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二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地貌,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塑造地形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它虽师法自然,但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要求比自然风景更精练、更概括、更典型、更集中、才能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景内涵。
一、园林地形处理原则
1、考虑功能要求
功能的活动要求是第一位的,如游憩活动、团体集会等需要平地,进行水上活动时需要较大的水面,登山运动需要山地,各类活动综合在一起,需要不同的地形分割空间。
和利用地形分割空间时,常需要有山岭坡地。
2、考虑造景要求
不同的园林形式对景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自然式园林要求地形起伏多变,规则式园林则需要开阔平坦的地形。
要构成开敞的园林空间,需要有大片的平地或水面。
幽深景观需要有峰回谷转层次多的山林。
大型广场需要平地,自然式草坪需要微起伏的地形。
3、地形的现状情况
以充分利用为主,改造为辅,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量。
建园时最好达到园内的土方量填挖平衡,节省劳力和建设投资。
但对有碍园林功能和园林景观的地形要大胆改造。
4、科学性
当地形比较复杂的时候,动作比较大得失后,地形处理应根据科学的原则,山体的高度,土坡的倾斜面,水岸的坡度等等都要以科学为依据。
地形处理还应与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要求相一致。
植物有阳性、阴性、水生、旱生以及生长在平原、山间、水边等不同,地形处理应与它们的生态习性互相配合,使植物的种植环境符合生态地形的要求。
对保存的古树名木要尽量保持它们原有地形的标高,且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态环境。
5、合理安排用地比例
园林绿地内地形的状况与容纳的游人量有密切的关系,平地容纳的人多,山地及水面则受到限制。
二、陆地
园林陆地可分为平地、坡地、山地三种类型。
1、平地
平地便于进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进行人流集散,也可造成开朗景观。
现代城市公园多设大面积的平地。
一般平地的坡度约在1—7%,大片的平地可有1—5%的高低起伏的缓坡,形成自然式的起伏柔和的地形,使景观不至于显得过于空旷和呆板,同时也避免坡度过陡过
长造成水土冲刷和流失。
平地包括铺装广场、建筑用地、平坦风景林、树坛、花坛、花境、草坪等用地。
平地按地面材料可分为:
土地面多设在林中空地,有树阴的遮蔽,可做游息活动场地。
在公园中应尽量减少裸露的土地。
沙石地面有些平地有天然的岩石、卵石、沙砾,可稍加整理,用作活动场地和风景游息地。
铺装地面可用作游人集散的广场,观赏景物的停留地点,进行各类活动的场地。
铺装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结合自然环境作不规则的。
种植地面在平地上植以花草树木,形成不同的景观,集活动、休息、观赏于一体。
如花坛、花境可用于游赏。
草坪草地常用做活动休息。
树林、疏林可用于游息和观赏。
2、坡地
坡地就是倾斜的地面,因地面倾斜的角度不同,可分为:
缓坡坡度在8—12%之间,有时仍可作一些活动场地之用。
陡坡坡度在12%以上,作一般活动场地较困难,在地形合适有平地配合时,可利用地形的坡度作观众的看台或植物的种植用地。
从缓坡逐渐过渡陡坡与山体连接,在邻水的一面以缓坡逐渐深入水中。
在平坦的地形中,需有大于5%的排水坡度,以免积水,并要利用道路、明沟排除地面的水。
自然土坡上常不易稳定。
草坪的坡度最好不要超过25%,土坡的坡度不要超过20%。
变化的地形可以作为欣赏风景、游览休息、丰富景观的好地方。
3、山地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往往是利用原有地形,适当改造而成的。
因山地常能构成风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景观,形成多变的树冠线和天际线。
山地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山。
土山可利用园内挖出的土方对置。
投资比较小,但山体较高时占地面积比较大。
土山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以内,否则要进行工程处理。
石山由于对置得手法不同,可以形成峥嵘、妩媚、玲珑顽拙等多变的景观,石山投资较大,占地较小,但少受坡度的影响。
石山不能多植树木,但可穴植或予留种植坑。
以土为主体,再加以点石的土石山,因点置和堆叠的山石数量占山体的比例不同,山体呈现以石为主或以土为主。
土石山可以取土山和石山的优点,所以在造园中应用的很多。
按山的游览方式,山地可分为观赏的山和游览的山。
观赏山是以山体构成丰富的地形景观,仅供人观赏,不可攀登。
观赏山在园林中,根据其位置的不同,所其的作用也不同。
可利用山体分割空间,以形成相对独立的场地,作为活动空间。
分散的场地,以山体蜿蜒相连,可以起到景观的联系作用。
在园路和交叉口旁边的山体,可防止游人任意穿越绿地,起组织观赏视线和导游的作用。
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
堆置土山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几个山峰组合的山体,其大小高低应有主从区别。
观赏山的高度1。
5米以上。
可登临的山以因游人能够身临其景,山体不能太低太小,一般要在10—30米以上。
要高出平地乔木的树冠线,使游人能够登高望远。
如果山体与大片的水面或地面相连,高大的乔木较少,山体的高度可适当降低。
山体的体型和位置,要根据登山游览及眺望的要求考虑。
在山上可适当设置一些建筑或小平台,作为游览休息、观赏眺望的观赏点,也是山体风景的组成部分。
山上建筑的体量和造型应与山体的大小相适应,建筑可建在山麓的缓坡上,也可建在山势险峻的峭壁间、山顶、或山腰等处,能形成不同效果的景色。
休息类建筑宜建在山的南坡,冬天有良好的小气候。
山顶是游人登临的终点,应作重点布置,但一般不宜将建筑放在山顶。
山体上的建筑物必须与山体的地形等相一致,符合观赏与游览的功能要求。
三、水体
水是园林绿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山得水而活,树木得水而茂,亭榭得水而媚,空间得水而宽阔。
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中较大的水面,可以改良小气候,还可以开展水上运动。
1、水源
地表水河流,湖泊。
地下水泉水,井水。
人工水源自来水。
2、水体的类型
自然式天然或模拟天然,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按水体的形式
规则式人工开凿的几何形状的水面。
观赏水体小、用于构景、波光倒影、能成为风景的透视线。
按水体的使用功能
水上活动水体大、水深、水质清洁、岸坡和缓。
静态水湖泊、池沼、潭。
给人以明洁、轻宁、开朗或幽深。
按水流的状态
动态水溪涧、跌水、喷泉、瀑布。
给人以明快清新、变幻多彩。
现代园林中由于喷泉技术的发展,动态水更是多种多样。
3、水面的景观布置
水面的景观布置一般应考虑有广阔曲折的水岸线、洁净的水质、充沛的水量和变化多端的景观。
具体布置再专门论述。
四、堆山
堆山也可以称作叠山、掇山、假山艺术。
堆山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可以用人工造山的发展过程为代表。
1、堆山用石
堆山用石因用量较大,故以就地取材为宜。
堆山的材料有湖石、黄石、房山石、青石、英石、黄蜡石和各种石笋。
古典园林一般多用湖石,其次为黄石。
湖石(太湖石)石灰岩经风化溶蚀,使山石形态玲珑、色泽青润。
湖石以洞庭湖西山最佳。
其它还有宜兴、南京青龙山、镇江大山、巢湖、徐州登地。
黄石细砂岩受气候风化逐步分裂而成,故石形方整有棱,文理古拙、石性浑厚、气势端庄、雄伟,石色有黄、红、赭等,因产地分布较多广,现运用较多,沿长江边往上游的山均有出产。
房山石河北省大小房山所产房山石,为北方太湖石。
英德石姿态多样。
黄蜡石黄蜡石浑圆,为华南岭南园林所常用。
2、天然山体
堆山应以自然山水的景观为师,使假山具有真山的意味,达到咫尺山林的效果。
天然的山因形势不同,则构成不同的特征。
例:太行山雄奇秀丽、壁立当空、悬崖峭壁。
黄山秀丽,以云海、怪石、奇峰、温泉著称。
有国画始祖之称。
泰山稳重,华山险峻,庐山的云雾,雁荡山的云瀑。
南方山水秀丽,北方山水雄伟。
天然的山体有:
峰山头高而尖者,给人以高峻感。
山顶犹如人首,最能反映精神面貌的主体部分。
岭连绵不断的山脉形成的山头。
其山脊是登山观景的天然路线,俯视山谷丛林、溪流瀑布,沿山常布置小型建筑。
如万里长城既是沿岭脊建成的伟大军事工程,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奇迹。
峦山头浑圆者称峦。
悬崖是山陡崖石突出或山头悬于山脚之外。
给人以险奇之感。
峭壁山体峭立如壁,陡峭挺拔。
岫不通而浅的山穴,“云缭绕而出岫”
洞山上的洞穴有深有浅,深者婉转上下,穿通山腹,浅者仅为洞。
谷壑两山之间的低处,狭者称谷,广者称壑。
阜起伏不大、坡度平缓的小土山。
山麓山脚(山坡的下部)平原于山地的过渡带,山坡平缓,水源丰富,环境好,是名山大川的门户,也是修建庙宇的好地方。
高山悬崖有泉水流出,自然山势变形丰富。
3、庭院堆山的位置
庭山是园林建筑前庭院内的叠石,。
以姿态较好的树木配以玲珑的山石,多以观石为主,一般不宜太高,也有用浑厚雄壮的黄山石堆叠。
壁山依墙壁叠石或就墙中嵌山石。
《园冶》中说“峭壁山者,靠壁理也。
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楼山叠石为楼阁的基础。
或叠石成石洞、石屋建楼阁于高处,便于眺望,丰富主体构图的变化。
也可叠石成自然的踏跺,作为楼阁的室外楼梯。
池山水中叠石为池山。
4、堆山叠石的艺术手法
堆山以土石山为宜,有石有土。
有石可成形,有土可生草木。
可以有土包石,也可以有石包土。
宾主分明要突出群山的主山和主峰,要有主、次、配分明,宾主的关系不仅表现再一个视线方向上,而且要在视线的范围内。
层次深远群山要有层次,“山不在高,贵有层次”。
宋代郭熙《临泉高致》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呼应顾盼园林设景要有呼应,山体的脉络,岩层的走向,峰峦的向背俯仰,要相互关联,气脉相通。
宾主之间有顾盼,层次之间相衬托。
起伏曲折从山麓到山顶要有波浪似的起伏,山与山之间要有宾主层次,形成全局的大起伏。
山的起角要有弯环曲折,形成山回路转之势。
疏密虚实疏是分散,密是集中,虚是无,实是有。
在园林中不论群山还是孤峰,都应有疏密虚实布置。
山之虚实是指在群山环抱中必有盆地,山为实,盆地为虚;重山之间必有距离,则重山为实,距离为虚;山水结合的园林,则山为实,水为虚;庭院中的靠山壁,则有山之壁为实,无山之壁为虚。
五、置石(点石)
在园林中将山石零星布置,称为置石。
石在园林中,特别在庭院中是重要的造园素材。
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之说,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对石的运用是很讲究的。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人们对石的热爱却有增无减少。
岩石作为造园的材料,我国要比西方早1500年。
英国到了1770年,才首次肯定了岩石在园林中的艺术地位。
置石的方式可分为特置、群置和散置登四中形式。
1、特置
园林中特置的山石,也称孤赏石。
是以姿态秀丽、古拙或奇特的山石、峰石作为单独欣赏,常置于园林建筑前、墙角、路边、树下、水畔、草坪作为园林的山石小品以点缀局部景点。
体积高大的峰石多以瘦、透、露、皱者为佳。
特置山石可以半埋半藏以显露自然,成自
然之趣。
也可以与树木花草组合,别有风趣。
更多的时候是设基座,置于庭院中摆设。
苏州的冠云峰、皱云峰、瑞云峰,上海的玉玲珑,北京的青芝岫、青莲朵、青云片等都是著名的峰石。
2、群置
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成群布置。
由于山石的大小不等体形各异,布置时高低交错,疏密有致,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形成丰富多样的石景,点缀园林。
3、散置
以山野间自然散置的山石为蓝本,将山石零星布置在庭院和园林的方式。
自然界的散置山石分散在各处,有单块、三四块、五六块多至数十块,大小远近,高低错落,星罗棋布,粗看零乱不已,细看则颇有规律。
明代画家龚贤所著就《画诀》言及:“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
面宜一向,既不一向,宜大小顾盼。
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出,要有着落。
”
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山的水而活,树木得水而茂,亭榭得水而媚,空间得水而宽阔。
水体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园林中,水体除了造景以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水上运动。
如钓鱼、划船、游泳、滑冰等。
园林中的水体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改良小气候。
由水体形成的各种水景可形成各种气氛,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如静水能给人以平静和亲切感,动水能造成活泼与欢快的的气氛。
奔腾浩瀚的江河使人心胸开阔,精神焕发。
形体广阔的水面能接受风、云、雨、雾的影响,有舟帆、鸟鸥等的景色变化。
形体狭长的水体,则能显示出水流的奔驰状态和发出激石的声音,增加生动活跃的感觉。
至于涓涓溪流和丁冬山泉则能增加环境的幽静气氛。
陆地表面的水体,依据其形体的大小和性质的不同,有江、河、湖泊、海、溪流、山涧、瀑、潭、水库、池塘、以及泉等。
在作城市绿地规划时,要把这些形体不同、性质各异的自然水体结合进去,以丰富城市自然景观河园林游赏内容。
六、水体的类型
1、按水体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自然式的水体是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涧、泉、埔等,水体在园林中多随地形而变化。
规则式的水体是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
常与雕塑、花坛、喷泉等组景。
2、按水体的功能可以分为观赏的和水上活动用的。
观赏的水体可以较小,主要为构景之用。
水面有波光倒影又能成为风景的透视线。
水中的到、桥、水岸线等都能自成景色。
水体能丰富景色的内容,提高观赏的兴趣。
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一般要有较大的水面,适当的水深,清洁的水质,水底及岸边最好有一层沙子,岸坡要和缓。
进行水上活动的水面,在园林中除了要符合这些活动要求以外,也要注意观赏的要求,使得活动与观赏能配合起来。
3、按水流的状态可分为静态的水和动态的水。
静态的水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
粼艳得的水光给人以明洁、清宁、开朗、幽深的感受。
如湖泊、池沼、潭、井等。
动态的水有急的水流,喷涌的水柱、水花或瀑布等,给人以明快清新、变幻多彩的感受,如溪涧、跌水、喷泉、瀑布等。
七、水体的景观特点
1、溪涧及河流
溪涧及河流都属于流动水体。
由山间至山麓,集山水而下,汇集成了溪流、山涧和河流,一般溪浅而阔,涧深而狭。
园林中的溪涧,应左右弯曲,萦回于岩石山林间,环绕亭榭,穿岩入洞,有分有合,有收有放,构成大小不同的水面与宽窄各异的水流。
对溪涧的源头,应作隐蔽处理,使游赏者不知源于何处,流向何方,成为循流追源中展开景区的线索。
溪涧垂直处理应随地形变化,形成跌水和瀑布,落水处则可以成深潭幽谷。
城镇内的过境河流,过去均为水陆交通,现在应把河流结合到园林中去,成为园景,并把他引如园内,构成河湖系统。
2、池塘
池塘属于平静水体。
有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有方形、圆形、矩形、椭圆形、及多角形等,也可在几何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池塘的位置可结合建筑、道路、广场、平台、花坛、雕塑、假山石、起伏的地形及平地等布置。
可以作为景区局部构图中心的主景或副景,还可以结合地面排水系统,成为积水池。
自然式水池在园林中常依地形而建,是扩展空间的良好办法。
3、瀑布
瀑布是水的落差造成的,是自然界的壮观景色。
瀑布的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瀑布的形式有直落式、跌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以及喷射使式等。
按瀑布的大小有宽瀑、细瀑、高瀑、短瀑以及各种混合型的涧瀑等。
人造瀑布虽无自然瀑布的气势,但只要形神具备,就有自然之趣。
4、潭
潭即深水池。
作为风景名胜的潭,必须具有奇丽的景观和诗一般的情调。
自然界的潭有与瀑相连的,悬空倒泻如喷珠飞雪,或白链悬空山鸣谷应,白尺狂澜从半山飞泻而下,十分壮观。
如陕西麟游县的玉女潭,山东崂山的玉女潭(又名龙潭瀑),泰山黑龙潭。
与泉相连的潭有云南昆明的黑龙潭,广西靖西的龙潭。
与溪泉结合的潭有湖北昭君故里的回水沱的珍珠潭。
潭的大小不一。
大的如台湾的日月潭,面积为4.5平方公里。
小的如瓮面积仅有数十平方米,如江西庐山玉渊潭。
同为潭,各有成因,又各具特色。
潭自古以来,以龙命名的居多,如黑龙潭、九龙潭、乌龙潭等,与月组成的景观也很多,如三潭印月、龙潭印月、双潭秋月等。
重名的也很多,如云南就有两个黑龙潭。
因潭景著名的风景区不下数十个。
潭给人的情趣不同于溪、涧、河流、池塘,是人工水景中不可缺少的题材。
5、泉
泉来自山麓或地下,有温泉与冷泉之分。
我国泉源相当丰富,仅温泉就有1000多处,大都辟作休疗养胜地,许多冷泉的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已经开发成饮用水,或作高档饮料,而大部分冷泉水都用来煮茶。
我国著名的泉有60—70处,各有特色,作为重要的游览胜地,已被汇入中国名胜词典当中。
如因泉而著称并成为游览胜地的山东济南,济南素有泉城的美名,济南的趵突泉名扬海内外。
河北邢台市郊区的百泉,因平地出泉无数而得名。
山东泗水泉林,地下水透过石灰岩、砂层夺地而出,形成星罗棋布的大型泉群。
作为游览胜地的泉水,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泉源丰富,味甘清凉,清澈见底。
作为景观观赏的泉。
根据出水姿态的不同可分为,山泉、涌泉、喷泉、壁泉以及间歇泉等形式。
如美国黄石公园的间歇泉(老忠实泉)每隔20分钟喷一次,高达20—46米。
水量达12000加仑的热水柱,真是世界罕见。
天然的泉与潭、溪、涧或河流相结合,则其意趣更浓。
人工泉的形式更为繁多。
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喷泉、壁泉、地泉和涌泉,其中尤以喷泉被视为现代园林的明星。
喷泉不仅使空气湿润,而且提供多姿多彩的视听享受,如近几年来出现和应用的光控喷泉、声控喷泉、音乐舞蹈喷泉,如我国昆明世博园内大型音乐喷泉长达100多米,为世界之最。
喷泉的喷水方式有喷水式、溢水式、溅水式三种类型。
大型喷泉在园林中常作主景,布置在主副轴的交点上,在城市中也可布置在交通绿岛的中心和公共建筑前庭的中心。
小型喷泉常用在自然式小水体的构图重心上,给平静的水面增加动感,活跃环境气氛。
水柱粗大的喷泉,由于水柱半透明状,背景宜深。
而水柱细小的喷泉,最好有平面背景能够突出人工造型,如绿色的草坪,更能显示水柱的线条美。
大型的喷泉,最能俘获游人的目光。
无论在最复杂的或在最简单的环境中它们都是最活跃的因素。
八、水面的分隔与联系
在园林中常将大的水面空间加以分隔,形成几个趣味不同的水区,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和景观的变化。
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以十七孔桥接以孤岛成为与南湖的分割线,以西堤与小堤,形成昆明湖、南湖、上西湖、下西湖四个湖区。
又杭州的西湖,以苏堤、白堤和湖心亭、三潭印月将湖面分隔成不同的空间。
水面得分隔与联系主要有岛、堤、桥、建筑及植物等形成。
1、岛
岛的作用
岛在园林中可以作障景、隔景划分水面的空间,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感,但能增加风景的层次。
尤其较大的水面,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
岛在水中,四周有开阔的环境,是欣赏风景的良好的眺望点。
岛布置在水面即是水面的景点,被四周的游人所欣赏。
岛也是游人很好的活动空间。
岛的类型
土山岛以土为主,高度受宽度限制,需要和缓升起,山上可以种植花木。
山岛石山岛以石为主,可以有陡峭的悬崖峭壁,一般以小巧险峻为宜。
平岛泥砂淤积而成的坡度坦缓的岛,岸线圆滑,曲折而不重复。
岸坡平缓地伸如水中,使水陆之间有非常的接近感。
平岛的建筑常临水布置,以表现水面平易近人的特点,植物种植要选择耐水湿的树种,。
水边可以布置一些水生植物,以形成茂盛的水景。
较大的平岛要能保持野趣的风貌,可有飞鸟、水禽的巢穴,增加生动自然的景色。
半岛一面连接陆地,三面临水,岛陆之间有通道,便于游览。
半岛的布置可参照山岛和平岛。
岛群成群布置的分散的群岛,景观变换无穷。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由数个岛连接成岛中湖或湖中岛,形成内外不同的景色。
礁水中散置点石,或以玲珑奇巧的石作孤赏石的小石岛,在较小的整形水池中,常以小石岛来点缀或以山石来作水中障景。
岛的布置
水中设岛忌居中、整形,一般多在水面的一侧,以便使水面有大片完整的感觉,或按障景的要求考虑岛的位置。
岛得数量不宜过多,应视水面的大小和造景的要求而定。
岛的形状不要雷同,岛的大小与水面的大小应成适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岛宁小勿大,可使水面显得大些。
岛小便于灵活安排。
岛上可建亭立石种植花木,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岛大可设建筑,叠山引水以丰富岛的景观。
2、堤
堤可以划分空间,将较大的水面分隔成不同景色的水区;堤还可作为游览的通道;堤还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堤上植树可增加分隔的效果,长堤上植物叶花的色彩,水平与垂直的线条,能使景色产生连续的韵律。
堤上路旁可设置廊、亭、花架、凳椅等设施。
园林中多为直堤,曲堤较少。
为避免单调平淡,堤不宜过长。
为便于水上交通和沟通水流,堤上常设桥。
堤上如设桥较多,桥的大小形式要有变化。
堤在水面的位置不宜居中,多在一侧,以便将水面划分成大小不同、主次分明、风景有变化的水区。
堤岸有缓坡或石砌的驳岸,堤身不宜过高,以使游人接近水面。
3、桥
桥既可以分隔水面,又是两岸联系的纽带。
桥还是水面上一个重要的景观,使水面隔而不断。
园林中桥的形式变化多端,有曲桥、平桥、廊桥、拱桥、亭桥等。
如为增加桥的变化和景观的对位关系,可设曲桥,曲桥的转折处可设对景。
拱桥不仅式船只的通道,而且在园林中可打破水面平淡、平直的线条,拱桥在水中的倒影,都是很好的园林景观。
将亭桥设在景观视点较好的桥上,便于游人停留观赏。
廊桥有高低转折的变化。
桥一般建在水面较狭窄的地方,但不宜将水面分得过于平均。
桥的色彩要与水面和周围的建筑取得协调统一,在水面较小的地方更要注意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