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地形

合集下载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共31张ppt)

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走近桂林山水(共31张ppt)

石柱
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 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 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 粗壮的石柱。
喀斯特地区的天生桥与天坑 天生桥就是天然形成的桥。喀斯特地区洞穴顶部崩塌,残留的部分就形成天生桥。 天坑,就是天然形成的凹坑。不同地区天坑的成因可能不同。在喀斯特地区,天 坑大多是喀斯特洞穴顶部塌陷而形成的又深又大的凹坑。 重庆武隆天坑常被一些影视作品作为拍摄外景地。武隆有多个天坑和天生桥串联 在一起,说明了天坑与天生桥在成因上的联系。
一、桂林山水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
资源的总称,"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的“四绝"。




桂林四绝




桂林的山峰与怪石形态万千,各不相连,造型奇特,玲珑 峻峭,加之植被常绿,所以山石绿荫覆盖,四季常青,在水面 的衬托下,神奇又秀丽。
明洁如镜的漓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漓江
二十元人民币背画
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峰丛。
(三)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利: 1.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 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在世 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喀 斯特地貌区已成为著名的风 景旅游区。
利: 2.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 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 便利。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天生桥
欣赏一组桂林山水风景照,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所学的喀斯特地貌知识,判读照片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独秀峰
象鼻山
漓江
芦笛岩洞
四个地貌分别是孤峰,天生桥,峰林、峰丛,溶洞及内部的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欣赏一组桂林山水风景照,完成下列任务。

山水园林要素景观的营造技术

山水园林要素景观的营造技术

山水园林要素景观的营造技术在我国,山水园林景观的营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了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意境的山水园林景观,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精湛的营造技术。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山水园林要素景观的营造技术。

一、山水地形营造技术山水地形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其营造技术主要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等。

筑山是指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运用土方工程等技术手段,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山丘。

叠石则是利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通过艺术手法堆叠成各种造型,如峰、峦、洞、壑等。

理水则是根据园林设计的需要,对水体进行开挖、驳岸、筑岛等处理,创造出湖泊、溪流、瀑布等水景。

二、植物景观营造技术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营造技术包括树木种植、花卉配置、草坪与地被植物铺设等。

树木种植要注重树种的选育、苗木的质量、栽植技术等,以达到美化景观、改善生态、营造意境的目的。

花卉配置则要根据花卉的习性、色彩、形态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草坪与地被植物铺设要注意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高的植物,以保证景观的稳定性和观赏性。

三、建筑景观营造技术建筑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造技术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等。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的整体风格、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创造出与园林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建筑施工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用、结构工艺的掌握、施工质量的保证等。

建筑装饰则要结合建筑的特点,运用雕刻、绘画、家具等艺术手法,营造出富有特色的室内外空间。

四、广场与道路景观营造技术广场与道路是园林景观中的交通空间,其营造技术包括广场设计、道路设计、铺地材料选择等。

广场设计要根据功能需求、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广场空间。

道路设计则要考虑道路的走向、宽度、材质等,以满足游览、交通等需求。

铺地材料选择要注意材性的美观、耐用、环保等,以保证广场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观赏性。

五、园林小品景观营造技术园林小品是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其营造技术包括小品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

桂林山水和南方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和南方喀斯特地貌

3.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盛产桂花,因桂树成林而得名。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

山又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多有怪石,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这里的漓江之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风景如画。

因此,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山水在漫长的岁月里,因其山奇水秀而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2000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象鼻山】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处在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

因为它的山形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而得名。

象鼻山是桂林的象征。

象鼻山有四绝:形若巨象、水月奇景、洞中三花、普贤宝塔。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象山广场、会江亭、普贤塔、象眼岩、水月洞、訾洲、三星岛、云峰寺、三花酒博物馆等。

另外,象鼻山还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

象鼻山荟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观精华,自然风光秀丽雄奇,美丽动人的传说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漓江】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

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全长437千米,从桂林到阳朔约83千米的水程。

漓江与其周围的奇峰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

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还有“洲绿、滩险、潭深、瀑飞”之胜。

另外,倒影可以算是漓江的一大奇观。

【龙脊梯田】龙脊梯田位于桂林市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由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组成。

面积共66平方千米,梯田分布在海拔300米到1100米之间,山坡的坡度大多在26度到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桂林山水简介

桂林山水简介

桂林山水简介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桂林的旅游风景区范围较广,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绵延100公里之间,大体以桂林为中心,包括漓江两岸、兴安、阳朔一带。

由于桂林地区的岩溶地形(即石灰岩地形)发育,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和雨水溶蚀作用下,地面形态发生奇妙变化,慢慢形成了奇山、秀水、美石、异洞等形态,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正是典型的岩溶地形独特景观的写照。

桂林的山奇,就是山地大多平地崛起,孤峰矗立,奇峰罗列,气势雄伟,形态各异。

看上去就如玉笋、翠屏、巨象、奔马、驼峰等等,形态万千,景色秀丽。

在漓江两岸,山峰奇特,接连不断,比如西岸的象鼻山,好像一只低头饮水的大象,形态逼真;城西北的老人山,就像一位头戴风帽的老人,慢慢行走;人称“南天一柱”的独秀峰,好像一只巨大的玉笋,又像一座耸立的灯塔;阳朔东北漓江边的画山,在一块巨大平直的峭壁上,石纹色彩斑谰,浓淡相间,好似一幅巨型壁画,悬挂山间;市区偏北的叠彩山,因岩层断裂挤压,重重相叠,犹如一匹匹堆放整齐的彩缎,叠彩山因此而得名。

叠彩山是由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它同南边的独秀峰相望,与东西伏波山相邻,三山鼎足而立于城市中心区,这是世界上城市中少有的奇观。

桂林的奇山随处可见,如骆驼山、斗鸡山、七星山、书童山、望天山等等,都形肖神似,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自然成趣。

如登上一座高峰,远远眺望,只见青山连续,重重叠叠,苍翠秀美,多彩多姿,真有“天外奇峰排玉笋”之势。

这些山峰往往随睛雨、季节的不同,不断变换色彩;近看山郁苍翠,远一点青紫、灰褐,再远些灰白透亮,若有若无,变幻无穷,难怪有人曾说:“桂林山水之奇,当为天下第一。

”桂林的水秀,在大多数的江河中,要数漓江之水最为清秀,真可谓山青水秀。

漓江之水清得一眼就能望到深达七八米的江底;桃花江、相思江,也都清澈明净,鉴映奇山;而且水随山转,水过山穿,山水抱洞,洞中有水,柔波碧浪,漫流无际。

西安旅游山水地貌全解

西安旅游山水地貌全解

历史沿革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11]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

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

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

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

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1]西安世博园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面积西安半坡博物馆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11]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12]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

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

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

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园林山水地形分析资料讲解

园林山水地形分析资料讲解
山之“三远”
Page 21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3、要有起伏
山势既有高低, 山形就有起伏。 一座山从山麓至 山顶,绝不是直 线上升的,而是 波浪起伏,由低 而高和由高而低, 有山麓、山腰、 山肩、山头、山 坳、山脚、山阳 以及山阴之分。
Page 22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4、要有来龙去脉
山有来龙去脉,便有一气呵成之势,方能显示出山的神韵气势。
园林造园叠山。
Page 18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二、假山的艺术要求
Page 19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1、要有宾主
意在突出群山中的主山和主峰,在群山和群峰之前,都要高低错落,疏密 有度。峰与峰之间要相互呼应、掩映和烘托,使宾主相得益彰。
Page 20
园林假山的艺术分析
2、要有层次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说明了层次的重要性。层次有三,一是前低后高 的上下层次,山头作之字形,用来表示高远,二是两山对峙中的峡谷,犬 牙交错,用来表示深远,三是平岗小阜,错落蜿蜒,用来表示平远。
Page 14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2、城市绿地
Page 15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3、园路绿地
Page 16
充分利用地 形,在倾斜 的草坡上以 植物点缀, 显得错落有 致。 鲜艳的红桑 沿阶栽植, 活泼而富有 朝气,使拾 级而上的行 人倍感轻松。 路面排水沟 使路面保持 干爽。
不同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
园林艺术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风格和园林规划形式艺术分析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建筑艺术分析 园林小品艺术分析
园林广场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艺术分析 园林空间组织艺术分析
Page 2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分析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七章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七章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
第七章 园林山水地形艺术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园林中地形和水体的类型; 2、掌握地形对园林的影响及设计原则; 3、掌握园林地形和水体设计艺术要点;
第一节 园林地形艺术
一、地形对园林的影响
• 1、控制游人视线 • 2、影响园林导游 • 3、改善园林小气候 • 4、影响地表径流量 • 5、影响排水方向和速度
孤东海堤
颐和园东堤
(3)桥与汀步:可使水面隔而不断。
• 平桥:梁板桥、曲桥(折线桥、曲尺桥); 拱桥:单拱桥、多拱桥; 亭桥、廊桥:
④ 礁:是水中散置的点石。石体要求玲珑奇巧或
浑圆厚重,只作为水中的孤石欣赏,不许游人登 临。在小水面中可替代岛的艺术效果。
C、岛的布局
① 水中设岛忌讳居中、整形,一般多设于水面的一侧或 重心处;
② 大水面可设1~3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岛屿,不宜 过多;
③ 分布须自然疏密,与全园景观的障景、借景结合; ④ 岛的面积要根据所在水面的大小而定,宁小勿大。
② 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会呈现出环境的色 彩,倒影的能力与水深、水底和壁岸的颜色深浅有关;
③ 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例如混气 式喷泉喷出的水柱就富含泡沫;
④ 当水面波动时,或因水面流淌受阻不均匀而产生湍流时, 水面会扭曲倒影或水底面图案的形状 。
二、园林水体的功能特点
(2)分散形式
将水面分割、分散成若干个小块状、条状,彼此明通或暗通 ,可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小空间,空间之间采取实隔或虚隔。也 可形成曲折、开合、明暗变化的带状溪流或小河相通,具有水 陆迂回、岛屿间列、小桥凌波的 水乡景色。
五、园林水体的类型与名称
(1)规则式:河(运河)、水池、喷泉、涌泉 、

重庆山水的特点简介

重庆山水的特点简介

重庆山水的特点简介
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1''-32°13''之间,地处中国四
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

重庆山水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地貌特征:重庆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中山、低山面积达24136平方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丘陵面积为10426平方公里,占17%;平地面
积仅1971平方公里,占%。

2. 山脉与河流:主要山脉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以沉积岩为主。

水系丰富,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及大小支流上百条,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665公里。

3. 地势起伏:地势起伏大,东部、南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海拔落差2720多米。

4.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石林、峰林、洼地、溶洞、暗河、峡谷、天坑地缝众多,长江三峡和世界自然遗产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等喀斯特奇观享誉世界。

5. 温泉资源:具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相继荣获“中国温泉之都”“世界温泉之都”称号。

如需更多重庆山水特点的信息,建议阅读地理类书籍或请教地理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园林中的地形处理
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

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

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

一、地形处理的原则在园林中的地形也可分为陆地及水体两部分。

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

因此,园林地形的处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二因景得宜。

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

《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
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三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

因此,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四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

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二、地形的处理方法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

因此,要结合类型和范围来进行合适的地形处理。

1.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

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

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而背后的树林为平地的宽阔基面作了垂直形态上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了背景的衬托作用。

平地缺少
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

平地内部空间最突显的景观要素对景观有决定性作用,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强烈的垂直形态作对比,可使景观效果显著增加。

平坦的地形中,远处以绿树作为背景及鲜花作镶边,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弥补了平坦地形的单调性,使平地与垂直低挖形态的景观要素相互结合。

2.在园林中一些需创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

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地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

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

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

假山泉水的布置有动态效果,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3.在园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过地形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块,因其功能不同,地形的处理也有所变化。

娱乐休闲及休息集一体的园林用地以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地上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

而坡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4.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

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
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