,地形设计应当能够满足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裙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功能性。

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生态性,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使得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要点众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自然性、层次性、合理性、景观性、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园林绿地。

园林构成要素

园林构成要素

园林构成要素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

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

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

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

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

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

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

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

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

山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有别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形式。

植物、建筑、雕塑等元素在园林艺术中得以和谐融合,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山水园林,其以山水为造景载体,塑造出碧水蓝天、怡人景象的同时,又寓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山水园林的历史山水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寺庙园林,宋代的官府园林以及元代的宫廷园林。

其中元代的苏州园林成为了山水园林的代表,被誉为“园林之花”。

在明清时期,山水园林依然是园林艺术的主流,成为了各级贵族、官员以及富商的竞相效仿的对象。

二、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山”、“水”为中心,通过花木、建筑、碑碣等辅助元素的点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山是山水园林的灵魂,它不仅是造景的中心,还是富有诗意和哲思的文化场所。

水是山水园林的肌理,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水中倒影的山峦、落日余晖、花鸟昆虫都给人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三、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极为丰富多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游廊、鹅卵石、小桥流水、回廊、亭台楼阁等元素。

游廊则是使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最好方式,不仅能够起到掩映遮天蔽日的作用,还能够赋予园林更多神秘感。

鹅卵石则是构筑山水风景区的一种材料,它的造型非常自然、独特,也给游人带来了一种趣味性。

小桥流水则从视觉效果上产生了一种动感以及柔和感,让游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山水园林的文化内涵山水园林不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深入文化的表达。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文物等艺术元素体现了园林文化的丰富内涵,代表了一个文明时期的审美偏好、文化传承和思想表达。

同时,山水园林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观念。

总之,山水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为独特、代表性的代表之一。

其自然、柔和、诗意、含蓄的艺术表现方式,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创造者们提供了无限的启示与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挑沿式驳岸 水延伸到岸沿下,沿下水光掠影,如同船只,能产生 绿地在水面上的漂移感。
6.其它 用白色水磨石做成流线型的池岸,加强线型的光滑感 和流动感; 用小鹅卵石贴砌池岸; 用大理石碎块嵌镶池岸, 用石子铺成浅滩的池岸; 用灰塑的树桩或竹桩池岸, 用灰塑假山石掇叠的假山石池岸以及结合眺台的池岸 等
3. 山地 包括自然山地 和人工堆山置
石。
(二)堆山
堆山,又称掇山、叠山。园林中的山地往往是利用原 有地形,适当改造而成的。
人工改造的山称为“假山”,是相对于真山而言的, 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 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创造而成的 可观可游的人工景观。
1、假山的类型 按堆叠的材料来分,有土山、石山、土 石山三类。
一般溪浅而阔,涧狭而深。
在园林中,应选适当之处设置溪涧 ,溪涧 应左右弯曲, 萦回于岩石山谷间,或环绕亭榭,或穿岩入洞,有分 有合,有收有放,形成大小不同的水面或宽窄各异的 水流。
(五)水岸处理 1、草岸 草岸是将岸边整成略有高低起伏的斜坡,在坡上铺上 草皮。 草岸较质朴自然而富有野致,但只适于水位比较稳定 的水体。 在草岸易于塌的地方,结合景观要求,用岩石加固, 此种方法较纯草岸更富野趣,适用于池岸和溪岸。
3. 常见园林水景简介 (1)湖池 有天然和人工两种。 园林中的湖池多按自然式布置,水岸曲折多变,沿岸 因境设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常作为园林构图中心。 水面的分隔与联系主要有岛、半岛、堤、桥、建筑与 植物等。
(2)瀑布 流水从高处突然落下而形成瀑布。 瀑布一般有最基本的五个组成:上游水流(蓄水池)、 落水口、瀑身、下游泄水(受水潭)。 主要欣赏瀑身的景色。 最常见的瀑布类型有:a.直落式,b. 叠落式,c. 散落 式。
(3)喷泉 它是构筑的整形或自然式泉池,以喷射优美的水形取 胜。 在园林中,喷泉常为局部构图中心,它常与水池、彩 色灯光、雕塑、花坛组合成景。 喷泉中常见的喷头形式有:直流、雪松形、牵牛花形、 蒲公英形、球形、涌泉形、扇形、旋转形等。
(4)溪涧 在自然界中,泉水由山上集水而下、至平缓时,流淌 而前,形成溪涧水景。
Thanks End
4)绿化种植地面 在草地种植以树木花卉,形成不同的景观。大片草地 开阔,可作文体活动和坐躺休息,种植的花镜可观赏, 形成树林的也可供游息观赏之用。
2、坡地 坡地就是倾斜的地面,因地面倾斜的角度不同,可分 为: 1)缓坡 坡度在8%~10%之间,一般可作活动场地之用。 2)中坡 坡度在10%~20% 3)陡坡 坡度在20%~40%,在有平地配合时,可利用地形的坡 度作观众的看台,或栽植植物用地。
园林地形及山水艺术
1)土地面 可用作文体活动的场地,如在林中的场地即林中空地, 有树荫的地方宜于夏日活动和游息,但在城市公园中 应力求减少裸露的土地面。
2)沙石地面 有些地面有天然的岩石、卵石或砂砾,视其情况可用 作活动场地或风景游息地。
3)铺装地面 可用作游人集散的广场,观赏景色的停留地点,进行 文体活动的场地。可用砖、片石、水泥、预制块等铺 装成规则的形式,也可结合自然环境做成不规则形式。
2、假山的布置要点: (1) 满足功能要求 (2) 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确山体朝向和位置。 (3) 园林假山的高度一般为10—30m,最低不能少于1.5m (4) 参照山水画论,师法自然山水。利用山石堆叠构成
山体的形态有峰、峦、岭、崮(四周陡峭,上端较平 的山)、岗、岩、崖、坞、谷、丘、壑、岫、洞、麓 、台、蹬道等,与山体相对应的水体组合有泉、瀑、 潭、池、湖、矶、溪、涧、汀步等。
2.散置
是将山石零星布置,即所谓“攒三聚五”,“散漫理 之”的理石手法。
3.群置
是将六七块或更多的山石成群布置,作为一个群体来 表现,也称“大散点”。
(四)理水 1、水体的作用 水是园林的灵魂,为园林造景增加动感、空灵感、生 机和清新自然;在功能上能造成湿润空气、调节气候、 吸收灰尘,有利于游人健康,还可用于灌溉和消防。 2、水体的分类 按水体的形式分有: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 按水体的状态分有: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
(三)叠石
也称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 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
叠石的方式有三种:特置、散置和群置。
1、特置 也称孤置或独置。是指玲珑、奇巧或古拙的体量较大 的单块山石立置而言,常置于园中作为局部构图中心或 作小景,可设基座,也可半埋于土中以显自然。多选湖石, 以“漏、透、瘦、皱”兼具者为上品。
2.假山石驳岸 是传统园林中最常用的水岸处理方式。现代园林中也 时有所用,如杭州西湖苏堤是用黄石驳岸。
3.石砌斜坡 先将水岸整成斜坡,然后顺着斜坡,用不规则的岩石 砌成虎皮状的护坡,用以加固水岸或用条石护坡,修 成整齐的坡面,Hale Waihona Puke 用于水位涨落不定或暴涨暴落的水 体
4.阶梯状台地驳岸 遇水岸与水面高差很大,水位不稳定的水体,将高岸 修筑成阶梯式台地,既可使高差降低,又能适应水位 涨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