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课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第课课的部分传统保健体育理论一、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二、特点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2、强调整体观,进行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作用培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开发潜能。

四、练功要领松静自然,意气合一,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循序渐进。

五、传统保健体育的内容和分类1、导引养生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①静:采用坐、卧、站等静的身体姿势,结合意念的集中和运用以及各种呼吸方法的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②动:通过练功者肢体的不断运动变化,意气相随,起到体内气血畅通,舒筋活络的作用。

③保健功:是一种辅助功法,通过自身按摩拍击来进行锻炼的功法。

④导引养生功锻炼的三要素:调身、调息、调心。

2、武术①武术定义:是以踢、打、摔、拿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规格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

②特点以套路运动为主,动作具有攻防含义,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和民族风格。

③分类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

④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拳、掌、勾;弓、马、虚、仆、歇。

⑤长拳、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太极拳:柔和、缓慢、轻灵、连贯。

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学习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学习
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但又有区别。一般的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的重;更多地是挑战人的极限。传统保健体育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太极拳、气功等
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
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传统体育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
赔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1、赔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如练功中意守丹田、命门之法,是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充。练功元气充沛后,则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太极拳、气功、太极剑等。

这些功法注重身心合一,通过练习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达到养生的效果。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这些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还可以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养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对于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强调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比如,在春季多进行散步、晨练,夏季多进行游泳、打太极拳,秋季多进行登山、打羽毛球,冬季多进行滑雪、打冰球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养生的效果。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功法和武术,也包括民间体育活动和节气养生。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的方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传统体育养生,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传统保健体育

传统保健体育

国传统保健体育是一项身心并炼、内外兼修的身体运动,是用体育方法防治疾病,健身延年的一门科学,不仅是中医学“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和体育练习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对预防与辅助治疗疾病,愈后康复,增进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并受到重视。

回答者:letian5202008-6-23 17:01:52中国古代体育源远流长,其初始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的蛮荒时代。

随着史前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诸如球类运动、射箭、角力、搏击,甚至保健养生体育,以及各种与后世体育项目有关的运动器械等,开始初具雏形。

夏商周时期,体育活动形式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在其教育性、军事性和民间性三个方面。

秦汉三国时代,中国古代体育走上了一个初步兴盛的时期。

总括说来,这时的体育活动规模较大,并开始逐渐演化成为几大具有多种形式的、较具稳定性的活动体系。

随着隋唐时代统一帝国的建立和人民社会生活开始趋于稳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对军事和科举(包括武举)制度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全面勃兴,出现了中国古代体育历史上的鼎盛局面。

随着国内各民族之间及中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许多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球类、相扑、围棋等传播到了海外,而传入的不少运动形式,又影响和丰富了中国古代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如技巧等。

这种交流对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宋辽金元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勃兴,城镇的繁荣,推动了以健身、娱乐为主体的体育活动的发展,传统的体育形式进一步深入民间。

及至明、清,体育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古代体育大总结的时期;二是民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是民间体育空前活跃的时期。

中国古代体育虽数次面临挑战,却始终传承不绝,表现出了巨大的再生能力。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既有体现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与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点的运动内容,又有盛行于历代民间节令和宫廷中的民俗体育形式。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是指利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增强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养生方法和养生理念等方面。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之一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包括太极拳、气功、武术、传统民间体育等。

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内外兼修,通过练习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调节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病能力,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强调“动静结合,阴阳调和”,注重通过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传统体育养生中,有很多养生方法,如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这些养生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身体健康有益。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理念。

传统体育养生注重身心合一,强调“养心、养气、养神、养形”,提倡“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倡导“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

在传
统体育养生的理念中,强调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注重精神修养,这些养生理念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养生方法和养生理念等方面。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传统体育养生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传统的健身功法。

这些健身功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功法通过缓慢的动作、深呼吸、舒展的身体姿势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都有益处。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大绳、打陀螺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增加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另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比如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活络、调和阴阳的效果,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体育游戏。

比如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等,这些体育游戏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加乐趣,让人在运动中得到快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情。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之分,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合理搭配饮食,对人体有益处。

比如夏季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多吃温补身体的食物,这些都是传统的饮食养生方法。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和实践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传统体育养生是什么

传统体育养生是什么

传统体育养生是什么传统保健体育功法的历史悠久,它包含着许多极为精湛的实践和理论。

传统体育养生是什么呢?想要知道吗?下面跟着店铺来了解一下吧!传统体育养生传统保健体育功法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身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行,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功法既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属性,又有区别。

就医疗而言,一般的医疗方式是依靠药物的作用和性能进行治疗,以使病人康复,因此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

就体育而言,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得重,球类运动,其对抗性就更为明显了。

传统养生保健术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

由于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自身生理功能发挥作用的,因此尤其适用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

传统体育养身的种类1、耐力训练项目适用于健身、改善心、肺及机体代谢功能、恢复体能。

如医疗步行、健身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跑步平台、上下楼梯等属于周期性、节律性反复的运动及球类运动项目。

2、力量性训练项目适用于增强肌力、改善关节功能和消除局部积聚的脂肪,可选用各类专门的肌力训练设备进行。

3、放松性训练项目适用于放松精神和躯体,以消除疲劳和防治多种身心疾病。

可以选用散步、太极拳、放松体操、保健操、气功及按摩等。

4、矫正治疗性项目适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和伤残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医疗体操及按摩。

如呼吸体操,用于治疗哮喘、肺气肿。

锻炼腹肌的体操用于治疗内脏下垂。

脊柱矫正体操,用于脊柱侧弯的矫治等。

5、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的训练项目适用于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慢性疼痛及维持关节的灵活性。

如关节的伸展运动体操、关节松动术、各种关节活动训练器训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以防阴盛。病势向上(如肝阳上亢),则意念向下;而病势向下(如气虚脱肛),则意念
向上。所有这些,皆为平衡阴阳。
3、疏通经络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 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经络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 察病机等作用。因此,传统保健体育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必将通过疏通经络这一机制来实现。
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等,都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 依据,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所以,传统保健体育能养生治病的机理,必然也寓于阴 阳变化 之中。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就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贝U应选择练习静功为主,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而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
争性和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的重;更多地是挑战人的极限。传统保
健体育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 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太极拳、气功等
传统保健体育重视加强 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 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 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通过 姿势、呼吸、意念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
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此人精通形意、八卦,民国初向郝维真学太极拳,博采各家之长,融会贯通,
独创孙式太极拳。
运动特点:进退相随、动作舒缓圆活、敏捷自然、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 ,故又称 开 合活步太极拳”。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头一保持 虚灵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 颚;
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 间维持着一种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气血调和”,而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传统保健体育中的 意守”,就能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练静
功时,有意守病灶的方法,即病灶在哪里,意念亦放那里,以意领气至病灶,气能推动血液 至病灶,从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和滋润作用,使病灶组织得以修复,恢复
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产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
神内守,病安从来。”
2、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体育养生。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
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人生活在宇宙之中,与天地相 应,人的生命活动,其生理变化与大自然的整个运动联系在一起。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
特点: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 治未病”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 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 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 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 的。
颈一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一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一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一一下沉 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一 展伸拔,称为 拔背”,不可弓驼;
腰一一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一一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一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气血调和的状态。
5、调理脏腑
中医学说将人体器官分为两大类:心、肝、脾、肺、肾称之为脏;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称之为腑。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脏腑失调是人
体失去健康的病理基础。传统保健体育锻炼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以腰为主宰,腰部命门
是其主要锻炼之处,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 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 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是传统保健体育何以
功能来发挥作用,因此尤其 适应体质弱者 和慢性病患者 锻炼。
导引
通过姿势调节、呼吸锻炼、意识控制、身心松弛,有节律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 体,进而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摄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 的作用。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
着、浑厚庄重。
吴式太极拳
吴全佑。拜师杨氏,以柔化著名。其子吴鉴泉不断修改,成吴式小架。
运动特点:柔化为主,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势小巧灵活,拳架开展中见紧凑、 紧凑中见开展,不显拘谨。
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初师从杨露禅学陈式大架,后随陈清萍学陈式新架,经多年演练,自成一家。
运动特点:姿势紧凑、动作舒展、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在进退旋转中始终 保持中心,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各管半边身。
9、倒卷肱10、左右穿梭11、海底针12、闪通背
13、云手14、左右揽雀尾15、十字手16、收势
三、传统保健体育中的精气神理论
中国古代导引养生术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物质基础。
1、精、气、神”三者的含义及关系
精”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气”是指充养人体的一种精微物质
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活动。
保健体育的普及和开展。人们通过锻炼,提高了防病治病能力,增强了体质,增进了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
赔补元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1赔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
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
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 ,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
呼吸的调整,对气机运行产生影响,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保健功:运用自身按摩、拍 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武术:拳术: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
器械:刀、剑、绳镖;
对练:徒手、器械
集体: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一一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动作名称
八式太极拳
起势
1卷肱式2、搂膝拗步3、野马分鬃4、云手
5、金鸡独立6、蹬脚7、揽雀尾8、十字手
收势
十六式太极拳
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
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单鞭8、手挥琵琶
太极拳技法特点
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心静体松、呼吸深长、意连形随、虚实兼 备。
五桩
无极桩太极桩升降桩开合桩虚实桩
技法要领
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 松腰敛臀 圆裆开胯 沉肩坠肘 舒指坐腕 尾闾中正 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流派
陈式、杨氏、吴式、武式、孙式
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4、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体育养生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 构、技术要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项目来进行锻炼,这都十分有利于传统
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静功时,一般采用坐、卧、站等安静的姿态,结合意念的集中 与各种呼吸方法进行锻炼,姿势、呼吸、意念三者不可分割。动功由肢体运动、呼吸锻炼、 意念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肢体运动表现于外,但要求达到动中有静”,即注意力集中,情绪
安定,并根据动作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到形、意、气的统一。这种练功方法,
整体。
轻灵沉稳,刚柔相济
太极拳动作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柔而不软,刚而不硬,富于韧性、弹性。即使发 力动作,也要做到刚中有柔,充满弹性。
太极十三式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掤捋挤按一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一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一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
极拳、武式太极拳五大流派 。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心静意导,呼吸自然
太极拳要求注意力集中,内心安静,用意念引导动作,打拳时呼吸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
配合。
中正安舒,松柔连贯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僵硬。动作如行云流水, 连绵不断。
动作圆活,周身协调
太极拳动作多走弧形或螺旋形,转折圆润和顺,衔接自然。身体在运动时要和谐成为一个
练功时,意识注意的部位,大多是俞穴部位,俞穴是经络气血流注汇聚和经气出入的地方; 以意引气,多见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 肢体的活动或按摩拍
打,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百脉皆通,气血充盈,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4、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营养物质。气具
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是 中国古代养生学说 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 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 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 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属于 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但又有区别。一般的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 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体育运动一般带有 竞
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 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 并不足以致病。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 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 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