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概论简洁版共1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4
6/30/2020
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 了许多总结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 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 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 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 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 体概念。
5
6/30/2020
(二)萌芽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 ——文科阶段
两个途径,两个方向: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调查统计
与经验研究
6
6/30/2020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16、17世纪英国培根和休谟:人的创造是生 活中的实际行为(经验主义理论)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一、创造学概述
二、创造学的诞生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
1、 创造活动: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 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
我国远古时期有巢氏建造房屋、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 取火、古人类种植作物、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打凿石器) 和驯养家畜等。
现代创造学除了致力于探索开发人的创 造力以外,还注重从人类生理学、遗传学、 脑科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和探索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相信, 创造学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12
6/30/2020
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 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 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角度 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第1篇创造学导论

第1篇创造学导论

第3章 创造力概述
u u u u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 创造力辨析 创造力开发 创造力测评
3.1 创造力的构成和分类 1、创造力的涵义
创造力是指创造者的创造能力,是创造者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 现出的取得创造成果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 构成因素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 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 毅力等。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创造力是由活力、扩力、结 力及个性等4个要素构成。
1.2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 马斯洛的五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1.3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学的涵义和性质 涵义: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
域的创造活动现象,并从中探索出创造的过程、特点、方法等规律性 的东西的一门科学。
性质:1.创造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创造学理论与实践
主编:姚凤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 容 提 要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
第二篇 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 创造技法 第四篇 创造实践篇 第五篇 创造型人才开发篇 第六篇 创造性经营
第1章 创造学导论
•▲创造及相关概念 •▲创造的原动力和意义 •▲创造学概述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创造及相关概念
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在美国产生 2、诞生原因 1)历代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2)各国国力竞争的本质促进了创造学的研究 3)相继完善和成熟的相关学科为创造学的产生提供了较 完备的条件 发展:1、在日本的发展 2、在前苏联的教育简况 3、在我国的发展
1.4 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在美国产生 2、诞生原因

第二章创造学概论

第二章创造学概论

选择课题的基本过程:












2.技术方案构思
三个环节:
1.对方案的结构、系统等设计反复构思,给出设 计图,写出设计说明书,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立结构模型和几何模型。
2.计算设计的可行性,针对所建立的结构、几何 模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进行全面计算并用计算 机进行数值计算、数字于图形仿真等。
3.利用计算机实体建模技术建立实体图形模型。
是指其成果仅具有继承性而缺 乏创造性,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 模仿和再现,对前人劳动成果 “量”的扩大而非“质”的提高。
创造性劳动:
是指能产生新技术、新成果 的劳动,它不仅具有继承性,而 且具有创新性,在继承的基础上 有“质”的突破,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第二节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创造学的研究内容
一、创造的特征 1、新颖性
电子相簿
搪瓷钢电暖器
烧木芯的电暖器
音乐玻璃瓶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2、价值性
营养分析器
互联网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3.先进性
数码相机
采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机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4. 时间性
下一页
二、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再现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
再现性劳动
(一)创造活动及其层级
1.创造活动的含义
创造活动定义: 创造活动是受自觉的创造目
的所调节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综合 性运动形式。
创造活动的层级
(1)根据创造的深度和对人类社 会 进步的意义可分为:
创立 发现 发明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
总结词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重视创新 性,寻求特殊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这一原理认为,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面对问题时,不 应局限于传统的解决方法,而应尝试新的、特殊的思路和方 法。通过创新性思考,可以发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问 题的解决。
创造性人格原理
题。
激发灵感和创意
通过视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寻 找新的灵感和创意,并尝试将它们 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接受失败和挫折
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但它们也是激发创造力的机会, 要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05 创造学应用案例分析
产品创新案例
产品创新案例:苹果公司的iPhone
苹果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 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Phone。这 款产品不仅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 还对音乐、电影、娱乐等多个行业产 生了深远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造学特点
创造学强调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重视实践应用,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 学等。
创造学的重要性
推动科技进步
促进企业发展
创造学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通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 ,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推动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03 创造技法与实践
头脑风暴法
一种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来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它鼓励参 与者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观点,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以寻求新的创意和解决 方案。
设问法
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
设问法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它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人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 质,从而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设问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潜伏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进行 创新思考。

创造学概论简洁版PPT文档共131页

创造学概论简洁版PPT文档共131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7、只有把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31
创造学概论简洁版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创造学概述1(1)概要95页PPT

创造学概述1(1)概要95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创造学概述1(1)概要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第一篇创造学概论第一章创造力与创造学第一节创作一、创造定义创造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独特的社会活动。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新颖性、价值性和先进性。

简而言之,创造就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

2、创作分类从主体角度分:广义创造、狭义创造。

按成果的创造性程度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分:高级创造、初级创造。

按首创程度分:首创创造、非首创创造。

三、创造的特征1、新颖性2、价值3、高级第二节创造学一、创意理念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就是探索、寻求、总结创造者之所以能取得创造成果的具体思维过程的方法,以便找出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从事创造的技巧、方法的一门科学。

二、创造学研究内容1.创意主题2、创造过程3、创造性思维4、创造技法5、创造环境6.创意教育与创意发展三、创意的特点1、普遍性2、实践性3、增效性第三节创造、创新和创造力发展一、创新与创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

它是指在生产要素中引入“新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来源和实现新的产业组织。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或简单的科技活动,而是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它是一种商业行为和经济行为。

发现对原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而知道的,称为发现。

发明根据自然法则或第一种制造方法创造的东西被称为发明。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1、创造更强调首创性、独创性,即排他性,是前所未有,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发明;而创新则不强调这些特性,它强调“创”,但不一定是“首创”,可以是对既有事件进行“创”,使之更新、完善等。

2、创造与创新都强调“新”,但创造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更高,要求是“开创性”的“新”;而创新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则具有比较性、相对性,即相比较有“新意”,有“新的进展”等等。

3.创造强调事物的“质变”,即事物之间的本质变化,而创新强调事物的“转化”,即事物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但本质上没有变化。

第二章创造学概述2009

第二章创造学概述2009

(六)创造环境 六 创造环境
• 创造总是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同样都是中华民 创造总是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 族的桥梁专家,隋朝的李春只能建造大石拱桥--族的桥梁专家,隋朝的李春只能建造大石拱桥 赵州桥, 赵州桥,而近代的茅以升却能主持建造钱塘江大 显然, 桥,显然,这与他们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有 因此, 关。因此,创造学要研究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创 造活动的开展,什么样的环境不利于人们的创造 造活动的开展, 活动以及同样的人或不同的人在什么样环境下最 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等。大量事实表明, 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等。大量事实表明, 创造需要一定的环境,而环境又需要人们去创造, 创造需要一定的环境,而环境又需要人们去创造, 只有尽力创造一个适合于创造者创造的环境, 只有尽力创造一个适合于创造者创造的环境,才 能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 能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 • 好的环境需要创造。(资金、政策、场所) 好的环境需要创造。(资金、政策、场所) 。(资金
第一节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创造学的研究内容 创造活动、创造过程(总结规律和技法 总结规律和技法) 创造活动、创造过程 总结规律和技法 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 创造力及其开发 创造性思维 创造环境 创造性人才培养和创造评价
(一)创造活动 一 创造活动
• 要想知道什么是创造活动,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创 要想知道什么是创造活动, 造。 • 关于什么是创造,目前在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意 关于什么是创造, 见。 • 我认为,创造就是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新颖、 我认为,创造就是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新颖、 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成果”的过程。 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成果”的过程。 • 创造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 创造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活动, 会活动。 会活动。 • 因此,对于创造的主体(人)而言,创造与创造 因此,对于创造的主体( 而言, 活动含义是相同的。 活动含义是相同的。 • 创造活动,是指人们从事的能产生“新颖性、独 创造活动,是指人们从事的能产生“新颖性、 特性” 成果”的活动。 特性” “成果”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